21世纪初国外社会科学发展政策综述_科学论文

21世纪初国外社会科学发展政策综述_科学论文

21世纪初期国外社会科学发展政策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科学论文,初期论文,国外论文,政策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光荏苒,人类步入21世纪后已走过10年的历程。21世纪是人类久已憧憬的世纪,在未进入21世纪之前,人们曾设想过各种美好的前景,但在进入21世纪后,人们发现世界并不平静,因为在进入21世纪的伊始年,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

“9·11事件”影响巨大。在经济方面,该事件不仅使美国的经济发展受到直接打击,动摇了人们的投资和消费信心,使美元贬值、股市下跌、石油等战略物资价格上涨,同时也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增长骤然放缓。在政治方面,该事件使各国政府认识到,在如今的文明世界中,恐怖主义是需要大家共同面对的敌人,为防止恐怖主义利用各种办法制造事端,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的正常运行和人们的正常生活,世界各国应团结一致,采取共同措施,打击恐怖主义。

然而,正是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借口下,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美国先后发动了两场对外战争,一场是2001年10月7日的阿富汗战争,另一场是2003年3月20日的伊拉克战争,使那里的人们饱受了战争的苦难。

就在这两场战争的结束遥遥无期的时候,2007年由于美国金融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造成“次贷危机”爆发,并在2008年引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各国股市大跌,拥有158年辉煌历史、在美国抵押贷款债券业务上连续40年独占鳌头的第四大证券公司雷曼兄弟于2009年2月15日宣布破产,造成当天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期货立刻下挫3.6%,美元与欧元的比价也应声下跌。

雷曼兄弟破产后不足四个月,2009年6月1日,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这是美国历史上第四大破产案,也是美国制造业最大的破产保护案。

紧接着,6月25日,全球第八大经济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也被迫进入破产倒计时30天。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呼吁,如果再不及时采取行动,加州政府的现金将于一个月内告罄,陷入破产境地。而在此之前的2008年末,冰岛总理已经发表过电视讲话称,冰岛面临“全国性破产”。“国家破产”这一令人震撼的词语,出现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之中。

在这第一个10年快要结束的时候,世界各国仍没有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到了2009年岁末,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来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加世界气候大会,共同讨论人类面临的另一个问题——环境保护,因为人类如果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将会被摧毁,但这次高峰会并没有取得一致性结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歧巨大。

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人类社会经历和面临的共同问题实在太多了,需要认真研究和深刻思考的问题也实在太多了。对此,各国舆论纷纷回顾和总结人类社会这10年的情况。《澳大利亚人报》把21世纪第一个10年称为“咆哮的10年”,认为“很少有哪个10年充满如此多的令人吃惊、改变命运的事件。从倒塌的纽约双子塔到地球变暖警钟以及全球急速衰退,我们不知所措”。《印度时报》把这10年看做是人类当代史的多事之秋,该报列举了许多关键词,如9·11、拉登、基地组织、塔利班、伊拉克、阿富汗、反恐战争、金融海啸、全球变暖等,认为令人胆寒的是:“毁灭这个世界只需一个可怕的动作”。英国《金融时报》将20世纪的前10年和21世纪前10年的大事件作了比较,①认为有许多相似之处,结论也近似悲观,尤其是从战争的角度分析,20世纪初曾爆发过布尔战争,那次战争被后人评价为帝国主义战争时期的开始。进入21世纪后,又发生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所不同的是主角由英国换成了美国。这两场战争的影响现在还在发酵,使世界变得更加不安全。

那么,面对21世纪的种种问题和人们的担忧,探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困惑把脉号诊的人文社会科学界又有哪些举措呢?

一、提升学科地位 制定发展规划

早在人类迎接21世纪来临之时,各国的学界就已经有了这样的共识:人类虽然在20世纪取得极为辉煌的成就,但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的生活方式已对人类社会的持久发展造成威胁,在进入21世纪后,人类社会决不能走偏重于科技发明创造、偏重于生产消费、偏重于自然科学的发展道路,而应把人文社会科学提高到应有的地位,消弭贫困,避免战争,保护环境,和谐发展。

步入21世纪后,各国政府出台的科研政策和学术界的举措都反映了世界各国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地位的动向。

例如澳大利亚,在21世纪伊始的2001年,政府开始设计国家重点研究领域。同年,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和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立即做出反应,举办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界的峰会,商讨人文社会科学在21世纪中的作用,并出版了题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未来》论文集。2002年澳大利亚确立了环境、健康、先进技术和国家安全方面的研究为联邦政府重点资助对象后,人文科学院和社会科学院旋即在2003年举办会议,研究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界如何在国家重点研究领域中有所作为,并在会后分别发布了《人文科学和澳大利亚的国家研究重点》和《澳大利亚国家研究重点中的社会科学》②研究报告。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也于2004年发布了《国家研究重点落实计划》,制定了2004-2008年研究理事会为落实国家研究重点采取的措施。为了落实政府制定的新世纪科技战略,澳大利亚还于2004年成立了新的科研管理组织——人文科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理事会,协调社会科学院、人文科学院、大学、学术团体等研究机构的工作,向政府部门递交政策性建议,以便在政策发展方向上努力对政府和行政部门施加影响,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地位。

澳大利亚人文社会科学家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积极参与,使人们的发展观有了转变,从最初更多侧重自然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一味追求技术成功的思维定势转变为重视国家面临的紧迫问题、注重社会整体的协调发展。因为人们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在解决健康、环境、能源、资源、安全和福利等国家最紧迫的问题上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德国是科研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其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许多专业在世界有重大影响。但有意思的是,德国并没有“人文科学”一词,该词所涵盖的诸学科,在德国被列入“精神科学(Geisteswissenschaft)”之中,而德国“精神科学”的诸学科研究,则被外界称为“人文科学”研究。

具有这一特色的德国的人文科学在其社会中的角色是随着政权的交替而不断变化的,即有时受到较好的重视,有时则大大让位于其他领域的学科研究。步入21世纪后,德国联邦政府在提升人文科学研究方面有了重要举措。2006年,德国科学委员会向德国教育与研究部提交了一份报告,题为《关于德国人文科学发展与资助的建议》,根据该报告的提议,德国教育与研究部将2007年定为人文科学年,主题是“人文科学——人类的ABC”,这是德国教育与研究部开始设立科学年以来,第一次将人文科学定为科学年,成为德国步入21世纪后高度重视人文科学的标志性举措。

德国对人文科学的重视是全面的,尤其是对人文科学研究中人力与物力资源有限的“小专业”的重视更为人称道,如东方学、阿拉伯语言文学、拉丁语言文学、古典考古学等,虽然德国学术界承认这些小专业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政策支持力度有限,许多教席出现消亡迹象。步入21世纪后,一些专业委员会纷纷行动起来,希望政府在政策方面加以调整,改变这些后继乏人的“小专业”的生存状况,从国家发展政策上观察,这些领域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美国是以大学的研究组织为主力开展研究的国家,其排名前10位的高校可以完成全国研发工作17%(2003年)。进入21世纪后,一系列的重大政治事件对美国的科研政策产生了影响,“9·11恐怖袭击事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曾导致有关国家国土安全问题的研究备受关注,金融海啸爆发后,经济发展、金融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又成了热门话题。进入21世纪后,美国社会科学理事会最关注的领域有四点,一是全球的安全与合作,包括军备控制、核扩散、社会运动、政治运动、宗教运动、全球公共卫生挑战、持续的冲突和对人类安全的威胁等;二是美国社会出现的大量移民对经济、文化和政治生活的影响;三是知识体系发生的变化;四是公共空间领域内出现的新问题。随着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快速上升,对这些国家的研究也成了美国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美国政府以及科研管理部门近年出台的一系列报告,表明了步入21世纪后美国的科研政策和采取的重要措施。例如2004年1月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发布了《创新美国》报告书,2006年1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了《站在风暴之上》报告书,2006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了《美国的严峻挑战》报告书,紧跟着美国国内政策委员会和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也在2月发布了《美国竞争力计划》报告书等。这些报告书或是回顾和分析了美国的经济发展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在人才、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方面提出了提升美国创新能力的建议,或是提出了科研发展的政策与策略。2007年8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美国竞争法》,从法律的角度提出了为维持21世纪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需要做的事项,要求政府加大教育投资,保证人才建设的要求,建议政府加大对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投资,以保证美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③美国科研政策的特点是将人文社会科学放在科学研究的整体框架之中,不做单独论述。

俄罗斯曾经是与美国争雄的世界强国,科研体制中公共研究机构占主要成分。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一度处于剧烈的社会动荡之中,科研组织、科研经费发生很大变化,科研活动受到极大冲击。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中出现了“统一的国家科学政策”概念,将“国家科技政策”第一次列入宪法之中。而在政府制定和论述科学政策时,则把人文社会科学涵盖在总体科学政策之内。

2000年之后,俄罗斯度过了社会转型的阵痛,国家开始出台一系列鼓励科研发展的政策性文件,④这些文件以联邦法、总统令、政府法令等形式出现,其中2002年3月公布的《俄罗斯联邦2010年以前及更长期科技发展政策原则》,堪称是21世纪俄罗斯发展科研的纲要性文件。该文件首次将科学发展列入俄罗斯的国家最优先任务中,为保证这一原则的实施,2002年12月11日俄罗斯政府通过了《俄罗斯联邦科技领域投资政策的基本方向》,将国家创新政策的实施机制和途径具体化。这些文件虽然没直接提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但高度重视科研的国家政策,也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空间。

日本与美国、俄罗斯等国不同,它在制定科研规划时总是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例如,日本自1996年起开始制定为期五年的科技发展计划,确立国家科技发展重点。每一期发展计划中都含有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内容。如第一期科技发展计划强调科技的进程一定要有人文社会科学家的参与;第二期科技发展计划强调了全面掌握“综合知识”,即包括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第三期科技发展计划要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开展自主创新基础上的研究和站在政策基础上以应用为目的的研究,推动经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期待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使制造业产生高附加值。

不仅如此,2002年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科学技术、学术审议会学术分科会”还公布了一份报告,题目为:“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振兴——为回应21世纪期待的作用而采取的目前的振兴策略”,提出了加强学科间合作与融合,开展跨学科综合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国际间合作交流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四项措施,全面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地位和水平。这是日本科研管理部门专门为振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公布的报告,该报告的出台具有深远影响。

自2003年以后,日本为振兴人文社会科学而制定的课题围绕五大领域展开。一是继承文化遗产的理想方式及今后的变化;二是环球时代构筑多元价值观的社会共生体系;三是为应对科学技术、市场经济等飞速发展及变化,有关社会伦理体系理想方式;四是学习人类各历史时期社会体系的经验,确保将来社会持续发展;五是关于现代社会中语言、艺术的发展。

这五大研究领域既包括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历史、语言、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的传统学科内容,又与全球时代、经济发展、价值观变化等现代问题紧密相连。

上述国家21世纪出台的科研政策富有典型意义。目前国外的科研体制有三大类型,一是以高校研究机构为主、公共研究机构为辅;二是以公共研究机构为主、高校研究机构为辅;三是公共研究机构与大学研究机构实力相当,作用不相上下,同行并进地开展科研活动。在上面论及的国家中,美国、日本为高校研究机构发挥主要作用的国家,澳大利亚、德国是高校和公共研究机构共同发挥作用的国家。俄罗斯是公共研究机构为主、高校研究机构为辅的国家。即使在经历了社会转型之后,在其现有的3622个科研组织(2006年)中,国有制(包括联邦所有和各联邦主体所有)机构仍占73.2%,私有制机构占13.9%,外国独资或俄外合资的占1.4%。即俄罗斯国有制科研组织占绝对优势,其中科学院系统的研究机构占有重要地位,高等教育部门的科研机构作用有限。

无论哪种类型研究体制的国家,进入21世纪后,在制定国家科技战略时都注重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协调发展,都在采取措施,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地位,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二、加大投资力度 调整学科布局

各国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还表现在投资力度的增加和学科的重新布局等方面。

韩国是我国近邻,20世纪60年代后,曾长期将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领域,对基础科学研究重视不足,该国策实施了30余年后开始暴露出问题,人文学科的大学生及研究人员在20世纪90年代数量大幅减少,社会作用下滑。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韩国提出了“学科之间均衡发展”的目标,欲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的资助比例上调至50:50,⑤鼓励人文社会科学大力发展。

步入21世纪后,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正式实施以基础学科(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为重点的资助政策,试图全面构筑坚实的学术基础,增强研究能力,培养学术接班人。2002年韩国政府为基础学科建设投资1212亿韩元,其中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投入了680亿韩元,甚至超过了自然科学领域。2006年,韩国国会教育委员会也决定在教育预算中增加1000亿韩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韩国学术振兴财团也于2006年推出了“未来韩国100年人文科学奖学金”项目,从2006年起,对1000名人文学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提供奖学金,计划10年间共培养万名人文科学领域的优秀人才。2007年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又发表“振兴人文科学基本计划”,从2007年到2016年的10年间拟投入4000亿韩元振兴人文科学,并设立“人文韩国”项目,计划培育40个以上世界级水平的区域学研究所,资助韩国学课题研究、学术专著的出版。

韩国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有其自身发展的教训,因为韩国在长期执行了偏重于经济发展的国策后,觉悟到若使自己成功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仅仅靠经济的发展是不完善的,还必须有人文科学的扶助,只有大力发展人文科学,才能让本民族的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在让韩国文化走向世界方面,韩国政府可谓不遗余力,其主要做法之一就是大力提高本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地位和研究成果。

日本在此方面与韩国有异曲同工之处。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1999年,日本学术审议会鉴于过去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认识的不足,曾就人文社会科学在21世纪的地位与作用做了如下阐述:

“在21世纪迫在眉睫的今天,我们重又把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作为课题,其背景主要有下述几点:

1.自然科学及其技术成果一方面为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提高做出贡献,而另一方面却在威胁人类的生存和最基本的伦理观。有关地球环境和生命伦理的问题就是其中的例子。这些问题估计今后会日益严重,而仅靠自然科学和技术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

2.随着信息化的进展人们的生活日趋复杂,而随着人口高龄化社会结构发生转变,现有的经济理论已无法预测、处理经济问题,现代社会所拥有的这些问题增加了人文社会科学必须研究的课题。”

日本学术振兴会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处理、解决文化诸问题或社会、经济、政治诸问题的基础,也是构筑个人精神生活的基础。这样的人文社会科学,同探索自然法则的自然科学一样有其重要的文化意义,是对长期的社会经济、文化有贡献的科学,因而有必要积极地推进其发展。⑥

从21世纪日本学科研究的布局上,可以看出其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努力。2002年,为打造世界最高水平的教育和研究基地,培养可以引领世界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人才,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了“21世纪COE(Center Of Excellence)计划”,对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专业领域的研究机构进行强有力的资助。该计划伊始,16所大学的20项人文科学研究项目成为资助对象,涵盖哲学、伦理学、语言文化学、教育学以及艺术学等学科;2003年,又有14所大学的26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被列入资助计划,其中包括政策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2004年,又有24所大学的28项“革新学术领域”成为资助对象,其中包括语言学、经营学、汉文字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该计划项目对科研活动的资助力度极大,一旦进入“21世纪COE计划”之中,每个项目均可以获得5000万至5亿日元的政府资助,有力地推动了日本优势学科方面的发展。

2003年以后,日本重点资助的课题所涉及的问题有:知识遗产的利用、社会体系的构筑、素质教育、多元社会、全球化问题、决策方式、医疗体系与伦理、市场体系、资源分配结构、文化政策、文学艺术的媒介作用等。显然,这些课题都具有跨学科性质,对跨学科课题的资助成了21世纪初期日本学术研究的重点。

纵观国外社会科学近期的发展,对跨学科课题的大力资助,也是世界各国学术发展的共同趋势。

在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首先使用了“跨学科”这一术语,它大力支持受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议题,在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方面提倡跨学科研究,还将人类学研究整合到社会科学之中,为实施跨学科研究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澳大利亚,人们注意到了在新的知识创新过程中,没有哪个学科的研究能够无视其他学科的知识成就和影响,并开始高度关注跨学科研究对知识创新的作用,认为经济的创新不能缺少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投入,跨学科研究是解决现代社会复杂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俄罗斯科学院,资金的投放方式也表明了人们对跨学科的重视。2007年,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的跨学科研究计划获得了科学院预算中的14.1亿卢布的拨款,而各学部的基础研究计划获得的拨款仅有7.4亿卢布。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俄罗斯科学院对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支持力度最大,对跨学科研究的支持力度已跃居第三,大大高于对其他学科的支持。

在法国,经济学是2005年以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获得资助最多的学科,紧跟其后的是跨学科研究。也就是说,跨学科研究同样是法国21世纪科研工作资助的重点。为了促进跨学科研究,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人文社会科学部甚至成立了跨学科协调组,负责组织和协调越来越多地涉及跨学科的研究课题。

韩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是在西方的强大影响下形成的。经济获得成功之后,韩国开始关注本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努力突破现有学术体系的束缚。在这一背景下,跨学科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在文学研究领域,从跨学科的角度评论韩国文学成了热门话题;在影视评论方面,学者用跨学科的方法进行热烈的分析;而在文化研究方面,跨学科更是受到推崇的研究方法。

其实,跨学科并不是新涌现出的概念,该词的出现是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最初指合作研究或学科间的交叉研究,90年代后逐渐受到普遍重视,到了21世纪,则成了各国学术界高度关注的对象。

跨学科研究之所以受到国外学术界的普遍重视,首先是知识创新的需要。因为跨学科研究打破了学术界以往分门别类,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内实施学术研究的局限,实现了对问题进行多学科、多视角、整合性的研究,许多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学科由此诞生,丰富了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进入21世纪后,人文社会科学之所以成了跨学科研究的活跃领域,其背景之一是人们对20世纪的科学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认为科研如果过于偏重自然科学、偏重技术发展,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社会伦理丧失,21世纪的学术研究,必须让“科学回归人文”,为人类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提供方法。

国外学术界的这一普遍认识,使跨学科研究在21世纪的学术研究中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和更快的发展前景。

三、强化管理手段 整饬不正之风

加强管理手段和整饬学术不端行为是国外学术界步入21世纪后的重要动向。

管理手段的加强首先表现在学术评估方面。目前,国外各国都纷纷建立和健全本国的学术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在各国的科研活动中,政府是最大的资助者,随着21世纪对学术研究活动的加强,为了保证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各国也加强了对学术活动的评估,一些国家的学术研究评估甚至上升到国家级和法律的层面。例如美国,上个世纪90年代行政管理和预算局与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就制定了《研究与开发投入标准》,评估科研投入方向是否正确和是否有成效,该标准被应用于所有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之中。⑦

俄罗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评估主要由各个专业领域的研究机构以及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和俄罗斯人文科学基金会进行。

法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的评估主要由国家评估委员会、研究与高等教育评估署、国家大学委员会、大学校长会议等部门进行。

日本在新世纪开始后调整了学术研究管理机构,在新成立的“科学技术、学术审议会”下增设了“科研计划与评估”分科会,强化了对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重大课题和重大事项的评估与审议。

英国高等教育科研评估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在实施了20余年并取得显著的成绩后,在新的世纪里英国又制定了《优秀研究框架》,对科研进行标准更为严格的评估。

澳大利亚人文科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理事会的诞生本身就是为了响应21世纪国家的科研发展战略,当国家的“研究质量框架”发布之后,该理事会也着手制定了评估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等门类中公共资助研究的质量和影响的指标。

韩国是把学术研究评估上升到法律高度的国家。2005年,韩国颁布了“科研成果评估与管理法”。根据这一法律,2006年韩国科技部制定了“科研成果管理及利用的基本计划”和“国家研究开发项目成果管理方案”,要求凡在国家研究开发项目中承接的课题,成果须符合为它制定的标准,以便通过追踪评估加强成果的利用。2007年,韩国科技部还发行了《科研成果管理手册》,为科研成果的标准化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各国学术研究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和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上发挥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此外,各国对学术管理的强化还表现在为防止学术不端行为而建立的约束机制与整饬方法上。

学术不端行为在20世纪之末已然引起了人们重视。1997年以作风严谨闻名于世的德国发生了两位癌病学家的多篇论文有伪造实验数据的事件,此事一时震惊各国。而无独有偶的是,此类事件很快又出现在法国。1998年,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院一个研究小组的组长被人告发,原因是该研究组组长指使实验人员擅自修改数据,伪造虚假试验结果。

就在德、法两国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风波尚未平息时,日本《每日新闻》刊文揭露说,日本东北旧石器文化研究所副理事长藤村新一有关旧石器的考古发现纯属捏造,此事令日本旧石器研究体系瞬间瓦解,日本考古界也在世人面前丢尽了脸面。这件事发生在2000年年底,即人类就要进入21世纪的时候。

进入21世纪后,学术不端行为的幽灵仍在各国游荡。2004年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两名研究人员被揭露发表了虚假研究报告。2005年大阪大学医学部学生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文章被认定是学术造假。而韩国爆出的学术造假案更是震惊世界:被誉为“韩国克隆之父”的黄禹锡被人揭露出来,原因是他2004年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宣称率先用卵子成功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的论文伪造了数据。黄禹锡曾因他宣布的成果被视为民族英雄,韩国政府还授予他“韩国最高科学家”的称号。这一造假案的暴露,进一步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

学术造假行为是令世人深恶痛绝之事,此类事件屡次暴露,敲响了学术界管理者的警钟。人们开始意识到,反对学术不端行为不能仅靠科学家的自觉,还要有制度的约束。美国的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率不高,在过去的200年中,得到联邦资助的研究项目中被认为有不端行为者大约有200起,比例为0.01%。这与美国科研管理部门的措施有关。2000年,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学术不端的联邦政策》,对学术不端行为下了较为详细的定义,有效地约束了科研工作者的行为,减少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日本是在大学教授、知名研究人员和普通大学生之中连续发现学术造假行为后,开始采取措施,规范学术行为的。如日本的学术管理部门先是在2003年发布了“关于科学中的非正当行为及其防止”⑧的报告,然后在2005年公布了学会整肃不正之风的调查,2006年又成立了“有关学术活动中不正当行为的特别委员会”,为日本学术界纠正不正之风制定了纲领性指导文件。

韩国为提升本国的国际学术地位,曾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政策,鼓励韩国学者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并将论文数量与个人利益挂钩,这一政策使韩国学者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一时大增,2002年曾名列世界第13位,在15年间增长了近13倍。但从引用率等学术质量上看,在49个国家中韩国仅排名第34位。偏重数量和与个人利益挂钩的做法在另一方面却为韩国学术腐败行为增加的诱因。为了纠偏,强化科研管理,韩国科技部于2007年以训令的方式公布了“确保研究伦理的方针”,对遵循学术伦理、检测研究成果真实性的基本原则作出了明文规定,从而有效地遏制了学术不端行为。

韩国的做法虽然有亡羊补牢的感觉,但其纠偏及时、措施得力的做法,仍令人印象深刻和为人称道。法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学术研究已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没有像韩国那样,因制定鼓励政策而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增加,在步入21世纪后,这些国家出台的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是为了落实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

各国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有如下一些特点值得我国学术界关注和借鉴:

一是科学工作者行为准则的制定。各国制定的科学工作者行为准则包括有关科研工作规范的规定(如获取和使用数据要遵从专门的法律规定等)、有关研究人员之间合作规范的规定(如不得妨碍竞争对手的工作等)、有关成果出版规范的规定(如绝对真实等),以及要求科研工作者诚实、诚信、客观、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尊重隐私与保密原则的规定等。此外,科学工作者行为准则还将各类有违学术道德的行为一一列入其中,如不得一稿两投,不得将未参加写作之人的名字列入作者,不得夸大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学术简历,不得使用不适当的统计方法,不得剥削研究生的成果等。这些规定对规范研究人员的行为、杜绝学术不良行为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是科学工作者伦理准则的制定。科学工作者伦理准则的主要内容是强调科研人员的自律性,要求科研人员必须保证自己论文的真实可靠,经得起学术界的严格检验,如觉察到自己发表的成果有可能存在问题,必须尽快通报学术界,撤销研究成果。各国之所以制定科学工作者伦理准则,强调学术研究中的自律原则,是因为学术管理部门普遍认为,在学术研究领域不断增加和丰富的现在,人们很难及时全面了解课题研究中的每一细节,研究者本人自觉地把握研究进程中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是保证知识产品质量的第一关,学者的伦理观和自律性在任何情况下都须大力强调,都须严格遵守。

三是审理学术不端行为细则的制定。步入21世纪后,各国纷纷成立了审理学术不端行为的专门机构,制定了审查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程序。在有关审查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规定中,既有处理时间的规定、调查委员会组成原则的规定、调查程序的规定、处理结果上报和公布的规定,也有发现诬告或告发不实应如何处理的规定等,这些规定是学术界整饬学术不端行为的利剑,让人们在处理学术腐败事件等棘手问题时有章可循。

总之,人类步入21世纪后面临的世界依然复杂而充满变数,国外社会科学界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做出的种种努力,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其中的许多措施,值得我国学术界,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界的重视。

本文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国外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政策与管理”结项报告的基础上完成的。该课题2010年完成,并出版了专著《步入21世纪的国外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注释:

①《环球时报》2009年12月28日。

②Academ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in Australia,2003,Social science in Australia's national research priorities,http://www.assa.edu.au/download/priorities.pdf(accessed08/16/2007).

③Erawatch Research Inventory Report For:UNITED STATES,http://cordis.europa.eu/erawatch/index.cfm?fuseaction=ri.downloadCountryReport&full=1&filename=full_country_profile_US.pdf,p.3.

④参见何培忠主编:《步入21世纪的国外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38页。

⑤韩国学术振兴财团报道资料,见http://www.krf.or.kr/php/news/sosdisp.php?syear=2003-10。

⑥日本学术审议会:《关于为科学技术创造立国而综合推进学术研究》,1999年,第64页。

⑦Appendix C: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Investment Criteria,http://www.csrees.usda.gov/business/reporting/part/r_d_eval_criteria.pdf,p.73.

⑧日本科学技術·学術審議会:研究活動の不正行為への对応のガイドラインについて。

标签:;  ;  ;  ;  ;  ;  ;  

21世纪初国外社会科学发展政策综述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