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经合组织(1)与中国金融自由化_金融自由化论文

亚太经合组织(1)与中国金融自由化_金融自由化论文

APEC〔1〕与中国金融自由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金融论文,APEC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自由化浪潮,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令人瞩目。APEC国家成份复杂,既有发达国家,又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但却无不置身于这场金融自由化浪潮之中,只是程度不同,起点不同,侧重不同而已。

“金融自由化”一词源于70年代初美国学者肖和麦金农的发展经济学论著,是与“金融压制”相对的概念,意即要求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份干预。具体而言,目前的金融自由化主要包括如下内容:①利率和汇率的自由化和市场化,即取消利率的上下限管制等;②资本流动自由化;③业务范围自由化和综合化,即逐步解除银行业与证券、投资、保险业分业经营和管理制度的限制;④机构自由化,即放松对银行机构审批的限制,包括在国内开业和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以及到国外设立金融机构的限制。

在当今世界经济中,金融自由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其积极作用有目共睹,预计今后若干年,这一趋势将继续向纵深推进。从理论上讲,金融自由化的正面作用包括:增强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提高世界金融市场效率,促进了世界银行业发展;使金融信息更具公开性、准确性,使利率、汇率能发挥有效的价格信号作用,从而优化金融资源和实物资源配置;金融自由化可以为银行提供更多盈利和机会,它能极大推动金融资本形成和金融创新,再加上分业管理和地区限制的解除,使银行获得了更多的经营空间和机会;金融自由化推动了世界性的金融一体化,加快了资本流动步伐。然而,金融自由化也伴随着一定的负面作用:分业管理的解除意味着全能银行的兴起,风险资产比例明显提高;资本流动的加快,造成“游资”冲击的可能性加大,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以及大量金融机构的出现,降低了金融市场透明度,加大了金融风险;等。因此,金融自由化绝非绝对自由化,在其中,既要保持金融效率,又要保持金融体系稳定和金融业发展,在自由化与监管之间,尚有一个“度”的问题,也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考虑其实施的起点、步调、自由化序列以及金融制度体系中尤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改革保障等问题。

一、对APEC国家和地区金融自由化的认识

根据美、加、日、东盟四国、韩、我国台湾省等九国或地区金融自由化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我们对APEC内金融自由化浪潮,有如下的认识:

1.无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市场经济制度尤其金融框架完善与否、起点高低、做法异同,金融自由化都只具有相对涵义,各国都必须深入研究本国现实,在金融自由化和加强监管之间找到恰当的结合点,否则将滞缓改革进程,延误改革时机,最终将导致退回管制状态,甚至诱发金融秩序的混乱。

2.金融自由化,作为一种改革深化,其发端和持续需具备一定条件。金融自由化所具备的条件简单归结起来就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稳定。此外,金融自由化还需要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改革的初始点,改革不可能从一无所有中走来。

3.就金融自由化进程而言,内容、含义不同,成效差别尤其很大。许多国家在此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如墨西哥、东盟等国,而许多国家却通过成功的金融自由化改善了金融业的现状,进而推动了整个宏观经济绩效的提高,其中,金融自由化理论内容和实践把握恐怕占有很大比重。从APEC国家实践看,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有:如何选择金融自由化或进一步自由化的时机;金融自由化尤其利率汇率放开的步调;金融市场开放的序列问题如货币和资本市场孰先孰后,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何者优先,分业抑或混业经营等等;制度框架中,央行和货币政策该在金融自由化中扮演何种角色,即作为独立政策制定者的中行的职能和货币政策目标——稳定抑或增长?等等,众多的实际操作问题,既有各国通用之处,又要照顾国情,都需周密论证,科学规划。

二、APEC与中国金融自由化

在过去的近20年中,以市场化、自由化改革为取向,中国金融业一直处于高速成长之中。金融业的发展,为经济的振兴提供了充分的货币供给,信贷规模的扩张带动了整个经济的成长,金融业务的开拓,也有利于提高金融的运行质量,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已接近了发达国家的初期水平。

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和金融发展,基本上沿着开放搞活、放权让利、增设机构和拓宽信用的思路,一步一步地往市场化的方向推进。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金融本身的基本含义来讲,是要解决储蓄向投资的转化问题。经过近20年的改革,传统的政府储蓄为主已经转为居民储蓄为主;以政府集中投资为主体也已经转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当前主要的问题是: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很大,造成信用扩张的根源并没有解决;行政干预和金融业的软约束导致的金融运行无序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治理。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的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本质上是要解决储蓄和投资的主体与行为的第二次换位,最终实现金融业的现代化、规范化和国际化。

按照中国政府确定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在未来的5年到25年内, 深化金融改革和金融业的发展目标有了非常清晰的思路,并针对中央银行制度和宏观金融调控、金融业的组织体系、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全面对外开放的金融体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目标。但是,在国际金融自由化日益增强的今天,国内的金融部门一方面需要研究国内自己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同时,还要了解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将中国的金融改革纳入到世界经济的大家庭中,尽快地与世界经济接轨。

1993年底,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时,26个国家对金融部门的开放作出了承诺,其中包括47个发展中国家。在此后的协商中,有30个国家提高了其金融自由化的报价,但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多方压力。实际上,影响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的最大因素是这些国家的金融业不发达,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的规模和金融市场也不断得到发展和成熟,其金融自由化的动力也就越来越大。自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以来, 在推动各国金融市场开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97年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国将完成对金融部门开放的一般框架的协商工作,此后将落实到各国的一揽子具体承诺方案中去。因此,如何将中国国内的金融改革纳入到世界贸易组织和APEC的金融自由化进程中,是一个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APEC自身而言,由于集中了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其金融自由化的步伐正经受着巨大的压力,美国甚至建议由APEC通过具体行动来推动世界贸易组织金融协商,像推动乌拉圭回合谈判那样,促使世界贸易组织完成在金融市场开放方面的谈判;其他一些国家建议金融业应作为首选部门进行开放,同时建议APEC在推动金融自由化方面应协同行动,沟通信息,建立一种处理金融危机的多边机制。最近,东南亚金融危机事件表明,在金融自由化的同时,建立一种多边处理金融危机的机制,可能更适合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但这种多边协调机制是在各国进行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毕竟,在并不成熟的金融体制下,单靠一国的力量无法应付金融自由化给宏观经济所带来的冲击。因此,随着APEC各个成员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APEC金融自由化必将呈深化之势;与此同时,由于金融体制的脆弱性,广大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建立一个稳定健康的金融体制和一个地区性的应付金融危机的紧急机制和日常协商机制。毫无疑问,这些机制的建立是以各国的金融自由化承诺为前提的。

在世界经济日趋国际化的今天,APEC的金融自由化与作为APEC成员国之一的中国的金融改革必将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APEC的金融自由化过程也必将对中国经济发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APEC的金融自由化,必将加快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步伐和程度,并加快其融入到APEC一体化经济中的步伐。

APEC大力推进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努力促进APEC成员国之间资本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形成一个统一的APEC资本市场,有利于APEC成员国在一个统一的APEC资本市场内配置资源,进而有利于各国更好地调整投资结构和生产结构,以促进经济长期、持续的发展。作为APEC成员国之一的中国,绝不能被排除在这一过程之外。与APEC其他成员国相比,中国如果延缓金融自由化的步伐,那么中国的资本面向的就只是中国这一个市场(并且是地域和行业分割的市场),利用的就只是中国这一种资源,就会导致在资本配置上比APEC其他成员国高得多的机会成本。所以,APEC的金融自由化,给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创造了更多的压力和动力。中国要想以更高的国际竞争力进入21世纪,不可能闭关自守,必须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努力加快金融自由化的步伐。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安排有必要融入到APEC以至世界金融大背景下慎重考虑。具体操作方式是,可以选择某些金融部门先纳入APEC自由化框架中,逐步放开。

第二,APEC的金融自由化,不光对中国金融业带来数量上的冲击,更重要的是结构上的调整,中国金融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应由被动式开放转变为主动式开放,金融部门应由粗放的经营转变为集约的经营,从内部资源配置机制到外部市场格局进行一次根本意义上的结构重组。

APEC国家通过金融自由化,放宽了对其金融机构在利率、经营范围及地域分布等方面的管制,这有利于其金融机构朝着拥有广泛分布的分支机构、经营全面的金融业务、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的方向发展。同时,金融自由化政策的推行也促进了APEC国家金融业大规模的兼并和收购浪潮,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实力都大大增强了。

伴随着APEC的金融自由化,APEC也把开放金融服务市场作为其致力的目标之一。APEC在其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行动纲领中明确要求各国做出开放金融服务市场的自主承诺。另外,APEC各国政府也不遗余力地鼓励本国金融机构在海外的发展。这样,中国在不远的将来,也会面临开放本国金融服务市场的问题。届时,与中国长期的计划体制相适应的金融产业是否有能力同国外金融机构竞争,是否能经受得起外资金融机构的冲击,将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为迎接这一挑战,中国需要适时加快金融产业结构和政策的重整,这些重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整中央银行的机构设置和运作机制。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按行政区域设立分支机构不适合市场经济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要求,可以考虑按经济区域设立分支机构;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也要从直接调控方式向间接调控方式转变,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政策的独立性、有效性;二是重整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仍存在着几大国有专业银行较高程度的行政性业务垄断和市场分割。中国应鼓励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并和结构重组,并在商业银行体系中推行严格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此增强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和经营水平;对于其他金融机构,中国应鼓励商业化保险公司、信托公司以及投资银行的发展,特别是投资银行,应在中国以后的产权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重整金融市场结构和运行机制。中国应加速培育按市场化原则运作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而培养市场参与主体,健全市场体系,以增强抵御资本自由流动对国内金融市场冲击的能力。

第三,APEC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浪潮,除了对中国经济的改革、发展稳定有直接的外部影响作用外,还存在一个“内化”问题,这就是各国金融自由化对中国业已进行的金融自由化的对照反思,对行将实施的金融自由化规划的借鉴作用,这些借鉴是基于创造性吸收原则的,包括对经验的总结和教训的吸取,包括从整体和历史的角度把握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全局,加快相应配套改革。

1.研究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是成功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基本条件。中国应根据APEC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进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中国自己的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尤其是,中国与大多数APEC国家和地区相比,更是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中与金融自由化相关的经济特征主要包括:①发展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如何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任务,核心机理是维持高速、持续、适当的经济增长率,金融业在其中扮演着比较核心的角色:金融业的核心作用之一是形成金融市场灵敏的价格信号——利率机制,从而优化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中国的现状和面临的任务既使金融自由化成为必需,又要求对金融自由化时机、程度、步调等问题进行慎重把握,根据现有经济实力,中国既不可能达到美、加、日等国全面自由化的程度,又不能等同于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而会有自己的特色。②改革问题。中国传统上属中央计划经济国家,计划代替市场的人为配置资源模式,国有经济成份占比重很高的政府垄断结构等特征,造成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从1978年开始的市场化改革,目标也在于构造一个信息公开、资源自由流动的制度结构,因而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并不单纯是一种产业调整,而是始终以深化市场改革为主导的,转轨经济是中国经济区别于主要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市场经济型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之一。因此,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必须与商业银行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产权重组等配套进行。③稳定问题。马克思把中国归入亚细亚社会,亚细亚社会经济和文化带有很强的农业色彩,追求稳定、减轻震荡一直是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的社会心理保障,这就使得金融自由化进程力求稳重,渐进改革也是东亚金融自由化成功的共同路线。因此,利率的放开、金融业的混合等只能根据APEC各国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2.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的核心。这是基于市场机制的事实,在中国,其最根本的动力还在于改革的深入,这种改革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国有企业(非金融)改革,因为中国银行业的部分功能事实已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间接融资),国有企业也是金融业最大的顾客群,在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市场未有大的发展之前,这种格局不大可能得到改变,再加上历史积累的债务尤其不良债务问题、共同的产权主体等,使国企改革与金融改革息息相关;同时金融自由化涉及到的主要利益集团之一就是国有企业,对他们而言,债务约束与成本约束都属硬约束,产品是市场竞争性的,筹资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这些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盈利水平,也关系到本企业各员工包括经理厂长的个人利益,而且金融自由化也有助于发展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进行宏观投资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基于以上原因,国有企业作为金融自由化尤其利率市场化密切的关注者,其改革程度将是金融自由化进程的重要变量,就国企改革而言,效益好转的根本措施还在于切实推进产权改革,割断政府与企业经营联系,通过社会融资等手段建立企业外部硬性制约机制;同时辅以产业整合、技术支持等措施增强企业竞争力。二是银行尤其现有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不仅包括加强内部管理,诸如强化资产负债管理等措施,也涉及到产权重组问题,尤其是:既要打破现有的高度垄断、行政主导格局,又要在市场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提高国际竞争力。

3.要成功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既要抓住有利的经济时机,又要积极营造合适的国际国内环境,这些改革的条件归结至终就是稳定与发展。就目前而言,世界经济正处于一个充满变革和自由化的年代,弱化行政干预、进行经济体制调整的潮流风行各地,不失为金融自由化改革提供了众多动力和压力,此外,和平与发展仍将是世界的主题,国际经济关系一体化和区域化突飞猛进的发展,新产业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市场,国际竞争状况的日趋激烈等,也都有助于中国金融的进一步自由化和开放;国内经济已保持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率,稳定的政治局势、社会等诸多改革正稳步推进,这些都有助金融的进一步深化。但是,国际金融业购并重组和自由化的风潮也使并不成熟的中国金融体制面临新的挑战。此外,中国是资源和资金相对贫乏、技术与管理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参与竞争的优势;在国内市场上,越来越遇到强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就是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也十分艰巨,国有企业制度改革还处于攻关时期,新的投资体制正在建立之中,综合财政赤字偏大,农业基础薄弱,地区差别和收入差别较大,流通体制不健全,物价涨落的基础不牢固,等等,“九五”时期和21世纪初的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现状,稳定条件和增长趋势的保障,作用至为关键。

4.利率的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的核心内容,其初始条件、步调、放开次序至关重要。就中国业已发生的改革而言,基本上循着渐进式道路迈进,市场放开次序也基于比较稳健的考虑,但不大符合金融市场发展的内在顺序机制和效率原则,而是首先着重发展资本市场,忽视了货币市场优先发展的内在要求,致使货币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以商业票据市场为例,在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史上,这一市场一直占据着显赫地位,且在最近30多年中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在美国,1960年商业票据余额仅为45亿美元,到1990年底已达5669亿美元。30年间市场规模增加了125倍。而在我国,这一市场迄今仍处于萌芽状态,1995 年票据贴现额为1500亿元,仅为同期交易额达6.4 万亿元证券交易所为中心的二级证券市场的四十三分之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对当代发达的信用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市场基本功能——便利融资和投资,促进资产转换和集中,为工业化过程提供资金支持的理解和认识的欠缺和片面。自80年代后期开始的,以着力发展证券二级市场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市场改革实践已表明,这一战略选择不但造成了庞大金融资源配置低效乃至无效,将风险过分集中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致使银行在银根紧缩、资金投放受限等情况下出现普遍的低生产效率和亏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二级市场的过度投机活动,并难以得到有效抑制,从而大大增加了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政策的不稳定性,从而必须慎重选择。

5.美、加、日经验表明,独立的中央银行系统和正确的货币政策将是金融自由化成功的外部保障。

6.金融风险是与自由化相伴随的必然现象,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体系不健全和整个宏观经济形势,更容易触发大规模的金融风险,这方面APEC发展中国家有许多前车之鉴。从中国的经济金融现实发展过程来看,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期,是国内和国际金融业多种风险因素积累和交易触发的时期,金融工具的创新和管理能力的软弱,可能出现多风险因素的并发症。改革以来,局部性风险频频发生,从国际环境讲,外国商业银行的破产、国际货币汇率的波动、国际债务结构的调整,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目前的中国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需要防范体制性金融风险、结构性金融风险、交易性金融风险以及工具金融风险,密切注视风险的突发性、扩散性,在近期要着重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建立和强化风险防范机制,首先是强化中央银行的监管能力,形成规范的、严密的监管法规体系、监管组织体系、监管信息体系和监管操作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大监管系统;其次是建立金融机构内部的控制机制,使各类金融机构自身具有足够的稽核、监督和自控能力;其三是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1995年以来,中国人大已相继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使金融监管已有一定基础,但许多金融产业还没有相应的法律,已有的法律,还需要根据市场的深化程度作进一步的修订和补充,而且法律意识的普及和法律人才的培养,也是当务之急。

7.坚持对外开放,逐步实现金融业的国际化。中国是GATT的签字国,又申请加入WTO,承担着金融服务业开放的义务, 同时金融业对外开放也是金融自由化内容之一。1996年12月,中国郑重宣告经常项目人民币可兑换,已经预示着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根据中国政府设想,“九五”计划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主要任务是为金融业务开放做好体制准备和法律调整。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认识到金融自由化步伐和加深力度,新金融工具和观念的引入。高标准支付清算体系的建立,是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条件。

注释:

〔1〕APEC即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标签:;  ;  ;  ;  ;  ;  ;  

亚太经合组织(1)与中国金融自由化_金融自由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