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论文_申群华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论文_申群华

(贵州省威宁县中医院)

【摘要】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可影响心、脑、肾等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在我国高血压有着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低的特点。因此,高血压病的防治相当艰巨。虽然单纯用西药控制血压已非难事,但不可否认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不仅能降低血压,而且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靶器官损害,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尤为突出。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9128-6509(2015)12-0057-01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以头痛、头晕、目眩、耳鸣多见,故多数医家认为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属于“眩晕”、“头痛”的范畴[1]。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血管病的主要措施和预防脑卒中的关键。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方面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而且可以多靶点调节,保护靶器官,减少临床事件的发生,从整体上对人体进行调节,有着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故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的一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病因病机

高血压病与脏腑功能失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病理生理过程,是由体质、精神、饮食、劳欲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致。从络病学论角度认为痰瘀阻络、毒损心络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机理。病邪入脑是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因脑为元神之府,若有邪犯,则疾病顿发。其辨证分型主要有肝阳上亢型、肝风内动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心肾不交型、肾精亏虚型、肾阳不足型、阴阳两虚型、气虚痰浊型、痰湿壅盛型、瘀血阻脉型、冲任失调型等。

二、特色疗法

1、调整肝肾、活血化痰

田氏[1]根据肝肾失调,痰瘀阻络的病机关键,制定调整肝肾,活血化痰的基本治法,以此为依据创制补肾涤痰化瘀方治疗高血压病,药用桑寄生、何首乌、菊花、石决明、益母草、生山楂、陈皮、半夏、茯苓、泽泻、甘草。方中桑寄生,性平味甘苦,入肝、肾经,功擅补益肝肾,性缓气和,可升可降,补而不滞,故为君药;何首乌入肝肾经,补肝肾,益精血,又能收敛精气,可助桑寄生补益肝肾之功,菊花清香宣散,可升可降,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肝明目,石决明平肝潜阳,三味同为臣药;益母草、生山楂活血行滞,牛膝引血下行,二陈汤加泽泻祛湿化痰,共为佐使。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共奏补益肝肾,平肝潜阳之功。大便不畅加制大黄、决明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日1 剂,水煎分服,连服2 个月。

2、益气化浊、平抑肝阳

王氏[2]认为治疗高血压病既当着眼于补益肝肾、气血,平抑肝阳,还需重视益气化浊。气属阳,津液属阴。无论痰浊,还是湿浊,终归于病理的津液。要祛痰化湿,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和气的气化、湿煦、推动作用。所以凡治上虚者,犹当以兼补气血为最。故在辨治高血压病上体现了对益气化浊之法的重视,标本兼治。自拟基础方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法夏15g,天麻15g,石菖蒲12g。李东恒在《脾胃论》中说到“足太阴痰厥阴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必用此二药。方中重用“补药之长”的黄芪、党参,与茯苓、白术相伍健脾益气以治生痰之源,与法夏、石菖蒲相配化痰除湿,气得行则湿自化。

3、其他治疗

针灸、气功和推拿治疗。具有代表性的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在临床上已很普遍应用。选穴以百会、人中、尺泽、风池、内关、三阴交为主穴,辨证加减复溜、合谷、太冲、太溪、肝俞、肾俞等腧穴。采用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证高血压协同治疗作用显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还可秋冬宜练习太极拳,冬夏宜进行放松活动,这些都可以明显改善高血压的症状。推拿治疗高血压亦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有其相对的适应证和禁忌症。2.5.2 膏药敷贴治疗取10~20g 吴茱萸研末醋调纳入脐中,用麝香虎骨膏固定,治疗高血压病患者60 例,总有效率93.3%。五子散外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病人30 例,2 周后,疗效明显。2.5.3 药枕、口服降压茶、中药煎汤浴足等疗法是目前临床工作者开拓的新的高血压治疗方法,疗效明显。

三、作用机制研究

1、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部分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体内儿茶酚胺增多。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脏兴奋,射血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阻断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可以从阻断神经节、抑制神经递质释放、拮抗相应受体等环节而发挥降压作用。于首元,通过握力等长应激实验和血浆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测定发现,牛黄降压丸能有效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抑制交感兴奋。且实验结果提示是通过抑制循环中内分泌激素PRAE 的释放抑制交感兴奋而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使得血压在应激状态下亦能保持稳定,从而平衡控制24h 血压水平。葛根素腹腔注射能降低SHR 的血压、心率、血浆肾素活性,作用机理为阻断β受体。

2、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黄及其复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研究显示,大黄及其复方可以通过降低瘦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游离脂肪酸,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及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力,降低胰岛素水平等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多因素改善胰岛素抵抗。吴启锋等证实半夏白术天麻汤不仅能明显改善EH 病人的临床症状,促进血压的稳定下降,而且还明显改善IR 以及降低血脂。

四、结语

中医以人为本,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各位医家对高血压病的研究和治疗可谓百家争鸣,以上众多研究表明中医药不仅在降低血压的方面卓有成效,还能明显改善患者躯体症状和减少不良反应,有着独特的优势。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结合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运用多学科知识深入研究证候实质,为辨证论治提供客观指标和依据;利用成熟的实验动物模型,从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探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在临床实践中继续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的优势,多渠道、多途径、多靶点综合治疗,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信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推进,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田俊,邬渊敏,戴嫣.自拟补肾涤痰化瘀汤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中西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1(6):325-326.

[2]刘静.王劲红教授运用益气化浊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2):88-89.

论文作者:申群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  ;  ;  ;  ;  ;  ;  ;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论文_申群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