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北义和团运动的历史特征_义和团论文

论东北义和团运动的历史特征_义和团论文

试论东北义和团运动的历史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义和团运动论文,试论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关内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影响下,东北义和团运动蓬勃兴起,犹如大海的怒涛,汹涌澎湃地席卷了整个东北大地。北至黑龙江畔,南到渤海湾头,西起呼伦贝尔大草原,东达长白山林区,到处燃烧着“杀逐洋人”、“保国灭洋”的熊熊烈火。

东北义和团运动是我国大规模义和团运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虽然与关内义和团运动同步发展,遥相呼应,但由于东北义和团运动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它和关内义和团运动相比较却有其自己的历史特点:一是它的矛头所向直指沙俄帝国主义;二是它和东北各族、各阶层人民,包括清军爱国官兵在内组成了广泛的爱国抗俄阵线;三是当关内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所绞杀的严峻时刻,东北的义和团运动却迅速演变成大规模的抗俄义军,驰骋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同沙俄帝国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它在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一、东北义和团斗争的锋芒直指作恶多端的沙俄侵略者

沙俄勾结西方帝国主义无限贪婪地推行瓜分中国的侵略政策,它最早把侵略魔掌伸向我国东北,先后从北面割去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我国大片领土;在南面它霸占了旅大;并且修筑了一条西起满洲里,东到绥芬河的中东铁路,后来又修了北起哈尔滨,东至旅大的中东路支线。肆无忌惮地掠夺东北的资源,强占农民的土地,抢掠财物,烧杀奸淫,干尽了坏事。八国联军侵华头目瓦德西的笔记这样写道:“俄国军队抢劫之法,似乎颇称粗野,而且同时尽将各物毫无计划地打成粉碎。”①饱尝沙俄压迫的东北各族人民早就积下了对侵略者的满腔仇恨,他们集合在义和团的旗帜下,决心清算这血海深仇。

早在1899年,东北旅大地区就出现了义和拳。方圆几十里的穷人,在马家沟的贫苦农民马成魁的率领下拉起义和团的队伍,他们说:“早年广东的‘平英团’,如今山东的‘义和拳’,咱们起会对俄。”②接着抗俄村会纷纷建立起来。马家沟等八个村会又联合起来,订立了章程,立了传牌,一村报警,各村支援,村村会会,共誓抗俄,这是东北地区最早建立的义和团抗俄组织。不久旅顺口也出现了“扶保中华,逐去外洋”③的揭帖,同时警告为沙俄效劳的买办,不得再为洋人“助力”。1900年2月,营口地区义和团开始公开练拳。2月间,锦州、新民等地也出现义和团,很多地方都设有“拳坛”,“传练甚速”④。铁岭、海城义和团“聚众至二千余。”⑤

盛京地区是东北义和团活动的中心,为首的是“闯关东”的拳师刘喜禄、张海等人,到处贴满痛斥沙俄帝国主义的揭贴。据沙俄驻营口领事给“护路军”上校采申科的报告透露:当地义和团之“目的特别要打败俄国人,用中国人的话说,满州俄人虽多,但他们小股分散,容易击破。”⑥沙俄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也承认:“住在南满的俄国军队是分散而包围在敌视我们的中国群众之中。”⑦在奉天,“旅行”的沙俄军官库沙科夫曾写道:“从海路到达金州的义和拳法师逢人便劝说掀起抗俄的暴动,中东铁路职员已陷入动摇不安状态。”⑧当年在奉天境内进行“调查”的沙俄外交官员科罗斯托维茨也记录过:1900年春,“义和团的密使已经对在中东路上做工的中国苦力进行了宣传鼓励”,“我们在营口时,还听到中国人袭击俄国职员的事情。”⑨东北义和团把俄国侵略者作为攻击的主要目标。八国联军侵华头目瓦德西在他的笔记中写过:“在东北常有武器完备的骑兵,数百成群,袭击俄军,使其坐卧不安。”

1901年2月,活跃在东北的10多支义和团抗俄武装还专门发表了《讨俄檄文》,愤怒地声讨沙俄侵略军“扰害中原,占据东北,荼毒生灵”种种罪行,表示决心“与俄贼决一死战,复我国土,拯我人民”,扫尽根株,用示国威,而张天讨。”⑩义和团文告中也可以清楚看出其打击的主要对象是沙俄帝国主义。事实上,义和团组织从建立时起,就同沙俄侵略者进行着各方面的较量。盛京义和团曾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在中东路的沙俄殖民势力,破坏中东路,消灭“护路军”,他们捣毁了沙俄在盛京设立的铁路公司,筑路监工维尔霍夫斯基等狼狈逃窜,并在逃往营口途中,被义和团俘获,解往盛京斩首。当年奉天境内“北至开源,南到海城,计五百里”,除鞍山站外,“所有俄铁路桥房均被百姓拆毁。”(11)辽阳义和团曾“焚烧教堂及白塔寺之俄桥。俄人获我平民四十余人,认为拳匪。”(12)吉林、长春的义和团焚烧了城内外的教堂和二道沟俄国火车站。吉林境内三姓一带义和团“专与俄人为敌”,他们伏击“护送货车、信车之俄兵。”(13)

1900年11月,黑龙江宁远州义和团包围了一支沙俄侵略军,歼灭敌军60余人。沙俄侵略者所到之处,无不受到义和团的打击。真是哪里有俄寇,哪里就有义和团,“几乎无时不有,无地不然”,沙俄侵略者一踏上东北这块土地,即陷入广大义和团众和东北人民的包围之中,遭到灭顶之灾。东北义和团集中所有力量打击沙俄帝国主义,这是义和团运动在东北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

二、东北义和团与各民族、各阶层、爱国官兵组成了广泛的爱国抗俄阵线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后,沙俄政府认为吞并中国东北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拟订了在满州建立“黄俄罗斯”的狂妄计划,阴谋使整个东北变成沙皇俄国的永久殖民地。

在民族存亡紧急关头,保卫祖国边疆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事业迫在眉睫,因此,团结抗俄,并肩战斗,成为东北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共同的神圣事业。在抗俄的营垒里,除高举反帝爱国大旗的义和团众外,还有世居在东北的汉、满、蒙、回、赫哲、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各族人民。有筑路的土夫,有种地的农民,有爱国士绅(包括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爱国华侨,还有独当一面的众多的爱国清军官兵。当年黑龙江宾县绅士、知识分子出身的于翰卿,听到俄军进犯阿城时,便挺身而出,自备斧资,率领其组织的40多名义和团战士,埋伏在二道河子峡谷,英勇抗击俄军。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气力倍增”,“勇敢克敌,顽强作战。”(14)在俄军侵略珲春时,刘永和组织了一支民军与义和团一道消灭俄国侵略军200多人。俄军进犯东北的北疆时,久居东北的赫哲、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人民不断地出动军队配合义和团作战。在雅克石还活跃着一支汉蒙联合的抗俄游击队与义和团共同抗敌。

义和团斗争的滚滚热潮,深深地感动了驻守在东北的清军官兵,在沙俄侵略军的进攻面前,广大爱国清军是支持义和团的。他们驰骋疆场,英勇杀敌,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其中黑龙江将军寿山,盛京副都统晋昌、瑷珲副都统凤翔、吉林宁古塔副都统双令等一批清军将领不顾清朝统治者的反对,坚持抗俄,被东北人民誉为“抵抗派”。

晋昌主张“与俄开战”,“联合拳会”,“戮力同心”,“以期力保根本”。(15)盛京义和团在晋昌的支持下,不仅群众踊跃参加义和团,连清军的兵弁也大批涌入义和团。晋昌还邀请拳师到军中传习法术。一个目睹当时情况的沙俄侵略分子写道:“大拳的思想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甚至正规部队,自他们的军事长官而下也在极力掌握这种思想,无数炮台营垒成了新运动庇护者设坛的地方。咒语和军号战鼓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拳师在进行热烈的布道,用神的启示和预言,使一个个团队情绪激动起来,主要煽动他们去同外国人进行战斗。”(16)从侵略分子的笔下不难看出,清军高级将领不仅支持义和团,而且允许义和团在部分清军中进行公开发展。在盛京境内,义和团和爱国清军断绝火车的燃料供应,以阻击旅大俄兵北犯。盛京以北的铁岭、开原、黎树等地义和团和筑路土工、爱国清军共同拆毁铁路、砍断电杆、焚毁桥梁。在辽中县,俄军出兵保护东台子村教堂时,义和团久攻不下,“而奉军统领单一奉令带队回攻,拳借军势,势力更涨,远近号召不下数千人,昼夜还击……”(17)。

1900年7月,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发生后,寿山就曾电令驻守瑷珲的副都统凤翔为北路军翼长,分兵四路,奋起抗击,屡挫沙俄侵略军。寿山还电令呼兰副都统倭克金泰为东路军翼长,通肯部都统庆祺与附近一带清军和义和团首领“约定二十八日(公历7月24日)五鼓,一齐进剿。”(18)对侵占哈尔滨的沙俄侵略军发起总攻。从7月22日开始,义和团众和一部分爱国清军从齐齐哈尔、呼兰、阿城、双城等地逼进哈尔滨,“号称一万,军容凛然”(19)。7月24日,总攻哈尔滨开始了,“中国马队,擎着两面红旗,在离船坞2000米远处出现。“晚八点许,中国人开始了第一次炮击。”(20)义和团众和爱国清军奋不顾身向沙俄侵略军茹格维志和葛罗格罗斯指挥下的8个步兵连及10个哥萨克的骑兵连共3500人的侵略军发起猛烈进攻。26日晨,各路大军齐头并进,其中从西南路进攻的义和团众和爱国军民约两千人在统领定禄的指挥下,在约千余名顾乡屯元聚烧锅和中东路制砖厂工人的配合下,击溃了盘踞该厂负隅顽抗的哥萨克骑兵队,攻占砖厂。各路军民前扑后继,取得重大胜利。

在吉林境内的三姓,防守松花江的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为阻止俄舰驶入,在江中横设拦江锁,沉巨石于江底。于7月25日,击沉俄舰一艘。这就狠狠地打击了沙俄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东北义和团与各族人民以及寿山、晋昌指挥的部分爱国清军官兵,齐心合力,协同作战,大大壮大了东北义和团反帝抗俄力量,表现了东北义和团运动的又一个突出特点。

但是,由于盛京将军增祺、吉林将军长顺为代表的妥协派,对义和团运动则极力阻挠和破坏,使得东北义和团和爱国清军官兵及各族人民不能发挥他们的全部力量。随着沙俄侵略势力在东北的不断扩大,东北义和团的斗争更加严峻和艰苦。

三、东北义和团逐渐演化成正规的抗俄义军

1901年春、夏之交,当关内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疯狂镇压下去的时候,而东北义和团运动正处在空前高涨的局面。一支支小股分散的义和团队伍纷纷演变成正规部队,展开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它是东北抗俄斗争的继续,也是东北义和团运动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1900年7~8月间,义和团和东北各族人民及爱国官兵把沙俄在东北的侵略势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沙皇政府恼羞成怒,于1900年10月,调动1537名侵略军悍然出兵东北。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沙俄的嚣张气焰吓破了胆,盛京将军增祺缴械投降;吉林将军长顺打起白旗,开门揖盗。但是,遭到沙俄和清政府血腥镇压的英雄义和团和东北广大各族人民及爱国官兵,并没有被征服、被吓倒,他们从血泊中站立起来,继续高举反帝爱国的大旗,组成了声势浩大的以义和团为中坚的抗俄义军。

在抗俄义军中,以活跃在辽吉两省东部山区的忠义军和在鸭绿江畔帽儿山一带的六和拳最为强大。

忠义军由王和达(即王老道)和董毅敏(即董老道)率领的义和团余部万余人、刘永和(即刘单子)率领的一支数千人民军及唐展荣、杨玉麟率领的一支千余骑兵的镇东军三部分组成。

1901年1月下旬,这三支抗俄义军在海龙实现了大联合,统称“忠义军”。全军将士2万余人,号称40营,仍沿用清军编制。刘永和称总统,统帅全军;与刘永和兄弟相称的刘秉和(绰号黑刘)为邦统。王和达、董毅敏、李春贵、杨玉麟等称统领,各统帅数营。下设营官、帮带、哨官、总巡、稽查等名目。忠义军的组成,标志着东北义和团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忠义军的抗俄斗争得到了东北人民的积极支持,发展很快。1902年初人数达到20万,他们团结在反清灭洋的旗帜下,在“御俄寇,复国土”战斗口号的鼓舞下,活跃于丛山密林深处,驰骋于平原大川之间,出没于从哈尔滨到牡丹江的铁路线上,转战于吉、黑两省交界的广阔原野,先后攻克了通化、海龙、新宾、怀仁、宽甸、风城、安东等城镇,收复了吉林南部和奉天北部的大片国土,使俄军受创甚巨,以故“俄军不畏中国之官兵,而畏中国之贼匪。”(21)由于俄国侵略军的围攻,清政府的招抚诱降,叛徒的出卖,到1903年秋,忠义军伤亡很大,其重要将领姜海山、刘秉和、李春贵等先后牺牲,大大削弱了忠义军的战斗力。到1903年冬,忠义军的抗俄斗争最后失败了。但东北义和团的抗俄斗争并未停止,王和达、董毅敏率领的忠义军余部转战到鸭绿江畔的帽儿山与六合拳联合起来,继续坚持斗争。

六合拳队伍扩大后,与俄军、清巡捕队、地方团练和叛徒等超过自己上百倍的敌人,多次交战。董毅敏率领的一支六合拳健几奔袭海龙,转战通化,屡胜顽敌。王和达率领的一支六合拳攻克孤山子,由于王和达有勇无谋,率部下“不顾枪弹,大呼奔杀,”终因人单势孤,寡不敌众,英勇牺牲。

王和达牺牲后,东北义和团的抗俄反清斗争仍在继续。由杨老太太和董毅敏率领的六合拳余部,分散隐蔽,转入秘密斗争。正如敌人所讲:“各种仇视欧人之私教,”“不独依然有之,且日甚一日。”(22)直到1903年,沈阳、本溪、营口、夹皮沟等地均有义和团或六合拳的法师或成员被地方官通缉或逮捕。由此可见,东北义和团运动仍寓于群众之中,坚持斗争。1903年一个俄国记者曾这样写道:“数以千计的红胡子,仍然藏身在满洲的森林和山岭之中。”(23)

东北三省以义和团为骨干、群众自发的抗俄斗争此起彼伏。除了“忠义军”、“六合拳”两支规模较大的抗俄队伍外,在黑龙江有刘胜棠领导的义胜军和孙本荣领导的义效军,他们转战南北,曾一度攻克了被俄军占领的呼兰城。这支英勇善战的部队,曾把残暴骄横的沙俄侵略军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威震松花江两岸。

综上所述,东北义和团运动有着鲜明的历史特点,它狠狠打击了沙俄侵略者,粉碎了沙俄殖民强盗在我国东北制造“黄俄罗斯”迷梦,在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

注释:

①瓦德西《拳乱笔记》,《义和团》第三册,第80页。

②③《东北人民抗俄斗争史》第31-32页。

④(11)(15)(18)《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第201、307、359、381页。

⑤(12)(17)《近代史资料专刊》、《义和团史料》第1005、996、1006页。

⑦⑧(13)(16)(23)转自《义和团运动史》人民出版社,第266、267、478、271、493页。

⑥(14)(20)《中东路护路队参加1900年满洲事件纪略》第327、313、269页。

⑨《俄国在远东》第12页。

⑩转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第385页。

(19)《拳匪纪事》第3卷第41页。

(21)辽宁《海龙县志》第17卷,《兵事》第34页。

(22)转自《原东北档案馆藏档案》。

标签:;  ;  ;  ;  ;  ;  ;  ;  

论东北义和团运动的历史特征_义和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