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_张彩兰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_张彩兰

摘 要:有很多不愿从教或更适合于其他行业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到了一些新兴的行业或具有扩张性的行业。通过流动,他们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很多教师的流失都与学校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教师 流动 流失

一、农村教师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1.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机遇。就师资队伍在年龄、学历、职务、专业、来源等方面的结构优化来说,教师流动非常必要。有必要通过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同时淘汰不利于教学的教师,从而使教师队伍的结构达到最大的优化。

2.有利于农村中小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乡镇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校长的民主管理流于形式,官僚作风严重,独裁专制,很多教师的流失都与学校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教师流动是评价和反思教师管理的政策措施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从而敦促改进教师管理并使其向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形成尊重人才、善待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

3.有利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个人的能力和个人的条件与其所处的环境直接影响着个人的工作效绩。农村教师往往处于不利的环境之中,很难发挥其聪明才智,也很难取得应有的成绩。所以当个人处在这种环境中又对其无能为力时,通常的办法就是离开这个环境,转到一个更适宜的环境工作。因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流失实际上也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寻找更合适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潜力的过程。

二、农村教师流动造成的负面影响

目前,农村教师的流动主要是一种单向上位流动,基本上是从条件差的学校流向条件好的学校。这种一边倒的流失现象导致了教育领域内的“马太效应”,使势力强的学校更强,使薄弱学校更薄弱,造成了贫困地区的教师总量迅速减少,不但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在离城镇较近的农村学校,一般教师流失的也很多。

而且由于流失的波及效应,在先流失的教师的带动下,一个学校往往在短时间内就会流失多名教师,造成把某些学校几乎抽空的现象,使农村教育的质量及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下降。一些比较有能力的教师流失后,剩下的教师教学任务加重,备课和了解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被侵占了许多,一人担任几门课或带好几个班级,劳累不堪,只能疲于应付。

另外,为了弥补教师数量的不足,许多乡村学校不得不招聘代课教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教师绝大部分学历不合格,又没有经过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尽管近年来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加强了现有教师的培养,但是教师的培养绝非朝夕之功,导致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呈现恶性循环的趋势,而且这种影响在今后一段时间之内将会有更加严重的体现。

三、遏制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对策

1.树立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是打造国民基本点的教育,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城市学生,而是全体学生,不应照顾一部分学校而忽视另一部分学校。基础教育不同于大学教育,它的成就不在于某几个学校给国家输送了多少人才,而在于一个地方的教育有没有使当地的孩子受到应该接受的教育,制造不公平的基础教育是最糟糕的教育。

2.建立弱势补偿机制。农村教师流失了,但农村的教育仍然需要发展,而教师的补给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新师资的培养需要花费3—5年甚至更长时间,也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农村教师流失补偿机制,建立比较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其基点就是采取倾斜政策。

3.建立良性的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依赖于城乡教师的双向交流,也就是说教师流动不应当只是单向的上位流动,而应当是双向的。这对于发展国民基础教育来说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是必须的。教育政策应促使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发挥当地的教育资源为农村教育的发展作出一定的努力,并予以监督、评价。

4.拓宽师资来源渠道。解决贫困地区教师总量不足的矛盾需要拓宽师资来源渠道,除了从以上角度着手以外,还可以开通另外一些行之有效的渠道。

四、总结

1.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用事业留人。要按照当地人口分布和区域特点,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把优秀的教师资源聚集起来,对农村一些薄弱学校,能撤的撤,能并的并,集中力量办学。

要让教师对学校的前途命运充满信心,注重对农村骨干教师的培养,为教师搭建更好的展现自我的平台,用事业留住人、系住心。

2.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用环境留人。教师作为社会上高文化层次的群体,更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要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地宣传《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建议各级相关领导与学校、学校领导与老师多沟通、多交流,主动走进学校,走进教师的生活,而不是仅停留在过节表彰。

3.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用感情留人。要主动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事业、爱情,最大限度地帮助解决教师最想解决的实际问题,同时采取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并举的方法,处处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每个环节都注重给教师多一点亲情和体贴,真正使每一位教师切实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学校的温暖、学校的人和、学校的安宁。

论文作者:张彩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2月总第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  ;  ;  ;  ;  ;  ;  ;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_张彩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