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历史上战争原因的定量研究_欧洲历史论文

欧洲历史上战争原因的定量研究_欧洲历史论文

对欧洲历史上战争原因类型的一项计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战争论文,原因论文,类型论文,历史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5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59-8095(2002)02-0085-06

欧洲的历史是一部充满战争的历史。如此众多的战争发生的原因何在?自修昔底德以来,学者们在这个问题上不知花费了多少笔墨,对战争原因的归类也进行过无数次。但是,过去历史学家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特定战争的原因上。[1](P7)对于各个历史时期内,哪些问题是主要的战争原因,以往的学者通常只是直观地做出判断,还很少有人进行定量分析。1986年由美国《实况汇编》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著名战争史专家乔治·C·科恩的《战争词典》(The Dictionary of Wars)一书(中译本名称为《世界战争大全》),囊括了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1984年世界各地发生的1700余次战争,是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战争史方面的权威性参考书。[2]当然,这部由西方人撰写的著作在战争条目的选择上存在缺陷,它对欧洲及其殖民地上发生的战争搜集得十分全面,却遗漏了世界其它地区的一些重要战争。好在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欧洲的战争,所以并不受这一缺陷的影响。笔者已将《战争词典》中收录的公元500年以后发生在欧洲或有欧洲国家参加的战争挑选出来,按年代顺序排列。此外,又追加了1984年以后发生的三场战争(波黑内战、车臣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一共排列出540次欧洲战争。然后根据《战争词典》对这些战争的分析,并在参考其它文献的基础上逐一列出了这些战争的原因。根据这540次战争的原因,笔者用ACCESS软件建立了一个数据库。下面,我们将借助于计算机的统计,对各个历史时期欧洲战争原因类型的变化进行探讨。

一、中世纪(500—1491年)欧洲战争的原因

中世纪最初几百年里欧洲战争的主要根源是各个半游牧民族对欧洲中心地带的入侵以及由此带来的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碰撞。9世纪以后,封建制度在西欧发展起来,一个拥有土地并专以战争为职业的骑士阶级形成了,他们被免除所有赋税,只需一年之中有若干日子为主人打仗,报酬是主人赏赐的封地(采邑)。在封建制度下,欧洲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与政府,公共权力掌握在层层分封的封建领主手里。“权利、义务、责任与效忠,更因封建制度的占有权,交织在一起,极易产生无穷的争执,由于欠缺一个明确的法律制度与执法部门,人们多半要靠战斗来维护各自的权利。”因此,除了君主之间的战争外,中世纪还盛行所谓“私战”,即个人之间的战斗。[3](P6)中世纪欧洲的战争虽然频繁,但规模都很小。

根据我们的统计,领土问题在中世纪引起的战争占这一时期欧洲战争的45.9%。中世纪的封建统治者追求的不是对领土的实际管辖和有效控制,而是对某块领土理论上的“所有”及伴随而来的臣属关系。他们考虑最多的问题往往是:谁效忠于谁?为了哪块领土而效忠?比如在百年战争中,英国曾于1415年和1435年两度向法国提出建议:只要法王宣誓效忠英王,英国将接受法国对争议地区的有效控制。这一建议顺理成章地遭到法国的拒绝。另外,中世纪大部分的领土扩张是建立在“合法”要求基础上的(至少在西欧是这样)。统治者对某块领土提出要求所考虑的只是他是否通过封授、继承、婚姻等途径享有对这块领土的合法权力,并不考虑其种族、语言、文化以及地理上是否与本土相毗连。因此,一个封建王朝拥有散布在欧洲各地的许多块领土在中世纪并不是稀奇的事。

中世纪有18.4%的主要战争起因于霸权/征服问题(交战目的在于实现对其它国家或民族的控制或影响)。在中世纪,这样的战争可能表现为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征服,比如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一连串战争;还可能表现为双方争夺在某一地区的影响,比如895年保加利亚和马扎尔之间的战争。

国王、皇帝或教会等理论上的所有者往往不能对其领土进行有效的管辖,而直接行使管辖权的地方贵族又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这就很容易引起国王与贵族、王国政府与地方诸侯之间以及贵族、诸侯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比如,818年西班牙内战就是由于科尔多瓦城郊的反对派与埃米尔之间争夺权力引起的。中世纪由争夺权力(指统治阶级内部不是基于合法要求的权力斗争)而引起的战争占当时主要战争的18%。

宗教问题也是中世纪重要的战争原因之一,约占总数的11.8%。中世纪的宗教战争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的战争,如1077—1106年的德国内战;二是以宗教名义组织的对异教国家的侵略战争,如十字军东征;三是人民反抗教廷压迫的起义,如1419—1436年的胡斯战争;四是教派冲突引起的战争,如726—731年拜占庭反对崇拜圣像战争。

可见,在中世纪引起战争最多的是领土问题,紧随其后的是霸权/征服问题,接下来依次是争夺权力、宗教等问题。

二、近代早期(1492—1647年)欧洲战争的原因

由于人口增长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以农奴制、庄园制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在14、15世纪逐渐瓦解。在中世纪晚期频繁的战争中,民族意识逐渐萌生。到15世纪末,西欧各国相继形成了近代早期的国家,但这种国家与后来的主权国家还有很大区别。[4](P23—61)近代早期的欧洲,“私战”已经基本绝迹,王朝之间的冲突成为战争的主要根源。[5](P98)在作战方式上,由于瑞士步兵方阵和英国长弓的出现,步兵早已取代封建骑兵重新成为欧洲战场上的主宰。大炮等火器的推广,更加速了欧洲战争的“现代化”。[6](P58—76)大量使用雇佣军是这时期欧洲战争的一大特点。[7](P74)在近代早期的各种战争原因中,领土问题占30.9%。在这一时期,这种类型的战争原因本身已经发生了一些质的变化。尽管当时统治欧洲的各王朝在追逐领土时仍然主要以合法的权利为依据,很少考虑地理上是否相毗连,但统治者们已逐渐开始注意赢得在经济、贸易、战略等方面有特殊价值的领土。如查理五世与弗兰西斯一世为争夺米兰而进行的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是为了其财富,更主要的是由于米兰重要的战略位置。这一点从查理五世派驻威尼斯的大使蒙多扎的进言中也可看出,他说:“米兰是通往意大利的门户,让它落入法国之手,你在半岛上的全部盟友都会离你而去。”[8](P138)除领土的扩张外,对其它国家、民族的控制和影响也是近代早期统治欧洲的各王朝追求的重要目标。该时期起因于霸权/征服问题的战争由前一时期的18.4%上升到了21.3%。在这些战争当中,大国间争夺霸权的战争增加了,而纯粹一方为了控制另一方发动的战争相对减少了。

近代早期另一个重要的战争原因是宗教问题,其比例由前一时期的11.8%上升到了17%。这一时期的宗教战争主要发生在基督徒内部。宗教改革后,整个基督教世界分裂了。宗教上的少数派处处受到威胁,不得不为其信仰而战斗,无数次内战由此而引发。但这种斗争并不局限于国内,统治者对国外的宗教斗争往往十分关心,并认为有责任进行干预,甚至不惜动用武力。西班牙的菲力二世对法国天主教的支持、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对尼德兰新教徒的支持都是这样的。

因争夺权力而发生的主要战争在近代早期由前一时期的18%下降到了13.9%。国王与贵族之间、国王与诸侯之间、贵族与诸侯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冲突仍然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与前一时期稍有不同的是,由于资产阶级实力的增强,他们也开始参与封建阶级之间的权力斗争。1520—1521年西班牙公社起义就是资产阶级与贵族联合反对国王的斗争。

在这一时期的战争原因中,商业/航海问题(指一切经贸、航海方面的问题)的比例为6.4%。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为商业/航海问题而打仗的不再限于汉撒同盟、威尼斯等,英国、法国、西班牙等西欧大国都曾为大西洋上的航海和贸易发生战争。这是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出现的新现象之一。新航路开辟给欧洲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出现了为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虽然这时期只有6.4%的主要战争起因于此,但在后两个时期中争夺殖民地将成为重要的战争原因。另外,近代早期争夺殖民地的战争带有一定的“私人性”:往往是由各国政府支持的商人、海盗、特许公司等发动的,政府很少直接参与。

总之,在近代早期领土问题仍然是欧洲引起战争最多的问题,接下来依次是:霸权/征服、宗教、争夺权力、民族、商业/航海、争夺殖民地等问题。

三、主权时代(1648—1788年)欧洲战争的原因

三十年战争后,主权国家在欧洲政治体系中的地位逐渐确立。由于官僚机构的完善和财政体系的改进,欧洲各国政府控制社会资源的力量日益增长。这使国家有可能建立一支常备军;反之,常备军的发展又增强了国家控制社会资源的能力。[9]这一时期,主权时代的欧洲各国为了扩张国家的权势和财富不断发生冲突,这是该时期欧洲战争的主要根源。[10]主权时代起因于领土问题的战争占该时期主要战争的45.7%。这一时期的领土扩张虽然也经常以一定的合法要求为借口,然而对于某块领土是否具有合法要求已经不是最关键的因素。统治者们更关心的是这块领土对其国家是否具有战略价值或经济价值,或在其它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此,与本土相毗邻的、处于重要贸易线的或在地理位置上对国防具有重要价值的领土成为欧洲各国争夺的焦点。领土扩张的目的也不再是为了获得某种“效忠”,而更多的是为了直接管辖并从中获得兵源和税收,以增强本国实力。

主权时代战争原因的一个特点是商业/航海问题的突出,其比例由6.4%上升至21.4%。商业/航海问题成为重要的战争原因,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后经济问题重要性的上升。这一时期为商业/航海问题而打仗的国家主要是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英、法、荷、西、葡等西欧各国。

主权时代起因于王位继承问题(指基于合法权利的王位继承要求,既包括对本国王位的要求也包括对别国王位的要求)的战争占该时期主要战争的20%。表面看来,这是主权时代重要的战争原因。实质上,主权时代的王位继承问题的性质与前两个时期相比已发生了根本变化,人们争论的焦点不再是“谁是一个国家合法的统治者”,而是“哪个国家有权获得某块领土”。在中世纪和近代早期,领土扩张往往是王位继承要求的结果,而在主权时代王位继承要求经常成为领土扩张的借口。

主权时代有18.6%的主要战争起因于宗教问题。虽然这一比例与近代早期大致相当,但单独由宗教问题引起的战争明显减少了。这是由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后,“教随邦定”的原则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纠纷。安全/均势问题(指对强大邻国军事实力和意图的担忧)也是主权时代重要的战争原因之一。与前两个时期不同的是,本时期这种战争主要表现为维护均势的战争,即由于一个国家实力的增强威胁到周边国家的安全,其它各国结成联盟来遏制其扩张。这一趋势的出现说明国际体系在各个国家政策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本时期为争夺殖民地而发动的战争占11.4%,比前一时期略有上升。与近代早期不同的是,在主权时代各国政府开始直接参与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主权时代欧洲最重要的战争原因依旧是领土问题,接下来依次是商业/航海、王位继承、宗教、安全/均势、争夺殖民地等问题。

四、革命与民族主义时代(1789—1913年)欧洲战争的原因

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是欧洲历史上意义最深远的变革之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最终确立起来。工业革命在军事领域的后果,是导致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战争工业化。由于实行了征兵制,欧洲各国建立起越来越庞大的军队。1884年,英国出现了欧洲最早的军事—工业综合体,从此欧洲社会的工业部门和军事部门开始相互作用。[11](P238、P288)

在革命与民族主义时代,由民族问题引起的战争占该时期主要战争的35.1%。民族问题成为最重要的战争原因是由于拿破仑战争后民族主义的兴起,使欧洲许多受压迫或处于分裂状态的民族开始为谋求独立或统一而斗争。这一时期欧洲的民族问题更加复杂化了,一个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往往会得到有民族认同感的国家的支持。例如,1896年克里特反对土耳其的起义就导致希腊的干涉。

在革命与民族主义时代,领土问题在各种战争原因中的地位首次被其它问题超过。但本时期仍有28.4%的主要战争起因于领土问题。这一时期欧洲各国统治者们考虑领土问题时,完全是从战略、安全、经贸、税收等角度出发的。另外,由于民族主义的兴起,按照民族原则划分领土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强烈的要求。

本时期起因于争夺权力的主要战争占16.2%。与前几个时期不同,在革命与民族主义时代,争夺权力的战争几乎全都是不同政治派别间争夺政权的斗争,表现为自由主义者对

保守势力的革命和保守势力对自由派政府的颠覆。

在革命与民族主义时代,还有13.5%的主要战争与宗教问题有关。然而,在任何一次战争中宗教问题都不是首要的原因,也没有哪次战争完全是由宗教问题引起的。这是因为时代的进步已经使宗教宽容的精神深入人心。

本时期起因于商业/航海问题的战争由前一时期的21.4%骤降至10.8%。随着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欧洲国家在世界各地的经贸往来增加了,由商业、航海及渔业等引发的冲突越来越多,但由于这些冲突通常不直接关系到国家或民族的生死存亡,往往能通过战争以外的手段解决。

本时期有10.8%的主要战争起因于意识形态问题(指在一个国家发生革命的情况下其它国家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原因进行的干涉),这也是法国大革命后出现的新现象之一。在革命与民族主义时代的一百年当中,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在欧洲一直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超越了国家的界线,一国内的自由派往往会受到共和政府的支持,保守势力则往往得到专制政府的援助。如英国在西班牙卡洛斯战争(1834—1839年)和葡萄牙内战(1826—1827年)中均站在自由派一方,而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等君主制国家则以维护“正统主义”为理由分别在意大利、德意志各邦和匈牙利等地充当了镇压革命的刽子手。

在革命与民族主义时代,引起战争最频繁的问题类型是民族问题,接下来依次是:领土、争夺权力、宗教、争夺殖民地、商业/航海、意识形态,等等。

五、二十世纪(1914—1999年)欧洲战争的原因

二十世纪的欧洲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也许正是大战的残酷性教育了欧洲各国的政治家和民众,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经历了几十年相对和平的岁月。在二十世纪,由于欧洲各国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达到空前的程度,战争已经由军队之间的对抗转变成整个民族之间的较量。[12](P227)

二十世纪欧洲为政权自主生存(指保卫一个现存政权独立自主地生存的权利)而进行的战争由前一时期的1.4%猛增到30%,这是本时期欧洲战争原因最显著的特点。其中发生在1945年以前的5次是在国家面临被吞并的危险下进行的反抗斗争;而二战以后的4次却是在国家主权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为反对霸权主义、捍卫国家主权而进行的。

本时期欧洲有30%的战争起因于民族问题,其重要性比前一时期略有下降。在这些战争中,有些是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战争,如1916—1921年爱尔兰对英国的战争、1917—1920年爱沙尼亚独立战争等;有些是一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磨擦引起的战争;如1991—1995年的波黑内战。与前一时期不同的是,虽然本时期国内民族冲突有时也会导致外来干预,但这种干预往往是出于其它原因(意识形态等)而不象前一时期那样主要是 为了支援民族同胞。本时期为争夺权力而发动的战争也由前一时期的16.2%上升到了26.7%。其中7次发生在1945年以前,二战后的44年中只有1次(北爱尔兰内战)。就其性质而言,这8次战争都属于国内不同政治派别争夺政权的斗争。

领土问题仍然是二十世纪欧洲重要的战争原因之一。有26.7%的战争由领土问题引起。其中1945年以前的6次与前一时期的领土吞并战争没什么两样,而二战以后的两次(1956年英、法、以色列对埃及的战争和1982年英国对阿根廷的战争)都发生在欧洲以外,并且只有其中一方是欧洲国家。

本时期有23.3%的战争是为实现对其它国家的控制和影响而进行的,其频率增幅很大。其中5次发生在二战以后:1956年英、法、以色列对埃及、苏联对匈牙利、1969年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1979年苏联对阿富汗、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二十世纪欧洲有16.7%的主要战争起因于意识形态问题。这些战争都发生在二战以前。在4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冷战期间,虽然欧洲的意识形态对抗达到空前的严重程度,但战争最终没有爆发。总之,二十世纪在欧洲最容易引起战争的问题类型是维护政权自主生存和民族问题,接下来依次是争夺权力、领土、霸权/征服、意识形态,等等。

余论

纵观这五个历史时期中各种类型的战争原因相对重要性的变化轨迹,我们发现:19世纪以前领土问题一直是欧洲首要的战争原因,在中世纪和主权时代有将近一半的战争与此有关。到19世纪,民族问题成为在欧洲最容易引起战争的问题,而领土问题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了。在20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战争原因是维护政权自主生存和民族问题,领土问题的重要性进一步下降。宗教问题在近代早期和主权时代曾经成为欧洲重要的战争原因,但进入19世纪后,其重要性迅速下降。霸权/征服问题在近代早期,商业/航海问题和安全/均势问题在主权时代,也曾一度成为欧洲重要的战争原因,但在其它几个时期其重要性要小得多。从近代早期开始出现的争夺殖民地问题在主权时代成为比较重要的战争原因,其后重要性开始下降。意识形态问题是在19世纪以后才出现的战争原因类型,但它在过去两个世纪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战争原因。以上由计量分析所揭示的现象,除一小部分与目前通行的看法略有出入外,大部分还是映证了通行的看法。

对多数读者而言,可能更感兴趣的不是战争原因重要性的变化轨迹,而是这些变化背后的历史动因和意义。篇幅的限制不允许在这里对那些看来更重要的问题再展开讨论。但是,任何关于因果和意义的分析,都应以对事实的准确把握为起点。所以,在本文中只要能对各种战争原因重要性的变化做出比较准确的揭示就足够了。

标签:;  ;  ;  ;  ;  ;  ;  ;  

欧洲历史上战争原因的定量研究_欧洲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