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风险投资的增长曲线_投资论文

亚洲创投大腕的成长曲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大腕论文,曲线论文,创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海南航空、星巴克、燕莎百货、科兴制药、宏仁集团、中芯国际,台湾汉鼎亚太投资公司在内地的成绩单上,跨越多行业的众多公司都是其得意之作。1993年便进入内地的汉鼎亚太先后投资了10多家企业,投资总额近3亿美元。该公司与IDG创投、华登国际、华平创投等都是内地创投业最早的一批玩家。

汉鼎亚太的创始人徐大麟被誉为台湾地区创投教父,亚洲的John Doerr。John Doerr是美国硅谷创投Kleiner Perkins Cau-field&Byers的创始人,以投资高科技和网络公司而成名,康柏、Lotus、Sun、网景、亚马逊、Google等明星公司背后都有他的投资身影。

高科技中的传统派

5月18日中午,在北京君悦大酒店,刚刚和中银国际、星巴克公司高层共进午餐后,徐大麟又要匆匆赶往北京GDS公司召开董事会。而下午四点,他还要忙于瑞士经济高峰论坛的电话会议。从事VC工作20年,徐大麟每日的工作时间都被安排满满的。作为亚洲最早的创投之一,徐大麟领导的汉鼎亚太公司已经进入中国内地12年。

汉鼎亚太源于美国高科技投资银行汉博奎斯特(H&Q),1968年成立的H&Q因其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而闻名,当时被称为不同于摩根斯坦利、高盛、美林等传统投行的骑士。1985年,徐大麟离开了任职12年的IBM研究部,将美式的风险投资带到台湾地区,在其导师李国鼎先生的支持下创立了汉鼎亚太投资公司。

汉鼎亚太虽然只有2000万美元在台湾起步,但恰逢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地区个人电脑和半导体制造产业的起飞。宏

电脑成了汉鼎亚太在台湾地区的第一个投资案例。汉鼎亚太沿袭了硅谷创投的管理制度特点,但有一点不同的是,硅谷VC的投资对象多是技术创新公司,而在台湾地区则是科技制造业。徐大麟经常和施振荣开玩笑说,宏

电脑应该更名为“宏

电脑制造公司”。投资台湾地区科技制造业成功后,汉鼎亚太又迅速募集资金开始在东南亚投资。

汉鼎亚太进入中国内地始于管理中安基金。1993年,美国安泰保险公司为了进入中国市场,希望和中国银行成立合资基金。当时,中国银行和美国安泰分别出资100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成立中安基金,中国银行想做风险投资基金,而美国安泰则对风险投资涉猎不多。此时,在美国早已声名鹊起的H&Q被圈定为基金管理的合作伙伴。出于H&Q全球战略的考虑,汉鼎亚太承担了管理中安基金的任务。

上世纪90年代初,有着强大科技投资背景的汉鼎亚太却在中国内地遇到了麻烦。徐大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与内地的各种科学研究院打交道,却发现这些在“深山里练武功”的学院技术根本无法“行走江湖”。

而当时台湾地区却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成立工业技术研究院,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并培育出了“联华电子”、“台积电”、“台湾光罩”等一大批高成长的科技项目。在不具备高科技投资条件时,应合作伙伴中国银行的要求,汉鼎亚太开始重点投资内地的集团公司。而当时,外资机构投资中国内地企业的主要模式是成立合资公司。

汉鼎亚太早期在内地做投资也多是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由于汉鼎亚太的单笔投资金额一般在1000万美元到5000万美元之间,因此它和IDG等VC的玩法也不尽相同,汉鼎亚太一般处于控股地位,会对投资项目施以强有力的影响,也会深度介入到公司的日常管理中。

1992年到1995年,内地的很多合资公司因为管理的问题,并不成功。汉鼎亚太当时以合资方式投资的北京燕莎百货,现在也尚未退出。1995年以后,汉鼎亚太开始通过开曼群岛等地进行离岸操作的模式。对星巴克,中芯国际的投资都是这种模式,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

在内地投资的前几年,汉鼎亚太的投资多集中在传统行业的集团公司,包括航空、高端消费品、房地产、轮胎、化工、生物制药等多个行业。海南航空、星巴克、宏仁集团、科兴制药是其典型案例。其中海南航空在国内上市后,汉鼎亚太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退出,而与北大合作的科兴制药也正准备登陆纳斯达克。

自1999年以后,随着内地高科技产业的兴起,汉鼎亚太收缩了投资战线,转而走专而精的路线,恢复到其擅长的高科技领域投资。单是中芯国际一项,汉鼎亚太就先后投资了9000万美元,是其在内地的最大一笔投资,并获得了很高的投资回报。而投资广东东莞的锂电池制造商新能源公司,也于近期卖给日本TDK公司实现获利退出。

在内地多年的偏传统制造业的投资,使得汉鼎亚太对内地的互联网和无线领域的投资甚为保守。该公司曾经考察过网易和Chinaren,但最终都没有投资。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投资基金,汉鼎亚太希望充分比较中、日、韩、印等亚洲各国的产业优势,以获得最高的投资回报率。

尽管汉鼎亚太以高科技投资见长,但在内地投资的十余年间却经历了众多传统行业投资热点的变化。徐大麟说:“如果投资房地产可以赚钱,我绝不会死守半导体投资不放的,我们的目的就是赚钱。”

汉鼎亚太公司管理着18亿美元的基金,旗下已经运作了4只亚太成长基金,目前徐大麟正往返于包括中东在内的世界各地筹集第五期亚太成长基金,预期规模为5亿美元。徐大麟希望其中的半数以上都投资内地。

在骗局中成长

作为最早进入内地的两家外资创投,汉鼎亚太的创始人徐大麟和IDG的董事长麦戈文经常一起旅行、一起拜会上海市市长等政府官员。但和IDG的百万美元级投资不同的是,汉鼎亚太千万美元级的出手,总是让徐大麟承担着更大的风险。

一向目光敏锐、投资谨慎的徐大麟最初进入内地投资时,遇到了很多困难的局面。投资山东某轮胎集团的1200万美元,便险些打了水漂。

1994年,出于对内地汽车工业发展前景的美好预期,汉鼎亚太决定投资轮胎行业。而当时山东某轮胎公司,吸引了徐大麟的注意。有山东血缘的徐大麟甚至从心里对“老乡”有种亲近感。随后的1200万美元的前期投资很快到位。

为了使山东这家轮胎公司从—开始就国际化,徐大麟等人便不辞劳苦帮助对方介绍米其林等国际知名公司合作。最后,选定了德国最好的轮胎公司大陆轮胎作为这家企业的合作伙伴。徐大麟带领这家轮胎公司的领导先后赴德国访问六七次,初步达成贴牌生产“大陆”轮胎的合作意向,中方需要向德方支付3.5%的授权费用。

然而,等到双方签约的当天,戏剧性的变化发生了。

签约当天,山东这家企业居然无人出席。第二天,当不解的徐大麟当面质问山东“老乡”时,对方的回答却让徐大麟大跌眼镜。“徐博士,我们去德国‘大陆’公司时,都照了相的,他们的技术我们都学会了,而且我们也可以从大陆公司在青岛的合作伙伴那边挖人过来啊。这样我们就不需要支付3.5%的知识产权费用了。”

这样一番解释,“吓”得徐大麟赶紧撤销了汉鼎亚太即将投入的2000万美元的二期投资,之后又经历漫长周折去追讨那已经付出的1200万美元。徐大麟遗憾地表示,如果这种需要加强管理的公司,投资人不能控股的话,很容易出大问题。

出问题的不仅是内地公司,两个加拿大兄弟骗倒汉鼎亚太、汇丰银行、纽约人寿保险和德意志银行四大外资金融巨头的故事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

1997年3月,这四家跨国金融巨头决定投资上海林克司高级行政人员休闲社区有限公司5000万美元。林克司是加拿大两兄弟在上海陆家嘴投资的拥有2400多亩土地的房地产公司。结果,加拿大兄弟通过种种骗局,搞到土地证,却无力支付相关费用。汉鼎亚太等投资的5000万美元也被挪用。而为了打官司,汉鼎亚太等投资公司先后耗费了1000万美元的费用。

徐大麟对在内地投资集团公司的苦处深有体会。“我们在海外投资的几百家公司,几乎没有骗局,但内地集团公司的账目等情况非常复杂,汉鼎亚太也是在困惑和骗局中得以学习和成长。”

标签:;  ;  ;  ;  ;  

亚洲风险投资的增长曲线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