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粮熏蒸剂——现状与前景

储粮熏蒸剂——现状与前景

一、储粮熏蒸剂——现状和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王谆静[1](2021)在《储粮害虫植物源熏蒸剂的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是一种世界性的储粮害虫,长期单一使用化学熏蒸剂防治锈赤扁谷盗,导致其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研究和探索锈赤扁谷盗等储粮害虫植物源杀虫剂,对于实现绿色储粮、保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本研究中从15种植物中筛选到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等对锈赤扁谷盗成虫具有较好的熏蒸毒性,并对八角茴香挥发物对锈赤扁谷盗杀虫生物活性作用、挥发物主要杀虫活性成分、生化和分子作用机制等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15种植物中,筛选出山萘、土荆芥、青木香和八角茴香4种植物对锈赤扁谷盗成虫有良好的熏蒸效果,熏蒸活性0.625~20 g/L。其中,八角茴香挥发物对锈赤扁谷盗幼虫和成虫均有极强熏杀作用,24 h的LC50分别为8.42μl/L和8.66μl/L。(2)八角茴香挥发物对锈赤扁谷盗成虫的熏蒸活性在15~35℃的温度下没有显着差异,且对烟草甲和锯谷盗也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在48 h内,可有效杀死锯谷盗和烟草甲成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89.6%和98.3%。(3)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表明,八角茴香挥发物的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62.60%)、草蒿脑(23.70%)、芳樟醇(3.66%)和d-柠檬烯(2.15%),其中仅反式-茴香脑具有强效的生物活性,30 ml/L反式-茴香脑熏蒸24 h,锈赤扁谷盗成虫死亡率为100%;但草蒿脑可以显着提高反式-茴香脑的熏蒸剂毒杀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4)八角茴香挥发物及其主要杀虫活性成分反式-茴香脑对锈赤扁谷盗的可能作用靶标为乙酰胆碱酯酶,挥发物和反式-茴香脑均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在24 h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率为64.48%。(5)转录组数据分析,共成功注释基因84601条。GO富集结果显示,八角茴香洗脱液处理后12 h富集基因主要集中于解毒代谢以及催化活性。KEGG富集通路结果表明,处理后12 h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外源性生物降解和代谢、脂质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等代谢途径。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取的八角茴香挥发物洗脱液对锈赤扁谷盗具有明显的熏杀活性,反式-茴香脑是八角茴香挥发物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至少部分是通过影响昆虫的神经系统,从而影响了熏蒸剂对锈赤扁谷盗的毒性。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八角茴香处理后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解毒代谢途径,与八角茴香的杀虫毒性作用相吻合。因此,八角茴香具有作为锈赤扁谷盗植物杀虫剂的良好潜力,研究结果对储粮害虫植物源熏蒸剂的开发提供相应理论依据。

李孝强[2](2020)在《对两种储粮害虫高效的生物源药剂筛选及模拟实仓试验》文中认为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作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严重的初期性储粮害虫之一,被我国粮食部门列为头号储粮害虫;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为一种重要的后期性仓储害虫,食性杂,危害范围广。生物源储粮保护剂属于无公害绿色农药,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符合新时期对于粮食害虫绿色防控的要求。本研究首先采用滤纸药膜法测定了 7种生物源制剂对重要储粮害虫玉米象和赤拟谷盗成虫的触杀效果,然后测定筛选出的2种高效生物源制剂对2种害虫的触杀和毒杀活性,并确定其最适使用剂量;同时,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了 11种植物精油对2种储粮害虫的熏蒸效果,然后测定筛选出的2种高效精油对2种害虫的熏蒸毒力,并确定其最适使用浓度;最后,选择效果较好的生物源制剂和植物精油进行模拟实仓试验,验证实仓应用效果。研究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 7种生物源制剂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防效初步筛选分别设置47.16 μg/cm2的剂量,测定乙基多杀菌素、印楝素、蛇床子素等7种生物源制剂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成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生物源制剂对两种害虫的触杀效果有显着差异,其中乙基多杀菌素效果最好,处理72 h后,玉米象的校正死亡率达到73.46%,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达到61.72%;其次是蛇床子素,处理72 h后,玉米象的校正死亡率为62.15%,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为 54.28%。2 2种高效生物源制剂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触杀、毒杀活性及最适使用剂量分别设计了 5.90、11.79、23.58、47.16和94.31 μg/cm2五个处理剂量,采用滤纸药膜法测定前期筛选出的2种高效生物源制剂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成虫的触杀效果。结果表明:在94.31 μg/cm2处理剂量下,处理72 h,乙基多杀菌素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5.56%和82.54%,蛇床子素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5.43%和67.32%。乙基多杀菌素处理72 h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LD50值分别为18.95 μg/cm2和24.98 μg/cm2,蛇床子素处理72 h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LD50值分别为31.99 μg/cm2和44.49 μg/cm2;随着触杀时间的延长,LD50值逐渐降低。分别设置了 0.25、0.50、1.00、2.00和4.00 mg/kg五个处理剂量,采用拌粮法测定筛选出的2种高效生物源制剂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在4.00 mg/kg处理剂量下,处理15 d,乙基多杀菌素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9.72%和90.53%,蛇床子素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91%和83.86%;乙基多杀菌素处理15 d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LD50分别为0.32 mg/kg和0.60 mg/kg;蛇床子素处理15 d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LD50分别为0.65 mg/kg和0.99 mg/kg。因此,初步确定在模拟实仓试验中乙基多杀菌素和蛇床子素两种药剂采用拌粮法防治储粮中玉米象的最适使用剂量为4.00 mg/kg。3 1 1种植物精油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防效初步筛选分别设置30 μL/L精油的熏蒸浓度,测定肉桂油、艾叶油、丁香油等11种植物精油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活性。结果表明:牛至精油、肉桂精油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熏蒸效果均显着高于其他9种精油(P<0.05),害虫的死亡率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处理72 h,牛至精油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67%和91.42%,肉桂精油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93.26%和 82.89%。4 2种高效植物精油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熏蒸作用及最适使用剂量分别设计了 10、20、30和40 μL/L四个处理浓度,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2种高效植物精油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成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用40μL/L的浓度熏蒸处理48 h后,肉桂油和牛至油对玉米象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5.86%和93.18%,对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1.32%和72.45%;两种精油的熏蒸效果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显着增强,显示了明显的剂量效应。肉桂油和牛至油熏蒸处理72 h后对玉米象成虫的LD50分别为14.36 μL/L和15.51 μL/L,对赤拟谷盗成虫的LD50分别为14.42 μL/L和12.39 μL/L,显示2种植物精油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成虫均有较强的熏蒸作用。因此,初步确定在模拟实仓试验中,推荐植物精油防治玉米象的基准使用剂量为40 μL/L。5、模拟实仓试验中2种生物源制剂和植物精油对玉米象的防效采用容积60 L的塑料桶作为模拟试验仓,根据前期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设定乙基多杀菌素和蛇床子素实仓拌粮剂量分别为4.00mg/kg,设置肉桂精油(惰性粉为载体)为200、400和600 μL/L三个浓度梯度,每个试验处理桶放入40 kg小麦,测试了不同药剂处理对玉米象的实仓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处理60 d时对玉米象的抑制效果最明显,达到86.8%;600 μL/L的精油浓度熏蒸处理90 d对玉米象的种群抑制效果最高,达到86.4%。

刘倩倩[3](2020)在《精米的射频杀虫工艺及其品质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精米生产、消费国家,而精米的消费特点决定了精米往往需要历经一段储藏时间,来满足人们的常年需求以及粮食安全的需要,但在精米的储藏过程中极易发生虫害问题。虫害在损耗污染精米的同时,降低精米营养价值,影响精米品质,而现有的化学熏蒸灭虫方法又存在很多不足,因此一直以来很多学者都积极研究更加环保高效的灭虫方法,目前有大量学者的研究表明,射频(RF)杀虫方法在精米灭虫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利用6 k W,27.12 MHz射频加热系统来研究不同射频处理参数和处理重量对袋装精米的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合适的射频处理工艺;基于最耐热储粮害虫热致死动力学研究结果,进行谷蠹射频杀虫验证并研究其死亡率与加热均匀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优化射频处理工艺;最后验证精米在该射频处理工艺下的物理化学品质差异,从而为工业上连续的射频杀虫处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射频处理不同重量(2.5、5和10 kg)精米时,采用多层累加(厚度不同)的方式来控制射频处理量,即其各层包装底面积及厚度均相同,均为34.0 cm×28.6 cm×3.0 cm,重2.5 kg,一层即2.5 kg样品、两层为5 kg、四层为10 kg,与相同样品厚度的包装方法相比,相同底部面积、分层冷却的包装方法冷却效果最好,适合大批量处理。并通过极板间距及加热速率试验,确定2.5、5和10 kg样品的最佳极板间距分别为9、10和14 cm,对应的加热速率分别为5.68、5.78和5.76℃/min,以保证较低的裂纹裂隙率和破碎率同时获得较高的射频处理效率;(2)为达到最耐热害虫谷蠹100%死亡率,射频处理不同重量精米的三组目标温度及保温时间分别为54℃+6 min,52℃+11 min和50℃+26 min。结果表明,三组射频处理工艺对袋装精米(初始含水率13.36±0.06%(w.b.))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均有一定影响,直链淀粉含量也略有降低,对脂肪、脂肪酸、蛋白质含量、颜色、裂纹裂隙率以及破损率等没有显着影响,其感官品质评定结果显示精米熟化后的米饭品质较好;(3)杀虫验证时,小批量(1 kg)袋装精米样品平铺压实后尺寸为18.5 cm×21.0cm×3.0 cm,极板间距选择9.0 cm,测得加热速率为5.53℃/min,射频处理样品至50、52和54℃不同温度时,样品中害虫的死亡率随样品温度的提高而显着增加,54℃时获得最大死亡率,在54℃下继续保温不同时间时,样品中谷蠹的死亡率与样品上下表面的加热均匀性呈正相关关系,当热风继续保温时间为12 min时,获得百分之百杀虫效果,且整体温度均匀性最好,该工艺可百分之百杀灭最耐热害虫谷蠹意味着精米发生虫害时其它或所有害虫也可得到有效杀灭;(4)品质验证结果表明,在精米最佳射频杀虫工艺54℃+12 min下,7种袋装精米处理前、后的对照样品和射频处理样品间的理化品质、熟化后米饭的质构特性等均无显着差异(P>0.05),射频处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储藏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射频杀虫工艺处理下的精米储藏稳定性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着差异,射频处理相对可靠;工业化应用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27.12 MHz,15 k W的国产射频处理设备在极板间距180 mm下的平均加热效率为54.5%,最大生产效率为476.2 kg/h,每处理1000kg精米样品所需电费为3.13美元,经济效益较高;综合以上研究内容表明该精米射频杀虫工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靠性以及经济适用性。

杨风波,张玲,金永奎,薛新宇,张学进[4](2020)在《射频制热技术应用现状及土壤射频消毒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壤消毒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应用市场。针对化学、生物等传统消毒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土壤消毒多元需求的问题,该文聚焦现代土壤消毒的应用需求,较为明确的分析了传统消毒方式的显着效果及典型缺陷,基于现有研究基础,探索性的提出将射频制热消毒技术应用到土壤消毒领域并研制对应装备的设想。首先,综合归纳了射频制热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制热性能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射频制热不均性的基本原因;其次,梳理总结了射频制热技术在工业、医疗、纺织轻工业、林业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针对农副产品的消毒杀菌、干燥解冻等加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重点概述;再次,基于搭建的射频制热试验平台进行的土壤制热试验表明:电极结构形式对土壤制热性能的影响明显,是制热不均匀的显着影响因素;此外,结合学者的研究及土壤制热试验,从射频制热系统自身制热机理、土壤自身受热特性、物料与射频的匹配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射频这种物理制方式的应用缺点,根本原因及改进方法,提出了改善土壤射频制热均匀性的建议;最后,针对未来土壤消毒领域的应用提出了田间土壤、有机质土壤射频消毒装备分开设计的思路,并基于对射频制热在其他领域应用缺陷的认知,分别提出了更合适射频制热电极结构形式与受热物料的匹配方案。该文论述可为土壤射频消毒应用领域的装备研发提供一定借鉴。

单常尧,曹阳,崔鹏程,何晓,王莉君,张涛[5](2020)在《磷化氢燃爆特性研究综述》文中提出通过整理前人资料,论述了国内外磷化氢(Phosphine)燃爆特性的研究现状,重点从案例及风险分析入手,系统梳理磷化氢燃爆特性、机理及防爆控爆技术,全面探讨储粮熏蒸作业环节磷化氢燃爆安全问题,最后就磷化氢燃爆特性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为形成磷化氢燃爆特性系统研究体系指导安全储粮提供技术及理论支持。

邓树华,苏振华,王达能,杨振和,吴树会,周剑宇[6](2020)在《我国储粮杀虫剂安全使用现状调研》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减少粮食杀虫剂使用安全事故,规范粮食杀虫剂安全使用与管理,本文开展了我国储粮杀虫剂安全使用现状调研,调研企业涉及我国11个省市45家粮食仓储企业。调研结果表明,行业标准《储粮化学药剂管理与使用规范》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执行不到位、监管存在漏洞等问题,粮食仓储企业从业人员法规意识和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建议加快修订行业标准,建立健全我国储粮杀虫剂安全使用监管平台,大力发展绿色储粮,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

单常尧,崔鹏程,郑丹,徐永安,曹阳,张涛[7](2019)在《粮食行业磷化铝使用管理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磷化氢及其发生物质制剂(磷化铝)是国际粮食储藏中害虫防治应用的主要熏蒸剂。淘汰溴甲烷之后,磷化氢/磷化铝成为国内外粮食仓储行业常规熏蒸杀虫药剂。粮食作为我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战略物质,具有储备量大、储备周期长的特点。害虫的防控是储粮日常作业管理的重点,发生储粮虫害时主要依赖磷化氢熏蒸进行杀虫。我国通过改进仓房设施功能性,完备熏蒸工艺,自主研发创新的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体系,在提高杀虫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用药量,目前我国磷化氢应用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已全面推广应用。在高效、经济的新型熏蒸剂研制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我国粮食行业大面积禁用磷化铝,将给粮食储藏和粮食安全带来严峻的考验。未来,应加强磷化氢/磷化铝的应用基础研究,开发双低、混合熏蒸技术,加强抗性本底数据研究分析,严格磷化氢/磷化铝使用管理,确保安全高效使用,服务于我国储粮安全。

梅芝健[8](2019)在《黄色花蝽及缓步威伪蝎捕食主要储粮害虫作用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储粮害虫捕食性天敌的捕食作用,对开发新的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污染、减少储粮害虫抗药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确认了两种主要储粮害虫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研究了黄色花蝽Xylocoris flavipes(Reuter)和缓步威伪蝎Withius piger(Simon,1878)对11种储粮害虫的捕食谱,以及黄色花蝽和缓步威伪蝎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Jac.du Val)、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Badonnel)、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Stephens)、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Fabricius)等9种储粮害虫的捕食能力。探讨了缓步威伪蝎捕食嗜卷书虱的功能反应和黄色花蝽对嗜卷书虱、赤拟谷盗、锯谷盗和锈赤扁谷盗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其参数,并在模拟仓和实仓条件下研究了黄色花蝽对储粮害虫的控制能力。主要结果如下:1、对第四储粮生态区、第五储粮生态区和第七储粮生态区进行捕食性天敌调查,结果发现黄色花蝽及缓步威伪蝎为储粮害虫捕食性天敌优势种;试验室条件下测定黄色花蝽和缓步威伪蝎的捕食虫谱,发现黄色花蝽可捕食赤拟谷盗、锯谷盗、锈赤扁谷盗、烟草甲、嗜虫书虱、嗜卷书虱等11种重要储粮害虫的幼虫(若虫)和卵;而缓步威伪蝎仅能捕食以上11种储粮害虫的幼虫(若虫),对卵没有捕食能力。2、缓步威伪蝎捕食赤拟谷盗捕食行为过程分为5个过程:寻找、捕获(钳住猎物)、麻痹、吸食汁液和休息;缓步威伪蝎对赤拟谷盗3龄幼虫日捕食量最大19.0头/日;对3龄烟草甲日捕食最小为1.2头/日;缓步威伪蝎对3龄嗜卷书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嗜卷书虱在10头160头的密度范围内符合Holling II模型,其中理论最大捕食量为78.7头,发现域为0.03 m2。3、研究了黄色花蝽雌成虫对3龄的赤拟谷盗、锈赤扁谷盗、锯谷盗、嗜卷书虱幼虫(若虫)的防控能力,以及黄色花蝽对9种重要储粮害虫的捕食能力,比较发现黄色花蝽对赤拟谷盗捕食最多,为18.8头/天;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黄色花蝽对以上几种储粮害虫的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方程,以及对以上储粮害虫寻找效应、种内干扰反应和对不同猎物的捕食偏好。结果表明:黄色花蝽雌成虫对3龄的赤拟谷盗、锈赤扁谷盗、锯谷盗幼虫,嗜卷书虱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方程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根据方程拟合发现黄色花蝽对3龄嗜卷书虱日捕食量最多,最大为44.6头/天。黄色花蝽对各种4、害虫的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当猎物的密度达到一定数量后,随着黄色花蝽数量的增多,捕食猎物的平均捕食率随之下降。通过比较黄色花蝽对不同害虫的偏好选择Cain指数,结果表明黄色花蝽更偏好捕食锯谷盗和锈赤扁谷盗3龄幼虫。5、通过控制模拟仓控制温度为28±1℃、湿度50±10%条件下接入黄色花蝽和在实仓投放一定数量的黄色花蝽。结果表明:投放不同数量黄色花蝽在模拟仓内下,3个月后对4种储藏害虫控害效果均达到70%以上,益害比对储藏害虫并无显着影响,黄色花蝽对4种害虫的控害效果为锯谷盗>嗜卷书虱>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在第五储粮生态区和第七储粮生态区实仓投放黄色花蝽,韶关库投放98天后发现,对害虫的控害率为56.3%;在长沙库,控害率也达到了56.7%,由此表明黄色花蝽可作为储藏物害虫天敌,且具有研究和应用前景。

梁爱文[9](2019)在《不同磷化氢抗性水平赤拟谷盗聚集信息素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是一种重要的次生性储粮害虫。目前赤拟谷盗的主要防治方法是磷化氢熏蒸。由于长期过度、单一地使用PH3防治赤拟谷盗,其己对磷化氢产生抗性。将昆虫信息素与诱捕设备相结合的生物防治技术已成为国际上储粮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研究了赤拟谷盗磷化氢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在信息素分泌和剂量反应上的差异。以3个不同磷化氢抗性种群赤拟谷盗为研究对象,通过FAO推荐测定方法测定其中两个种群的抗性;对其用顶空连续气流收集法和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的信息素淋洗液或浸提液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对比其信息素种类和相对含量;通过交叉诱捕试验找出不同种群赤拟谷盗的最佳诱捕剂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集于海南和广东两个地区的赤拟谷盗种群经磷化氢抗性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两个种群均属于磷化氢敏感种群,其LC50分别为0.0265 mg/L和0.0086 mg/L,由河南工业大学鲁玉杰老师提供的赤拟谷盗经其实验室测定,磷化氢抗性倍数为55.5倍,属于中高抗性。(2)采用顶空连续气流收集的信息素淋洗液、二氯甲烷和正己烷两种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的浸提液经过GC-MS分析,均可检测到目前已被证实为赤拟谷盗聚集信息素的4,8-二甲基癸醛和1-十五烯,有机溶剂浸提液中两种聚集信息素的相对含量高于信息素淋洗液,同时都检测出其他未知功能的化学物质。顶空连续气流收集法容易混入污染物,需虫量大,二氯甲烷易挥发,使提取物的浓度不稳定,因此,本文选用正己烷浸提法进行赤拟谷盗不同种群信息素提取。(3)正己烷浸提法提取的三个种群信息素浸提液GC-MS检测结果显示,均存在4,8-二甲基癸醛和1-十五烯两种赤拟谷盗聚集信息素,但两个敏感种群的相对含量均高于抗性种群,敏感种群1和敏感种群2分别是抗性种群的3倍和2.25倍。与两个敏感种群相比,抗性种群的信息素浸提液中出现了 1,3-二异丙基萘和2,4-二异丙基萘两种未知功能的化合物。(4)交叉诱捕试验结果显示两个敏感种群之间的校正诱捕率无显着性差异,最佳诱捕剂量均是45 μL。敏感种群1和敏感种群2的浸提液对抗性种群的校正诱捕率远低于对敏感种群的校正诱捕率,结合抗性种群正己烷浸提液中4,8-二甲基癸醛相对含量变低,进一步说明,赤拟谷盗磷化氢抗性种群在聚集信息素的分泌和剂量效应方面发生了变化,在粮仓中用聚集信息素进行赤拟谷盗发生数量监测时,应该调查该库中的赤拟谷盗磷化氢抗性水平,从而对聚集信息素的使用剂量作出正确选择,保证得到可信的监测结果。为了进一步证明赤拟谷盗磷化氢抗性种群信息素分泌和剂量反应的变化,后续将研究:(1)4,8-二甲基癸醛对抗性种群的诱捕是完全失效,还是反应剂量降低;(2)对抗性种群中出现的新化合物1,3-二异丙基萘和2,4-二异丙基萘纯化后进行生物测定,判断他们是否是抗性种群中新的信息素化合物。

高明[10](2019)在《南洋臀纹粉蚧气态磷化氢检疫熏蒸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一个水果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水果进口大国。水果进口量的持续增加,同时也导致了粉蚧类有害生物入侵几率的增高,其中以南洋臀纹粉蚧风险最高,对我国水果的进出口贸易和农林业生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建立有效、快速、环保的口岸检疫处理技术,本文建立了南洋臀纹粉蚧试验种群,测试了粉蚧不同虫态对熏蒸剂气态磷化氢的耐受能力和最耐受虫态雌成虫的毒力效果,测定了磷化氢对南洋臀纹粉蚧寄主水果火龙果的品质和磷化氢残留代谢情况,建立了南洋臀纹粉蚧气态磷化氢的熏蒸检疫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南洋臀纹粉蚧试验种群的建立。为研发新型的检疫熏蒸处理方法,本试验建立了南洋臀纹粉蚧试验种群,发育测定结果表明,南洋臀纹粉蚧发育历期可分为一龄若虫、二龄若虫、三龄若虫、雌成虫共四个阶段。在温度为(26±1)%,湿度(60±10)%,光周期14 L:10 D饲养条件下,一龄若虫期8.40±1.01 d,二龄若虫期11.40±1.35 d,三龄若虫期10.80±1.41 d,雌成虫产卵前期为7.60±1.01 d。2、南洋臀纹粉蚧气态磷化氢熏蒸技术研究。磷化氢熏蒸南洋臀纹粉蚧的耐受性研究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南洋臀纹粉蚧对磷化氢的耐受性为雌成虫>三龄若虫>二龄若虫>一龄若虫,雌成虫对磷化氢的最耐受性最高。进一步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熏蒸2 h、4 h、6 h和8 h,雌成虫死亡率达到几率值9所需的磷化氢浓度分别为1091.63 ppm、670.22 ppm、544.11 ppm和289.28 ppm。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用300 ppm、600 ppm和900 ppm磷化氢熏蒸南洋臀纹粉蚧8 h可完全杀灭共44570头南洋臀纹粉蚧的所有虫态。3、磷化氢熏蒸对南洋臀纹粉蚧寄主水果商业品质和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本试验在20℃下分别用300 ppm、600 ppm和900 ppm磷化氢对南洋臀纹粉蚧寄主水果火龙果熏蒸8 h,测定了冷藏和货架期期间水果品质变化及磷化氢残留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磷化氢熏蒸对火龙果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抗坏血酸(VC)、硬度和色泽均无影响;熏蒸后散气2 h磷化氢的残留值已经远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3-2016)规定的0.01 mg?kg-1。综合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气态磷化氢熏蒸可以完全杀灭各种虫态的南洋臀纹粉蚧,且对火龙果品质无显着影响,熏蒸后2 h残留值已经远低于国家标准。因此在火龙果检疫处理中极具应用前景,同时也为其它有害生物检疫处理提供了借鉴,对保障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利进行,保护我国水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储粮熏蒸剂——现状和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储粮熏蒸剂——现状和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储粮害虫植物源熏蒸剂的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锈赤扁谷盗概况
        1.1.1 锈赤扁谷盗的习性
        1.1.2 锈赤扁谷盗防治存在的问题
    1.2 植物源杀虫剂研究概况
        1.2.1 植物源杀虫剂作用类型及优势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国外研究进展
        1.2.4 八角茴香的开发利用
        1.2.5 植物提取物的作用机制
        1.2.6 基于植物源的熏蒸剂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3 本研究的意义
2 15种植物对锈赤扁谷盗的杀虫活性筛选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昆虫
        2.1.2 供试植物
        2.1.3 试剂及仪器
        2.1.4 15种中药粉末的熏蒸活性
        2.1.5 植物挥发物的收集
        2.1.6 植物挥发物的熏蒸活性
        2.1.7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15种植物粉对锈赤扁谷盗成虫的熏蒸活性
        2.2.2 4种洗脱液对锈赤扁谷盗成虫的熏蒸活性
    2.3 讨论
3 八角茴香提取液对锈赤扁谷盗的杀虫活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昆虫
        3.1.2 试剂及仪器
        3.1.3 八角茴香洗脱液的熏蒸活性
        3.1.4 八角茴香洗脱液稻堆熏蒸渗透性评估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浓度洗脱液对锈赤扁谷盗生物活性及致死中浓度(LC50)测定
        3.2.2 洗脱液对不同龄期、不同温度条件及其他储粮害虫的熏蒸毒性
        3.2.3 八角茴香洗脱液在稻堆中的渗透深度
    3.3 讨论
4 八角茴香提取液杀虫活性成分分析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昆虫
        4.1.2 试剂及仪器
        4.1.3 GC-MS分析精油成分
        4.1.3.1 色谱质谱条件
        4.1.3.2 定性定量方法
        4.1.4 八角茴香洗脱液主要成分的熏蒸活性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八角茴香洗脱液主要成分分析
        4.2.2 八角茴香洗脱液中有效成分的熏蒸活性
        4.2.3 八角茴香洗脱液中有效成分熏蒸协同效果测定
    4.3 讨论
5 八角茴香洗脱液对锈赤扁谷盗熏蒸作用生化机理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昆虫
        5.1.2 试剂与仪器
        5.1.3 昆虫的处理及酶液的制备
        5.1.4 总蛋白浓度测定
        5.1.5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测定
        5.1.6 羧酸酯酶(CarE)活性测定
        5.1.7 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GSTs活性测定
        5.2.2 CarE活性测定
        5.2.3 AChE活性测定
    5.3 讨论
6 八角茴香洗脱液及主要活性成分对锈赤扁谷盗熏蒸作用的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昆虫
        6.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6.1.3 供试昆虫的处理
        6.1.4 供试昆虫总RNA的提取
        6.1.5 RNA测序文库的构建及RNA-Seq测序
        6.1.5.1 reads质量分析及数据过滤
        6.1.5.2 Clean reads的组装
        6.1.5.3 Unigene的基因功能注释
        6.1.6 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测序统计与质量评估
        6.2.2 基因注释成功率统计
        6.2.3 Unigene同源性分析
        6.2.4 GO、KOG、KEGG功能注释
        6.2.5 Unigene表达量及差异表达基因
        6.2.6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
        6.2.7 差异表达基因Pathway功能富集分析
        6.2.8 乙酰胆碱酯酶基因预测
        6.2.9 qRT-PCR验证转录组测序
    6.3 讨论
7 全文总结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下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对两种储粮害虫高效的生物源药剂筛选及模拟实仓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昆虫
        3.1.2 供试农药制剂及精油
        3.1.3 主要仪器、用具与试剂
    3.2 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3.2.1 7种生物源制剂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触杀活性测定初筛
        3.2.2 两种高效生物源制剂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触杀活性测定
        3.2.3 两种高效生物源制剂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成虫的毒杀活性测定
        3.2.4 11种植物精油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熏蒸活性测定初筛
        3.2.5 两种高效植物精油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熏蒸活性测定
    3.3 模拟实仓试验方法
        3.3.1 两种生物源制剂模拟实仓试验
        3.3.2 高效植物精油模拟实仓试验
    3.4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7种生物源制剂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触杀效果初筛
    4.2 两种高效生物源制剂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触杀生物活性
    4.3 两种高效生物源制剂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毒杀生物活性
    4.4 11种植物精油对玉米象的熏蒸效果初筛
    4.5 11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效果初筛
    4.6 两种高效植物精油对玉米象的熏蒸生物活性
    4.7 两种高效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生物活性
    4.8 两种生物源制剂和植物精油拌粮模拟实仓试验基本情况及防效
5 讨论
    5.1 生物源制剂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药效筛选
    5.2 两种高效生物源制剂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作用方式
    5.3 植物精油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药效筛选
    5.4 两种高效植物精油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熏蒸作用
    5.5 两种生物源制剂和植物精油的模拟实仓试验
6 结论
    6.1 不同生物源制剂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防效有明显差异
    6.2 两种高效生物源制剂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生物活性
    6.3 11种植物精油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熏蒸效果有明显差异
    6.4 两种高效植物精油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熏蒸活性
    6.5 两种生物源制剂和肉桂精油的模拟实仓试验效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精米的射频杀虫工艺及其品质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射频加热技术
    1.3 射频在农产品和食品行业的研究应用现状
        1.3.1 射频干燥
        1.3.2 射频灭菌
        1.3.3 射频解冻
        1.3.4 射频杀虫
    1.4 精米射频杀虫工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精米的射频杀虫工艺参数确定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和处理
        2.2.2 热风辅助射频加热系统
        2.2.3 包装方法和冷却试验
        2.2.4 射频处理试验
        2.2.5 射频处理后精米的品质变化
        2.2.6 数据分析与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包装条件下的冷却时间
        2.3.2 极板间距与电流关系以及极板间距的确定
        2.3.3 射频处理对样品品质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精米的射频杀虫效率验证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和仪器
        3.2.2 试验害虫及培养
        3.2.3 包装袋尺寸设计和极板间距选择
        3.2.4 不同样品温度下害虫死亡率验证
        3.2.5 不同保温时间下害虫死亡率验证及样品的均匀性研究
        3.2.6 数据分析与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加热速率验证
        3.3.2 不同样品温度下害虫死亡率验证
        3.3.3 不同保温时间下害虫死亡率及均匀性关系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品质验证、储藏稳定性以及工业化应用前景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和仪器
        4.2.2 袋装包装方法及射频加热的关键参数选择
        4.2.3 射频处理
        4.2.4 品质验证分析
        4.2.5 储藏稳定性分析
        4.2.7 工业化应用前景分析
        4.2.8 数据分析与处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品种精米的理化品质
        4.3.2 不同品种精米熟化后米饭的质构特性
        4.3.3 储藏稳定性分析
        4.3.4 工业化应用前景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主要试验设备和检测仪器
致谢
个人简历

(4)射频制热技术应用现状及土壤射频消毒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射频制热系统
    1.1 射频制热系统分类
    1.2 双极射频系统
    1.3 射频系统制热特性
        1.3.1 电介质介电特性及极化
        1.3.2 射频制热的基本特点
        1.3.3 射频制热不均性的原因
2 射频制热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2.1 射频制热技术应用的基本现状
    2.2 射频制热技术在农副产品加工领域的应用
        2.2.1 干燥、解冻
        2.2.2 消毒、杀菌
3 土壤消毒现状及射频制热土壤消毒技术应用
    3.1 土壤消毒的基本情况
    3.2 土壤射频制热影响因素
    3.3 土壤射频制热电极结构形式讨论
    3.4 提高土壤射频制热均匀性的建议
4 射频制热技术在土壤消毒领域的发展建议
5 结论与展望

(5)磷化氢燃爆特性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磷化氢燃爆特性
2 磷化氢燃爆机理
3 磷化氢燃爆性的研究趋势及现状
4 磷化氢防爆控爆技术
    4.1 磷化氢燃爆预防措施
        4.1.1 惰化(限制氧含量)
        4.1.2 降低可燃物浓度
        4.1.3 消除点火源
    4.2 磷化氢燃爆防止措施
        4.2.1 泄爆
        4.2.2 隔爆
        4.2.3 抑爆
        4.2.4 抗爆
    4.3 事故调查与分析
5 不足及展望
    (1)实验研究方面
    (2)理论分析方面
    (3)数值模拟方面
    (4)事故分析方面

(6)我国储粮杀虫剂安全使用现状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1 调研方法
2 调研过程
    2.1 储粮杀虫剂种类与使用比例
    2.2 熏蒸杀虫作业警戒线
    2.3 药剂残渣处理
    2.4 熏蒸杀虫防护装备
    2.5 专业库房
    2.6 库点之间药剂的运输
    2.7 药剂采购
    2.8 药剂领用
3 调研结果
4 建 议
    4.1 加快《规范》的修订
    4.2 加强《规范》的宣贯
    4.3 建设储粮杀虫剂安全使用监管平台
    4.4 加大绿色储粮技术的推广

(7)粮食行业磷化铝使用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磷化氢国际应用状况
2 磷化氢在我国粮食行业应用现状
    2.1 化学药剂在储粮环节应用总体概况
    2.2 磷化氢作为储粮熏蒸剂的优点及价值
    2.3 磷化氢在储粮应用中良好的支撑条件
        2.3.1 配套完善的磷化氢熏蒸技术
        2.3.2 完善的磷化氢应用标准规范
3 磷化氢使用安全及减量施用的技术研发持续开展
    3.1 磷化氢杀虫机理研究
    3.2 磷化氢组合应用技术研究
4 规范管理

(8)黄色花蝽及缓步威伪蝎捕食主要储粮害虫作用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生物防治研究现状
    1.2 伪蝎研究进展
        1.2.1 伪蝎分类学研究进展
        1.2.2 伪蝎形态学及生态学研究
        1.2.3 伪蝎捕食行为研究
        1.2.4 蛛形纲毒液研究
    1.3 黄色花蝽研究进展
        1.3.1 黄色花蝽形态学研究进展
        1.3.2 黄色花蝽捕食及应用研究进展
    1.4 捕食性天敌捕食功能反应的重要性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储粮害虫捕食性天敌优势种调查及捕食谱
    2.1 虫调地点及方法
        2.1.1 采集地点
        2.1.2 调查方法及采集方法
        2.1.3 采集工具
        2.1.4 采集标签
    2.2 缓步威伪蝎及黄色花蝽捕食谱试虫与试验方法
        2.2.1 试验试虫
        2.2.2 试验方法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储粮害虫捕食性种类的确定
        2.3.2 伪蝎种的鉴定
        2.3.3 黄色花蝽及缓步威伪蝎对主要储粮害虫的捕食谱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缓步威伪蝎对储粮害虫捕食行为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伪蝎培养
        3.1.2 仪器及试剂
        3.1.3 缓步威伪蝎捕食赤拟谷盗幼虫行为观察
        3.1.4 缓步威伪蝎对9 种害虫日捕食量研究
        3.1.5 缓步威伪蝎对嗜卷书虱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3.1.6 缓步威伪蝎优先捕食选择行为研究
        3.1.7 缓步威伪蝎对储粮害虫捕食偏好性研究
    3.2 Cain指数
    3.3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缓步威伪蝎对赤拟谷盗幼虫捕食行为过程
        3.4.2 缓步威伪蝎对9 种不同储粮害虫捕食能力
        3.4.3 缓步威伪蝎对嗜卷书虱捕食功能反应
        3.4.4 缓步威伪蝎优先捕食选择行为观察
        3.4.5 伪蝎对不同储粮害虫的捕食偏好性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黄色花蝽对几种储藏物害虫捕食作用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试虫
        4.1.2 黄色花蝽对几种储藏物害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的建立
        4.1.3 黄色花蝽Hassell种内干扰研究
        4.1.4 黄色花蝽捕食偏好性研究
        4.1.5 黄色花蝽对9 种储粮害虫的捕食量研究
    4.2 数据处理
        4.2.1 捕食功能反应HollingⅡ圆盘方程的计算
        4.2.2 黄色花蝽雌成虫Hassell干扰反应模型的计算
        4.2.3 黄色花蝽对几种害虫寻找效应模型的计算
        4.2.4 Cain指数
        4.2.5 黄色花蝽对9 种储粮害虫捕食量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黄色花对几种储藏物害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
        4.3.2 黄色花蝽种内干扰对捕食作用的影响
        4.3.3 黄色花蝽对几种储粮害虫寻找效应
        4.3.4 黄色花蝽对几种害虫捕食偏好性
        4.3.5 黄色花蝽对9 种害虫捕食量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黄色花蝽对储粮害虫捕食效果评价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试虫
        5.1.2 试验材料
        5.1.3 黄色花蝽在模拟粮仓内对4 种储粮害虫控制效果
        5.1.4 实仓内防治效果试验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模拟粮仓条件下黄色花蝽对4 种害虫控害效果
        5.2.2 实仓投放黄色花蝽效果评价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不同磷化氢抗性水平赤拟谷盗聚集信息素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赤拟谷盗概述
        1.1.1 分布及危害
        1.1.2 赤拟谷盗生物学特性
        1.1.3 赤拟谷盗的防治
    1.2 赤拟谷盗对磷化氢的抗性
        1.2.1 主要储粮熏蒸剂
        1.2.2 赤拟谷盗对磷化氢的抗性
    1.3 昆虫信息素
        1.3.1 储粮害虫信息素提取及鉴定研究现状
        1.3.2 昆虫信息素在防治储粮害虫中的应用
        1.3.3 赤拟谷盗聚集信息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赤拟谷盗磷化氢抗性测定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试虫和熏蒸干燥器的准备
        2.3.2 磷化氢气体浓度测定
        2.3.3 熏蒸过程
        2.3.4 统计与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息素种类及相对含量测定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顶空连续气流收集法收集赤拟谷盗信息素淋洗液的制取
        3.3.2 赤拟谷盗信息素浸提液的制取
        3.3.3 赤拟谷盗信息素结构及相对含量测定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顶空连续气流收集赤拟谷盗敏感种群信息素淋洗液中化合物种类
        3.4.2 有机溶剂浸泡磷化氢敏感和抗性赤拟谷盗信息素浸提液中化合物种类
        3.4.3 三种不同提取方法中信息素相对含量测定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诱集生物测定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主要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赤拟谷盗信息素浸提液的制取
        4.3.2 圆盘诱捕生物测定
        4.3.3 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不同溶剂浸提敏感种群1信息素浸提液对两个敏感种群的诱集结果
        4.4.2 不同溶剂浸提敏感种群2信息素浸提液对两个敏感种群的诱集结果
        4.4.3 正己烷浸提敏感种群1信息素浸提液对三个不同种群的诱集效果
        4.4.4 正己烷浸提敏感种群2信息素浸提液对三个不同种群盗的诱集效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小结
    5.2 创新之处
    5.3 研究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南洋臀纹粉蚧气态磷化氢检疫熏蒸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南洋臀纹粉蚧概述
        1.1.1 分类地位
        1.1.2 分布
        1.1.3 寄主及危害
        1.1.4 截获情况
    1.2 植物检疫处理
    1.3 气态磷化氢熏蒸技术
        1.3.1 磷化氢
        1.3.2 传统磷化氢熏蒸应用与现状
        1.3.3 气态磷化氢熏蒸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南洋臀纹粉蚧种群发育及耐受虫态筛选
    2.1 试验材料
        2.1.1 试虫来源及饲养条件
        2.1.2 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南洋臀纹粉蚧种群培养
        2.2.2 南洋臀纹粉蚧发育历期
        2.2.3 南洋臀纹粉蚧不同虫态的熏蒸毒性
    2.3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南洋臀纹粉蚧发育历期
        2.4.2 磷化氢标准曲线测定
        2.4.3 南洋臀纹粉蚧不同虫态的耐受性
    2.5 讨论
        2.5.1 南洋臀纹粉蚧的发育历期
        2.5.2 南洋臀纹粉蚧最耐受虫态的测定
    2.6 小结
第3章 南洋臀纹粉蚧的室内毒力测定
    3.1 试验材料
        3.1.1 试虫来源及饲养条件
        3.1.2 药品与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南洋臀纹粉蚧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3.2.2 南洋臀纹粉蚧验证试验方法
    3.3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南洋臀纹粉蚧毒力测定结果
        3.4.2 南洋臀纹粉蚧验证试验结果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气态磷化氢熏蒸对火龙果采后品质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
        4.1.1 供试水果
        4.1.2 试剂与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熏蒸处理
        4.2.2 果实色泽
        4.2.3 可溶性糖和总酸度
        4.2.4 果实硬度
        4.2.5 抗坏血酸(VC)
    4.3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磷化氢熏蒸对火龙果色泽影响
        4.4.2 磷化氢熏蒸对火龙果可溶性糖影响
        4.4.3 磷化氢熏蒸对火龙果总酸度影响
        4.4.4 磷化氢熏蒸对火龙果硬度影响
        4.4.5 磷化氢熏蒸对火龙果抗坏血酸(VC)的影响
    4.5 讨论
    4.6 小结
第5章 气态磷化氢熏蒸水果残留测定
    5.1 试验材料
        5.1.1 试验水果
        5.1.2 试剂与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磷化氢标准曲线建立
        5.2.2 磷化氢残留测定方法
    5.3 数据处理
    5.4 结果与分析
        5.4.1 磷化氢标准曲线
        5.4.2 残留测定结果
    5.5 讨论
    5.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储粮熏蒸剂——现状和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储粮害虫植物源熏蒸剂的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D]. 王谆静. 浙江农林大学, 2021
  • [2]对两种储粮害虫高效的生物源药剂筛选及模拟实仓试验[D]. 李孝强.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3]精米的射频杀虫工艺及其品质变化研究[D]. 刘倩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4]射频制热技术应用现状及土壤射频消毒展望[J]. 杨风波,张玲,金永奎,薛新宇,张学进. 农业工程学报, 2020(08)
  • [5]磷化氢燃爆特性研究综述[J]. 单常尧,曹阳,崔鹏程,何晓,王莉君,张涛. 应用化工, 2020(06)
  • [6]我国储粮杀虫剂安全使用现状调研[J]. 邓树华,苏振华,王达能,杨振和,吴树会,周剑宇.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03)
  • [7]粮食行业磷化铝使用管理的几点思考[J]. 单常尧,崔鹏程,郑丹,徐永安,曹阳,张涛. 中国粮油学报, 2019(S2)
  • [8]黄色花蝽及缓步威伪蝎捕食主要储粮害虫作用效果的研究[D]. 梅芝健.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
  • [9]不同磷化氢抗性水平赤拟谷盗聚集信息素的比较研究[D]. 梁爱文. 武汉轻工大学, 2019(03)
  • [10]南洋臀纹粉蚧气态磷化氢检疫熏蒸技术研究[D]. 高明. 黑龙江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储粮熏蒸剂——现状与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