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书馆角度谈应用型图书馆学学科体系_图书馆论文

应用图书馆学学科体系探讨——以图书馆为研究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视角论文,学科论文,以图论文,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应用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研究简述

关于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研究的发展状况,王子舟先生已经在他的《关于图书馆学内容体系的探讨》[1] 一文中有了详尽的论述。文中指出周文骏先生在1983年《概论图书馆学》[2] 一文中提出的理论图书馆学、专门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是最具代表性的学科体系分类方法。之后,多位著名的图书馆学者都继续或发展了周文骏先生的学科分类体系。王子舟先生认为,“从后者纷纷‘仿周’、‘改周’的现象看,周文骏先生提出的三分体系,基本上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图书馆学界对图书馆学内容体系的一般认识水平。”

在综述了前人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后,王子舟先生提出了自己的体系,在其体系中把图书馆学分为理论图书馆学和应用图书馆学两个体系。叶鹰先生则在其《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简论》[3] 中认为图书馆学分为理论图书馆学、实用图书馆学、专门图书馆学。上述对于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两分法和三分法是现在最为常见的分类方法,其中都有应用图书馆学的一个子学科。

但是与二级分类取得大体上的一致意见不同的是,对于两分或三分法之后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下属内容的设置上,却是千差万别的。以应用图书馆学为例,周文骏先生在应用图书馆学下设“图书馆政策、经济、事业组织、工作方法、技术、图书馆设备建筑、计划、其他”8个子项,而王子舟先生则设“文献知识研究、知识集合研究、知识受众研究”3个子项,每一项下面又分设若干小项。王续琨先生则在应用图书馆学下设了“图书馆统计学、运筹学、管理学、采访学、目录学、分类学……建筑学、设施学……”等16个子项,其后还加了“……”以示尚未列举完毕[4]。对于同一个子学科,其下属的内容居然有如此大的差别,这个问题应该值得深入研究。

笔者认为,图书馆学在现实中的应用,就是一个图书馆的实际运作。所以应用图书馆学的学科体系应该以一个现实中运行的图书馆为主要视角来构建。所以在本文中,笔者将提出一个以现实中运行的图书馆为研究视角的应用图书馆学学科体系。

2 应用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构架

在拙作《图书馆及信息服务机构服务过程的抽象解构》[5] 一文中,笔者提出了两个主要的观点。一是将图书馆服务分解为“资源服务”和“环境服务”。指出“以图书馆的资源为用户服务,这是现在讨论图书馆服务的一种默认的状态。”但随着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新馆建设的过程,图书馆服务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图书馆作为一个环境而服务,也发挥了很好的服务作用,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图书馆为视角的应用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就是以“资源服务”和“环境服务”为主要构架。

二是将图书馆的服务过程分解为“资源——整合——服务”三个过程。这是所有信息服务机构共有的过程,但对于图书馆来说,这个过程是不完善的。图书馆还有一个咨询服务及读者意见反馈的功能,这个功能主要由咨询部工作人员专项咨询和服务中的工作人员随机咨询完成。所以在本文的体系中,将以四个过程来诠释“资源服务”。比照资源服务中资源获得、整合、服务、咨询及意见反馈四个过程,我们认为环境服务也可以分为类似的四个过程。我们将图书馆服务环境的获得,我们定名为硬件环境营造,硬件环境主要包括馆舍和设备两个方面。我们将图书馆对馆舍、设备的合理调配和布置形成一个图书馆服务环境的过程定名为软环境营造,软环境营造相当于一个环境的整合过程。环境整合完成后,就有环境服务、资询及意见反馈两个过程。

通过上述的意见,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以图书馆为研究视角的应用图书馆学学科体系。我们用图来表示(见图1)。

图1 以图书馆为研究视角的应用图书馆学学科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不但罗列了“资源服务”和“环境服务”的子内容,还揭示了各个子项之间的关系,各个子项是通过一定的流程在进行工作。资源服务和环境服务体系中共有的是咨询及意见反馈工作。即便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资源服务和环境服务的咨询也是很难区分的,所以在本体系中,将两个体系的咨询工作合并为一个通道,这反映了图书馆工作的真实情况。

3 应用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具体内容探讨

上述图1中,每个子项其实还包括很多的具体内容,我们在这一节中探讨,由于应用图书馆学学科体系所包含的内容还在不断地探讨中,故本文只是提出一些意见供各位同仁参考。

3.1 资源服务

资源收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资源采访、接收捐赠、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这三种方式分别代表了购买、接受捐赠和资源共享三种获得资源的方式。

资源整合。笔者在拙作《目录学基本理论探讨》[6]中提出资源整合有压缩信息的提供和文献资源的有序化两个要素,并将资源整合等同为目录学。并提出了一个以“书目学”和“学科目录学”为双核心目录学新体系。其中书目学又分为资源揭示报道、资源有序化、书目情报理论3个子项,学科目录学又分为文献目录学、专科目录学2个子项,各子项又分为若干小项,具体内容详见该文。

资源服务。资源服务可以分为群体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两个主要的方面。在群体服务中,从原始的三线典藏制到现在的开放式借阅合一的研究是资源服务中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有学者提出了“新闭架”借阅的可能性[7]。个性化服务则是对重点读者的服务方式。在网上服务中,“My Library”的概念也成为网上个性化定制服务的一种方式。

3.2 环境服务

硬环境营造。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建筑,二是图书馆设备。硬件是服务的基础,即使是数字资源的服务,也离不开服务器、终端等计算机设备。在这里提出“环境服务”的概念,将深化图书馆界对图书馆建筑和设备对服务所产生的重要作用的理解。

软环境营造。软环境营造包括图书馆文化建设、图书馆管理理念和服务格局的构建。图书馆文化建设与上游的图书馆硬件和下游的环境服务都有关。图书馆文化建设既要用一定的硬件来支持,也要有一定的文化活动来烘托,但根据其主要特点,将之归结为一种软环境营造的概念。图书馆管理理念和服务格局的构建是图书馆建筑和设备的延续,虽然在建设图书馆馆舍和购买设备之前,应该有一个对于服务格局的先行意见,并以此意见来设计馆舍并购买设备,但其管理理念和服务格局的实施是在馆舍和设备完成后开始的,所以在流程中将其位置放在硬环境营造之后。

环境服务。现阶段对图书馆环境服务的主要观点有学习环境论和文化环境论两个方面。图书馆是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实行开放式借阅合一的服务方式,其实就是强化了图书馆作为学习环境的功能。图书馆也是一个举办文化活动的最佳场所之一。文化展览、文化讲座等形式的文化活动的开展,是图书馆作为文化环境服务的主要方式。

3.3 咨询和读者意见反馈

咨询工作主要由参考馆员和学科馆员两方面的工作。其中参考馆员是指以图书馆学为基础,提供读者教育,读者咨询工作的图书馆员;学科馆员则是具备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学以外相关背景学科,并以图书馆资源为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读者教育和咨询的图书馆员。在两个服务体系中,咨询工作有着相同的作用,都具有推介图书馆服务和听取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意见,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改善服务的功能。

4 环境服务论观点提出的意义

本文所提出的以图书馆为研究视角的应用图书馆学学科体系中,最具意义的部分就是提出了环境服务论的观点。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第一,一个环境就相当于一个活动的空间,图书馆除资源服务外,还可以作为一个学习生活、文化活动的空间来服务。环境服务论的提出,为图书馆环境服务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依据,据此可以讨论图书馆在创造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的相关作用。我们可以考虑在每个社区都创建一个图书馆来作为引领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围绕图书馆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来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提供更多的文化生活方式。在这时候,图书馆里有多少书是不重要的,图书馆是一个象征,是一个文化空间、文化领域的象征,人们在这里活动只是因为这个象征给人们心理上带来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亲和力或向心力。在这种态势下,环境服务论的提出,就把“图书馆--文化”两者相匹配了起来,让图书馆成为“文化象征”的一种标志而存在,从而成为一个社区或更大范围的区域的文化中心。所以环境服务也是图书馆重要功能之一,环境服务论的提出的意义就是不但将图书馆的这项现在被图书馆界忽视的功能还原,还希望引起图书馆界的重视,更好地研究和发展这项重要的功能。

第二,图书馆建筑和设备是构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硬件,虽然有些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给予了图书馆建筑和设备一定的位置,但有些体系中并没有提及。应该说在现在图书馆界,建筑和设备研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环境服务论的提出,可以深化图书馆建筑和设备的研究,一是可以推进图书馆环境服务。第二也对资源服务有较大的影响。对于资源服务,我们往往关注的是资源的内容,读者是否能借到相关内容的图书固然重要,但图书馆学五定律中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定律就是节约读者的时间。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方便读者查询图书,借阅图书,除人为主观因素外,主要是以先进的技术设备来支持。先进的技术设备往往带来图书馆颠覆性的变革。比如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出现,使借还书由手工向计算机化发展大大缩短了借还手续的时间,同时由于磁性材料门禁管理系统在图书馆的使用,在两种技术的结合使用下,基本结束了图书馆以闭架为主服务方式的时代,从而走向全面开放式服务的时代,从而使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所以对于图书馆设备的研究除了营造一种环境服务需要外,对资源服务也有重要的影响。

标签:;  ;  

从图书馆角度谈应用型图书馆学学科体系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