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作文参考--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和11个省市高考作文试题的启示_高考论文

2005年高考作文备考金鉴——2004年全国及11省市高考作文题启示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录论文,省市论文,作文题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命题者是捧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考试说明》来出题目的。因此,《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备考的依据,是任教老师的“必修课”。而《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最终是要具体落实到试题中来体现的。那么,我们则要把试题作为《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诠释和解读,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作“地图”,以试题作为“路标”来指导学生复习备考,奔向高考胜利的目的地。

人们都说,高考题是“指挥棒”。是的,哪有司机驾车上路不看地图,不看路标,不看交警的指挥棒而乱闯;哪有高三教师敢不看《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而乱教一通,瞎指导高考复习备考的呢?

可喜的是,今年高考既有全国命题,也有11省市单独命题,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春色满园的局面。这可乐坏了2005年高考备考的师生,这么多版本的试题一齐来具体形象地诠释和解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这么多同指一个方向的“路标”,共同指出了备考的方向,怎不给2005年高考备考的师生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这13套试题。

高考的成败在于语文,语文的成败在于作文。因此,2004年高考这13道作文题的命题走向,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让我们首先看看这13道作文题吧。(引出话题的文字材料和要求略去)

从上表可见,除了北京题是命题作文外,全国题和其他10省市题都是话题作文,这印证了“话题作文仍有发展空间”一语,而这些话题作文又是以哲理性强、理性思辨、关系型的话题作文为多。或者说以关于心理、心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话题作文为多。因为人类存在的关系为三大类:①人与自然界的关系;②人与人的关系;③灵与肉的关系。而这三种生存样态,正是人类文化体系的构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它的“前言”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请读者特别关注着重号的文段,并对照作文题看,一定能发现命题的出处、依据、特点及其共性。以下同)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这个“目标”是否实现,是要通过考试来“检验”的。高考是最高级的“检验”,高考题既是最高级的“检验题”,又是对《课程标准》的诠释和解读。《课程标准》的“表达与交流”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并要求学生: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的理性精神。

对照上表看各地的高考作文题,不难看出,它们就是对以上着重号的文段具体形象的诠释和解读,这些作文题就是2005年高考作文备考指导的“路标”,就是2005年作文备考训练写作的最好题目。

如果把作文教学及高考作文备考的视野放大些,从宏观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及信息技术飞快发展来对待21世纪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教育应当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接受教育不再只是为了升学和谋生,而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个人终身学习,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一句话,作文教学要注重人的素质培养。高考作文则是检验对人的素质培养结果如何。

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备最基本的五种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上表中的全国卷作文题和11省市作文题不正是很好地诠释和解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吗?不正是检验考生的素质如何吗?以上文中所有加着重号的文段,不正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出发点和可操作的着眼点吗?

人们都说,生活是作文之源泉。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和人情构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懂得世事和人情,才能写文章。因此,作家创作前都要体验生活。而学生校园“生活”的范围很窄,很多必须体验的“生活”是必须通过多读书报来获得的(见福建题的目的)。人们熟知的一句名言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里的“生活”是广义的,它包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状况,即各行各业的生活,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还包括由生活产生的思想感情,即喜、怒、哀、乐、爱、恶、欲等由事而发、由生活引起的心理活动,也包括为人类生活服务的科学技术、科学发现、创造发明、相对论、电子计算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等。要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要感悟生活。感悟什么?一要悟“理”,就是传统上所说的“道”;二要悟“情”,“情”在作文中就是命脉;三要悟“智”,“智”是指才识、见识,学聪明点,辨证思考,创新思维。这些都是作文备考的重要内容。

大家说,新编的语文课本,《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注重人文精神。执教者施教应把人文精神灌输在教学中,命题者肯定亦把这列在命题之中。

因此,各预言家都说,体验、理性、人文、科学、心态等为高考作文试题立意之重点。他们都说对了。但,面对铺天盖地、汹涌澎湃潮水般的指导资料、试题,面对来自各方“神圣”的猜题押题宝典,我们要头脑清醒,学会选用,重点讲练。不能像小孩子玩捉迷藏那样,蒙住眼睛瞎摸、乱抓、瞎猜。指导教师要先学会“做”《低头拉车与抬头看路》一“文”,然后才去指导学生。无论从近年大陆命题的特点,从命题有稳定性、承继性、连续性(全国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3、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2004、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2004;北京题:规则2002、转折2003、包容2004;上海题:杂2003、忙2004)来看,还是从台湾地区1950~1992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中共有23年出关系型作文来看,或者从2004年全国及11省市的命题来看,从这纵横比较得出,一般不会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式的命题。退一万步来说,即使以后高考作文命题有“变”,但无论怎样变,万变不离其宗,“孙悟空总逃不出如来佛的掌心,总被罩在五指山下”。有了这2004年全国及11省市的试题在手,有《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在手,对照研读,解读它们,高考命题总逃不出这“如来佛”的手心。“有规可循”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这些都是准确无误的最重要最可靠的信息。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有效地、系统地控制好复习指导,力争不陷入汪洋大海般的题海之中。

能预测某广阔地域有宝藏的无疑是高手。能把宝藏从较小地域挖掘出来的更是高手。高考的现实迫使指导教师成为高手、高高手。这就迫使我们去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迫使我们去对照着2004年全国及11省市的试题,去解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教研,教研,只教不研,事倍功半;既教又研,研透教好,高屋建瓴,事半功倍。如果我们这样去做了,这样去指导2005年的高考作文备考了,何愁心中无数?

标签:;  ;  ;  ;  

2005年高考作文参考--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和11个省市高考作文试题的启示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