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基地在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以中共云南一大会址为例论文_杨瑞*

红色教育基地在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以中共云南一大会址为例论文_杨瑞*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红色资源天然具有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中共云南一大会址是云南省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利用其开展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保证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政治方向、丰富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创新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高校应该积极运用红色教育基地资源推进青年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以此提高青年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效果。

关键词:红色教育基地;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近些年来,“红色资源”被大力地开发和利用,不仅创造了极大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显现出其良好的社会教育价值,特别是对于青年党员的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位于云南蒙自查尼皮村的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中共云南一大)会址,是现今的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1928年10月13日召开的中共云南一大是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并且是在地下活动时期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党代表大会,是中共云南组织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会址也成为云南省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教育是青年党员教育的核心内容,青年党员必须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深深扎根于自己心中。本文以中共云南一大会址为例,探析红色教育基地在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以期通过红色教育基地的实践提高青年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效果。

一、思想导向价值——确保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政治方向

理想信念的坚定需要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话比喻形象而意义深远。理想信念,这一精神上的“钙”,无论是在过去还是今天,无论对于普通党员还是党员干部,还是作为党的未来的青年党员来说都意义重大。然而,在多元文化冲击的今天,青年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员发展的重要内容,面临着西方文化渗透、社会转型、网络技术发展、高校党建工作滞后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挑战。而红色资源天然具有教育的导向功能,红色教育基地的实践对于解决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问题,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2017年8月,习近平在给青年学生们回信中讲到:“延安是革命圣地,你们奔赴延安,追寻革命前辈伟大而艰辛的历史足迹,学习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体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红色教育基地对于坚定理想信念的作用,在延安这个革命圣地如此,在光荣的查尼皮也如此。查尼皮这个小山村孕育了云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希望,播下了云南推翻旧制度的革命火种。要利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党员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参观中共云南一大会址,让青年党员们认识到在白色恐怖的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认识到早期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理想信念,在万般艰难的历史关头践行了自己的使命。再结合今天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使他们叩问内心,反省自身,不忘初心,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培养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以坚定青年党员的政治方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内容深化价值——丰富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红色资源是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有机统一体,它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更加系统化、具体化、灵活化,同时还把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历史、优良传统、党性修养等内容融入到一起。作为一种蕴含独特育人功能的教育资源,红色资源的优势就在于“它不是简单的说教 ,而是通过与红色革命史实进行对话,把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回应结合起来,让人在信服的事实面前去亲身感知和体验,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坚定理想信念置于最为重要的位置。新形势下,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必须紧紧扭住思想政治建设这根生命线,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青年党员接受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要学习党的革命知识,在了解党的历史中领会党的精神。红色教育基地作为承载着党的历史的现实载体,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担任着重要的作用。

中共云南一大会址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光荣的查尼皮》的影视专题片、展示会址历史资料的石碑,文化浮雕墙,历史陈列馆等多样形式为载体展示其内容,历史陈列馆陈列着历史文物和关于中共云南一大会议的革命历史图片。文物是活着的历史,具有客观实在性、形象直观性、科学准确性等属性特征,被称为“立体的教材”。通过一幅幅照片,一个个故事,让参观的青年党员回忆起了那个中共云南早期共产党员在云南革命、奋斗的血雨腥风的艰苦岁月。让青年党员了解大革命失败背景下,中共云南省特委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后,把工作重点转向迄南农村的相关史实,丰富对党的知识的理解的同时,感受在白色恐怖笼罩之下中共革命人士的光荣事迹和大无畏的精神,这些红色教育基地中蕴含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资源都极大地丰富了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三、现实教育价值——创新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

传统的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相对单一,导致青年党员教育参与的积极性和教育效果的有效性不强。《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强调“高等学校党组织应当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经常性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为了确保青年党员的质量,高校应当加强和改进青年党员的教育。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青年党员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实现了创新,它打破了传统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理论灌输方法,通过运用典型事例或是真实场景,来吸引学生党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通过过程来实现教育学生党员的目的,并且利用红色教育基地的资源教育学生党员可以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中共云南一大会址中,举行会议的茅草屋里有火塘、桌子、条凳,鲜活地记录着那段深刻的历史。17位代表坚守着入党时对党做出的庄严承诺,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查尼皮召开这次大会。通过现场参观和感知,让青年党员的理想信念在体会这一革命精神中得到心灵的触动和升华。还有重温入党誓词的环节设置,既符合会址的主题,也有利于参观的党员们在感悟了党员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之后进行理想信念与情感的升华。这种红色基地的实践教育方式,更接近于青年党员的思想实际和接受心理,丰富了青年党员党性教育的形式,增强了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贺良林.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述论[J].红河学院学报,2013(10).

[2]蔡雄.红色资源与大学生党员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9).

[3]曹慧群.浙江红色资源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探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10).

作者简介:杨瑞(1994年—),女,云南玉溪人,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杨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红色教育基地在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以中共云南一大会址为例论文_杨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