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实例的分析框架与定性研究--以“同科异构”为例_同课异构论文

物理课例的分析框架及其质性研究——以一次“同课异构”课例分析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例论文,为例论文,框架论文,物理论文,异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如何解读课例

      课例研究是对教与学的真实案例进行研究,这些教学案例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研究问题的真实场景。在解读课例过程中,研究者或参与者对案例研究的描述和分析,展示解决某个实践问题的具体方法,证实某个已有理论的价值,或通过对自己或他人案例的描述和分析,提出新的假说或理论(扎根理论)。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掌握案例研究方法以及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

      教学案例本身就是一堆质性的资料,进行质性研究对教师而言,则面临分析方法方面的问题。文献[1]认为,“质性资料的形式通常是文字,而不是数字”,但“质性资料是有魅力的,研究者可以藉它们,对一个可辨识的地方所发生的事件过程,做出有实据的、丰富的描绘与解释”。数字具备数学的特质,可以使研究者用统计程序加以处理,而质性分析则需要研究者更努力重复阅读数据笔记,反映出他们所读到的,并基于逻辑和判断来进行比较,情境分析强调对事物做整体的和动态的描述,寻找把资料连接成一个叙事结构的关键线索,这都是非常不易的事。在一次区域调研时,研究者对几位教师的同课“异构”课例进行了分析,记录了课例中的关键“教学事件”,与参与的教师共同讨论,并进行了个别访谈。对课例进行跨案例质性的分析,力图发现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期待总结、归纳出教学策略或理论构想。研究过程本身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研究者和参与者也都会有一定的收获。

      二、课例的分析框架及其案例分析

      1.建构分析的框架或线索

      在许多方面,质性资料可以是时间的先后次序,也可以是逻辑上的意义联系,可以把一次观察或访谈写成一个情境片段,也可以把几次获取的材料写成一个教学叙事,还可以把几个叙事连成一体,组成一个综合个案,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扎根理论。分析的参考框架如下页图1所示。

      作为具体课例的研究,有几个关注的重点:

      (1)背景。课例分析的背景,课例分析的价值。

      (2)叙述。描述关键事件;质性资料的收集。

      (3)分析。关键事件发生的起因、过程和原因分析;质性资料的分析。

      (4)效用。建立教学构想,提出教学策略或建议,也可能会形成新的理论(扎根理论)。

      教学事件涉及原因可能有多种多样,各种要素对教学可能都有影响,本次课例的因素分析如表1所示。

      

      2.课例引发的分析

      3位教师中L和H是同一个学校备课组的教师,他们经过集体备课形成了相同的“学案”(为学生课堂教学提供的学习材料)。在这所学校观课后,研究者从“学案”抽取有代表性的问题给另一所学校的S教师,在习题课教学中也插入这一问题,最后把观课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习题课都用了下面的教学内容。

      【例题】现有一种特殊的电池,它的电动势E约为9V,内阻r约为50 Ω,已知该电池允许输出的最大电流为50 mA,为了测定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利用如图2(a)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对电路的影响可不考虑,R为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 Ω,

是定值电阻,起保护电路的作用。

      

      (1)实验室备有的定值电阻

有以下几种规格,本实验应选用

      A.10 Ω,2.5W

      B.100Ω,1.0W

      C.200Ω,1.0W

      

      (2)该同学接入符合要求的

后,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再改变电阻箱阻值,取得多组数据,然后通过作出的有关物理量的线性图像,如图2(b)所示,求得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请写出该线性图像对应的函数表达式________(用字母E,r,U,R,

表示),由图线可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为________V,内阻r为________Ω。

      3.单案例研究的细节分析

      连续观察3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单案例研究。单案例的研究关注:一是教学过程的每个细节;二是通过对师生话语的分析,发现该节的教学特点;三是通过教学课堂结构与师生的互动,通过一些表象,去揭示教学本质,当然这是最难的。通过本次观课发现:

      (1)第一位L教师的教学过程看起来非常顺利,教学效果也好。课前发了学案,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上台板书的A学生顺利完成。这能不能说明大多数学生同样能完成?教师随意抽取的学生(样本)是不是具有典型性?

      (2)H与L教师是同校的教师,生源相同。H教师直入教学主题,对例题第(1)问的分析很精彩,呈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的点拨到位,学生完成解答后,让学生进一步反思,巩固了器材选择的几个原则,教学效果是不错的。第(1)个问题的教学,反映出学生是有一定基础的。但对于第(2)个问题,B生的第一反应是写出U与

关系的表达式,他通过给出的图线写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按道理来说也没错。但是没有用E,r,U,R,

等字母表示。接着教师提示用y=kx+b表示,其中k=?,b=?在这里关键是分析k与b值的物理意义,需要先通过物理规律找到U与

的关系,教师只好自己板书,从基本公式出发推导出答案。但学生似乎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不能通过图线得出这个关系。课后与H教师交谈时,该教师说,“过去学生做过类似的题,过了一阵子学生就忘了,实在没有办法。”

      (3)从S教师的教学流程分析,其教学思路其实也很简单。首先回归课本,明确学习目标(测量原理),回顾基本的测量电路,对课本的内容做拓展(变式的处理),抓住不同变式下,测量原理不变的分析方法,再呈现新情景,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图3,对S教师材料呈现方式进行分析可发现,3个物理模型(电路)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与图(a)比较,图(b)缺少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但电压表和变阻箱的组合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可求出干路电流,并有调节电路电流的作用),图(c)与图(b)本质就没有太大的变化,

起保护电路的作用。这样来比较、分析从(a)到(c)有(b)的铺垫,学生的学习就不会太难。

      

      4.跨案例研究的综合分析

      (1)影响学生问题解决的因素分析

      3个班级的学生对材料的熟悉程度不同,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的课堂反应不同,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可列表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

      从表1的比较可以发现:①教学中学生呈现学习过程非常重要,H教师对第1问的点拨到位,一方面呈现学生解决问题过程,另一方面真实反馈了学生学习的效果。②教学中提问策略(包含提问的抽取)的重要性,课堂展示是呈现优生的完美作业,还是发现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去解决,L教师教学很顺利,但很难确定教学真实效果。③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学习过程就是促进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S教师的教学就是最好的例证。

      同样,如果教师把电路变式成电流表和电阻箱组合、两个电流表(或电压表)与定值电阻组合,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太难。在过去教学中很多教师把这类问题归为“伏伏法”、“安安法”等等,不断建构新的物理模型,实际上这些都是在“伏安法”基础上的拓展罢了。

      (2)学生问题解决过程的原因分析

      对问题表征的理解不同,学生对所呈现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不同,对此分析如下页表3所示。

      

      

      从上表不难发现:①问题信息中潜在的歧义性误解,影响问题解决者的解题思路,如B学生出现类似的情况。②问题的表征不仅受问题情景的影响,也受问题解决者知识基础的影响。A学生与S教师的学生分析思路不同,但结果一样。③物理模型的拓展和变式,要在掌握原形(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推演,利于学生的问题解决。试想:S教师如果用类似的方法,不是用电压表与电阻箱的组合替代电流表,而是用电流表与电阻箱的组合替代电压表,不知学生的反应又如何呢?学生能不能顺利解决问题?

      5.课例研究的效用思考

      这次课例分析,给研究者和参与者触动很大,认识到教学要符合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特点,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研究者和参与者对课例质性材料的分析,结合区域教研的实际,形成对习题课的教学策略。提出了“立足教材,呈现过程,适度拓展,促进迁移”的教学策略。这里说的“立足教材”就是“回归课本”,从简单问题(或原始问题)出发,对问题进行拓展和变式,使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支撑点。在区域教研中对教师进行指导,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出现了很多成功案例,这里不再赘述。也许这里的教学建议或教学策略还处在理论的浅层,建构扎根理论还需研究者对更多的样本进行归纳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

      三、反思:如何使教研更有效

      近几十年,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质性研究的范式之中。质性分析则需要研究者重复阅读记录下的材料,并基于逻辑和判断来进行比较,按照事情发生的线索对有关教学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在经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建构扎根理论。做质性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当然还存在不少影响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除了质性资料和线索繁杂性,抽样的可靠性以及研究者的经验等,均会使建构的理论有局限性。因此,要重视真实教学问题,不断深入观察事实,反思建构理论的可能性和自洽性。尽管如此,课例质性研究的效用,除丰富教学理论外,对推动教师有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是非常有价值的。

标签:;  ;  ;  ;  ;  

物理课堂实例的分析框架与定性研究--以“同科异构”为例_同课异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