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价格及工资管理_物价水平论文

香港的价格及工资管理_物价水平论文

香港物价与工资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物价论文,工资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香港回归,国人振奋,也更为关注这颗东方明珠。为满足广大读者了解香港的需要,我们特辟“香江远眺”专栏,对香港的经济、社会状况做一些简略介绍——远眺虽不如近观,却也聊胜于盲。

一、香港物价指数与工资构成

1.香港以物价指数反映市场物价变动情况

从1974年7月开始到现在,香港同时采用“甲、乙类消费物价指数”、“恒生消费物价指数”及“香港中等家庭生活指数”来反映香港市场物价的变动情况。①甲、乙类消费物价指数。甲、乙类消费物价指数是由香港政府统计处于1974年开始编制的,以1973年7月—1974年6月为基期。甲类消费物价指数适用于低收入的家庭,乙类消费物价指数适用于中等收入的家庭。低收入家庭约占全港住户的50%,中等收入家庭约占30%。这两类物价指数的基期在1980年都作了一次变动,重新确定以1979年10月—1980年9月为100编制。②恒生消费物价指数。恒生消费物价指数是由香港恒生银行编制的,开始于1974年,以1973年7月—1974年6月为100。编制恒生指数主要是为了补充甲、乙类消费物价指数的不足之处。统计对象是每月生活开支较高的家庭,此类家庭约占全港住户的10%。由于70年代后期香港居民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准提高,消费者的消费形态和选购物品及服务项目都有所改变,因此,恒生消费物价指数与甲、乙类消费物价指数一样,也于1980年重新作了修订,以1979年10月—1980年9月为100编制。③香港中等家庭生活费指数。香港中等家庭生活费指数是由香港《经济导报》杂志社编制的。始编于1977年,以1976年1—12月为基期,统计的对象为每月开支1800—2000元的家庭。香港甲、乙类消费物价指数和恒生消费物价指数的编制,其调查统计内容都包括九个大组的商品价格和服务收费。现时共计有913个品种,具体划分是:第一组:粮食货品,包括主食、副食品、饲料、水果、奶糖、外出用膳等。第二组:居住类货品和费用,包括租金、差饷、水费、保养费、住所用品及材料。第三组:燃料和电力的货品和费用。第四组:家庭烟酒货品。第五组:衣履类货品。第六组:耐用物品,包括家私、家用电器、钟表、照相机、旅行用品。第七组:什项物品,包括药品,书刊、家具、玩具、化妆、首饰等用品。第八组:交通及车辆货品和费用,包括购车,汽车和电车、巴士、小巴、的士、轮渡等交通费用。第九组:服务类费用,包括教育、医疗、邮电和娱乐费用,以及其他生活服务费用。香港物价指数的统计一般都不包括非消费性的开支,如人寿保险金及退休金纳费、购入股票、送给亲友之礼品和礼券、违例罚款等等。香港每月公布一次甲、乙类和恒生消费物价指数。由于计算指数的时间需三个星期左右,因此,每月的三种消费物价指数一般都在次月的第四个星期发表。其公布方式,主要是通过香港政府新闻处向各个传播媒介发布新闻。恒生银行每月还印发一份《恒生消费物价指数报告》,刊登恒生消费物价指数各类别的历年数字和过去十二个月内的指数走势图,详列各物品指数的走势,并加以分析。“香港中等家庭生活指数”也是每月公布一次,由香港经济导报社公布。

2.香港的工资形式灵活多样。

香港工资水平主要是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由劳资双方协商决定,市场物价的波动对各类工资水平的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香港工资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多种工资计算形式同时并存;没有法定最低工资额;除基本工资外,大都还有其他报酬。香港工资的具体形式包括:①职务工资。在香港,实行职务工资的是政府各部门和一些大公司的公务员。就政府公务员来说,一般分为三大类。一是长俸公务员,约占政府公务员总数的70%以上;二是非长俸公务员,约占公务员总数的26%,主要是政府部门内的技工和体力劳动者;三是合约雇员,按合约薪酬的25%为期满酬金。除政府各部门外,香港其他实行月工资的机构,工资级别分得不是太细,只是从一般职(技)员到高级职员(工程师)分开几个职务等级,领取不同的月薪。学徒工、辅助工也按年限分级制,每级支取不同的月工资。②计时工资。计时工资是以工作时间长短作为计算工资的依据的。由于这种工资形式计算简单方便,香港大多数工商企业都予以采用。采用计时工资形式的行业之间的平均日薪差距较大,各个行业内的平均日薪也有差别。③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以工人实际完成货品的件数加上其他因素决定薪金。香港的计件工资制主要实行于制衣行业。该行业约有20多万员工,除组长、管工及厂长是月薪外,生产工人都实行计件工资。其工资的确定,基本上是根据成衣的款式、技术难度、近期行业内部工人每天工资的时价除以每个工人每天的最大生产量的估计数字,得出每件货品的工作量。这种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是目前最普遍采用的形式。④时件并计工资。时件并计工资制是以工作时间及生产的产品数量结合计算薪金。

二、香港物价与工资的关系:工资与物价基本挂钩

在香港,虽然政府没有法定工资物价挂钩的关系,但从香港编制的几种物价指数所确定的几个用途来看,其中之一就是作为各工商企业调整员工工资的参考。香港的物价工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挂钩的关系。过去30多年来,香港工资与物价基本上是同步增长的。主要表现为:

1.香港的物价、工资水平一直是基本相适应的。

最近三十多年来,香港的物价经历了基本稳定——逐步上涨——急剧上涨几个时期,总的趋势是反复向上。第一阶段为1945—1967年,物价基本稳定,平均每年上升不到2%,比同期日本、英国都低。第二阶段为1968年—1972年,由于港英当局采取高地价、高楼价政策,加上国际货币金融的动荡,物价涨幅较大,平均每年上升5.1%。第三阶段为1973年到今,特别是在80年代,由于楼价、地价、租金的上涨,港币汇价下跌,加上受输入性世界通货膨胀的影响,物价急剧上涨。在物价变动的同时,在上述几个阶段中,香港员工的工资水平也相应提高了。在第一阶段,香港员工的工资增加幅度大于物价的上涨幅度。以1958年到1966年比较,这段时期香港员工的名义工资增长了80%,扣除同期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工资增长了59%,平均每年增长6%,而这时期消费物价指数平均年上升仅1.5%。在第二阶段,虽然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物价年平均的增长幅度较大,但香港员工的实际工资仍是增长的,只是增长的幅度减小了。1972年比1968年,名义工资增长了36.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工资增长了11.9%,平均每年增长2.8%。在第三阶段,香港市场物价急剧上涨,但员工实际工资水平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82年比1973年,名义工资增长了17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工资仍增长32%,平均每年增长3.1%。近几年来,香港工资的增长基本上与消费物价指数的增长同步。

总的来说,香港的物价、工资是相适应地增长的,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并没有因物价的剧烈上涨而受到太大的影响。

2.香港工资随物价的上升而调整,一般是由各种工会组织与雇主进行协商谈判解决;政府公务员的加薪则大多根据私人机构的情况而定。

在香港,各业工人工资随物价指数的上升而调整。其具体做法,主要由各行业的工会组织与雇主结合劳动力供求和企业盈亏等情况谈判而定出加薪幅度,政府对此不作具体规定。香港的各行各业都有工会组织,目前港九工会联合会属下有72个工会。这些工会组织,都是香港各行业工人为了维护工人权益、保障和改善工人生活而成立的,其主要目标之一是争取提高工资。当工人权益受到威胁如通货膨胀剧烈、物价飞涨、工人受到减薪、停职等的时候,就由各行业的工会组织与雇主进行协调,以使调整工资跟上物价指数的上升。香港政府公务员的工资,一般是随私人机构的增加而增加。实际上,香港政府公务员的工资,也是依物价上升而调整的。香港政府设置了“公务员薪俸及服务条件常委会”,进行公务员增加工资的日常工作。该委员会每年有薪俸调查小组对香港50多家有代表性的、雇佣工人较多的私人机构的加薪幅度趋势进行调查,其中包括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进出口、饮食、运输、通讯及财经业。在此基础上,参考财政司财政预算案报告的通货膨胀率,比较公务员与私人机构雇员和附带利益,经过与代表公务员利益的“高级公务员评议会”和“第一标准薪级公务员评议会”的代表商谈,得出年度的公务员加薪幅度。在一般情况下港府尽量使这个幅度接近或等于私人机构的加薪水平,以抵消物价上涨带来的影响。据有关资料统计,香港政府每年为公务员的工资增加付出了大笔经费,而且不断增加。

三、香港工资随物价上升而增加,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1.工资的增加没有导致整个工业成本的增加及产品价格的提高。

香港的工资与物价挂钩,对香港市场商品的价格、成本的影响如何?1980年相对于1978年,甲类消费物价指数上升28.9%,工人实际工资增长36%,整个制造业每百元产值的工资成本则平均下降5.6%。实际上,香港的工资物价挂钩,单位工资成本是逐年下降的,工资成本的增加并没有导致整个工业成本的增加及产品价格的提高,也没有成为香港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没有造成工资物价反复上涨的恶性循环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工资逐年增加,有效地刺激了工人的积极性;加上不断更新设备,改进技术,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从整个香港市场的角度来看,香港的大部分商品是来源于外地的。本港生产的,又大部分是出口产品,在香港市场销售所占比例不大。外来的商品如大米、面粉、牲畜、家禽、水果、蔬菜、罐头、烟、酒、服装、家用电器等,其价格主要由产地如澳大利亚、中国内地、泰国、美国、日本、法国等决定。本港的产品出口,也由国际市场价格所决定。因此,香港工资成本的上升与降落,对香港市场价格的上涨或降落没有什么大的影响。真正影响香港市场物价高涨的因素,主要还是港府推行的高地价、高楼价、高租金的政策,导致工商业活动费用的增大。其次是外来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造成进口原材料、燃料等的成本价格上涨。

2.工资的增加对社会生产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促进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工资与物价的挂钩,并不影响香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生产总值也基本年年增长,有的年份增幅还很大。近十年来,香港的工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都高于亚洲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劳动力价格、生产成本都低于欧美国家,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越来越强。如成衣、手表、玩具、收音机、人造花、金属表带、电灯、手电筒、腊烛等产品的出口,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实际上,香港已由一个转口贸易港发展成为一个颇具竞争能力的轻工业消费品制造中心。

3.工资的增加刺激了消费,活跃了流通。

工资与物价的挂钩,对于香港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起了很大作用,主要是刺激了消费水平的提高,活跃了流通,从而从另一个方面刺激了生产的发展。仅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由于各业雇员的实际工资水平不断增长,加上银行利率下降的作用,使香港的消费市场越来越活跃,零售商业销售额和私人消费开支都持续上升。

商品流通的活跃,消费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香港各业生产的发展。香港对外贸易、工业及旅游业均兴旺发展,地产物业和金融业也逐步摆脱困境。进入90年代后,香港经济在基数很高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1995年香港经济增长率为4.8%,预计1996年将达到5%,高于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地产业、工业制造业、旅游业全面复苏。香港最大的银行——汇丰银行1996年上半年业绩比上年同期增长25%,一些中小银行增幅达30—50%;海运业增长10%左右;股市上升,楼市趋缓,1996年上半年楼价上升幅17—18%;工业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5—6%;国际游客量和旅游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0%左右。

四、香港工资物价挂钩给我们的启示

价格改革,难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因此,在改革价格体系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如何相应改革工资体制、使工资物价保持正常的关系、确保群众生活水平不因价格改革而大幅度下降的问题。在这方面,香港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1.实行工资与物价挂钩很有必要。

实行工资与物价挂钩,实质上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不下降,从而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为促进生产发展多作贡献。保证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基本一致,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稳定和不断改善的基本条件,这就必须要实行工资与物价挂钩。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许多方面涉及到价格体系和物价管理的改革,许多不合理的价格,也亟待进行调整。在改革中如何保证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不下降?香港的工资物价挂钩形式,对我们来说,确有可取的一面。

2.采取工资水平随物价上升而提高的形式,不会造成经济上的恶性循环。

在国内,目前比较普遍的担心是,工资随物价上升而增加,增加工资后出现物价上涨,再增加工资又会再引起物价上涨,形成轮番涨价,使物价失去控制,造成整个经济的恶性循环。从香港的实际情况来看,工资与物价挂钩以来,非但没有造成经济上的恶性循环,反而由于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价值规律的要求,在较大程度上调动了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既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又使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行工资物价挂钩后,我们调整不合理的价格,取消各种补贴,确定工资增长指标等等,完全可以视国家的资金投放情况和财政的可能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当前真正要下大力气解决的是促进工资货币化、规范化。实际上不少行业职工的非工资收入,包括各种隐性收入、“灰色收入”、实物收入等,在总收入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将这一部分收入货币化、规范化,才能真正反映职工的实际工薪水平。

3.要做好物价指数的编制工作,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香港的工资与物价挂钩,其工资额增加多少的主要准绳是消费物价指数上涨幅度的大小。编制消费物价指数在香港被视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力争做到指数编制的准确。他们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采价方法、计算办法、公布形式等方面切实做好安排,从而使每年每月编制出来的消费物价指数“水分”不多,误差较少,深得社会各界的信任。这是我们完全可以引为借鉴,为我所用的。

总的来说,香港的工资与物价挂钩,对国内来说,特别是对现阶段来说,是很有参考意义的。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具体制定实行工资与物价挂钩的方针和方法,才能保证职工实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证价格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标签:;  ;  ;  ;  

香港的价格及工资管理_物价水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