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论文_赵钻明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论文_赵钻明

身份证号码:3306221967****XXXX 浙江绍兴 312300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且城市化进程在持续加快,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建筑层数,我们需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分析。在建筑中随着建筑层数的增多、建筑高度的增加,对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稳定性提出较高要求,也明显增加了建筑施工难度。建筑施工团队需掌握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技术,明确主体结构施工的重点、难点,还需把握好施工质量,以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固性,提高建筑实用性、安全性,现就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效果。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得到全面、稳定、持续的发展,且建筑工程在社会建筑中占比逐渐扩大,在现阶段社会背景下建筑行业与我们生活、工作关系密切,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当前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也在持续提升。在建筑行业实际发展中我们只要做好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便可确保每个施工环节合理、规范,确保建筑工作施工进度合理,保证该建筑整体质量,本文就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1几种常见的建筑主体结构类型

1.1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是建筑主体结构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筒体结构主要是通过铺设模板现浇的方式进行施工,是将剪力墙或者主体框架集中到建筑物的内部和外围而形成的具有封闭空间的筒体,这种结构形式多用于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如写字楼、公寓等。

1.2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建筑主体结构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具有很好的连贯性,且施工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模板形式也较为简单,在建筑项目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框架结构是利用梁、柱共同组成的结构体系来承担建筑整体荷载,这种结构形式对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要求较高,且施工成本较高,因此在选用时,应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框架结构施工。框架结构施工多用于高层民用住宅或多层厂房的建设。

1.3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在建筑主体结构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其是通过利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替换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起到承载建筑各类荷载的作用,剪力墙结构可以有效的控制主体结构水平受力,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

2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施工测量

对于现在的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设计时,要制定相应的方案计划,其中提前做好测量工作,特别是轴线的测量,要确保其精准性。首先,在标高线的测量方面,要在每一层楼设置好相应的预留孔,一般四个为最佳,为进行标高线的测量做好准备;其次,在测量时为保证测量的精准度,不仅要使用加重锤线进行垂直测量,也要使用激光设备进行测量,在双重测量的情况下,保证其测量的精准性;最后,在轴线方面,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控制,做到精准测量,可以在钢板中预留相应的孔进行控制,还要使用相应的设备仪器进行辅助,并使用经纬仪做好复核工作,确保其精准性。

2.2钢筋工程施工

在建筑工程的建构中,钢筋工程的实施能够决定工程中墙体、房梁结构以及支持立柱的稳定程度,这是建筑施工地面施工阶段的关键。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应用的方式,能够使得混凝土的稳定性得到保障。在施工中,要关注材料的选择问题,对混凝土的质量、钢筋的质量、钢筋与混凝土的混合应用效果等进行关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钢筋的选择上,需要对钢筋的结构方式、尺寸规格等进行检验,并且重视对钢筋的标识、保存等工作,避免在钢筋的应用过程中,出现应用错误的状况。钢筋在相互连接的施工中,要考虑不同部位钢筋之间存在的差异,灵活的根据钢筋的规格,选择冷压连接或者搭接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在钢筋水平受力时,可以采取冷压连接的方式。在进行钢筋绑扎的过程中,需要对钢筋的长度进行关注,避免捆扎过于密集或者稀疏。在完成绑扎之后,要观察钢筋的绑扎状况,为下一阶段的施工做好准备。

2.3混凝土工程施工

混凝土与钢筋通常是同步应用的,混凝土的应用不仅具有实际的结构功能,在目前的建筑设计领域中,由于受到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设计风格的影响,这种材料的应用也具有了装饰性的特点。需要结合建筑设计的要点,安排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应用。在选择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测试、构建模型等手段,确定混凝土的质量能够符合于应用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应用预制混凝土较为常见,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混凝土的配比、状态从而使得混凝土在凝结之后,呈现出稳定的状态。预制混凝土要通过一次性的浇筑方式进行应用,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振动器配合相应的震动频率展开配合,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大规模的混凝土浇筑中,浇筑的速度得到提升,同时防止混凝土出现位移的问题。在技术的应用中,需要关注混凝土的应用状态以及配比的问题,混凝土的配比对混凝土坚固性具有直接的影响,过硬的混凝土材料以及液体含量过高的混凝土材料,在主体机构的浇筑中都不适合应用。在混凝土的凝结中,需要对其状态的稳定性进行关注,施工地点的气候特征对于结构构建的稳定性也会形成影响,尤其是在较冷的气候条件下,应用混凝土这种材料,容易带来不稳定的状况。例如,凝结速度过于缓慢,影响施工,出现裂纹,稳定不足等问题。混凝土浇筑施工在结构工程的建设中较为常见,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墙体、柱体等不同的结构浇筑中,都需要应用混凝土这种材料。不仅需要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严格的控制,也需要对混凝土的应用状态进行控制。预制混凝土通常有一个运输的过程,要对这一运输过程应用的时间严格的把控,避免时间过程混凝土的状态发生变化。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需要具有持续性的特点,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长时间间断等。混凝土材质会在间断的过程中产生变化,在后期的凝结中容易出现不稳定的问题。

2.4模板工程施工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最重要、且工程量最大的就是模板工程施工,其占据了整体施工的大部分时间,且工程量也占总体工程的接近50%。首先,在模板工程施工开始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对其地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以便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以保证模板设计的完整性,提升其强度和硬度;其次,在设计相应方案后,要对模板的材料进行选择,选择合适的材料必然会提高模板的安全性,所以必须慎重选择。同时,要尽量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这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最后,在模板施工完毕后,必须要对模板进行严格的质检工作,一方面,建筑队自身要事先进行相应的质检工作,做好记录以便于后期分析,在自身质检合格后,要上报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派遣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此外,在进行拆除工作时,要计算好主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注意楼层负荷等因素,在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拆除。

3结束语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工程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不管是在混凝土的浇筑方面,还是在钢筋的绑扎等方面,都具有着很多的要求和方法。而且,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而言,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情况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建筑主体结构工程中各个工序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并积极地做好技术管理,保证各方面都能够达到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永青.建筑工程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27):194.

[2]刘顺先.浅论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视界,2018(23):234-235.

[3]颜璞.浅谈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21):9-10.

论文作者:赵钻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论文_赵钻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