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分析_元素周期表论文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分析_元素周期表论文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例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教学设计论文,高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从而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来设计和实施高中化学教学?我们认为,应抓住以下几点:

首先,应为促进学生的理解而教学。认知心理学认为,个体在认识过程中,把新事物同化于已有的认知结构,或是改组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把新事物包括进去,这样的心理活动就是理解。理解具有以下特征:(1)理解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2)理解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3)理解的实质是认识事物的联系及其本质;(4)理解的结果是个体认知结构的丰富和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从这几方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其次,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简单地讲就是一个人在某一知识领域的全部观念和组织。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其他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以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同时要重视及时地对知识进行综合整理,以不断提高学生头脑中知识的系统性和概括化水平,使学生构建一个有序而开放的、灵活的认知结构。

下面以高一化学新课程《必修Ⅱ》(山东科技出版社)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为例,说明在新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如何体现以上基本要求。

课题: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的概念,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2.了解ⅡA族、VA族和过渡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和用途。

3.通过对各种元素周期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元素周期律帮助人们认识了看似杂乱无章的化学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变化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自1869年门捷列夫给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以来,至少已出现了700种不同形式的元素周期表。

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6页“资料在线”中的两种元素周期表,找出这两张表与附录中瑞士化学家维尔纳制作的元素周期表的区别,谈谈我们所用的元素周期表的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化学史知识——人们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深入的。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说过:“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更是强调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要求教学中应善于创设各种化学史教育时机,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问题:仔细观察课本附录中的元素周期表,你认为元素周期表中应掌握哪些内容?你能否从元素周期表中找出规律和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解决来构建知识,学习者要尽可能多地获取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同时又要不断联系以前的知识经验,来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做出分析和推论、综合和概括,进而形成对于元素周期表全面、细致的认识。通过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整合,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相应的知识、概念,从而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活动:学生仔细读表,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各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提出问题,班内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在元素周期表众多的信息中,会发现许多自己一时无法看懂或无法解释的东西,此时达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状态”,在小组讨论时,处于同样认知水平的同学之间通过有差异的观点与认识的碰撞,各自产生内部的认知冲突,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促使学生进行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这种认知矛盾的解决将会引起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重新建构,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元素周期表。

板书:教师将学生关于周期表横、纵两个方面的回答内容分别写在黑板的两侧,将学生的回答书写全面。

归纳总结:学生整理元素周期表结构的知识提纲。

投影:将几位学生整理的提纲投影,让学生自己解说整理思路。

设计意图:每位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时,总是要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构建适合自己的认知结构,每位学生的思路都有其合理性,通过交流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投影:教师将自己总结的较为全面的知识网络进行投影,让学生在自己的知识网络中查漏补缺。

练习:确定114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尽可能多地默写元素周期表中的内容。写完后与元素周期表比较,改错完善。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强化对元素周期表的记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内容呢?当代心理学认为知识掌握的标准是:(1)概念化:指学生在学习时能否借助于书面文字的表达在头脑中真正建立起科学的概念。(2)条件化:指不仅学会所学的知识,而且知道所学的知识在什么情境下有用。(3)结构化:将每节课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4)自动化:指最基本的知识要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能够在运用该知识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5)策略化:指在学习知识时,必须运用关于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的有关知识指引自己高效地学习。这两道练习题正是遵循了以上的标准,增强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结构掌握的熟练程度。

研究学习:如果让你来编写元素周期表,你会如何排列元素?尝试画出你认为合理的元素周期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综合使用元素周期表的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

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不再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内容面面俱到地讲给学生听,采用了合作学习、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教师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了帮助、引导,而没有包办代替。教师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引发认知冲突,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把自己当做学习者,和学生一道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在这节课中,经过师生、生生和学生与媒体的交互作用,不断地丰富、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情意品质,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化学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属于化学理论性知识,是反应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许多学生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时,只是死记硬背,解决实际问题时不知如何应用。那么,应该如何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呢?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采用了概念形成策略。

概念形成策略是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具体例证中,以比较、辨别、抽象等形式自己概括得出事物关键特征的一种学习策略。这种学习策略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

首先,收集足够多的与要形成的化学概念有关的具体例证,这是获得感性认识阶段。具体例证的获得有多种方式,可以从教科书或教师那里获得,也可以亲自动手实验或查阅资料。

第二阶段是自觉地对获得的具体例证进行分析、比较、辨别,提取其共同的特征信息,逐步舍弃干扰信息,然后将特征信息进一步抽象和概括,这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是形成化学概念的关键。

第三阶段将获得的结论与同伴展开交流,在交流中使正确的观点进一步得到明确,并在练习中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经历科学的初步探究过程,自主地发现、实践、总结,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化学新课程的要求与概念形成策略的特点,是理论指导下的一次成功实践。

标签:;  ;  ;  ;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分析_元素周期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