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中小型博物馆的创新发展论文

浅谈新时代中小型博物馆的创新发展论文

浅谈新时代中小型博物馆的创新发展

王继伟

(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甘肃庆阳 745400)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博物馆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创新发展理念,转变服务方式,是中小型博物馆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增强发展活力的唯一途径。中小型博物馆应从管理模式、资金来源、社会参与、观众体验、宣传推广、市场运作等方面进行创新,推动自身跨越式发展,更好的为社会公众服务。

关键词 :博物馆;创新;社会服务;社会参与;观众体验;宣传推广;市场运作

博物馆是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的社会文化机构[1],具有传承和弘扬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能。挖掘文物历史文化内涵,创新文物展示利用方式,将文物资源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鲜活的呈现在大众面前,让群众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了解历史传统文化,接受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是当今博物馆的重要使命。中小型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分布在基层地区,承担着改善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环境,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内容的重任。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人民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国家对博物馆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中小型博物馆在场馆、人员、资金等方面有了巨大改观,在办展水平、社会影响力方面有了巨大提升,但仍然存在着藏品资源有限,展览水平不高等发展劣势,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实现创新发展是中小型博物馆面临的重要问题。创新驱动发展,办馆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是中小型博物馆提升竞争优势,增强发展活力的唯一途径。

1 创新管理模式,健全法人制度

创新博物馆管理模式,健全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促进博物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博物馆法人制度是西方广泛施行的一种博物馆管理模式,也是国内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2]。博物馆法人制度使博物馆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明确了博物馆管理的权责关系,有利于提高博物馆决策运行效率,激发发展活力。2015年发布的《博物馆条例》明确要求我国博物馆应通过理事会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云南博物馆、山西博物院等著名博物馆已经先后建立了理事会制度,在博物馆行政、人事、财务管理及监督、咨询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积累了丰富经验。各中小型博物馆应积极借鉴学习,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管理模式,为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奠定制度基础。同时,应紧紧围绕新时代博物馆社会服务职能的转变,对博物馆功能结构重新进行梳理,强化职能部室人员配置,合理设置人员岗位,明确岗位责任;推行岗位聘任制,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工作业绩与绩效考核挂钩,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现有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以人为本,人性管理。

2 拓宽资金渠道,增加经费来源

经费是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国有博物馆运营主要依靠政府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博物馆发展的各项需求。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博物馆管理体制的改革,社会资金参与博物馆运营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3]。中小型博物馆可通过创立发展基金会,聘任社会企业界人士担任理事,拓宽博物馆向社会筹集资金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源为博物馆发展服务;应增加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鼓励企业、基金会、个人进行捐助,不断提高社会资金在博物馆运营中的比例;进一步发挥博物馆人才、资源优势,不断增强自身造血能力,通过对外输出展览,进行场地租赁,开展文物修复、文物鉴定等有偿服务,增加经费来源;利用冠名、特许经营等方式与企业展开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开发文化衍生产品,发展文化产业,扩大经费来源,提高社会影响力。

3 促进社会参与,增强公众监督

拓宽公众参与博物馆运营的途径,积极发挥博物馆志愿者的社会联络作用。志愿者是博物馆联系社会大众的纽带,是社会参与博物馆运营的重要形式[4]。志愿者对于提升博物馆形象,扩大博物馆服务层面具有重要作用。广泛招募社会大众成为博物馆的志愿者,提高博物馆志愿者的代表性,专业性;创造更多志愿者学习、培训的机会,征求博物馆志愿者对博物馆办馆理念、展品阐释的意见,邀请他们共同完成藏品管理、展览策划、社教活动等各项工作任务,让志愿者更多参与到博物馆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借以传播博物馆文化,培养公民公益服务精神。提高博物馆管理的透明度,增加博物馆各项事务的公开程度,改变以往社会公众作为简单受众这一单一形象,让社会公众更多了解博物馆的各项工作,增强社会公众参与博物馆工作的意愿。通过固定平台,定期向社会发布博物馆管理运营状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接受社会公众对博物馆的监督。

4 丰富展现方式,提升观众体验

传统博物馆的展陈方式主要依靠静态的文物陈列向观众传递信息,与观众缺乏互动,参与性、趣味性不强,对观众缺乏吸引力。现代科学技术在博物馆布展、陈列中的应用,提升了展览开放性、互动性,能够增强观众的感官感受,提升观众参观展览的兴趣[5]。中小型博物馆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借助触摸屏、立体眼镜、语音对话、人造环境等交互技术设计陈列,帮助展品与观众更好的产生情感共鸣,提升展陈的感染力和展陈效果。中小型博物馆通常知名度有限、不能吸引足够观众走进博物馆,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通过开发移动APP、建设数字博物馆,以全息影像、数字陈列等方式拓展博物馆展陈空间,扩大博物馆受众范围;借助微博、微信、网络短视频、电视节目等,开展系列社会教育活动,讲好文物故事,进行社会教育。同时应更多举办特色鲜明的参与性、互动性文化体验活动,引导观众到博物馆中来,通过参加活动学习文物知识,接受文化教育,提升教育效果。

5 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技能

绝大多数中小型博物馆属于社会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意识不强,缺少竞争意识和危机感。新形势下,博物馆各项工作必须围绕观众服务这个中心点,秉承“观众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良好服务形象,以更加优良的姿态服务于观众和社会。打造精品陈列的同时,增加举办大众化的展览的数量,更好的适应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依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主动与社会其他部门合作,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第二课堂”等,为社会其他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场地,文化服务,提升自身价值;增加流动展览次数,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企业,走进群众中去,为广大观众服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的观众群体,开展差异化服务,更好的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兴趣和需求。定期对观众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听取观众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员工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历史文化知识、礼仪、讲解技巧等业务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素养。

转变宣传理念,创新宣传方式,增进观众对博物馆的认可和关注,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巩固传统媒体关系,充分利用报纸、刊物、图书、电视等宣传手段,持续介绍博物馆藏品和文化;借助论坛、贴吧、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博物馆开馆时间、展讯等信息,与观众开展互动,增进博物馆与观众的交流。拓展微博、微信公众号、专属APP、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等新媒体渠道,进行藏品展示,发布活动信息,开展针对性的系列活动,提升博物馆的品牌影响力。将文物资源虚拟化、数字化,对博物馆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互联网进行共享,使身处不同地点的观众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欣赏文物藏品,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博物馆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文化信息的传播。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打造区域中小型博物馆联盟。对各馆文物藏品、特色陈列等进行横向整合,通过举办联合展览,共享数据资源,构建区域特色文化品牌,提高博物馆创新活力,弥补各中小型博物馆文物藏品有限,社会影响力不足等劣势,更好的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6 加大宣传推广,促进资源共享

以带有高程信息的线路中心线点位为基础,通过线路里程与地理坐标的关系转换(线路里程转换为3DGIS环境中的经纬度坐标),计算出BIM模型在3DGIS中的特征点坐标,根据相关特征点坐标集成线路三维模型,集成效果如图10所示。

7 发挥市场作用、推动文化消费

针对馆藏文物特点,对文物中蕴含的独特的文化价值进行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开发既实用,又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创产品;开发影音、游戏衍生品,寻求跨品牌合作,延长文化产业链条,提升文化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探索适合自身条件的文创产品类型,营销方式,借助市场手段,突出地域特色,促进博物馆与市场的结合,实现博物馆产品的商品转化,助力历史文化为现代生活服务。增强旅游服务意识,创新文化旅游模式。探索博物馆与旅游部门合作的有效途径,与旅游部门建立协调机制,积极沟通,将博物馆展览信息,内容特色等及时传递给旅游市场,使之成为游客参观的重要景点,提升旅游线路的人文内涵,增加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发挥文物资源优势,与旅游部门共享文化资源,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转变服务理念,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服务项目,提升游客休闲旅游体验,吸引游客走进博物馆观光、休闲、游学[6]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博物馆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小型博物馆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资金的投入,更需要博物馆自身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转变服务模式,增强竞争优势,使博物馆自身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更好的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满足社会公众文化需求。

UL144蛋白跨膜区及胞内区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而胞外区及信号肽具有高度变异性,其多态性主要集中在5'末端[13],尤其是CRD1区。该区可能是B/T淋巴细胞减弱子(BTLA)结合区域,这与本文结果相一致。该区域的多态性可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及疾病类型的不同[14]。此外,UL144所编码的一些重要基团如TNFR、NCD3G等都具有高度保守性,说明这些基团对于维持HCMV感染极为重要。

随着,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医改呼声越来越高,“双下沉、两提升”改革正式提出。2013年,宁波市卫生计生委研究决定,希望通过竞争挂牌形式,构建以疾控中心为业务牵头、以综合性医院临床诊疗为技术支撑、以社区中心为网底的慢病综合防治体系。

参考文献

[1]俄军,姜涛.博物馆学概论[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4:22-24.

[2]焦晋林.博物馆法人制度浅析——从《博物馆条例》谈起[J],中国博物馆,2016(1):20.

[3]卢晓莹.中国国有博物馆资金来源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7.

[4]裴清丽.博物馆志愿者管理研究[D],河南:郑州大学,2013.

[5]王建明.新媒体时代数字博物馆文化传播[J],新闻战线,2018(41):145.

[6]陈琴,李俊,张述林.“大博物馆旅游综合体开发”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12(11):93-97.

中图分类号 :G2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9(C)-0149-02

作者简介: 王继伟(1972.12-),男,甘肃庆阳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管理、文物鉴定

标签:;  ;  ;  ;  ;  ;  ;  ;  

浅谈新时代中小型博物馆的创新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