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Oryza ativa L.)土壤试验及配方施肥技术_水稻论文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稻论文,配方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水稻生长发育主要以氮、磷、钾为主,尤其以氮为最,对微量元素锌反应敏感。水稻田土中氮、磷、钾含量不平衡,大部分磷、钾含量不足,酸碱度较低,土壤基本偏酸性。不同的水稻生长时期对各元素的需求和吸收也不相同,因此,应该根据水稻的需肥规律和土壤贡献率来施肥。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能够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肥料污染,获得稳产高产,改善稻谷品质的增产节肥、增收节支施肥技术。

      一、水稻需肥特点

      1.水稻对不同养分的需求特点 水稻生育中有分蘖期和幼穗形成到孕穗期两个需肥高峰期。前期供肥不足,水稻植株矮小,分蘖率低,叶片小,叶色发黄,有效穗数少。而后期供肥不足,水稻每穗粒数减少,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

      吸收氮有分蘖期和孕穗期两个高峰,供氮充足时,既促进分蘖期叶片的生长,又促进叶鞘的生长,对幼穗分化、增加颖花数也有良好的效应。幼穗分化后,氮素对叶片生长仍然有促进作用,但对叶鞘和茎的生长有着不利影响,在高氮条件下,水稻易倒伏。

      吸收磷在分蘖至拔节期是高峰,磷对分蘖的影响十分明显,幼苗期缺磷,其分蘖数减少40%左右。磷与氮相比,更利于根重和根长的增加,磷、氮配合施用,效果更佳。成熟过程中水稻的磷主要集中于稻穗,对籽粒充实有重要作用。

      钾的吸收量集中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杂交水稻在齐穗后还要吸收19.2%的钾素。钾能提高氮肥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对减少各生育期的黑根数十分有效。含钾量高的植株,籽粒饱满,茎机械组织发达,抗折断力较强,钾对提高抗病性也有一定的作用。

      2.水稻养分需求量 每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需要吸收氮(N)2.25公斤、磷(

)1.10公斤、钾(

)2.70公斤。硅对水稻有重要作用,可以增强水稻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质,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方法

      1.施肥量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以土定产、以产定肥、因缺补缺、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平衡施用的施肥技术,施肥量要根据目标产量和土壤中所含的养分丰缺程度而确定,缺什么补什么。在一般肥力中等的田块目标亩产450~500公斤,一般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作基肥的基础上,化肥合理施用总量为:尿素20~25公斤,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

      根据水稻需肥规律,施肥技术采用控氮、稳磷、增钾方法,按基肥50%,追肥50%施用,做到基肥足,分蘖肥早,中期搁田控蘖,抑制氮吸收,后期看苗情再补施穗粒肥。

      2.基肥 一般以有机肥料为主,并将无机肥中的磷和部分氮和钾施入。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尿素10~12公斤、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30~40公斤和氯化钾5~7.5公斤,施硫酸锌1公斤。可采用全层施肥法。

      3.追肥 包括分蘖肥、穗肥与粒肥。①分蘖肥:分蘖肥即插秧后5~7天施用的肥料,其目的是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尽早达到预期苗数。分蘖肥的施用要适时适量,还应控制无效分蘖,并防止幼穗分化或拔节前氮素过剩。亩施尿素6~8公斤、氯化钾3~4.5公斤,移栽后7天左右施用。②穗肥:主要作用是促花保花壮籽,一般在水稻幼穗分化长1厘米时施用。亩施尿素4~5公斤,氯化钾2~3公斤。③粒肥:主要作用是保持叶片适宜的氮素水平,防止根、叶早衰,使籽粒充实饱满。如后期早衰,可用磷酸二氢钾0.2公斤加尿素0.5公斤兑水30公斤喷施,或用三六氨基酸液肥100毫升兑水30公斤喷施。如果植株没有明显的缺肥现象,不要盲目施用。

      联系电话:0791-8524186

标签:;  ;  ;  ;  ;  ;  ;  

水稻(Oryza ativa L.)土壤试验及配方施肥技术_水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