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贯性气道开放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李佳,肖涛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诊科 湖南长沙 410013

【摘要】目的探究序贯性气道开放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急诊心肺复苏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随机化法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接受序贯性气道开放治疗,对照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则结合常规气管插管治疗,对比2组急诊患者心肺复苏情况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气道开放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与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以及患者气道开放后1小时以及2小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接受序贯性气道开放,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关键词】急诊心肺复苏;序贯性气道开放;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039-01

为急诊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关键是为患者建立胸外按压并给予患者人工呼吸,从而使患者可以恢复呼吸功能以及自主循环,患者的脏器血供得以恢复[1]。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还应对患者的大脑进行保护。因此,为急诊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时,医疗人员应迅速为患者开放气道,以此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2]。本文主要对序贯性气道开放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作分析,详情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急诊心肺复苏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2016年2月,所有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均存在心脏停搏、心跳骤停、呼吸骤停以及突发意识丧失的情况,排除无法开气道以及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动态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2组,40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作为1组。

实验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男女之比为22/18,患者年龄在15.5岁-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2±8.17)岁,患者的原发病主要为急性脑卒中患者8例,急性心肌炎患者7例,冠心病患者16例,肺心病患者9例。

对照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男女之比为25/15,患者年龄在17岁-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71±8.05)岁,患者的原发病主要为急性脑卒中患者9例,急性心肌炎患者6例,冠心病患者17例,肺心病患者8例。

对比2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并不明显(P>0.05)。

1.2 方法

所有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以及除颤治疗。实验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接受序贯性气道开放,即采用抬头仰颈手法与面罩气囊以及口咽通气管为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实施通气处理,对患者的心脏处进行按压,并对其胸廓起伏情况进行观察,判断患者的气道是否通畅,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心态在恢复并且稳定之后,为其实施气管插管[3]。

对照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接受常规气管插管,即迅速给予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气管插管,同时给予患者呼吸支持,尽量保证患者的通气状态良好,给予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心脏按压。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气道开放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与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同时对2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气道开放1小时以及2小时后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收缩压、血氧饱和度)。

1.4 数据处理

全文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2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气道开放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时间

实验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气道开放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时间均较对照组优(P<0.05),详情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与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

实验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与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如表2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急诊患者在接受心肺复苏治疗时,应尽快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以及心跳,同时应使患者的气道处于通畅的状态。气管插管可以对达到开放气道的目的,同时利于患者的排痰,保证患者不出现误吸的情况,从而避免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的情况,心肺复苏患者吸入高浓度的氧,可以对其有效通气量进行保证[4]。心脏骤停患者存在病情复杂的特点,为其实施气管插管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医疗人员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的同时,还应给予患者胸外心脏按压,从而保证胸外按压的持续性以及有效性。

序贯性气道开放中使用的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通气具有简单易行、固定方便等优点,是一种简易的通气方式,可以快速帮助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对患者咽喉部的刺激较小,可以对心血管的应激反应进行避免[5]。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通气在保证有效通气的同时,还可以避免患者出现误吸以及黏膜损伤的情况,可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且不会对胸外按压的有效性造成影响[6]。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序贯性气道开放治疗的实验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其气道开放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与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以及患者气道开放后1小时以及2小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序贯性气道开放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较好,利于患者自主呼吸以及循环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陈璐.序贯性气道开放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4):41-42.

[2]陈英,何智林,胡晓凡等.序贯性气道开放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的影响[J].国际呼吸杂志,2015,35(15):1160-1162.

[3]全坤,蓝应科,蓝春蝶等.序贯性气道开放在院内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3):23-25,114.

[4]井文学,刘思珠.用序贯性气道开放式心肺复苏术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7):18-18.

[5]陈文彬.两种不同通气方法在紧急心肺复苏中的效果比较[J].河北医学,2011,17(10):1284-1287.

[6]林贤昌,廖跃斌,李国贤等.急诊心肺复苏初期气道开放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2,19(35):48.

论文作者:李佳,肖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  ;  ;  ;  ;  ;  ;  ;  

序贯性气道开放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李佳,肖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