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学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论文

家庭对学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论文

家庭对学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

刘林娇1,龚超2

(1.江西省赣州市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赣州341000;2.江西省赣州市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 个体对情绪反应进行监控、评估、调节的过程就是情绪管理,对个体情绪智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家庭作为学前儿童生活的第一场所,父母的教养方式、依恋关系、亲子沟通等对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有重要影响,为提高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应构建良好的依恋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多与学前儿童进行沟通,同时父母要提升自我的情绪管理能力,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示范。

关键词: 情绪;情绪管理;情绪调节策略;依恋

1 情绪管理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情绪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一种主观体验,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情绪的功能在个体身上主要表现为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两个方面。个体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总会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对情绪反应进行监控、评估、调节,改变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等,这个过程就是情绪管理。幼小儿童在几个月就能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对他人的情绪进行识别,3 岁左右的孩子慢慢表现出一定水平的情绪调节能力。因此,儿童的情绪管理对其了解情绪,提高情商有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发生照护人员虐待老人的事件中,虽然都有安装摄像头,对照护人员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但监控总有死角,子女也不可能24小时守在屏幕前,等发现家人被虐待时,身体伤害和心理伤害往往已难以弥补,子女也因此非常内疚和痛心。所以子女要经常回家看看,并多和父母沟通,其实老人可能并不需要多么好的物质条件,只需要子女们的陪伴!

心理学研究表明,6 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个体的一生具有长远的影响。如果学前期儿童所经历的情感大多是孤独、焦虑、不自信等消极情感,将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因此,对儿童进行管理教育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 家庭对学前儿童情绪管理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产生情绪体验的第一场所,因此,家庭因素在儿童情绪管理的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情绪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情绪管理有显著的影响。良好的民主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行为有更多的接纳和包容,对其情绪调节上也多采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更多的是否认、拒绝和过分保护溺爱,幼儿在情绪调节策略上也趋向于较幼稚的、不成熟的、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也有对12~36 个月的儿童进行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多于关注与保护,或者惩罚放任,对其情绪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反之对她们接纳、鼓励的教养方式则可以促进12~36 个月幼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当学前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氛围是融洽的,父母是爱自己的,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那么他在遇到消极情绪的时候就容易更好的调节自己(如调整认识),理解他人的情绪反应,更少感觉到不适;反之,如果家庭氛围是消极的,儿童是不被接受的,那么当他遇到不良情绪反应时,调节能力更差,不良情绪将更持久。因此,对父母来说,让学前儿童形成安全性依恋对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家长在3 岁以前要有一个稳定的照料者。相比有稳定的照料者,不停更换照看者的学前儿童,因为缺乏长期接触和精心照料,更难以形成安全性依恋;其次,提高教养质量,关注儿童的成长与变化。提高教养的质量要求照料者要洞察儿童的各种需要,尤其是在1 岁前。当学前儿童有消极情绪的时候(如哭了或者闷闷不乐),父母应主动询问,倾听,了解情况,而不能以不理睬的冷处理方式。

伸缩缝是利用缝隙结构有效调整高速公路桥梁施工项目中因为受到温度影响而形成的梁体、背墙碰撞问题。最重要的是,混凝土收缩徐变对于高速公路桥梁施工项目质量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制定工艺流程控制混凝土徐变造成的变位问题。而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伸缩缝技术体系,是利用切割、焊接、开槽以及浇筑的工艺确保伸缩缝施工质量的关键,只有对技术和设备进行革新改良,才能不断优化伸缩缝施工效果,提升其基本质量[1]。

有研究表明:父母对儿童的态度会影响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父母对儿童如果持支持、鼓励的态度,则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较强,其情绪调节控制能力也更强。尤其是母亲对孩子情绪反应是儿童情绪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各种情绪都能有一个合理的表达和宣泄的途径。首先,当儿童遇到挫折表现出消极情绪时,家长应及时关注并帮助,这对儿童调控不良情绪有关键作用。其次,当儿童的不合理需求,家长不能满足时,家长也不能简单粗暴的打骂,传递消极情绪,或者向儿童妥协,满足其不合理要求,而要让儿童知晓父母的态度,鼓励儿童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再次,父母要对儿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表达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语言的表达,也可以是拥抱等肢体性的表达方式。

3 对家庭教育的建议

3.1 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儿童形成安全性依恋

父母与孩子的依恋关系是影响儿童情绪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具有安全性依恋的儿童,在面对不良情绪时,更容易表现出积极的应对策略,而不安全性依恋的儿童则更可能采用消极的调节策略。有研究表明,在幼儿时期,如果妈妈会与儿童在某个具体的情境中讨论某种情绪,安全性依恋的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种情绪。

3.2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儿童的情感表达

家庭的沟通方式和沟通程度是影响儿童情绪管理的另一因素。家庭成员的沟通程度越好,其情绪管理能力就越好,在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上也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如果家庭成员有较多的公开活动,允许儿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家长也用积极的方式与儿童进行沟通,当儿童遇到消极情绪的时候,家长和儿童都能正面面对,并通过沟通的方式告诉儿童如何处理消极情绪,则儿童的情绪调节水平就越强。因此,良好的家庭情感表达,能够很好地促进儿童情绪理解和调节的发展。

海螺肉脱腥前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成分,脱腥后共鉴定出27种挥发性成分(结果中去除了硅氧烷类化合物)。由总离子流图图4(A,B)可知,海螺肉脱腥后响应值明显降低,说明红茶处理效果显著。

3.3 父母要多与儿童沟通

有研究表明,家庭环境中沟通性越好,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也越好。因此,家庭成员之间应多沟通,尤其是父母要多与儿童沟通,提高其情绪管理能力。在沟通时,要注意使用良好的情绪表达技巧。当父母要与儿童表达情绪时,应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少些指责,多些鼓励。例如,当儿童做事磨蹭时,父母可以这样表达“我希望你做事的时候能快一点点,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安排其他的活动”,当父母与儿童这种正向沟通产生时,儿童会更直接地获得父母的信息,这对其情绪理解和识别有很大的帮助,对其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父母与儿童沟通时还要善于识别儿童的情绪。由于年龄的影响,儿童的情绪具有外露性,同时表现出低水平的自我掩饰性,因此家长能比较容易地从儿童的面部表情、 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中识别儿童的情绪状态。父母应认真地对待自己孩子的情绪状态,并鼓励其情绪表达,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

3.4 父母提高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为学前儿童做良好的示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变化。父母有较强的情绪管理能力,那么孩子也能潜移默化地学会情绪管理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情绪管理能力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高情绪管理能力的儿童。父母在遇到挫折、逆境时候的心理状态,对待消极情绪的做法,对学前儿童有直接影响。例如,父母如果一遇到难题就焦虑,那么孩子将形成“特质性焦虑”;如果父母对消极情绪总是退让的方式,那么孩子也将形成“退缩”性的情绪管理方式。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玲玲.4-6 岁幼儿情绪理解发展及其与家庭环境的联系[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 贾海艳.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4.

[3] 刘国艳,王惠珊,连光利,等.中国城市12~36 个月幼儿情绪社会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534-3537.

[4] 李冉冉,3-7 岁儿童情绪智力的研究[D].台北:台北护理学院,2012.

[5] 刘美丹,刘晓艳.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及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6):114-115.

[6] 申晓燕,陈世联.留守儿童亲子关系残缺的情绪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81-82.

[7] 王云峰,冯维.亲子关系研究的主要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6(7):77-83.

中图分类号: G7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8(b)-0121-02

基金项目: 此文是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村家庭系统对学前儿童情绪策略的影响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XL17203)。

作者简介: 刘林娇(1982-),女,江西吉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标签:;  ;  ;  ;  ;  ;  

家庭对学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