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阅读方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_读书论文

重视阅读方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_读书论文

重视阅读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法论文,重视论文,质量论文,提高课堂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阅读教学的改革,必须依纲靠本。《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阅读部分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这句话所强调的“着眼于”,是说阅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谓“自学能力”,就是独立阅读能力。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最终目的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由此说来,阅读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独立阅读能力。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是在阅读实践中,而不是在老师的讲解中。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阅读教学要改革,必须立足于课堂实践,着眼于学法指导,向40分钟要质量。

一、渗透学法指导,强化思维和语言训练

课堂阅读教学,不容忽视学法指导。必须意识到位、训练到位。训练什么?叶老说:“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基础极关重要。”①何为到位?即时时处处注意科学系统地指导学法,扎扎实实训练学生运用学法,使学生掌握技能技巧活学活用。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该怎样进行学法指导呢?

(一)口脑并用指导读

阅读教学“读”为主线。叶老在谈到阅读教学时强调:“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这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对那些情感充盈的课文或片断,要指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务必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这里强调“读”,就是强调“口脑并用、声情交融。”要达到这一点,“导读”是一种比较好的指导方式。如何“导”呢?“或者扶其肩,或者携其腕。……诱导并启发,讲义并示范。”②叶老的以上两韵,巧喻重理。其意大致有三:1.“导”要讲“法”。要根据不同对象、儿童的学习心理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不同困难,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该扶肩则扶其“肩”,该携腕则携其“腕”;2.“导”要根据儿童认识规律来办事。扶着走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3.“导”要坚持“诱”与“启”的原则,逐渐由“扶”到“放”。

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根据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对祖国山水赞美之情的特点,可采取“导读”措施,训练学生“美读”。所谓“美读”,就是“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宛处还他个委宛。……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感通了。”一句话,通过读将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导读时,要引导学生抓传神之笔,要读得入境入情。要反复诵读描写桂林山奇、秀、险和漓江水静、清、绿的句段。要见于书,入于目,显于脑,要诱其发于心,诵于口,表于声,使学生情有所动、心有所感、神有所悟。这样,教师“导入门”,学生“悟其神”,悟出了作者写文的真谛,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

再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等灵车”一节时,可引导学生思读回味,边“悟”边读。读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几句时,先诱发学生思考:“焦急”是着急,“耐心”是不着急,“焦急而又耐心”不是矛盾吗?经过诱导启发,学生悟出了“焦急”是急切盼望早一点见到总理的灵车,向总理致哀;“耐心”是不管天气多冷,也不管要等多久,一定要看到周总理的灵车。这看似互相矛盾的心理,却恰到好处地揭示了亿万人民爱戴总理、怀念总理一片真情。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这种心情?做到凭借语言文字的“形”,读出语言文字的“味”,传达出作者蕴含的“情”。由此可见,“导读”是训练读的基本功、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有效手段。

(二)瞻前顾后点拨思

阅读学法指导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阅读离不开思维。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良好阅读方法的核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法指导实际上是思维方法的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思维可要求学生阅读时“瞻前顾后”,“上挂下联”,并在学生思维过程的关键处予以适时的点拨。所谓“点拨”,即当学生处于“心欲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时加以点化。所谓“适时”,就是寻求最佳时机,点拨在学生失误时、犹疑困惑时、课文关键处、以小见大处及平中见奇处等,以促使学生及时排疑纠偏,打通思路,准确理解。

教《一夜的工作》一课,学生对“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一句理解有偏差,弄不清花生米分量是否增加了。为了读懂这句话,抓住“好像”一词,让学生思考。学生透过“好像”,一致认识到,这次,花生米增加了分量。接着,联系上下文理解“花生米并不多”。学生由总理待客时的“并不多”,想象到他平时吃得更少。由此,学生悟出了这句话含着的意思:周总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为人师表,生活非常俭朴。这句话揭示了“总理工作是多么劳苦,生活是多么简朴”这一中心。“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点拨。”学生一旦尝到了思考的甜头,阅读时就会乐思,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发散思维诱发议

思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一是求异。二者缺一不可。求同,发现规律,认识事物共性;求异,发现特点,认识事物的个性。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训练思维,不仅要“求同”,还要善于“求异”。为了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阅读实践中得到培养,可将自学训练环节分两步走,即先自学,后讨论。自学是讨论的基础,而讨论是自学的深化和发展。许多问题可在讨论中得到圆满解决。讨论过程既是学生互相交流的过程,又是接受教师指导,纠正错误,提高认识的过程。通过讨论,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步加深。

《忆铁人》一课,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对“铁人得知自己批评错了托儿所的那位阿姨后,立即返回托儿所,一下车他就把痛哭的小娃搂在胸前”这一情节,简单地理解为铁人对小娃的疼爱,并没有达到真正理解。教师抓住“搂”这个词设问:“‘搂’仅仅是表现了铁人对小娃的感情吗?”同学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小娃是那位阿姨的孩子。阿姨抱的是别人的孩子,却没有管自己的正在哭的孩子。一个“搂”字,不仅表现了铁人对小娃的疼爱,而且表达了对那位阿姨的敬佩,突出了铁人内疚自责、知错就改的品质。通过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运用语言训练说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应以语言训练为主线,在指点读书方法的同时,强化听说训练。具体方法是:1.加强朗读和背诵。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情感、积累语言的有效手段。读书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2.重视复述练习。复述能将课文中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促进语言发展。3.设计运用语言的练习。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表达,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逐渐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给自学方法,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学法的掌握具有自身的系统性。是一个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生疏到熟悉,由点滴渗透到系统归纳的渐进系统。从教师指导的序列看,要强调“导”,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去接受知识,掌握学法;要讲究“扶”,扶着学生从“学步”到“独行”;要鼓励“探”,探得导学、导练、导用之法;要注意“放”,放手、放心让学生“自立”。教师要处处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在学法指导的过程中,可依据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指导学生凭借不同类型的课文学“法”、用“法”。序列为:讲读课文学方法;读写例话明方法;阅读课文用方法。同时按“导法于课前”——引导指路;“得法于课内”——扶读学步;“受用于课外”——实践总结;“回归于课堂”——形成能力,指导以后课文的学习。

语文学法有着广泛的内涵。既包括学习程序、学习技能方面的,又包括学习心理、学习习惯方面的。每一方面又有许多具体内容。平时课上学法指导只能是点点滴滴地渗透,到一个阶段时,要归纳小结,以便学生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用有所取,终生受益。具体做法简述如下:

(一)预习的学法指导

课前指导学法,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法可依,少走弯路。既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又可提高预习的效果。到了高年级,可指导学生运用“审、读、画、查、注、分、提、答”的方法预习。“审”就是学文先审题,注意课题与内容的关系;“读”就是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画”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生字新词、关键语句;“查”就是查字典,扫清字词障碍;“注”就是注上自己的理解,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分”就是尝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提”就是“质疑问难”;“答”就是尝试回答课后思考题。每次预习,可以有所侧重。养成预习习惯,不仅能提高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教师及时反馈,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1.明确阅读步骤,注重整体阅读。阅读可分为“四步”,(1)初读知大意;(2)思读重理解;(3)细读理思路;(4)美读集佳句。教学中还要注重整体阅读,一方面要从课文整体入手,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另一方面要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潜下心来”读书,集中精力思考,不可用频繁琐碎的提问代替学生读书。

2.鼓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解疑。“疑”乃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疑点”,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他们带着期望而来,教师就必须让他们满意而止。要使学生“满意”,教师就要有计划地进行教学调控,有针对性地点拨,诱导,疏通,解疑。

有位教师教《狐假虎威》一课,导学之后大部分学生认识到:“这则寓言揭示了狐狸的狡猾、诡计多端。”但个别学生提出异议:“我认为这则寓言表现出了狐狸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教师未正面回答,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题:“狐狸到底是狡猾还是机智?你是怎样判断的呢”?学生思维很活跃。有的说:“无数革命战士临危不惧,千方百计同敌人斗争,这种英雄行为才是机智。而狐狸蒙骗老虎和百兽,是为了保护自己,只能说是狡猾。”有的说:“老虎把狐狸逮住后,狐狸眼珠子一转,扯着嗓子说大话,编瞎话,从这些地方看出狐狸非常狡猾”。这样,学生由“生疑”、“质疑”到“释疑”,学有收获。

3.抓住课文题目和关键句、段,指导阅读。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凝聚着文意之精华。往往从理解文题入手,破“窗”而入,可以窥到作者写作的目的、课文的中心。另外,一篇课文总有重点的词句,重点的段落,着重抓住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理解,往往事半而功倍。抓住中心句、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并注意与段、篇的联系,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在表达上受到启发。

4.抓住特点,掌握规律。比如,小学语文教材文体甚多,特点各异。抓住文章特点指导阅读,省时而高效。以记叙文为例,读写人的文章,可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刻画,了解人物品质。读记事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在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认识事情所反映的意义;读写景状物的文章,可引导通过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等等。再比如,分段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指导分段和学生练习分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对分段的方法有所领悟,不仅教给了读书的方法,而且培养了阅读能力。

上述几种导读方法,只是阅读学法指导的一部分。教学的方法很多,不会定于一,也不需要定于一。每一位真诚的有经验的老师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独到的本领。最好是大家把自己的经验好好整理整理,拿出来互相交流、观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有法,又无定法。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注释:

①见《叶圣陶散文乙集》734-735页。

②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标签:;  ;  ;  ;  

重视阅读方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_读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