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危险道口的形成及对策论文_杨海明

浅议危险道口的形成及对策论文_杨海明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铁路与公路的平交道口,因其平面交叉的固有特点,决定了是事故易发地点,也是运输安全的薄弱环节。道口事故一旦发生,往往造成惨痛后果,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极坏影响,干扰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研究危险道口的形成原因,制定有效的对策,消除潜在隐患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

关键词:危险道口;平交道口;对策;

随着地方区域采矿、农作物销售和林区采伐的发展,当地客货运输车辆,尤其是大型重载车辆剧增;加之列车提速、密度加大,潜在的行车安全问题更加凸显,各种隐患不断,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在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不能改善道口的硬件条件,保证行车安全。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对繁忙道口实施立体交叉改造,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道口交通安全隐患。

一、道口所处地理位置环境

某东道口设于半经1 000 m的曲线上,道口下行来车方向为路堑,了望条件差;上行来车方向为0.18%的下坡道,列车运行速度快。某企业铁路专用线在道口北侧,与正线并行。道口连通的公路为县级公路。道口西北侧为进出甲企业的道路;东南侧为进出乡村的道路,两条道路与公路连接,在60余米范围内形成双丁字路口。某东道口就座落于两丁字路口中间位置,是沟通某某两市、县的交通要道,也是某企业、某村及周边广大地区交通运输、车辆、行人通行的必经之路和交汇点。特殊的地理位置环境,决定了该道口了望条件差,车辆、行人多,交通状态复杂。加之铁路专用线不定时、无显示的调车作业,常常造成公路交通秩序混乱,使道口安全生产雪上加霜。

二、道口安全防护设备

道口安全防护设备是非正常情况下保证行车、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设备性能优劣至关重要。目前,该道口还没有安装遮断信号设备,响墩、火炬、信号灯、信号旗、连电卡子等技术含量低,人为因素影响大。这些可靠性差的老旧非标设备,目前仍是安全防护的主要工具。在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车辆数量迅速增加的条件下,由于这些设备受气候条件、人员体能、反应速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在道口非正常情况下很难发挥应有作用。

三、道口车辆、列车通行情况

1.通过3 d的随机调查,某东道口每天24 h通行车辆总数为16 218辆,其中≥30 t大货9 582辆,农用拖拉机2 212辆,农用三轮1 051辆,小型汽车1 729辆,还有中型面包、牲畜车、摩托车、客运车及其他运输车辆分别为319、208、739、48和330辆。通过时发生机动车抢道、机动车故障、道口堵塞、行人钻杆次数分别为21、3、9、85次,前3项平均分别占用18 min、21 min、27min;此外,发生意外事件阻断道口66 min;列车通过共占用8.66 h.

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假定道口双向流量大体相同,那么:(1)每5.33 s有两辆机动车相向开过道口;(2)上下行每8.94 min有一列列车通过道口;(3)每7~8 min通行车辆、行人发生一件违章问题;(4)道口每天24 h有14.24 h对公路开通;(5)道口工在工作中每7~8 min就需出场制止、纠正车辆、行人违章一次。可见,在车辆通行高峰时段,2名道口工除正常接送列车作业外,几乎全部时间都用在疏导车辆、行人及劝阻各类违章上。由于通行车辆多、载重大,装载物又多是矿粉,在通过道口特别是道口轮缘槽时,不可避免的冲击、振动,撒、漏现象普遍存在,致使粉尘四起,道口环境十分恶劣。

四、危险道口的形成及危害

1.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内因和外因。危险道口的形成也是如此。(1)特殊的地理位置环境,使该道口了望条件差,对道口安全形成威胁。(2)陈旧、落后的防护设备,无法满足非正常情况下道口防护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铁路、公路平面交叉道口不能全时开放,限制了道路的通行能力。(4)铁路、公路平面交叉道口固有的特点,限制了车辆的通行速度,形成交通瓶颈。(5)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列车密度不断加大,道口封闭次数增多,进一步减少了公路的开通时间。(6)区域经济结构对运输业需求巨大,当地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对道口的通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上问题的客观存在,无法满足急速增加的车辆通行和铁路提速的要求。各种车辆、行人为了自身利益,在道口开放时争先恐后通过道口,必然出现混乱、发生冲突。而铁路随时可能有列车开来,如果出现意外,车辆不能及时驶离道口,就可能造成行车事故。

2.平交道口成为危险道口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步显现出来的。虽然这与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结构,道路状况、周边地理经济环境影响、道口防护设备、社会道德水平、驾驶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有关,但道口本身的通过能力起决定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一定区域内各种车辆的急速增加,要求这一区域的道路通行能力必须与之相适应,反之则必然导致问题的发生。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也曾因公路运输急剧发展,道口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在日本和法国曾一度成为公害,引起公众的强烈不满。为此,各国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措施缓解矛盾。60年代以后,这些国家尽管车辆仍持续增长,但道口事故却开始下降,道口安全问题趋于好转。从某种意义上说,五六十年代的日本、法国正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缩影。平交道口危机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经济腾飞、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处理不好就会形成木桶效应,阻碍区域甚致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正视和面对并解决好这一问题。

五、对策与建议

1.在确保列车行车安全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道口公路通过能力,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道口管理,落实干部包保责任制。(2)增加道口作业人员力量,快速疏导车辆。(3)强化培训机制,提高道口作业人员素质。(4)改善道口设备、技术设备条件,增强道口安全系数。(5)不断强化道口检查,杜绝作业人员违章、违纪问题发生。(6)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责任意识。(7)努力帮助职工解决困难,解除职工后顾之忧。尽管我们不惜投入人力、物力,不断加强管理、完善措施,但并不能改变道口硬件条件和增强道口通过能力,确保行车安全。为缓解、解决道口行车、车辆安全问题,一是在现有条件下加设道口遮断信号和运转直通电话,增强道口预警能力;二是必须努力创造条件,推动对繁忙道口实施立体交叉改造,从根本上杜绝道口交通安全隐患。

2.采用先进的铁路道口报警系统,在火车到达前通知道口管理人员。铁路道口报警系统是保障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之一。随着第六次铁路提速的全面展开,铁路系统相关设备的改造变得十分重要。采用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性能可靠的报警系统对保障车辆正点运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铁路道口报警系统主要是通过位于铁路、公路交叉口两侧的传感器或者火车站给出的临站信号以及轨道电路信号,判断火车是否临近此交叉口。若临近,给出警示灯光和语音报警提示,同时记录火车经过的方向及时间。当交叉口堵塞难以及时疏通时,道口管理人员可通过预警电台向火车司机提前发出停车信号,确保安全。

3.对铁路和公路流量大的交叉口进行改造,采用立体交叉模式。以前,铁路和道路的流量并不大,因此两者的平面交叉方式可以解决通行问题。但是,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主要道路和铁路的通行量都有很大增加,此时若仍采用平面交叉的模式,势必会造成道路通行能力下降,严重的造成拥堵。通过采用下立交或上跨桥的立体交叉方式,铁路和公路会互不干扰,这样既能提高各自的通行能力,又增加了安全系数。

总之,我国对物资需求的逐渐扩大,人员流动性的日益频繁,人们对出行安全性的日益关注。铁道路口的安全问题是我们日常管理的薄弱环节。通过简要分析铁路道口事故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减少铁路道口事故的对策措施,旨在通过预防和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提高铁路道口的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红,探讨危险道口的形成及对策.2018.

[2]王志鹏,浅议危险道口的形成及对策的研究.2018.

论文作者:杨海明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浅议危险道口的形成及对策论文_杨海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