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俄罗斯对东亚峰会的参与及其影响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美国和俄罗斯对东亚峰会的参与及其影响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东亚峰会吸收美俄参加及其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亚论文,峰会论文,美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7月20日,第43届东盟外长会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会后发表的联合公报称,会议达成一致,将向于2010年10月举行的第17届东盟首脑会议提出建议,邀请美国和俄罗斯加入东亚峰会机制。公报还说,东盟将就美俄两国参与东亚峰会的具体形式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东亚合作过程曲折,美俄加入东亚峰会是本区域合作的重要发展

十几年来,东亚地区合作经历了曲折的过程。1990年,时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出于对当时欧洲和北美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迅速,而亚洲则相对落后,以及东盟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突出等考虑,首先提出成立“东亚经济集团”(East Asia Economic Group,EAEG),但由于担心引起区域外国家的疑虑,后改为“东亚经济核心论坛”(East Asia Economic Caucus,EAEC)。按照马哈蒂尔的设想,其成员包括东盟(当时为6国,包括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中国、日本和韩国,由日本主导东亚合作,而美国和澳大利亚不能加入。众所周知,当时马哈蒂尔对美国极其反感,对澳大利亚也颇有微词。马哈蒂尔的设想一经推出,立即遭到美国的反对,日本顾忌与美国的盟友关系,态度暧昧;韩国则不愿看到日本在东亚事务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对马哈蒂尔的建议也不热心。此后几年,马哈蒂尔的东亚合作设想无人问津。东亚区域合作一开始就围绕美国能否参加而展开博弈。此后,随着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1997年东亚爆发金融危机,中国对稳定地区金融形势、克服危机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东南亚国家的称赞,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亦随之加强,推动着东亚区域合作不断曲折前行。1997年12月15日,首届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当时越南、老挝、缅甸也加入了东盟),东亚合作正式启动。到2000年11月24日,在新加坡举行第四届会议时,因为柬埔寨最后一个加入东盟,东盟成员国扩大为10国,会议名称改为“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

首届东亚峰会(East Asia Summit,EAS)于2005年11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它是在“10+3”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作为成员国,“10+6”合作机制正式启动,俄罗斯作为观察员与会。东亚峰会是一种年度东亚国家领导人会议机制,由当年的东盟轮值主席主办。最近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决定邀请美国和俄罗斯加入原定于2010年10月举办的东亚峰会,该机制将扩大为“10+8”机制。据报道,东亚峰会将来还可能再度扩员,东帝汶、巴布亚新几内亚、巴基斯坦、蒙古均为潜在的成员国,欧盟和阿盟则成为观察员。

中国一贯支持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近几年,中国与东盟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关系进展迅速。2003年10月,中国作为东南亚区域外的大国,率先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同年11月日本也宣布加入;2004年7月俄罗斯加入;2009年7月美国加入。在这方面中国“下了先手棋”,带动其他区域外大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了贡献。中国同东盟的经贸关系是地区合作中的最大亮点,2001年中国与东盟宣布将建立自贸区,2004年1月1日开始实行“早期收获”计划,促使东盟与中国尽早享受到自贸区的好处,树立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信心。2008年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311.2亿美元,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在金融、投资及次区域开发等领域的合作也日益深入。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中国同东盟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13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超出同期中国进出口增幅11个百分点,发展势头良好。

苏联在冷战时期与印度、越南有特殊关系。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遗产,实力却大不如前。俄罗斯重视其在亚洲的战略利益,多年来一直参加东盟的有关活动,但2005年它提出加入东亚峰会却遭到东盟婉拒,理由是俄罗斯与东盟的实质关系还不够密切,例如俄罗斯与东盟的贸易额、投资额都较少。实际上东盟是担心东亚合作机制无限扩大会影响自己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但近年东亚合作发展迅速,俄罗斯加大了与亚太国家发展关系的步伐。据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称,亚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在世界占领先地位,这决定了俄罗斯必须更积极地面向亚太地区。俄罗斯同亚太区域国家开展合作,有利于俄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实现互惠互利。东盟出于平衡地区力量的需要,将美国拉入东亚合作机制,为消除中国的担忧,也同意俄罗斯一起加入。

二、美国进入东亚峰会是美东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遏制中国的重要环节

美国从维持其超级大国地位考虑,不愿坐看中国在东南亚以至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二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变幻不定,尽管两国曾多次密切合作,但美国遏制中国的基本态势从未改变。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早在1951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岛链战略”,其中“第一岛链”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对亚洲东岸,尤其是中国等形成围堵威慑之势。60年的历史,尤其是最近美国在东亚地区与盟友举行的一系列联合军演表明,美国不但没有放弃,反而不断强化这一“岛链战略”。2009年7月22日,美国务卿希拉里在泰国普吉岛出席东盟地区论坛会议期间,代表美国政府与东盟国家外长签署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文件。希拉里在与东盟外长会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美国已重返东南亚地区。美国将强化在东南亚地区的存在并加强与东盟国家接触。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我本人认为,东南亚地区对全球进步、和平与繁荣至关重要。东南亚地区和东盟对美国的未来至关重要。美国正与东盟接触,共同面对广泛挑战。”2009年9月,美国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在华盛顿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战略再保证”(strategic reassurance)的概念,该概念的核心是交易(bargain),即“讨价还价”。斯坦伯格称,美国欢迎中国的崛起,但中国也应让美国及其盟友放心,保证自身的发展壮大不会以牺牲他国的安全和幸福为代价。“战略再保证”不仅适用于美中关系,而且适用于美国的伙伴,特别是亚洲的伙伴,中国作用的增强不要以它们的利益为代价。因此,美国不仅应巩固与其主要盟国日本、韩国及澳大利亚的双边关系,同时还要加强与那些中国在其中影响不断扩大的地区和国际机构的关系。①斯坦伯格的这个演讲,可以解读为对希拉里上述讲话的注释。

美国高调“重返东南亚”,加强与东亚地区合作组织和机构的关系,实质是针对中国。斯坦伯格的“战略再保证”,只要求中国“保证”美国及其伙伴的利益不受损害,却没有承诺美国也将“保证”中国的利益不受损害。最近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以韩国“天安”舰事件为借口,进入黄海参加美韩联合军演;又以庆祝美国与越南建交15周年为由头,访问越中部城市岘港,并同越南在南海举行海军联合军演,这分明是向中国炫耀武力,危害中国的安全利益。加之年初美国继续对台军售等,所有这些都说明斯坦伯格的“战略再保证”是杜勒斯“岛链战略”的继续,二者一脉相承。美国的战略是:在东北亚套住日本、韩国;在中国东南部拉住中国台湾;在大洋洲稳住澳大利亚;在南亚笼络印度;在东南亚维持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的关系,同时拉拢越南,争取印尼。美国的这条所谓“C形线”不仅有地理上的含义,而且还具有政治、军事和经济意义。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日前刊文,认为美国正在打造“东方北约”,即美、日、韩、澳、印度5国结成联盟,以抗衡中国。

2009年7月希拉里宣称美国应“重返东南亚”不完全符合事实,因为实际上美国从未离开过东南亚。但如果同美国在东南亚曾一度拥有的“辉煌”相比,目前它的确需要“重返”。当初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游弋,在台湾驻军;在菲律宾有克拉克空军基地和苏比克海军基地;在南越有金兰湾、岘港军事基地,美日韩还组成“铁三角”军事同盟。如果以这样的标准衡量,目前美国在东南亚的存在水平与过去相差甚远,需下一番功夫才能恢复昔日的“风光”。但今非昔比,东亚局势已发生巨大变化,因此美国“重返东南亚”、“重返东亚”的步伐会走多远还需观察。

美国似乎把介入南海争端作为“重返东南亚”的抓手。2010年7月23日,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美国务卿希拉里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大谈南海问题,声称南海主权争端涉及美国的“国家利益”,解决争端对地区稳定至关重要,这一争端妨碍海上贸易的开展,妨碍其他方进入该地区水域,违反国际海洋法,美不承认任何国家对南海拥有主权,美愿从中斡旋,让所有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的国家进行合作与协商,美国反对任何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

希拉里选择在河内大谈南海问题别有用意。美深知中国一贯主张南海主权争端应通过中国同有关国家的双边谈判妥善解决,反对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不赞成在东盟地区论坛这样的多边场合谈南海问题,并且事前中方还向美方进行了劝告②,但希拉里仍一意孤行。据媒体透露,越南在河内同美国举行双边会晤时,越方向美方提出,希望希拉里在会上谈谈南海问题。所以,希拉里南海谈话应是美越合谋的结果。《日本时报》8月5日发表文章称,希拉里关于“美国在南海有国家利益”的说法,结束了美国对南海争端采取的不干涉立场,美国由此确立的新立场是“越南的一个胜利”③。希拉里的南海讲话至少有以下目的:第一,宣告美国要插手南海问题;第二,显示美国在该地区的强势存在,遏制中国的影响力;第三,把美国装扮成东盟的保护神,离间中国同东盟的关系。至于越南“拉大旗作虎皮”,借美国制衡中国,只能令南海问题更加复杂化,影响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三、东盟邀请美俄加入东亚峰会是东盟“大国平衡”策略的体现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于2009年10月27日在华盛顿“美国—东盟商业理事会”成立25周年庆祝晚宴上发表讲演,提醒人们注意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高科技的发展,声称“东盟的共识是,美国在东亚仍然是不可取代的”,“构建任何新的东亚架构,美国都必须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此次河内东盟外长会议发表欢迎美俄加入东亚峰会的联合公报后,新加坡外长杨荣文高兴之情溢于言表,称这是“东盟外交的胜利”④,并说这是东盟多年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今后要好好经营。在某些东盟国家领导人的头脑中,美国是亚洲一支稳定的力量,而对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反倒颇为担心,“中国威胁论”的幽灵挥之不去。可以说,这是中国与某些东盟国家在战略判断上长期存在的深刻分歧。问题是,东盟一方面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分享丰厚的红利,另一方面却总是对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忧心忡忡,东盟在经济与政治领域对中国的态度落差竟如此之大,发人深思。看来,那种认为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不断发展,东盟对中国的安全疑虑就会自然消除的想法显然不切合实际。

东亚峰会将成为大国激烈博弈的又一场所。一般估计,美俄将于2011年底正式加入东亚峰会,使“10+6”变成“10+8”。东亚峰会发展到如此规模,已远远超出“东亚”的地理范围,正逐步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趋同。中国对东亚峰会的扩员持开放态度。杨洁篪外长在东盟地区论坛会上指出,地区架构的演变应有利于促进东亚的和平、发展、合作、繁荣,要符合东亚国家多样性的特点,本地区各个合作机制应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演变中的地区架构应该坚持东盟的主导作用,中方愿充分听取和尊重东盟的共识,就这个问题同各方保持沟通。

不过,人们对东盟主导和协调地区事务的能力不无质疑。对于主导目前的“10+6”机制,东盟已有“小马拉大车”之嫌。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2010年4月表示,东亚峰会不必急于变成“10+8”。如何提高东亚峰会的运作效率,将是个新课题。如果把东亚峰会当作制衡中国的平台,那么势必南辕北辙,难以成事,遑论东亚务实合作。

四、中国的国际环境与周边环境有逆转趋势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不可能一路坦途。无论中国的愿望如何善良,如何反复强调和平崛起,崇尚和谐世界,致力于追求双赢、共赢,摈弃“零和游戏”的冷战思维,但在客观上总免不了冒犯某些国家的既得利益。困难、障碍和挑战将伴随中国崛起的全过程。有学者指出,中美之间存在“结构性的战略矛盾”,摩擦难以避免,但双方均有共同利益需要合作与协调,对抗与军事冲突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华一直奉行“接触加遏制”的两面政策,只不过有时接触多一些,有时遏制多一些。从当前事态看,美对华遏制的一面比较突出。无论如何,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美国要重演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中国强力围堵那一套,是很难实现的。当然,我们自己也应该清醒认识到,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虽然中国的GDP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水平还非常低,经济结构也不太合理,许多民生问题有待改善。至于科技、军事实力更比美国差一大截。中国还应“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甚至要“卧薪尝胆”,休养生息,踏踏实实地积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总体看来相当好,与东盟的关系也已有较好的基础,对此中国政府及人民应该有基本信心。最近越南同美国的关系迅速升温,其发展趋势值得关注。但也应该认识到,越南基于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考虑,不可能将中越建交60年来的友好关系一笔勾销。新加坡虽然华人占多数,但其领导人向来把西方的价值观奉为圭臬,对美国有亲切感。另一方面,新加坡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新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非常广泛,这是两国发展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的坚实基础。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的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美国在穆斯林世界信誉不佳,这些国家与美国的关系不可能走得太远。菲律宾民众有相当的反美情绪;缅甸在内政方面同美分歧严重,这些都制约它们与美国的关系。总之,中国同邻国的关系尽管有困难,但基本面尚好,不是其他国家可以轻易破坏的。

南海问题是中国同东盟有关国家之间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也是影响东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导火索。中国领导人于1984年就提出了“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南海问题方针,但一直没有得到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与配合,致使主权争议无法搁置,共同开发毫无进展。要打破目前的僵局,需要有新思路。2002年中国同东盟签订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但由于宣言无法律约束力,一些国家依然我行我素,甚至采取单方面行动,如对岛屿实际占领、加紧经营,大力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等,但对中国派遣到该水域的科学测量船、渔政船却滥加指责。这种不顾事实的舆论倾向需加以纠正,以确立中国在法理及道义上的优势。

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趋势日益明显。目前除美国外,日本、印度、俄罗斯都想在南海分一杯羹,有的东盟国家还企图“绑架”整个东盟组织,联手对华,这与中国坚持与相关国家在双边基础上谈判解决南海主权争议的立场相悖。越南在南沙问题上更是“挟美自重”,其目的非常露骨,后续行动值得关注。2009年7月2日,马来西亚《吉隆坡安全评论》的一篇文章声称,“在南海问题上正形成一个针对中国的东南亚‘南沙集团’”。文章鼓吹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联合起来才能增加谈判的筹码”,“若独自与中国磋商就如同蚂蚁同大象谈判”。最近美国表示将插手南海问题后,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表示,解决南海领土争端应由东盟与有关方协商,而不需要美国和任何第三方参与。⑤罗慕洛外长拒绝美国干预南海主权争端的观点非常明智,但他主张以东盟为一方与其他有关方协商的建议与中国立场也有距离。现在的问题是,迄今中国仍未同有关国家就南海主权问题举行过双边谈判。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势头汹涌,而双边谈判迟迟得不到展开,这样的局面宜尽快改变。

注释:

①以上引自《Asia times Online》,2010年7月22日。

②见《杨洁篪外长驳斥南海问题上的歪论》,外交部网站,2010年7月25日。

③环球网,2010年8月5日。

④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10年7月24日。

⑤中国新闻网,2010年8月10日。

标签:;  ;  ;  ;  ;  ;  ;  ;  ;  ;  ;  ;  ;  

美国和俄罗斯对东亚峰会的参与及其影响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