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奉志华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奉志华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双林学校

摘要:化学课堂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化学实验,它是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实验组织得完美,它就会成为整节课的亮点,同时,化学实验,也是搞好课堂气氛的有力武器,它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趣味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趣味实验就好比变魔术,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习积极性,是良好的导入新课的策略。例如,在化学第一课,并非按照课本直截了当地提出“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而是一步入教室,就进行魔术表演: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白开水”变成“牛奶”,再变成“汽水”,爆炸肥皂泡……一连串的魔术表演顿时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也在他们心中打下了一连串的问号,“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现象?”“什么原理呢?”“我也可以变这样的魔术吗?”同学们的探究意识立刻被激发出来,课堂气氛也立刻活跃了起来,同学们纷纷跃跃欲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趣味实验难道不是学好化学的一道催化剂吗?

二、对比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的有效途径

许多化学结论的得出并且为学生所理解,对比实验是功不可没的。“二氧化碳的制备”中最佳原料是石灰石和稀盐酸,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呢?通过预习,学生甲提出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很相似,原料可否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呢?学生乙认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何不直接使用碳酸钙代替石灰石呢?肯定了学生们勤于深思的精神之后,我立即请上这两位同学,与我一同进行探究:三人分别取一支试管,试管1中加入石灰石与稀硫酸,试管2中为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试管3中则为石灰石与稀盐酸。实验中强调了时间、质量等变量的制约理由。通过观察,学生们立即发现试管1中一开始有较多气泡产生,可一小段时间后速度便慢了许多,试管2中反应十分剧烈,反应液差点冲出试管,试管3中原料的反应速率适中,随即便得出了石灰石与稀盐酸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佳原料的结论。学生们又提出,试管1为何会出现反应中止的现象呢?于是另做对比实验,试管4中加入石灰石与稀硫酸,试管5中则加入碳酸钙粉末与稀硫酸,制约变量同时进行,发现试管5中现象与试管2差不多,在提示了硫酸钙是微溶于水的物质后,同学们立刻得出了是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生成后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了内部石灰石与稀硫酸的接触,使反应中止这个正确结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从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度远大于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这一现象,学生们总结出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这一结论,这节课上学生们全程参与了实验过程,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理由,不断实验、深思、讨论,最终得出了正确结论。

三、探究实验,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理由的重要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研究盐的性质时,做了硫酸铜与铁丝反应的实验,不少学生发现,除了观察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之外还有不少气泡产生,这似乎与反应原理不相符,于是提出要探究气体的成分,虽然进一步研究可能影响课堂预设任务的完成,可是学生们的渴望探究的精神更是值得肯定的,于是微笑着肯定了这些同学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并且引导学生们进行科学探究。理由已经提出了:铁与硫酸铜反应时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什么?同学们做出了三种猜想:1、二氧化硫,2、氢气,3、氧气。由于该气体无气味,学生们很快否定了第一种猜想。接着学生们设计了如下实验:a、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是否为酸性;b、往溶液中加入碳酸钠粉末看是否有气泡;c、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做爆鸣气实验;d、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为氧气。大家在讨论之后发现,由于硫酸铜溶液有蓝色,会对观察实验a中石蕊的变色产生影响,所以改成了用pH计来测定;为了加快气体的生成,又有学生提出在实验c中将铁丝换成铁粉;而若猜想2成立,则实验d就存在气体可能会爆炸这一安全隐患,因而遭到了否定。于是开始实施实验a、b、c,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及交流讨论,学生们得出了猜想2成立这一结论。虽然这节课的预定内容没有全部完成,但是与学生们共同探究的过程增进了师生间的距离,更加强了学生们的探究意识和对化学的学习动力。

四、多媒体演示实验,“反实验”加强对实验步骤的记忆

在化学教学中简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与深思,关于微观世界的“实验”在宏观世界中一般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对此,多媒体进行微观模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微观过程。如,在第六章溶液的教学中,如何理解食盐溶解与蔗糖溶解的差别,还有乳化的微观过程,都可以通过flash动画的微观模拟来实现,通过微观模拟,同学们更容易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以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等。

此外,多媒体还能“演示”一些有危险的实验和“反实验”,所谓“反实验”,就是一些步骤错误的实验,某些实验需要多个步骤,只要一步出错,就会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例如,一氧化碳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该实验必须严格按照步骤来进行:实验开始先通一氧化碳,再用酒精喷灯高温加热;实验结束先停止高温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否则,易发生爆炸或石灰水倒吸等危险。多媒体演示实验也是实验教学的一部分,在教学现代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它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并利用,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实验使我们的化学课堂更加生动,在实验中使学生们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树立起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主动学习,勇于创新。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们的思维在一次次的实验中迸出迷人的火花,让我们的课堂在同学们的不断探索中充满生命力!

论文作者:奉志华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9月总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  ;  ;  ;  ;  ;  ;  ;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奉志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