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吴建华论文_吴建华

吴建华

祁阳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6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1月我科室收治7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分组:有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为研究组(20例),无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为对照组(55例),对比两组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情况及90d远期预后效果、90d后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d远期预后效果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远期效果无影响,但会增加近期颅内出血转化风险。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也称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闭塞导致的脑组织梗死,并伴随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给家庭造成一定负担。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但该治疗方法可能造成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对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而关于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也存在一定争议,导致临床对有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史的患者采取溶栓治疗存在一定的顾虑[1]。本文为探究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影响,特进行此实验,具体过程如下。

1基线资料与方法

1.1患者基线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8年1月我科室收治7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近期做过大型手术的患者,排除近期有头颅外伤史、胃肠道或泌尿系统出血史的患者[2]。7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是否有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分组:有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为研究组(20例),无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为对照组(55例),研究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1,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51岁,平均年龄(59.0±3.3)岁,合并高血压6例,合并高血脂7例,合并糖尿病7例,平均血糖水平(8.6±4.2)mmol/L,收缩压(148.9±10.8)mmHg,舒张压(85.4±6.0)mmHg,对照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与女性比例为23:22,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50岁,平均年龄(59.1±3.4)岁,合并高血压18例,合并高血脂18例,合并糖尿病19例,平均血糖水平(8.5±4.1)mmol/L,收缩压(148.7±10.6)mmHg,舒张压(85.3±6.1)mmHg,研究组、对照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

1.2静脉溶栓治疗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生命体征动态监测、吸氧等,对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给予降压、降脂及胰岛素治疗,待血压、血糖等稳定后实施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推注10%,剩余90%药物60分钟之内静脉滴注完毕,溶栓治疗完成后,对所有患者行影像学灌注检查,给予常规药物辅助治疗[3]。

1.3 观察指标

本实验设定三项观察指标:①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情况:采用ECASSⅡ标准进行划分为脑实质血肿(PH)及出血性梗死(HI)两种,其中PH1 为轻度占位效应,梗死面积≤30%,PH2 为有显著占位效应,梗死面积>30%,HI1为梗死灶点状出血,HI2 为梗死灶融合点状出血;②90d远期预后效果,采用Rankin 量表进行评估;③90d后死亡率[4]。

1.4 数据统计分析

对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情况及90d远期预后效果、90d后死亡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处理,三项观察指标为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检验结果P<0.05,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

2.实验结果

2.1 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情况对比

卡方检验结果可以看到,研究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率高于对照组,对比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Ⅰ。

2.2 90d远期预后效果及死亡率对比

检验结果表明,研究组、对照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d远期预后效果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数据参见表Ⅱ。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年化以及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急性缺血性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多发群体为中老年人,主要发病机制为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血液流入大脑受阻,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该疾病发病突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若及时疏通阻塞血管可以一定程度减少神经功能的损伤,对于挽救患者生命,降低致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曾有关报道指出,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具有负面作用,可能造成溶栓后颅内出血,而颅内出血可加重神经功能缺损,造成病情恶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静脉溶栓的推广,然而目前关于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是否真的影响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始终存在一定争议,未做定论[6]。

本文以我科室收治7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行静脉溶栓治疗,通过对数据做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可以看到,与有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的患者相对比,未有过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率较低,但两种类型的患者治疗90天后的远期预后效果及死亡率无差异,说明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远期效果无影响,但会增加近期颅内出血转化风险,但由于本实验样本有限,实验结果仅供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余勇飞,贾复敏,魏衡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9(3):214-215.

[2]招远祺,乔利军.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J].广东医学,2015,36(3):398-401.

[3]黄镪,宋海庆,吉训明等.院前预通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院内延误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4):182-186.

[4]黄银辉,李明媚,林友榆等.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3):287-291.

[5]尤雪梅,侯有荣.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10):102-105.

[6]陆霞,张万里,韩钊等.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相关性[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5):377-381.

论文作者:吴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  ;  ;  ;  ;  ;  ;  ;  

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吴建华论文_吴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