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气”在中国舞蹈中的审美特征及运用_舞蹈论文

论“气”在中国舞蹈中的审美特征及运用_舞蹈论文

论中国舞蹈中“气”的审美特性及其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及其应用论文,舞蹈论文,特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气”在中国舞蹈尤其中国古典舞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审美要素。“气”与舞蹈的关系,首先是“生理之气”、一呼一吸之气,这在舞蹈中是永远不变的基础。“气”在中国古典舞中,还表现为一种艺术之气,一种随舞而有节律的“弹性节奏”;更重要的是,它还表现为一种道德的、生命意识的“浩然正气”,这种凝聚了主体道德——生命力量的“气”,通过节奏、人体动作及动律而呈现……

在中国舞蹈尤其是中国古典舞中,“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审美要素。在观舞中时常可听见人们对某部作品或某位舞者赞许有加,称其“气韵生动”。“气”是一个在舞蹈过程中无处不在的用力方法,而在中国古典舞的表现中,在其舞动的最高境界又有了一个具体的标识,这便是“以气御动”。“气”在中国舞蹈文化中,既是“形而上”的精神、观念层面的,又是“形而下”的一种具体的舞动方法,甚至是在某一舞动中具体位置、具体的用力部位与动作力度。因此,唐满城先生曾说,在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和表现上要特别强调“气”的运用,呼吸要配合动作。“气”在中国古典舞中的突出作用,使得我们历来都十分重视与讲究“气”在舞蹈中的运用。“气”的特殊地位,又要求我们应当格外重视对其审美特性和实践应用的研究。

中国古典舞中所要求的“气”,从其来源看,是由中国武术中承继而来的。在中国武术中,存在着以“气”催力、以“气”御动的功法口诀,更有“心与气合、气与意合、意与力合”,自精神到外形的循序要求与追求。而在“心”与“意”、“意”与“力”的递进而最终归结于外形表现的逻辑顺序中,“气”恰好成为了介乎于精神(心与意)和外在形体(力)的中介。中国古典舞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是通过对戏曲舞蹈和传统武术来实现的,因此,无论是对精、气、神的全面承袭,还是对心、气、意、力的完整追求,都成为中国古典舞葆有浓郁民族舞蹈特性风格的自觉要求。

“气”按词义解释,本是指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又指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发挥机能的原动力。从“原动力”这一层面讲,“气”在中国文化中实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气”与我们的生活、精神、生命息息相关,历经数千年而仍旺盛蓬勃。生命力的旺盛与否,与“气”有关,因此讲“气数”、“气运”;人的精神状态、精神水准与“气”有关,因此讲“气度”、“气质”;中医讲究“气”,因此有“气”的盈亏、虚实;中国古代哲学也讲究“气”,作为一种形而上的概念,与道德、生命乃至宇宙联系在一起;文学讲“气”,古代文论提出“文以气为主”;中国的艺术也讲究“气”,无论是赋诗、作画、评书法,均以“气韵生动”为检验标准。可见“气”在中国是一个何等重要,涉及范围又是何等广泛的概念。但是“气”到底该如何去把握?特别是在中国古典舞中,又该如何去界定、认识和实践运用呢?迄今为止,确实无人对此做出系统而清晰的阐释。

在中国古典舞中,“气”不管如何深奥和难以捕捉,它都首先表现为一种“生理之气”。你称它为“气息”也好,叫“呼吸”也罢,诚如晚清革命者谭嗣同所言:“夫浩然之气,非有异气,即鼻息出入之气,理气此气,血气亦此气,圣贤庸众皆此气。”即所谓生理之气、一呼—吸之“气”,在舞蹈中是永远不变的基础。也因此,“气”与舞蹈的关系,就有了第一层、也是最基础的关系,那就是“呼吸要配合动作”。引申开去,也可说成是“呼吸”要跟随动作,或曰“呼吸”要能够驾驭动作,也就是“气生形随”。这是舞蹈在生理层面和技术层面上的一种要求与追求。

中国古典舞中讲究与追求的“气”,重要的是“艺术之气”。它既关乎中国古典舞的韵律,也涉及到古典舞动作起始运作的规律,既关系到一招一式的动作用力方式,也关系到古典舞舞动节奏的彰显。具体地说,在中国古典舞动作中,无论是动作的起始、结束还是动作的运行,“气”或提、或沉,或屏息于胸腹之间,或沉托于丹田之上,或凝神屏息于瞬间的停顿,或舒展畅游于龙行,这“气”自始至终均须统领动作。在中国古典舞的舞动中,无论是动作的快慢舒缓、高低疾速、上下翻飞、左右盘旋,“气”在其中都表现为一种节奏的控制,它反映为或深或浅、或长或短的吸入与呼出,或是长舒一口气而不间断,或是短促地屏提,或是快而短地“偷气”,或是长而缓地舒气。凡此种种,都表现出一种节奏,一种中国古典舞所特有的弹性节奏,有了这种节奏的依托,中国古典舞所独有“发于心、起于腰、止于形”的动作要求就有了实在的根据,即“心与气合、气与意合、意与力合”,从精神到形体的要求就有了动的根基。由这种在“气”引导、运用中所外化出来的形体和弹性节奏,将其扩展至中国古典舞之“起、行、止”的舞动形态和规律中,就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特有的韵律。因此,中国古典舞的这一“艺术之气”,应该具体地阐释为“节奏”,是节奏中所包含的动作的大小劲力,是节奏中所具有的高低起伏、圆润流畅和凝神屏息的造型停顿。这一切构成了“艺术之气”的各个方面,充盈布满在中国古典舞之中。

中国古典舞中所追求的“气”,在最高的层面上则指向了人精神道德的“浩然正气”。或者说,“气”着重包含了人内在的生命状态,而外化为作品、舞风的一种品格。正所谓文如其人,舞亦如其人。在这个层面上,舞蹈中的“气”,便脱离了具体而外在的品貌,而上升为一种生命的道德意识,成为一种形而上的“精神之气”。说中国古典舞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在这样一个层面上去理解和把握的。因为,正是这种“精神之气”显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个体道德生命的塑造要义,所谓“气节”、“气度”、“气势”等等,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理想人格的道德追求,作为自身内在理性的凝聚,并外显为一种感性的生命力量。对于传统文化艺术中讲究的“气”、“气势”,李泽厚先生在其《华夏美学》一书中曾有十分精到的阐述,他说:“它是在任何形态或形象中的凝聚了的主体道德——生命力量,这种力量经常通过高度概括化了的节奏、韵律等感性语言而呈现。杜甫的诗、韩愈的文、颜真卿的字、范宽的画、关汉卿的戏曲等等,都如此。”中国舞蹈特别是中国古典舞,亦如此。

“气”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几乎是首屈一指的显要位置,是极为重要的审美范畴,也具有极为明显的审美特性。而在中国古典舞中,“气”又是既和形态又和神韵密切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研究“气”在中国舞蹈(尤其是中国古典舞)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实质上将关系到对中国舞蹈的精要把握和发扬光大。

标签:;  ;  ;  ;  

论“气”在中国舞蹈中的审美特征及运用_舞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