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梁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问题措施探究孔瑛论文_孔瑛

关于桥梁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问题措施探究孔瑛论文_孔瑛

摘要:建设工程施工前离不开有效的岩土工程勘察,优质的勘察报告可为后期展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然而,目前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勘察效果不尽人意。勘察人员有必要针对常见的问题予以研究,不断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水平。基于此,本文对桥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对桥梁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勘察;问题;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向来是国家发展的重点问题,勘察质量、安全性一直是社会相关人士谈论的焦点话题。有的研究专家认为,岩土工程勘察的有效性、科学性能够对建筑工程的综合品质造成重要影响。可是,我国当前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仍然存在前期资料不齐全、勘察数据不够精确、勘察标准纲要缺乏等问题,不仅给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开展形成阻碍,而且给后期工程的施工带来不良影响。

1勘察方案中的问题及处理对策

1.1项目内容

在进行桥梁工程勘察工作时,勘察内容既要有常规桥梁基础工程,又包含排水设施、道路路基、边坡挡土墙等。勘察负责者在接到任务后,应第一时间与设计负责者进行沟通和协商,明确设计意图,从而开展有针对性岩土勘察工作,又避免发生对排水设施、道路路基、边坡挡土墙等勘察工作疏漏。而且易造成施工图审查中资料不完整问题,以及后期施工过程中勘察资料不能完整指导基础施工的现象。例如:对于桥梁工程而言,承台埋设深度、承载力、跨径及标准的问题易被忽视。对于特大型的桥梁工程,承台埋设的深度一般应大于3.0米,勘察过程中,应有效地考虑基坑埋深,否则,会影响基坑围护的评估质量。

1.2勘探孔布置

(1)在跨河小桥工程的勘察工作中,勘察方案里未对有河道宽和桥梁跨径进行充分地考虑,而把勘探孔直接设在河岸,使得各个勘探孔的距离与规范不符,影响了正常的勘探工作开展。为此,若河道宽在30米以上,建议在水中对勘探孔进行布置。

(2)勘探孔数量太多。对于特大工程,在确定勘探孔时,必须依据基础尺寸,若未严格遵循勘察规范布置,使得勘探扎太过密集,布孔中没有考虑勘探孔具有可兼顾使用的性能,或者未对基础问题进行考虑,一律布置在中心线以上,或者边线上。通常要以“之”字形予以布置,若存在特殊规定,则可选择网格状的布孔手段。

(3)孔深较浅。勘探孔埋深不足的问题比较常见,主要在于勘察人员未对工程进行充分地了解。例如:对于高架桥梁项目而言,场地在沉积区,勘察工作中未对工程对桩基承载力的要求进行考虑,将其作为桩端的持力层,确定孔深50米,在施工中,也没有结合实际状况,对孔深进行调节,尤其在古河道中施工,致使勘探孔的埋深不能达到相关设计标准。同时,场地围边的地质条件不会发生变化,项目负责人一定要做好现场控制工作,充分地依据地层情况及变化规律,合理地调整勘探孔深度。

1.3勘探内容

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勘察工作应包括以几点:一是挡墙上是否设勘探孔;并依据相关要求对河床断面加以选择;二是对设在水中的桥墩,是否取地表水;三是在桥台与河道相近的条件下,应对河道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加以勘探;四是在桩基的压缩层中,若存在粘性土,应勘探土工试验前期的固结压力布置情况等。

2地质条件勘察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1岩土层划分

对于岩土层的划分,一般在单看分层时未发现问题,但是,在检查区域资料时常发现问题。现阶段,静力触探技术在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地应用,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故静力触探孔易于发生偏斜。为此,相关的项目经理一定要仔细检查,尽早发现,并对偏斜问题予以纠正。

2.2水文地质评估

(1)河流水系的描述不详细,尤其在跨河桥梁项目中常见这样的问题。所以,相关勘察人员应对现有的河流水系进行认真勘察,描述清楚淤泥层的宽度、厚度及横断面实施情况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对地表水、地基土对建筑材料可能带来的影响考虑不周。依据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勘察规范的相关要求,在勘察工作中,应对区域内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给建筑材料带来的腐蚀性影响进行确定,勘察人员必须对此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桥梁工程项目。

2.3地震效应评估

(1)对勘察可能造成的液化土层的范围进行考虑。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土层变化较大,则易存在一定范围的液化土层分布问题,这时,必须强化勘察工作,明确液化土层的范围。

(2)标贯试验点的代表间距超过1.5米,依据相关标准,这一间距要控制在(1.0-1.5)米区间,勘察中必须认真核对数据,使标贯试验圆满完成。

2.4特殊类型土和地基的均匀性分析

特殊类型土一般指填土、软土等,有的勘察机构对特殊类型评估缺乏针对性,影响了岩土勘察报告质量。例如:吹(冲)填土,如果回填速度较快,自身固结尚未完成,会对桩身产生一定的负摩阻力,不利于工程施工。为此,勘察人员在对特殊类型土进行勘察时,可选择单独评估与区分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地基的均匀性分析及评估也是勘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勘察报告中,要根据工程特点与土层要求,综合分析地基的均匀性。

3岩土分析与评价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3.1持力层的选择

在分析持力层期间,存在未针对建设工程承载力的具体要求进行有针对性分析的问题。建议桩端的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建议不够清晰。持力层的确定是岩土勘察工作的重要内容,不仅要明确项目与土层分布特征,而且还要按照承载力相关要求,对持力层进行有效地确定,经精准地计算,对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进行确定。

3.2建议桩型

建议桩型的问题一般表现为尽管在勘察报告里对各类桩型的优劣展开了分析,并有技术经济性对比及桩型建议,可是,建议的适用性不强。为此,勘察人员要在综合分析的前提下,对桩型进行确定。例如:对于郊区桥梁项目而言,预制桩虽在质量、经济、工期方面优势明显,但受到现场条件的影响,为了便于施工,很多桥梁工程选择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案。而且,在对桩型进行确定时,还要有效地选择桩径,例如:钻孔灌注桩的桩径通常不低于600毫米,桥梁工程往往取800毫米直径的钻孔灌注桩。在选择预制桩方案的时候,若已对沉桩的可行性进行考虑的前提下,则要控制长细比在(80-100)区间,PHC管桩长细比可酌情加大,但也不要大于120。

3.3未对软弱下卧层作出提醒

若经过岩土工程的勘察后,发现持力层中有软弱下卧层,则应在勘察报告里明确提出,并注明可能带来的影响。依据现行技术标准,在有软弱下卧层的前提下,位于桩端下部的持力层厚度至少应取桩径的三倍。

3.4未对土质不均的影响进行注明

按照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相关内容,对地基土的均匀性分析和评估非常重要,可是,这项内容在勘察报告中极易被忽视。所以,在勘察报告里一定要充分地根据土层均匀性及建筑工程的特征,综合评估地基的均匀性。

结束语:

总之,岩土勘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基础,勘察技术直接关系建筑工程的综合质量。相关岩土勘察单位一定要对此保持高度重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做好勘察前的准备工作,引用先进的技术,采用可靠的勘察措施,不断提升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我国建筑事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文泰,王会军.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3):216-217.

[2]杨文荣,朱丹晖.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措施[J].中华建设,2019(12):114-115.

[3]蒋索宇.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其优化措施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11):130-131.

[4]明俊杰.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优化措施[J].价值工程,2019,38(28):70-71.

论文作者:孔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9

标签:;  ;  ;  ;  ;  ;  ;  ;  

关于桥梁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问题措施探究孔瑛论文_孔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