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朱萍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 消化内科 广西柳州 545005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依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程度差异,测定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满意度95.3%,对照组满意度83.3%,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干预;肝硬化;不良情绪;护理满意度

肝硬化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患者由于一种或者多种原因长期、反复作用而出现弥漫性肝损害症状,对患者消化道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相关脏腑功能都会造成不利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将以肝硬化患者为对象,探讨心理干预在该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40-65岁,平均(55.2±3.7)岁,病程1-6年,平均(2.5±0.4)年。本组患者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8例、酒精性肝病后肝硬化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9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2例,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者21例、大专及以上者2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2-65岁,平均(56.1±3.6)岁,病程1-7年,平均(2.7±0.4)年。本组患者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7例、酒精性肝病后肝硬化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8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3例,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者20例、大专及以上者2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其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以及文化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依照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评估、安全护理、饮食护理、症状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针对患者入院时候的心理素质、家庭环境、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等进行全面性、个性化评估,了解患者当前心理状态并评估其内心不良情绪严重程度,了解患者当前心理存在的疑问并为患者内心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与患者进行密切交流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患者建立心理不良情绪的宣泄、疏导平台;

2护理人员应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向患者全面介绍当前患者病情发展、治疗措施、治疗效果、注意事项、防治措施等内容,使患者能够全面了解自身病情症状的变化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内容,消除患者由于病情而产生的茫然、恐惧、紧张等情绪,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护理人员还可以像患者介绍已经治愈的患者作为患者学习榜样,为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护理人员应该实时通知患者当前治疗进展,使其能够掌握自身病情而不断积极、乐观的面对治疗;

3护理人员应该联合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包括患者治疗事项以及生活日常,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以及温暖,为患者制定合适的锻炼、行走、康复方案使其能够扩充眼界,不受到病房环境的拘束而消除患者内心的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2-3】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心理不良情绪程度,同时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使用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16.0,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分别为(±s)以及(%),数据检验方式分别为t检验和X2检验,P<0.05则二者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不良情绪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25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95.3%;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6例、基本满意19例、不满意7例,满意度83.3%。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肝硬化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等多种类型,同时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可以分为代偿期以及失代偿期两种类型,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可能并不明显,而后期则会出现明显的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等症状,患者身体多个脏器以及系统均会受到影响,引发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脾功能亢进、腹水甚至是肝癌等多种并发症【4-5】。

本次研究中给予肝硬化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干预,其目的在于缓解患者由于长期治疗而造成的孤独、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提高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使患者能够树立治疗信心而积极配合治疗,最终达到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的目的。心理干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应该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情绪,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疑问,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联合患者家属共同完成心理护理,最终提升患者护理整体水平。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不良情绪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隽琳.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736-737.

[2]贾文燕.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1,7(3):198-199.

[3]彭云.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0):148-149.

[4]王玉婷.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1):120-121.

[5]马海利.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263.

论文作者:朱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朱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