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形象主动适应:解决女大学生分配难问题的途径_大学论文

重塑形象主动适应:解决女大学生分配难问题的途径_大学论文

重塑形象 主动适应——解决女大学生分配难问题的一种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女大学生论文,思路论文,分配论文,主动论文,形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女大学毕业生分配难的问题,现在是日显尖锐了。分配难的原因是什么?纯属对女生歧视?似乎不是。丝毫没有对女性歧视?似乎也不是。原因十分复杂,有人才市场的、经济的、文化传统的、企业的、女性自身的方方面面的原因,解决起来自然也就难了。解决这一问题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无所作为。那么,千头万绪,从哪里抓起呢?潘懋元先生在谈到处于世纪之交高教改革必须正视三个矛盾时一语破的地指出:“我们的高等教育改革十几年来,一直是在协调市场经济与高教运行机制的矛盾”。即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而不断调整自己,进行改革。宏观如此,微观亦如此。潘先生还指出:“有些问题可能在2000年解决,有些则不一定能解决,还要在相当长时间存在。”[1]这两段精辟的概括,至少给了我们几点启示。

第一,女大学生分配难不能全归因于对女性的歧视,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人才市场的出现而突现出来的问题。在50年代、60年代,国家对毕业生实行计划分配,就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今天应该是更前进的。既如此,这个问题可以从解决市场经济与高教运行机制的矛盾的角度来思考。解决女大学毕业生分配难的问题,高校和女大学生应主动去适应市场经济,具体而言,主动适应是人才市场的需要。

第二,女大学生分配难也不能全归因于市场经济,它还有纠缠在其中的诸种原因,所以不可能在2000年完全解决,可能会在相当长时间存在,但逐步朝着好的方向转变。在诸多原因中,有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如传统文化对女性的隐性歧视所打下的历史烙印,很难抹平;企业的体制改革还在艰难探索之中,由于急功近利等原因,近几年还不可能大量吸收女大学生。我们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办好我们能办的事,练好内功。这里,作者讲一段“鞋王”的故事[2]。青岛双星胶鞋厂按计划指令生产,曾面临积压200多万双解放鞋、帐面无分文的窘境。后来绝处逢生,发展为双星集团,走向辉煌。双星人面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是:“你无我有,你有我变,你变我新,你新我优”。从这里,我们能悟出解决女大学生分配难问题的另一种思路:重塑形象、主动适应。本文仅就女大学生自身谈谈适应什么以及如何适应。

一、重塑女性形象

某理工科大学曾就女大学生深感困惑的女性(或女大学生)形象问题在校刊上开展过若干期的讨论,围绕着做淑女还是做女强人的问题发表了许多短评。结果虽无定论,但倾向是愿做淑女的占多数,“女强人”之说遭反对较多。笔者提到的这次讨论,似乎与“适应”无关,恰恰相反,与此很有关。当今社会需要女大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做淑女是为未来的贤妻良母作准备;而人才市场需要的是能干的女人,品德、才华、能力是最重要的。女大学毕业生形象首先应该是强者形象。强者不是悍者、恶者,不是让人望而生畏或望而生厌,而是体现出一种智力角色,体现出知识的力量,智慧的力量。然后,才是其他女性性格(包含淑女的某些美德)的融入。如此说,人才市场首先不选择淑女,而男性们(包括许多女性)喜欢。阴柔与阳刚已成为许多人固定的看法。正是这种本能角色期待(与上述智力角色相反)使女性对自己成才期望值减弱,因而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据对浙江师大、杭州师院两所大学女生调查[3],在“人最重要品质”项目里(共20项),赞成“竞争”所占人数为11.42%,排第15位。赞成“冒险”所占人数为4.6%,排第19位。竞争和冒险被中国传统观念认定为与女性本性不相融的人品,明显受到高师女生忽视。关于“人生追求是什么”项目(共15项),赞成“出人头地成为女能人”的占人数11.6%,排第11位;赞成“追求真理,不断创新投身改革开放”的占10.13%,排第13位。可见不少女大学生缺乏改革创新精神,不愿成为女能人。在“认为人生最大幸福”项目里,69.42%的女大学生赞成“被人理解和爱”,女大学生的这种温情需要,与其在人才市场屡受挫折不无关系。

需要加以澄清的是,这种对女性阴柔男性阳刚之绝对塑造,既不利于女大学毕业生分配,也不是什么自然状态。女性本质上不应该只有阴柔,男性也不是只有阳刚。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不就是指男性的君子形象么?而“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女性也应包含其中。我们女大学生,应该柔刚并济(男的相同),才能适应当代社会。女大学生缺乏竞争、冒险的精神是其成才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正是其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致命弱点。成功只属于那些能把握机遇,勇于创新的人。市场不相信眼泪,市场也不需要娇弱的淑女。

二、扬长避短,主动适应

在几乎所有的有关提高妇女地位的宣传品中,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发扬“四自精神”,即自尊、自强、自信、自立。但眼下的现实是企业女工下岗多,女大学生分配难。女大学生原有的矜夸受挫。究竟女性凭什么自强自信?很少有文往深处说。虽然我们承认男女两性有差异,但差异不是优劣,男女各有特点。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认识女性别于男性的心理特征,扬长避短,主动适应社会、适应人才市场。

(一)性格适应:认识女大学生思维上及学习上的优劣,实现融合的智慧

许多学者对男女两性的思维特征作过比较,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男性总的思维倾向是“伸展、扩张、竞争、理性、分析”,而女性与之相对立,是“收缩、保守、合作、直觉、综合”。各有优劣。比如竞争(男性特征)与合作(女性特征),在现代社会,既需要竞争、创造,更需要关心、同情、理解、宽容与合作,这是一种通达的智慧。女性的这一文化能力应该得到适当的教育和培养,以之补充男性文化领域所缺乏的东西。但是亦应看到,女性缺乏竞争、理性、分析的思维,则是女性的薄弱环节,它不利于在复杂的科学研究、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将两种思维方式通过教化进行融合。质量的数量化,时间的空间化,实际上都是人类面对诸种二元对立所表现出来的融合之智慧。人的右脑所主持的具体图像正是通过天赋的语言能力这一桥梁沟通而被贮存在左脑所主持的抽象概念中去的。[4]在我国有许多复合词,如:荣辱、利害、进退、存亡等就体现出融合之智。所以,女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吸取男性思维的优势,以适应成才及人才市场的需求。

再看在学习上女性的优劣。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认识心理活动。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是学习的内部因素,学习成绩则是衡量学习效果的外在标准。这里主要论述女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上的优劣。学习成绩调查结果[5]证明:女大学生的考试成绩总体上优于男生,而在科研能力上女生明显落后于男生。原因何在?一个原因是:我国心理学者经过智力测查,证明男女大学生智商不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差别在认知方式上。女大学生记忆力虽然占优势,但知识通过合成才能从无序成为有序,激活的有序知识才是智慧。男性在抽象水平上加工信息,具有先天优于女性的排序能力,而女性则在“化知为智”中弱于男性。若把一个人的求学看作一个系统,则这个系统的开放与否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死啃书”,则会使这个系统始终处于封闭状态。正如杜威所言:“改革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各种知识积累得比以前更多,不过是要养成学生一种态度,一种兴趣,使他们知道观察事物处理事务的方法。”[6]

导致女大学生考试成绩总体上虽然优于男生,但科研能力明显落后的另一个原因是:女大学生读书兴趣不如男生广泛,这与上述死啃书本(老师讲授时指定的教材)有关。李政道对于读书的重要,有他独到的见解:人的知识是一代一代地积累起来的,读书就是掌握前人的知识。他认为读书的涉及面要广,广为涉猎才能拓宽知识面。高等教育的最基本的特征除了它是培养高级人才和它的对象是已基本完成身心发展历程、具有主体意识和承担主体活动能力的个体以外,就是它是实施以通才教育为基础的专门化教育。[7]女大学生必须改变那种囿于课本、笔记的狭窄知识,去广泛涉猎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汲取本专业前沿的知识,并加以融汇贯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周期长,而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女大学生只有具备厚实宽广的通识才能,具备知识迁移能力,以不变应万变,才能适应变化着的人才市场。现在许多学校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许多大学生刻苦攻读获得双学位,也是为了在人才市场上多一门“手艺”去竞争。

(二)社会适应:适应社会需要

据《光明日报》1996年6月13日《深圳招聘重男轻女》一文载:“在深圳,几乎所有招聘人员的关键岗位都是要求是男性,甚至一些过去属于女性的传统优势领域,如服务人员,公关人员,销售人员等,现在也被男性渗透进去。”虽然此事已引起深圳市妇联和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注意和忧虑,有可能要设法作些解决,但我们能不能从另一方面考虑问题,即:何必都要挤在那块弹丸之地上?我们新女性,能不能勇敢地面对现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50、60年代曾经激励过无数年轻人的掷地有声的崇高的口号,说这是适应似乎有点方枘圆凿。但如果从人才需求看,可以说得通。大城市、好位置,人人都去挤,暴满、人才过剩;而老少边贫地区,人才匮乏,又都不去。这样分配自然难。我们女大学生为什么不能暂时牺牲一些物质的东西,树立远大理想,到乡镇企业,到山区,到边疆,去开创一番新的事业?去施展才华?遗憾的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骄娇二气滋生了。过去50、60年代女大学生认为是羞耻的“娇气”,似乎成了当代某些女大学生的荣耀了。学校组织劳动,一些女大学生手无缚鸡之力,怕脏怕累,受不得半点挫折,类似现象还可以举出许多。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从一定范围和意义上说,一个人追求享受的满足程度,应该与他的艰苦创业精神成正比。一切真正美好的东西是从奋斗中获得的,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意志坚强,不畏艰辛,奋斗不止的人。

在未来的21世纪中,人们面对着社会一连串二元或多元对立,进行思考和处理,如经济上的膨胀与节制、发展与稳定;人与人的竞争与协调合作,人对自然环境的索取与保护等等。而女性合作、宽容、细致、同情心等性别品质正是新时代所需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兴起,将有许多单位、许多职业特别适合、也特别需要女性,如教育、文秘、医生,特别是心理医生、保健医生等。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的主题是“平等、和平和发展”,女大学生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女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不仅仅只是个人谋职,不仅仅是个人发展,而且要以女性的优势,全面参与社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全人类的平等、和平和发展作贡献。

注释:

[1]谭南周:“潘懋元谈高教改革必须正视三个矛盾”,《中国教育报》1996年4月11日。

[2]李寿先、温洪:“将军与鞋王”,《经济日报》1995年12月1日。

[3]龚惠香、邢怡琴:“高师女生人生价值取向的调查”,《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3期。

[4][6]桂保:《美国的智慧:实用与理想的变奏》,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178页,第78页。

[5]程刚、谢桂阳:“大学生在学习上的性别差异及其教育意义”,《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第6期。

[7]方展画:“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若干理论思考”,《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第3期。

标签:;  ;  

重塑形象主动适应:解决女大学生分配难问题的途径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