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_银行论文

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_银行论文

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原因及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企业论文,原因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不少国有企业存在着数额巨大而无力归还的银行贷款和其它债务,使企业陷入严重的债务困境。据1994年清产核资的统计资料显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80%,有27.6%的国有企业负债超过了资产总额,如果扣除损失挂帐部分,还将有21.5%的企业实际已成为空壳企业。过度负债的国有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本金,企业既没有自负盈亏的能力,经营资金也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而难以承受市场竞争的冲击。高负债导致的巨额利息费用,也使国有企业与借款较少的私营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难以进行平等竞争。近年来企业改革的实践已证明,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严重阻碍着企业改革及转机建制的推进。因此,调整企业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

一、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原因分析

造成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原因,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企业粗放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等长期矛盾积累的结果。

1.“拨改贷”投资体制的改革,造就了一批无本企业。为了克服“财政拨款型”投资体制的弊端。1987年起实行了“拨改贷”投资体制的改革。新建的国有企业由计划拨款改为计划贷款。先由政府申请计划立项,获准后由党政部门任命一个企业领导班子,由企业按计划向银行申请贷款,有的企业名义上由中央与地方共同投资,实际上也不过是由中央或地方分别向银行借款,或将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转为银行贷款。企业投产后,再从盈利中归还借款的本息,应由投资者负责归还的借款本息的责任就转移到企业。实行“拨改贷”新建的国有企业,不仅流动资本而且固定资本都靠银行借款,这种全负债经营的企业,即使是经营顺利,盈利丰厚,也需要通过多年的内部积累才能逐步降低资产负债率,但是有这种好运气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既要负担流动资本,又要负担固定资本还本付息任务,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固定资本的使用是无弹性,需要长期占用的。因此,企业经营需要长期保持高于市场利息率的销售利润率才有盈利。如果市场不景气或成本上升等因素,企业就可能发生亏损,更谈不上归还银行的贷款。

2.流动资金的管理体制改革后,银行信贷资金基本上成为国有企业流动资金增加的唯一来源。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资金,按规定应有三个来源,即企业自筹,财政投入和银行贷款。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实现的利润全部上缴,无力也无责任筹集资金。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实行了利润留成制度,但是利润留成全部或大部分用以补充自有流动资金的约束机制尚未适应。因此,国有企业的经营资金就不得不依靠财政投入和银行贷款。但实践中这两个来源,实际上只剩下银行贷款一个来源,特别是1983年5月银行统一管理流动资金之后,老国营企业需要增加的流动资金,财政上实际停止拨付,基本由银行贷款解决。

3.政企不分,企业产权关系模糊,片面的约束机制,造成我国国有企业特有的负盈不负亏机制。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长期表现出如饥似渴的投资欲望和负债冲动,却较少顾及负债风险。这种将“报酬”与风险割裂开来的决策行为,主要是由于政企不分,企业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政府部门一方面要求企业搞好财源建设,上项目,上规模,并以此考核企业领导的政绩;另一方面国家又不追加资本投入,加之市场融资渠道过窄,产权交易,企业收购、联营,合资等由于受到区域隶属关系等的制约,而无法进行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唯一的渠道,只有依赖银行借款实现企业内、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企业负债经营投资达到预期效果,就能用盈利归还借款本息;如项目失败,投资收不回,企业就欠着银行的借款不还,反正是国有企业欠的是国家银行的钱,同吃国家“大锅饭”。这种负盈不负亏的机制,使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就不是权衡预期报酬与预期风险,而是盲目追求最大期望利润。

4.“分灶吃饭”的财政分配体制,形成了我国的“诸侯经济”,各级政府在局部利润驱动下,要求银行根据政府意愿向企业投入资金。虽然银行在行政隶属关系上不属当地政府部门管理,但现实经济生活上,各地银行分支机构在资金投放上已不得不屈从于当地政府部门的安排,银行呆死帐很大部分就是因政府行政干预造成的。同时,由于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同企业改革没有协调同步,银行对贷款资产恶化也不负完全直接责任。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又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80%的贷款都投放到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发生亏损,资金不足,生产经营无法维持,对负债率很高的国有企业,如果银行不注入资金,企业就会很快陷入破产危机,那么银行的损失就会由暗变明显现出来。在大量国有企业破产的内外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要维持企业的生计,银行就不得已向资信情况已十分恶化的企业继续提供贷款。银行在内外两股压力的作用下,就被迫放开信贷的“闸门”,放开贷款。

5.国有企业粗放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大面积长期亏损,侵蚀和流失了大量的资金。我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依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着眼于单纯数量的增长。各地区各部门各自为政,划地为牢,重复建设,重复引进,产业结构雷同,形不成规模经济,造成大量资源流失。最为突出的我国前几年彩电、冰箱大战,以及现在的空调大战和汽车大战等等,各地区各部门都大量举债,一哄而上,盲目上马。许多企业在这些大战中败下阵来,从此陷入了债务困境不能自拨。企业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忽视了技术改造,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企业的科学管理,国有企业产品几十年一贯制,产品质量差,花色品种单一,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管理滑坡,制度松驰,浪费严重。“以包代管”、“以奖代管”、“以改代管”现象严重。许多国有企业长期亏损,无法维持简单再生产,只有靠借款维持生计。借新债还旧债,亏得越多,借得也越多,企业背上了永远无法还清的银行债务。

二、解决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对策研究

解决企业过度负债,并不是要解决所有企业的债务问题,国有企业千千万万,具体情况也是千差万别,要解决所有的企业过度负债的问题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把解决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的考虑,根据抓大放小的方针,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彻底改变目前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所有领域行业分布过宽的格局。把国家的财力和精力集中到那些最必要的行业或领域中去,真正搞活这些关键部门和龙头企业的资产,从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对这些关键部门和大型企业集团的债务问题,要结合产权制度改革,同时国家也要拿出财政金融政策,向这些企业部门注入资本金,缓解债务困境。对不适宜国有资产经营的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以及众多的国有小型企业的债务问题,着力点应放开放活,转为非国有经济等办法来解决。在清产核资和产权界定的基础上,国有资产确定收缩的行业或小型企业可以进行股份合作制,拍卖、出售、联营、租赁、破产等办法,抽回这些部门和企业的资金,并且把产权转让的收入集中投入到大企业的发展中去,解决这些企业债务过重、资本金投入不足的矛盾。

其次,积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国有资产营运主体,建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实现政企分开,把生产经营投资主体转到企业,提高企业追求效益,承担责任的能力。投资的责任和投资收益相统一后,企业在积极利用负债经营时,必须密切关注财务的安全与稳定。自觉合理地控制债务结构,力求避免由于过度负债而陷入债务困境。显然,企业这种机制的建立也是企业转机建制过程。这就说明解决国有企业过度负债问题必须寓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之中,如果脱离企业的改革过程,而想单方面降低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是不可能成功的。具体的做法,对少数特定行业必须国家完全所有和独家经营的特殊企业改建为国有独资公司。解决这类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主要通过注入资本金,“拨改贷”形成的债务转为国家投资等办法,相应减少这些企业的负债,增加国家资本金的投入。而对多数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可以改建为国家控股或参股的股权多元化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发展法人之间相互交叉持股,吸收社会闲散资金,鼓励引导企业经营者、职工个人入股,使股权多元化,分散化,并且大幅度降低国家直接持股的比例。把国有企业建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建立企业资本金自我补充积累机制。根据《两则》、《两制》的规定,允许企业运用加速折旧增提折旧和技术开发费,提高资金积累能力。保证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留给企业,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同时,所有企业都要眼睛向内,严格管理,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覆盖率,提高盈利水平。在做好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的工作过程中,为切实解决国有企业过度负债问题,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使企业有比较宽裕的融资渠道,改变单一依靠银行借款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局面。对具备上市条件的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积极稳妥地推向民间资本市场,发行股票,上市挂牌交易,解决这类企业资本金不足的矛盾。

二是对国家“拨改贷”形成的债务连同本息一起转为国家资本金,增加国家投入。

三是企业一时难以还清的银行债务,进行挂帐停息或把一部分不良债权变成股权,使银行的“死债务”转为“活股权”。

四是由于投资决策失误等形成的呆死帐,已经失去存在的物质基础,应该核减银行呆帐准备金,核减企业债务。

五是制订优惠政策,对被兼并企业的不良银行借款实行持帐停息等办法,鼓励优势企业通过产业纽带的联系,实行兼并、联营、协作等多种形式带动一批劣势企业,实现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实现不良债务的重组与改良。

六是企业间的债权债务,本着自愿的原则,把相互债权变成股权,形成法人之间相互交叉持股。一方面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负债水平,同时又可以使股权多元化,分散化,促进企业转换机制,实现自主经营。

七是发行国债,专职用于急需发展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去,解决这些企业债务困境,国家此项债务到期时,可发行相应的新债归还。

最后,解决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问题,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必须同国有企业改革协调同步进行。一是要改变银行信贷款约束状况。二是实现银行信贷自由化,银行各地分支机构要摆脱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力求资金投放体现效益优先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银行的信贷资金要流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优先发展的行业和企业中去。避免资金投放到效益差,长期亏损,扭亏无望,淘汰出局的企业。减少呆死帐,控制企业资产负债率无节制的上升。

标签:;  ;  ;  ;  ;  ;  ;  ;  

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