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价值分析与应用论文_孙炜

探讨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价值分析与应用论文_孙炜

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 743000

【摘 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微生物检验在临床抗生素合理应用以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分析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价值。结果?微生物检验用于控制医院感染,能在监测病原菌、预测传播途径和监测易感人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论?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和推广,以有效控制日益严重的医院感染。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医院感染控制;临测

【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5-093-01

0 前言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医疗工作更加注重于在临床治疗中加强对技术、材料以及治疗方法的创新化运用,但在这个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治疗感染的现象。医疗事业的发展应当提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水平,选择更为有效的控制手段来给患者带来最为优质的治疗服务。医院感染本身会出现在治疗活动中任何一个环节。其中,最为主要的三个环节为:传染源的产生、传染源的传播途径以及易受感染人群。微生物检验科对不同类型的医院感染做出正确诊断,以确定是外源性感染或是内源性感染,通过对微生物的检测来降低医院感染的产生机率是十分有效的,因此在对微生物进行检测的时候,需要由医院本身加大开展力度,继而提高控制成效。在本文中,需从微生物的检验价值出发,结合于医学治疗活动的开展需求来进行具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种来源 菌种来自2015年1月-2016年5月到本院就诊的 200例因尿道感染的患者。通过对这200例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就其带有的大肠埃希氏菌进行分析来设置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的病患人数为100例。

1.2 检测方法的分析

通过对检测菌株的分析来对检验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其具体操作如下:(1) 针对于细菌种类与药敏抗性的检测,在对纯菌种进行提纯之后,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ID32E 检测试纸来明确菌类;然后选择ATB G-5检测试纸来对菌株的药敏反应进行分析研究;之后配合于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来开展一系列的检测活动。(2) 选择β- 内酰胺酶 (ESBLs)来作为初步筛选的检测试剂,在此基础上来对微生物情况进行分析检测。同时,结合于专家系统的筛选出来进行确诊明确。其所需的药物为:头孢他定 30 μg/片:头孢他定 / 克拉维酸10 μg/片;头孢噻肟30 μg/片:头孢噻肟/ 克拉维酸10μg/片,两组中任何一组加克拉维酸的抑菌环直径增大≥ 5 mm 判断为产 ESBLs,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对照组菌株不采取任何检验措施,医生仅根据临床经验为患者配制药物。

1.3 质量控制

按照我国卫生部门的临床检验标准来确保菌株大肠埃希氏菌 ATCC 25922、肺炎克雷伯菌 ATCC700603,标准菌株鉴定率均在99%以上,药敏试验符合NCCLS标准范围内。

1.4 医院感染的诊断

1.4.1 诊断活动的价值分析

可能会带来医院治疗感染产生的原因具体化表现为:因治疗活动的介入性开展、化学药物的存在,以及选择放射来作为治疗方式等原因。另外,还会因为抗生素等“超级药物”被滥用而带来医院感染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通过对患者体内的微生物进行检验,将会临床治疗活动带来更为准确的数据分析报告,使得医生能够结合于患者的实际生理状况来设计治疗活动,并且针对不同情况的医院感染给出相应的控制方案。

1.4.2 微生物检验活动的医疗价值分析

医院感染问题的日益严重,需要医护人员将病原菌进行菌类分析。鉴定病原菌型的方法有很多,如:分子分型、血清学分型、噬菌体分型、细菌素分析以及质粒图分析等。若能在第一时间对新发现的耐药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处理,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便可提高感染的控制率。

1.5 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1.5.1 细菌耐药性日趋增多的表现

⑴感染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概率大大提高,其耐药性也显著增高;⑵大量感染原因由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且数量日益增多;⑶许多国家以及地区均出现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的传播现象;⑷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感染现象出现;⑸耐青霉素以及耐头孢霉素酿脓链球菌现象出现。

1.5.2 微生物室的监测功能

(1) 微生物实验室能够对资料起到反馈作用: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对临床各种标本进行耐药谱汇总,每日1 次,并且向医院感染部门做定期报告,加强临床医生对医院主要流行病原菌和耐药谱的了解,防治抗生素滥用现象发生。(2) 对细菌药敏试验做定期总计:对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的方法为:K-B 纸片法。之所以采用 K-B 纸片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能够将最适合临床治疗的药物选出;其次,K-B 纸片法是重要细菌鉴定法之一;最后,K-B 纸片法是一种重要的流行病学分型工具。

1.6 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患者出现严重的尿频、尿急、尿痛以及尿不尽等情况,以上情况患者自身无法控制,尿液中出现严重的细菌尿、脓尿、血尿以及气尿等异常现象,患者无法忍受其腰部出现的疼痛情况为重度感染;患者经常发生尿频、尿急、尿痛以及尿不尽等情况,尿液中常常出现细菌尿、脓尿、血尿以及气尿等异常现象,腰部的疼痛情况是患者可以忍受的为中度感染;患者偶尔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以及尿不尽等情况,尿液中出现微量的细菌尿、脓尿、血尿以及气尿等情况,患者腰部出现轻微酸疼情况为轻度感染。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 2 检验对两组患者治愈率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菌株种类带有的微生物进行检验,借助于对检验结果的分析来为治疗活动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数据,进而为患者带来更高质量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感染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3 结 论

微生物检验作为临床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保障患者能够得到更好质量的关键内容。微生物检验部门担负着医院感染的所有检测任务,同时,微生物检验也是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重要指导手段,合理使用抗生素需要临床医师密切掌握有关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信息,此信息可由微生物检验室提供。我国医院的感染发生率较高,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最重要是要做好监测工作,而微生物检验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临床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成效等方面的能力。加强对医院感染现象的重视,确保能够从关键的三个环节入手,来增强控制感染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柳,郭清莲,申及等.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4):1573-1574.

[2]余昊,温见翔,闫津津等.从临床案例中研究临床与微生物检验相互沟通的重要性[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7):2497-2498.

[3]杜娟.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河北医学,2016,22(4):693-695.

论文作者:孙炜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  ;  ;  ;  ;  ;  ;  ;  

探讨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价值分析与应用论文_孙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