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行为的研究现状与问题(一)_认知发展理论论文

风险行为的研究现状与问题(一)_认知发展理论论文

冒险行为研究现状及问题〔1〕,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状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本文指出了研究冒险行为在事故预防等方面的意义,并在分析介绍冒险行为的个体差异、冒险发展观、应激和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冒险行为的关系等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国内外关于冒险行为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风险,冒险行为,事故

关于冒险行为(risk—taking behavior)的研究由来已久, 只是近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活动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不断出现一系列风险(risk)问题,特别是由于人的冒险行为而导致了大部分事故及灾害的发生,更是引起了学术界关于冒险行为研究的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设备的不断改进、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推进,……对作业人员的要求,如技术水平、心理素质等,相应地就越来越高,这样,人的因素在事故发生中就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1]。

Hovden 和 Larsson (1987)曾对瑞士18至70岁之间的有代表性的样本研究表明,90%的被试都认为冒险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2] , Wagenaar通过对大量的事故材料分析认为: 错误认知风险或有意接受风险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但在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不完全如此,唤起工人风险意识的各种工业措施正是基于这些假设。通过事故情景分析,发现导致事故的冒险行为可以分为三级水平:操作性的(日常工作行为)、战术性的(事件决策)和战略性的(计划和长期决策),处于战略性水平的人一般有机会评估风险,故旨在降低事故率的风险通讯应指向这些人。同时,他认为:许多有关冒险行为及事故倾向的分析表明冒险行为与人格特质有关系,有的人干脆就将冒险行为视为一种人格特质,但在Slovic(1964)看来,冒险行为并不是某些心理学家所认可的那样是一种单一的特质,在实质上是多维度的,有主观成份,很容易受动机影响。因此,选择机制是有作用的。Wagenaar(1992)亦认为冒险行为与用于概率分析的理解能力没有关系。看来,教育的尝试能否成功是值得怀疑的。

因此,现在十分强调训练、再训练、动机激励及行为改变等干预人的因素的行为控制技术在事故预防中的发展及应用[3]。看来, 加强冒险行为本身及其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关于冒险行为的研究概况

1.1 冒险行为的个体差异

P·Bromiley和S·P·Curley(1992 )在一篇综述文章中对前人的研究工作进行了介绍、分析,最后总结:尽管通过观察,个体在冒险方面的差异十分明显,但是个体冒险倾向(propensity)的差异性并不是一个十分明确的问题[4]。目前, 研究个体差异的方法都是各不相同的。特质理论认识到了情境(situation)和决定人的行为, 特别是人的冒险行为的人格特质的联合影响。在此,关键是确定与构成情境类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件(情况)和确定构成个体差异的有限特质。有关冒险行为的个体差异研究大都缺乏情境分析(situation analysis)。这点得到了现有研究,特别是有关冒险的跨情境研究的确认。

为方便起见,P·Bromiley和S·P·Curley将情境分为四类, 并分析讨论了各类中的相关研究。 即(1 )涉及物理感受(physicalsensation)的活动,(2)游戏(games)和抽彩(lottery),(3 )日常的生活选择,(4)商业环境活动。 涉及各类情境的有关冒险行为的研究中采用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研究冒险行为的传统人格方法主要是感觉偏好量表(sensation seeking scale)的使用。 在游戏及抽彩等情境中主要采用了实验研究方法,个案研究(case study)亦运用于各种情境中冒险行为的分析。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差异以及其它的一些人格特质是与冒险行为相关的。这些结果虽然描述了冒险的个体差异,但很少有研究对个体差异提供解释性理论。因此,Bromiley等认为一旦有这方面的努力,将是十分有价值的。

几个有关冒险行为的跨情境分析研究(cross —situationanalysis)注意到了情境特征对冒险行为个体差异的重要性。可以说,注重情境因素并对之加强分析将对我们关于冒险行为的个体差异性理解提供有价值的补充和修正。

1.2 冒险:一种发展观

B·Fischhoff(1992)为了研究和描述冒险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个一般性的框架,这个框架包含两部分:(1 )关于个体冒险行为的思考方式,(2)关于个体采取(或回避)这些行为的思考方式[5]。第一部分采纳了决策理论的观点,认为冒险是在一系列可供选择的行为中或多或少有意选择的结果;第二部分采纳了毕生发展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个体是根据他们处在人生周期(life cycle)的什么位置来面对风险情境的。由此,主要探讨两个方面的问题:(1)人们的一般认知、 情感及社会发展是如何影响他们暴露于或接近于具体的风险情境的;(2 )人们所经历的具体风险情境是如何加强或限制其一般性发展的。可惜有关此方面的研究很少。不管怎么样,如下几点是肯定的:对每个年龄阶段的每个人来说,冒险或回避风险的机会都有可能出现。他们的反应部分依赖于他们是谁,即从他们的认知、情感及社会发展方面来考虑。反之,人们所冒的或回避的风险提供了可能加强或限制其发展的经验。尽管在相关的研究中提出了许多耐人思考的假设,但主要观点还是十分谨慎的。

1.3 群体冒险

就一般的习惯及大家所接受的方式来看,之所以将决策任务推给团体,而很少由个体来完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增加(资源)意味着工作绩效的潜在改变, 如增加正确反应的可能性、减少错误及损失等。一般地,在某一方面亦会提出强化良好结果的观念;

(2)群体相互作用有可能导致“社会价值增强”, 包括各种决策之外的考虑;

(3)群体成员各自承担一点风险, 用“我们的损失”代替“我的损失”,这样,风险便会扩散。

为避免群体冒险或群体保守的倾向,即避免发生群体决策的极化现象。 现在,

已发展了各种有效的决策技术,

这些基本的集合( aggregation)众人智慧的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类——数学的或准行为的(quasi—behavioral)集合。

数学集合(mathematical aggregation)法是指算术的(如求平均数的方法)或个体意见的(如投票)正规总结。其主要关心领域是社会抉择和专家的判断预测。在这里,群体是名义上的,仅仅是为了收集个体的选择意见,其群体成员并未发生相互作用,关注的焦点是发展一个便于更好收集这些单个个体的意见的系统。 相反, 准行为集合技术(quasi—behavioral aggregation procedures ), 诸如德尔裴法( Delphi—method)和列名团体技术涉及控制群体的相互作用。 这些方法尝试建构(结构化)群体的相互作用,以便达成无其他社会副产品的一致方案。

以上研究仅针对临时组合起来的群体或“名义上的群体”,其中成员间的相互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有必要探讨“长期群体”(long—termgroup)冒险的规律。 这种群体中成员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存在大量的相互作用。遗憾的是有关长期群体风险决策的实验研究极少,而且,由于其经费及实际困难亦不鼓励这种研究思路。因此,涉及长期群体的研究项目通常都在现场进行。通常包含单一群体行为的个案研究及某种组织、机构中较小群体(单位)功能特点的调查等。尽管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文献极少,但通常认为:群体内聚力、过份指导型领导、含糊不清、群体的系统决策程序、外在压力、不良绩效表现等都有可能导致群体的不良风险管理或表现出更大的冒险。目前,我们不仅需要探讨相关的理论模型,而且有必要加强经验研究。

1.4 应激、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冒险行为

关于应激(stress)、情感状态和冒险的关系的研究文献极少,且不完善。但是,态度中的认知、情感及行为因素确是对安全有影响;价值观、信念及情感状态,不管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都会对风险认知的方式有很大的影响。风险接受和一系列的冒险行为有赖于认知、行为及情感因素的关系和相对力量。影响安全绩效的情感条件包含:工作满意度、管理关系、压力、暂时的情绪状态(如:挫折、愤怒)和个人的或外在的组织冲突。Wolf和Pearson(1992 )曾提供证据表明:对他们的工作抱有积极情感的人大都很少出事故[6]。当然, 这一依据并不能确定因果链,它仅支持这一心理维度的进一步探索。其他领域的研究亦支持这一观点。

Lmada(1993)等人从宏观工效学的角度, 采用个案分析方法说明了心理的和组织的因素改变对不安全条件认知的机制[7]。 结果发现:组织文化、态度和情感状态显然影响着人对风险和危险(伤害)的认知。情感是如何影响冒险行为方面的研究文献主要有两类:(1 )对威胁和紧急情况反应的个案研究,主要关心厌恶情感、应激唤醒及处理决策冲突的果断性等;(2)常见的日常事件的研究。 主要关心心境的适度变化。关于第一部分的文献,Janis和Mann(1977 )的冲突理论很具代表性。使用历史的和政治的决策研究、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使应激操作化,通过提高冒险程度来检验高应激水平对决策的不良影响。第二部分文献,Isen(1988)关于积极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工作是其代表。他们以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实验室研究方法探讨了积极心境的适度增强对思维过程、风险认知及冒险的影响。这一系列的研究得到一个一致的和有意义的结论:适度的积极情感有助于使人在高风险情况下回避风险和保持谨慎小心。不象第一部分文献,这部分有关积极情感的文献未将其研究扩展到高水平的积极情感。关于高水平的积极情感对冒险的影响以及极度高兴的被试是否有可能是回避风险的人或冒险的人知之甚少。

两部分的研究未得到同等的发展, 另外, 至少在适度心境(mild moods)水平时,积极心境状态和消极心境状态二者对决策和冒险影响并不那么对等亦是显然的。可以肯定,积极和消极心境影响的不对称向情境对判断和决策影响的整体理论(global theory)提出了挑战。

呼吁更进一步的研究似乎是综述的惯常做法, 但在L ·Mann (1992)看来,应从更广泛的视角加强情感和冒险的研究。这种思路主要包含(1)正常心境状态和冒险倾向间关系的纵向研究;(2)自我报告心境和冒险间关系的相关分析;(3 )比较因个人的和分享他人的成功或失败而造成的心境变化作用导致的事前—事后冒险的现场研究。

2 存在的问题

虽然50、60年代就有人从事相关的研究,并尝试将冒险行为作为一种特质与各种人类行为联系起来。但是,这些研究十分零乱,很少见统一概说;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随之而出现的与人相关的各种社会、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如商业风险投资、吸毒、性混乱等与人的冒险联系在一起的各种问题愈加引起了人们的兴趣。80年代以来,关于冒险行为的研究十分火爆就是例证。近来,我国学者亦在风险认知、风险决策等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文献介绍及探索[8][9][10]。这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冒险行为提供了基础和有益的启发。但就国内外关于冒险行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

(1)人的冒险行为的出现与否绝不是个体一时冲动的结果, 而是深受个体的心理、生理状态、当时个体所处情境、群体及宏观组织等系统作用的结果。即使是习惯化的冒险表现,亦可认为是各种因素影响的长期积淀的产物。而过去的研究视冒险为个体的一种特质、倾向是个体的一种主动表现,似乎游离于环境影响之外。由此看来,有必要更换研究视角,加强对冒险行为的系统探讨及宏观工效学分析。

(2)“冒险”(risk—taking )极易使人误认为冒险行为是有意识的(deliberative)。这种认识在关于冒险的决策理论分析中尤为突出。然而,有些普通行为初看似乎源自对风险的有意识考虑,但认真分析发现却并不是如此。因此,有必要加强冒险行为各个方面的全面分析,尽管有意识的冒险和非有意识的冒险二者似乎难以区分。

(3)不管是风险平衡理论,还是零风险理论, 这些试图解释人的冒险行为的理论观点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极力看重冒险者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了由于组织、环境及群体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个体亦有其被动接受的一面。因此解释冒险行为的理论不应只关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而放弃环境等外界因素对个体的作用。

(4)目前, 国内外的专家都认可冒险行为等人为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但是,什么冒险行为造成了事故的发生,且不同行业的冒险行为是否具有同质性及差异性?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同的工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会不会有不同的冒险行为表现?实际上,这就是冒险行为的权变性问题。至今,尚未见到有关方面的具体报告。另外,现有关于冒险行为的研究仅局限在游戏、商业等领域,较少顾及实际生产领域的高风险(易出事故)行业。因此,冒险行为的研究要有一定的具体性和针对性。

(5 )现有事故致因分析中涉及冒险行为研究的仅见到事故报告材料的经验总结分析及事故案例剖析,极少见到在其经验分析基础上做深入分析的实证研究。

(6)大部分学者在探讨冒险行为时都有一个假设, 那就是冒险行为的表现是有意识的或非有意识的思考结果,也就是冒险行为是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外化,但表现冒险行为时,个体的内在心理结构(状态)究竟是怎么回事?却无从得知。

〔1〕本文修改稿于1996年8月20日收到。

标签:;  ;  

风险行为的研究现状与问题(一)_认知发展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