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研究_经济论文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研究_经济论文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发展论文,少数民族地区论文,西部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1004—3926(2000)04—0024—0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我国西部或与西部密切的中部地区有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26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居住着2/3 的少数民族人口。西部少数民族大部分分布在边疆、山区、牧区以及高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那么如何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呢?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地域辽阔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要充分发挥其旅游资源的优势,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使之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拥有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的规模、数量、名位及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发展的规模和水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再加上历史悠久,从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具备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1.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地区,区内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山脉纵横,山川秀丽,物产丰富,又是众多河流发源地,从而形成许多旖旎的自然风光。因而是全国自然旅游资源规模宏大、数量较多、种类齐全、品位较高的区域。1995年西部地区已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4个,占全国9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4.3%;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0个,占全国119 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33.6%;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14个,占全52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27%。此外,尚有大量省、地、县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其中许多景区、景点都是享誉世界的风景名胜,如内蒙古的大草原,新疆的吐鲁番、天山天池,甘肃鸣沙山,西藏的珠穆朗玛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四川的九寨沟,云南的西双版纳、大理苍山洱海、路南石林,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广西的桂林山水等等,开发和利用这些天然旅游资源对于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拥有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财富和传统的物质文化成果,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又孕育了绚丽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我国55个少数民族大多数分布于西部地区。而众多的少数民族聚居而形成的民俗民居、民族歌舞、民族服饰及民族文化等,又孕育了西部特有的民族风情。同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我国其它地区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其中如拉萨布达拉宫、大理三塔、丽江古城、敦煌莫高窟等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旖旎的自然风光与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及珍贵的文物古迹相结合。形成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强烈的吸引力的独具魅力的旅游景观。

二、发展旅游业是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起飞的重要杠杆

(一)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促使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功能很强,其发展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发展旅游业是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起飞的重要杠杆。许多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证明,旅游业的发展能极大的促进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商业服务、轻纺工业、副食品生产、对外贸易、金融、房地产、邮电通讯等相关产业的长足发展,特别是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的外贸、民航、建筑业所受影响最大。

1.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的“主导产业”,其发展,将促进服务业中其他行业的发展。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服务业的发展相当缓慢。而服务业中的旅游业所提供的旅游消费有其特殊性,即旅游的需求消费通过交通运输突破了区位限制。因此,大力开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把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吸引到这里来消费,这无疑对当地的服务业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旅游业的兴起必然会刺激和带动许多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对直接为游客提供服务的旅游经济部门——旅馆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网、金融业及其他为游客间接提供服务的部门产生直接经济作用。

2.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对于拥有剩余农产品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如果部分外运的农产品能够由旅客就地消费,当然可以降低成本,得到加倍的经济效益。同时投资不断发展的旅游基础建设(建设旅游设施、食品加工设施、交通设施等)还可使当地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3.旅游业的发展,促使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生产。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有着相当丰富的经济作物资源、林产资源、畜产资源等,而由于这些地区的工业基础较差,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产业能力很低,多数资源都是以未加工的原料或初加工的产品形态运销外地,由于附加值低,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致使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发挥。旅游的发展可刺激用以满足旅游经济需要的工业品生产的增加。这样,可根据国际、国内旅游的需要,重点发展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土特产品、旅游工艺纪念品及旅游消费品等能耗低、污染少、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加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资源的纵深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发展旅游业,可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旅游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旅游业比发展其他非服务性行业更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旅游业安排就业的平均成本要比其他经济部门低36.3%。另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每直接就业一人,就能给社会的其他行业(交通、通讯、建筑、商业、园林、副食品生产等)提供5个就业机会。可见, 旅游业不仅能使其本行业就业人员增加,还能带动和促进相关行业就业人数的增加。1994年,全球旅游业的从业人员达2亿人,即大致占到全球从业人员的人1/10。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没有条件发展工业,农牧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当困难,而通过发展旅游业来解决这些地区剩余劳动力问题是一条比较理想的途径。

(三)发展旅游业,提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走脱贫致富的道路。旅游业是一个能够富民的产业,在增加经济收入方面,发展旅游业具有其他产业不可比拟的特有优势,即不仅仅给个别人带来财富,而是能使旅游地区的人民普遍得到实惠。旅游者的旅游过程,实际上是货币资金的转移过程,旅游者通过其在旅游地的食、住、行、娱乐等活动,把货币资金转移到了旅游地区,旅游地区则可通过旅游者的消费来取得经济收入。因此,发展旅游业将会增加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经济收入,走脱贫致富的道路。

(四)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长期以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人们的文化素质较差、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而旅游是大量的人流、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交汇的过程,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不仅限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劳动就业机会、以及提高旅游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等这些有形的影响,而且还存在许多无形的影响。即国内外的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把新的知识、新的信息以及文化等带进来。这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扩大对外交流,促进改革开放,有利于引进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因素对于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应注意的问题

1.在旅游业的开发上,必须突出特色。所谓特色,即独特性,主要是指民族特色、历史特色和地方特色。在这些方面,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旅游产业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3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种类多、分布地域广。这其中有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装服饰、民居宅院、风土人情等人文景观,还有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有些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充分发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人文优势和自然优势,充分体现本地区、本民族的特色,创造“独一无二”的民俗风情旅游项目。在开发特色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和特色上下功夫。在旅游线路、活动、景点的设计时,要有创新的、唯我独有的设计构思;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产品时,要有创新精神,利用本地区独特的条件创造性地开发新的民俗风情旅游特色产品。

2.国家应制定较优惠政策、加大投入来扶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行业的发展,并加强对旅游行业的管理和监督。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旅游业尚存在许多困难,因此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另外,目前在旅游市场上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破坏旅游景点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极大地破坏了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声誉和形象。因此,为了使旅游行业能健康有序的发展,国家应该努力完善旅游产业的监督管理体制,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款,引入公平竞争机制。维护旅游产业秩序,以此来维护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维护旅游者以及旅行社的合法权益。

3.在旅游区要建立一个以旅游为中心的综合服务体系。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建设配套的旅游设施,需要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需要其它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在旅游设施的建设上应当根据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合理确定旅游设施的建设规模,注意档次的合理分布与市场的需求相吻合,设施的建造地点应与游览地保持必要的距离,设施的外形要与景观相协调;同时还要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以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业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该行业的发展,而影响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问题。因此,要做好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制订和完善各种责任制,推行旅游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服务。另外,旅游业的发展,还需要其它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如交通部门、邮电通讯部门、商业部门、金融部门、以及公安部门等的支持与配合。

综上所述,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可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加快该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并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收稿日期:2000—02—22

标签:;  ;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研究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