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奇闻轶事_诺贝尔论文

百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奇闻轶事_诺贝尔论文

百年诺贝尔化学奖轶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诺贝尔论文,轶闻论文,化学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的科技奖中,最权威、影响最大的当属诺贝尔三个自然科学奖——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奖不仅成为科学家的科技成就的最高荣誉,而且其数量的多寡更成了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实力的标志。现在,人们在享受着新时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舒适的生活时,不应也不会忘记瑞典的诺贝尔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和化学家的名字。

诺贝尔奖是近代史上最负盛誉的国际性奖。这项奖是根据19世纪末叶,瑞典著名化学家——艾尔弗雷德·诺贝尔生前的遗愿,以其财产作为基金设置的。迄今已有一百年历史。据化学史料,现辑录几则数据,以飨读者。

诺贝尔化学奖设立于1901年。从1901年~2000年一百年间,它记录了20世纪的重大科学成就,也包括19世纪末的一些重要发现。诺贝尔奖从1901~2000年共颁发92次(其中八年因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原因而未颁奖)共有134人次获奖。其中,1901 年第一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是荷兰人范特霍夫;2000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是在导电聚合物领域有开创性贡献的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艾伦·马克迪米德,以及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分别于1958年和1980年两次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是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居里夫人既是物理学家,也是杰出的化学家,她对核科学和原子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又发现“镭”和“钋”两种元素,分别于1903和1911年获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美国化学家鲍林1954获年诺贝尔化学奖,又在196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法国的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的女婿)在35岁时与妻子伊伦共同荣获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这是目前唯一一对夫妻双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者;目前唯一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华人,是美籍华人李远哲(1986年);联邦德国的格奥尔维蒂希在1979年82岁高龄时,获诺贝尔化学奖;因氟的研究而受其毒害致英年早逝的莫瓦桑于190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澳大利亚化学家康福斯从小两耳失聪,语言受阻,他以顽强的毅力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并由酶及立体化学研究的杰出贡献而获得1975年诺贝尔化学奖。

就考察科学家的“创造性年龄”来说, 获奖最多的年龄段在31 ~50岁的二十年间, 这是获奖者的最佳年龄区, 他们占全部获奖人数的73.4%。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134名科学家(人次)来自20个国家, 如果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数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尺度之一的话,那么,从获奖人数看,在134名化学家中,仅美国、德国、 英国就有97人获奖,占总获奖人数的72.4%;若把1901年以来的获奖情况按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分成两个时间段统计,1901~1939为前一个时间段,1943~2000为后一个时间段(1940、1941、1942三年因二战未颁奖),则20世纪上半叶,德国是世界化学研究中心,1901~1939年间德国共有16人获奖,居各国首位;在1943~2000年间美国共有41人获奖(德国有11人),这说明世界化学研究中心已转移到了美国,而英国一直居于第二位,二战前落后于德国,二战后次于美国,分别为6 人与20人。

在这92次颁奖项目中,有关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最多,其次是有机化学、结构测定和化学理论方面的研究。这表明20世纪化学研究在解析生命现象、有机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及理论分析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中科院院士王绶绾提出:“迎接诺贝尔科学奖的挑战”。这句话道出了中华赤子为祖国向诺贝尔奖冲击的心声。中国亟须培养一大批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精深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谐发展的人文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身心特征的拔尖科技人才。

标签:;  ;  ;  

百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奇闻轶事_诺贝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