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石油行业信息技术管理发展趋势论文_史杰

简析石油行业信息技术管理发展趋势论文_史杰

史杰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太原销售分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石油现代信息化管理模式必然要代替传统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对石油企业的发展与经营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让石油企业有规划地向前发展。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石油行业信息技术管理发展趋势,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石油行业;管理;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一、石油企业控制系统网络架构

通常石化企业网络划分为管理网、数采网、工控网三个网段:

1.1 工控网

石化企业的工业控制系统大多采用DCS,DCS控制网的网卡一般是定制的,控制器之间的网络传输协议每个厂家通常采用自己的专用协议,硬件设备也是厂家定制的。DCS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先进控制(APC)等系统的数据库统一通过OPC接口传输。

1.2 数采网

通过应用OPC技术,统一了不同厂家DCS间的数据访问方式,减少了开发和维护的工作量。通过应用I/O数据缓存,实现了网络故障时的数据存储和网络恢复时的数据转发功能,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石油化工行业使用OPC协议采集的方式,将数据向上单向传输,涉及的主机操作系统大都为Windows系统。一般放在控制网络中的OPCServer端采集工业控制系统数据,OPCClient端在生产管理端,连接OPCServer获取生产现场数据。

1.3 APC和实时优化(RT-OPT)

APC和RT-OPT的数据来源于DCS的实时数据库,一般具有数据双向传输的要求。通过采用APC和实时优化控制策略,改进过程控制品质、优化生产操作、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同时可使装置具备卡边运行的能力,提高了装置的处理量,优化了产品收率和质量,降低了能耗、物耗,实现了装置经济效益最大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2.1 问题易偏离,跟踪困难

以纸质记录为主的问题,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对实际情况的反应可能产生偏离。对于问题的整改、验证等结果,缺少行之有效的跟踪、记录手段。

2.2问题分析利用难度大

监督检查的最终目的是要对发现的大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管理中的缺陷。这要求一方面要有数据量的积累,另一方面要对问题按照分类、等级、产生原因等进行结构化拆解与归纳整理。这些对于纸质记录的问题实现起来难度较大。

2.3工作传达效率低

监督检查对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标准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目前企业多以通知等形式下发,在下发过程中检查要求等容易层层衰减、降低传达效率。

2.4数据滞后,整理工作量大

部分石油化工企业比较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开发了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但多以基于 PC 端的开发为主,导致现场记录不能及时进入系统,需要事后电子化重复整理和录入,增加工作量。

2.5知识闭锁,有效传承途径欠缺

安全监督人员和被监督人员是一对矛盾体,加强对现场安全监督人员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安全监督以理服人,尤为重要。石油化工企业涉及专业面广,对安全监督人员的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然而,大部分专业人员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都在个人心里,无法有效地对其进行传承和积累。

三、石油行业信息技术管理发展趋势

3.1实现信息化管理思想的转变

若想实现信息技术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转变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提升大家的管理意识,让大家意识到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有什么样的特点以及作用,进而让大家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实现管理理念的转变,转变传统的人工化管理理念为如今的信息化管理理念,促进石油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

3.2建立石油化工行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石油化工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以上中下游产业链各环节为对象,分类制订数据安全保护框架、网络分级管控策略,着重考虑海外企业和合资企业的网络接入安全策略。二是着手研究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共性安全风险,当前主要是云平台、大数据、无线网络、物联网等石油化工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应用安全风险、“WindowsXP 停服”后的企业应对措施、“匿名者对全球石油企业的安全威胁恐吓”期间的应急处置办法、国产化率偏低如何替换的问题。三是开展行业信息安全监督检查,推动行业及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摸清石油化工行业信息安全态势,逐步提高各级领导和普通操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 四是定期组织开展应对有组织攻击的网络攻防演习。组织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产业链各单位、技术支持单位等共同参与的大规模网络演练,目的是检验在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将石油化工网络作为网络战重点攻击目标的形势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打击和应急恢复能力,同时检验并提升动员能力、防御水平和攻防实战技法。

3.3实现对员工培训工作的开展

信息技术的引用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这些信息技术必须是精通的,例如,财务人员若想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提是要保证自身对于信息技术是了解的并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能力,因此,企业应该定期开展员工的培训工作,借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提升员工的计算机技能,这种培训工作的开展可以采用内部以及外部两种模式。内部培训主要指的是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到企业中来对员工进行培训,而外部培训主要指的是企业可以派遣员工到指定的信息技术培训机构进行学习,进而实现信息技能的提升,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4理顺石油化工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一是明确摒弃多个国家部委对石油化工行业的信息安全监督管理模式,解决当前存在的重复监管问题。二是建立石油化工行业统一的信息安全决策和指挥体制,在业务链上中下游统筹规划,统一策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形成网络空间的统一安全布局。三是严格管控资本市场在国内外并购企业后网络空间访问控制权限,依据业务需求、地理位置等相应制定企业接入石油专网的权限,境内合资企业需遵守我国能源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3.5提高国家石油化工信息安全战略能力

一是制定国家石油化工安全战略时,同步考虑信息安全问题,及时研究制定与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信息化发展和信息安全威胁相适应的网络信息安全战略,从顶层设计出发,谋划石油化工特有的网络空间与信息安全的整体构想,从而推进整体化战略。二是针对石油化工上中下游业务特点以及资本市场影响,专门制定《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网络安全总体规划》和《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保护计划》,明确保护范围和行动指南。以此为指导,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分别制定适合本集团的相应配合安全规划和保障计划。三是整合行业专家资源和研究力量,持续对国家石油化工行业信息安全进行行业安全标准研究和制定,形成对国家能源信息安全的战略软实力支持。针对以 ERP 为代表的核心统建系统以及信息基础平台的安全保护问题,应着重加强策略谋划和专用技术研究。

结束语

石油化工行业作为国家能源支柱产业,关乎国计民生,其信息安全关乎着国家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石油化工行业的信息化发展速度较快,水平普遍较高,但信息安全与信息化还未实现“一体双翼”,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仍滞后于信息化发展水平。石油化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提高竞争能力,就必须要加强信息化安全管理模式。为石油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提供有效、及时的市场信息和企业信息。进而实现石油企业领导决策水平和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转变,实现石油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最后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能力。

参考文献:

[1]万军,王洪元.物联网技术在数字油田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自动化,2015(1).

[2]贺安武,李强,闫学峰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油田设备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2(6).

[3]李书香.计算机网络安全中信息加密技术的应用研究[J].技术应用,2014(3):38-40.

[4]杨谧.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信息加密技术在石油行业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

论文作者:史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8

标签:;  ;  ;  ;  ;  ;  ;  ;  

简析石油行业信息技术管理发展趋势论文_史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