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治疗轻度及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陈世照

厄贝沙坦治疗轻度及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陈世照

陈世照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妇幼保健所 福建 福州 350009)

【摘要】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治疗轻度及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7月收治的60例轻度及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胶囊进行疗法,患者起始服用计量为75mg/d,如果2周后DBP仍≥90mmHg,则将计量加至150mg/d,疗程为4周;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进行治疗,患者起始服用计量为80 mg/d,如果2周后DBP仍≥90mmHg,则加量至160 mg/d,疗程同为4周。结果:治疗四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座位收缩压与舒张压得到明显下降。厄贝沙坦胶囊与缬沙坦胶囊相比较,两组药效相近(P>0.05),无差异。结论:厄贝沙坦治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座位收缩压与舒张压,降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高血压; 厄贝沙坦胶囊; 缬沙坦胶囊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058-02

厄贝沙坦是一种长期、有效的AT1拮抗剂。由于AT1拮抗剂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抗高血压药物,而且能够有效的抑制AngⅠ向AngⅡ转化,从而达到降低高血压的作用。但该药物并无竞争性,能够会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但不会抑制与钠平衡及血压调节相关的离子通道。按照新药要求,我院将厄贝沙坦胶囊与缬沙坦胶囊进行比较,观察与研究厄贝沙坦治疗轻度和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7月收治的60例轻度及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3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0~70岁;平均(44.5±3)岁。患者在使用安慰剂后收缩压<180mmHg且舒张压在90~110mmHg之间,均符合国际规定的高血压标准。并从中排除掉患有继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患者。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先经过两周安慰期,在此期间停止使用原用的降压药物,对患者服用安慰剂,若安慰期结束时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仍<180mmHgh且舒张压在90~110mmHg之间,则开始给予患者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厄贝沙坦胶囊口服治疗和缬沙坦胶囊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胶囊口服治疗,剂量为75mg/d,1次/d;给予对照组患者服用缬沙坦胶囊,剂量为80 mg/d, 1次/d。若两组患者在分别服用厄贝沙坦胶囊和缬沙坦胶囊后DBP仍≥90mmHg,则再之后的两周内加服剂量,观察组患者加服厄贝沙坦胶囊至150m/d,2次/d,对照组患者加服缬沙坦胶囊至160 mg/d,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六周治疗。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收缩压降低10mmHg,并且患者的舒张降下20mmHg或降低至正常水平。有效:患者的收缩压未达到降低10mmHg,但患者的舒张压降下10~18mmHg或降至正常水平。无效:未到达显效或有效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并以(%)表示,若(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2周、四周后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治疗轻度及中度高血压的总有效率[n,(%)]

组别用药两周后有效率用药四周后有效率

观察组(n=30)25(83.33) 26(86.67)

对照组(n=30)27(90.00) 28(93.33)

x21.92482.4642

P0.16530.1165

3.讨论

厄贝沙坦胶囊是一种长期、有效的非竞争性AT1拮抗剂,厄贝沙坦与普通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比较,它不会影响与激肽分酶Ⅱ的活性,亦不会使患者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或咳嗽等。陈丽萍[2]等指出,AngⅡ受体抑制剂能够选择性阻断患者体中AngⅡ受体中AT1亚型,从而达到抑制血管紧张素系统及肾素的作用,有效的降低了人体的血压。郭红艳[3]等通过临床实践研究结果指出降压机制:(1)抑制患者体内AngⅡ受体的血管收缩幅度。(2)抑制患者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从而达到释放患者体内醛固酮作用。(3)抑制患者体内AngⅡ受体的加压反应。(4)消除或减少患者体内AngⅡ受体控制心室重构效应。

缬沙坦是一种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治疗拮抗剂。需要患者口服,它具有非竞争性和选择性。缬沙坦能够有效的作用于AT1受体,阻断AT1受体与AngⅡ受体的结合,促使患者释放醛固酮和抑制血管收缩,达到降压的效果。

根据以上研究表明。治疗四周后的观察组患者的座位收缩压与舒张压得到明显下降,治疗效果显著。比较厄贝沙坦胶囊与缬沙坦胶囊,两组药效相近(P>0.05)无差异,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彩红,信廷想.厄贝沙坦治疗轻度及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5):107-108.

[2] 陈丽萍,唐尚中.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5):388-389.

[3] 郭红艳,李耕慧,李学锋等.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靶器官保护[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4):243-245.

论文作者:陈世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3

标签:;  ;  ;  ;  ;  ;  ;  ;  

厄贝沙坦治疗轻度及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陈世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