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构及其启示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构及其启示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构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条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一文启发下,就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视野问题作了深层思考。本文分三部分论述:首先认为,对教条主义的或曰形而上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构,是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视野的重要前提,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解构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要性。本文的第二部分,相对解构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点内容,从四个方面阐明了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视野的几个问题。第三部分强调说明,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贯彻“返本开新”的原则。

1995年第2期《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了陶德麟、欧阳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一文,该文从构架、思路和方法的视角,比较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提出了不少有启发的观点。1996年第2期的《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又发表了与之有关的一组讨论文章。读罢掩卷深思,笔者认为,要真正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是反思自身的发展历程,对形而上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解构,在“批判旧世界中创造新世界”。这是因为,哲学是反思,哲学的发展是反思的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反对树立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故本文对之作一探讨。

一、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构

所谓解构,是相对于建构而言:(1)建构是指用范畴之网编织出严密的理论体系,令人叹为观止;(2)解构是指以深邃的洞察力和批判力使传统的教条和信念顷刻之间瓦解。它们集中体现了哲学的巨大创造性的功能,使之产生了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举凡哲学史上“古代世界的黑格尔”亚里士多德、近代实现哲学史上“哥白尼式革命”的康德、“最有天才的人物”黑格尔、旧唯物主义最高代表费尔巴哈,其建构严密的理论体系而走向理论舞台的前台以及被后人解构而被挤到后台成为思想博物馆中的“青铜器”和“纺车”,无不都是如此。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未使用过当代解构主义使用的“解构”(deconstruction)范畴,但却不能否认他们的哲学所体现的巨大而深刻的解构功能。在他们解构旧哲学的理论视野中,一个极为根本的方面就是坚持彻底的唯物辩证法,反对以教条主义对待任何一种哲学理论(包括自己的哲学理论),主张在对现存理论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理论的否定理解。然而,在后人对之研究中,往往更关注它的建构功能,而它的解构功能则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这种情况,反映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研究中,就是常常退回到早已被马克思恩格斯解构的旧哲学形而上学对待理论的思路上,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只看见其真理的绝对性一面,而看不到其真理的相对性一面,进而把它看作是终极的绝对真理而作为衡量一切(包括实践)的唯一标准,从而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条化,形成“形而上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对其解构,就成为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视野的理论前提。

首先,必须解构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和体系的僵化和公式化的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而不是宗教启示录,它的产生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打破了构设终极真理的哲学体系的幻想,科学地说明了实践之于理论,犹如闪电先于雷鸣。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也同样蕴涵着主客观的矛盾关系,它没有结束真理,而只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失误,是教条主义的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只有无条件地固守其全部范畴、原理、规律和观点,才能在新的实践中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就把活生生的充满内在活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和内容,曲解为绝对决定论和一系列抽象的公理和教条,从而对之作了僵化的和死板的理解。第二国际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典型的一例。

其次,必须解构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上满足于“本本”而脱离实践的“本本主义”的曲解。作为“改变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始终坚持实践是理论发展的深厚基础和强大生命力的基本观点,不断地由理论转变为实践,由实践来检验和修正,并在科学回答实践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曲解成绝对真理的抽象公理和庸俗的教条,因而就从“本本”中推演出现实生活的答案,从而就在本质上割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社会实践的有机联系。他们不理解任何理论与现实生活相比都是抽象的和贫乏的。

再次,必须解构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问题上往往只重前人而忽视同时代人和限制在形成时期的曲解。哲学作为社会分工的一个特定领域,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来源。因为虽然时代以其自身的矛盾规定了人们的哲学研究可能达到的范围和界限,但它不能自发的产生任何哲学。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必须要以其前人和同时代人所提供的思想资料为理论前提。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个问题上的失误,是往往只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其先驱者理论学说的扬弃,并使之局限在形成时期,而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产生及其以后的每一步发展中,都必须批判地吸取前人和同时代人理论学说中的合理成果,因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持简单否定的观点,从而使之日趋偏离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封闭起来,从而窒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第四,必须解构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读“原本”问题上仅仅满足于寻章摘句和抽象烦琐的曲解。“真理是过程”,“真理是全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本”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其中的各个部分、各个原理和范畴之间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要从其整体上把握理解其中的实质精神。因此,只有坚持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原则,才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本”作出科学的解读。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本”上,一个重大的失误是往往满足于字面的“零碎”而到“原本”中寻章摘句,并当作解决现实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从而使之成为一堆对现实问题无任何意义的教条,扼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世界”的根本功能和本质特征。

二、解构的启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视野的建构

反思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构,对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视野的启示,从根本上讲,就是把它看作是一门发展中的哲学。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和体系上看,它必须打破“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的形而上学思维模式,坚持“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的辩证思维模式,面对当代世界的大发展,才有可能建构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是:(1)它不仅解释世界,而且改造世界;(2)它不仅仅面向现实世界,并对之作出科学的分析,而且面向未来世界,并对之作出科学预测;(3)它不是只能在“黄昏起飞”的“密纳发的猫头鹰”,而是黎明的“高卢雄鸡”。据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既内在地包含着确定的、已经证明和已经对象化的方面,又包含着不确定的、尚待证明和尚待对象化的方面;前者,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脚踏实地并与过去与现在实践紧密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是与一切思辨唯心主义和玄想哲学相对立的科学理论;后者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一个不断超越既定现实而与未来现实紧密相联系着的活的科学理论,是与一切僵化的、凝固不变的形而上学理论根本相对立的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普遍真理,它既有“确定”的方面,又有其“不确定”的方面。修正主义只看它“不确定”的方面,否定它“确定”的方面,从而根本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条主义的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只看它“确定”的方面,并加以夸大,否定了它“不确定”的方面,从而根本上窒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时,必须面对当代世界的大发展,把“不确定”的一面和“确定”的一面辩证地结合起来,既在坚持中创新发展,又在创新发展中坚持。

其次,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实践关系上看,它必须面对当代世界的大实践,才有可能建构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哲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虽然“悬浮”在半空中,但其根源仍深藏在物质经济的事实之中,因而不同时代的实践,必然对哲学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为哲学满足这种要求提供必要的条件。所以,任何一种真正的哲学,都是一个随着时代的更迭而不断发展的哲学;在不同的时代,由于实践发展的水平不同和实践领域的变化,因而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就是哲学的当代化。马克思对此曾有极为深刻、精辟的诠释。他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那时,哲学对于其他的一定体系来说,不再是一定的体系,而是正在变成世界的一般哲学,即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已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已成为世界的哲学,而世界也成为哲学的世界——这样的表现在所有的时代里都是相同的。”[①]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哲学,就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而言,就是如何面对当代世界的大实践,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从而使之成为“当代世界的哲学”。史实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作为19世纪“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进入世界的,它作为一种在思维中被把握住的它的时代的理论,与任何时代的理论一样,不能不原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理论前提,它的范畴、原理、规律的体系和内容的理论形式,是与其出现的世界实践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并以自己时代的文明和知识结构为基础。列宁哲学,同理可证。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实践已有新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为之达到这一要求提供了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资料。所以,只有坚持“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的辩证统一,面对当代世界的大实践,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才能科学地回答我们时代提出的新问题,缩小或消除同原有的时代精神和时代文明的差距,从而使之成为具有浓郁时代气息的“当代世界的哲学”。

再次,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上看,世界的大科学,不断拓宽和加深自己的理论来源,才有可能建构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这里需要突出强调的有以下三个方面:1.大科学不仅指哲学,而且指其它社会科学,还包括自然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发展着的哲学,它必须突破“纯哲学”的局限,吸取非哲学领域的成果。各门学科各自取得的积极成果,形成了有利于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视野的理论环境。2.大科学不仅指前人创立的理论学说,而且指同时代人创立的理论学说。这就是说,在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时,必须高度重视同时代人的影响,注意扬弃现代西方社会科学。只有把前人和同时代人理论学说中的合理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永葆青春之活力。3.大科学不仅包括未被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批判地吸取过的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优秀成果,而且包括已被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批判地吸取过的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优秀成果。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其理论来源的扬弃,不是一次完成的,而要经历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又不是直线的、一次性的,而是反复性的。4.从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本”思路上看,必须坚持“真理是全面的”和“真理是过程”的方法,才有可能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中,当代视野是主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定语,定语规范着主语的范围,这就不能不涉及到如何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本”的问题。相对于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只有坚持“真理是全面的”和“真理是过程”的方法,才能正确地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本”。所谓“真理是全面的”,是指对客观过程互相矛盾的各个方面的正确认识的总和。如果把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认识夸大为全体,就会以偏概全,陷入形而上学。所谓“真理是过程”,是指真理总是由片面到全面,由不甚深刻到比较深刻、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如果把真理看作是僵死的、静止的、没有运动和发展的,就必然会走向反面而成为谬误。以此为方法论指导,在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本”时,必须做到:1.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学说体系的整体性考察,因为真理只有在其各个方面的总和中才能实现,进而弄清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实质,各自在整体中占有何种地位。2.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学说体系的发展上的考察,把其每一部“原本”都放到这一过程中研究,既看到其普遍性,又看到其局限性,予以恰当地解读。3.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学说体系本质的考察,正确地认识到“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②]4.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学说体系客观性的考察,正确地区分“客观的马克思”和“我心里理解的马克思”,不能夸大理解的歧义性,用后者取代前者,更不能把自己的附加和解释强加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

三、“返本开新”

上面两个部分,隐含着一个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重大问题,这就是面对当代世界的大变化、大实践、大科学,应当如何科学地看待已经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回答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视野建构的科学与否。正确的回答是:全面神化和全面否定都是不正确的,必须对之坚持彻底的唯物辩证法,贯彻“返本开新”的原则。列宁曾深刻地指出:“千百万人骤然从长梦中觉醒过来,一下子碰到许多极其重要的问题,他们是不能在这个高峰(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解——引者注)上长久地支持下去的,不免要停顿一下,不免要回转去复习基本问题,不免要经过一番新的准备工作,好‘消化’那些极其丰富的教训,使无比广大的群众能够更坚决、更自觉、更自信、更坚定地再向前进。”[③]列宁的这一思想,对于“返本开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价值之一:只有面对当代世界的大实践,在科学提出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基本问题”,才能“返本开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面对过去,背对现实,是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格格不入的。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探索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在科学提出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复习基本问题”;因为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的声音,就是时代的口号,它是表现自己精神状态最实际的呼声;因为仅仅从“本本”到“本本”,停留在原有的理论研究水平上,是不可能真正“复习基本问题”的。因为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理论并不总是落后于时代,亦步亦趋地追随实践的脚步,把自己的研究任务规定为解释和论证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理论对实践具有“超前”的性质和预测未来的功能。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价值之二:只有面对当代世界的大发展,在反思历史发展“极其丰富的教训”的过程中“复习基本问题”,才能“返本开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理论发展的最好道路,是反思自身的教训(包括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所以,面对当代世界的大发展,“复习基本问题”,“返本开新”地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本”,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就不能不反思自身发展“极其丰富的教训”。具体说:(1)反思实践“极其丰富的教训”,这主要是根据实践提出的新问题,找出实践失败的原因,加以总结和概括。(2)反思理论“极其丰富的教训”,这主要是由实践上升到理论,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作出新的探索。当然,这两个过程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的。

价值之三:只有面对当代世界的大科学,在扬弃各种错误理论思想的过程中“复习基本问题”,才能“返本开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这是因为,真理只有在与谬误的斗争中才能发展起来。所以,要科学地“复习基本问题”,“返本开新”地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本”,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就不能不对与之有关的各种错误理论思潮进行科学的批判。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要真正做到在批判各种错误理论思潮过程中“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必须做到以下四点:(1)“科学的批判”的参照系必须由体现着时代要求的实践活动来确立,它在本质上不过是基于实践活动具有的客观逻辑而展开的现实生活的矛盾性的科学体现,因而“科学的批判”的尺度和标准不能从头脑中而只能通过头脑从实践中引伸出来。所以,它必须在实践中大量占有材料,科学地总结实践的经验教训。(2)把被错误思潮曲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转化为科学研究的课题,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从而把握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所以,“科学的批判”本身是一种建设性的工作,必须具有严格科学的研究、探索和创新三者辩证统一的性质。(3)对错误思潮的“科学的批判”,是一种前提性的批判,它必须对之理论前提和现实前提进行双重批判,从而既在理论前提上揭示其理论中所形成的种种假象,又在现实前提上揭示这种种假象得以形成的根源。(4)“科学的批判”是扬弃,而不是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否定。

价值之四:只有面对坚持与发展的矛盾,在科学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中“复习基本问题”,才能“返本开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坚持,更重要的是在坚持基础上的发展。一言概之,是在坚持中的发展和在发展中的坚持。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而不是宗教启示录;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结束真理,而只是开辟了进一步认识真理的正确道路。据此,对之必须坚持如下方法论原则:(1)“事在人为”,一切都在于实践,理论必须转变为实践,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和检验。(2)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书本”来争论现实的时代已经过去,因为实践正在发展,不能让“书本”束缚自己的手脚。

总之,我们只有解构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真正建构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提供正确的“头脑”,这就是本文的最后结论。

责任编辑注:陶德麟、欧阳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一文见本专题1995年第5期18页。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0—121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406页。

③ 《列宁选集》第2卷,第401页。

标签:;  ;  ;  ;  ;  ;  ;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构及其启示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