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国家对外经济关系浅析_经济论文

中亚国家对外经济关系浅析_经济论文

浅析中亚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亚论文,对外经济论文,关系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30(2003)02-0062-07

自1991年起,中亚五国先后独立,独立后的中亚五国面临着相同的经济困难和经济发展目标。各国对内、对外经济政策的目标尽管有所区别,然而总的改革原则和方针都是一样的,即走市场化道路,摆脱经济方面出现的危机,打破僵化的单一化经济结构的格局,建立合理的经济秩序,努力进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10年来的发展证明,中亚国家只有联合起来,建立相互平等的经济联盟,携手共度难关,才是各国对外经济战略的目标。

一、中亚五国合作的基础

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都面临着相同的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在改革初期,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经济改革措施。在中亚五国内部,各国都有自己的经济改革方案;在对外经济战略方面,也努力构建起共同的经济战略目标,希望携起手来,共渡难关。

由于各国内部的发展不尽相同,因此,五国的对外经济战略目标也有所不同。

这五个国家中,土库曼斯坦希望建立中立国家,并且在10年来的发展当中,坚持做到中立、不结盟。而塔吉克斯坦在独立初期,战乱不止,到了1998年才停止内战,对外经济战略才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在中亚五国中,吉尔吉斯斯坦最先退出“卢布联合体”协议。1993年5月,吉尔吉斯斯坦为了实行独立的经济政策,决定退出卢布区。当时,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为了防止吉尔吉斯斯坦发行本国货币所引发的大量卢布流入本国,切断了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注:刘庚岑:《独立后的吉尔吉斯斯坦》,《东欧中亚研究》1995年第2期。)。之后,为了摆脱困境,吉尔吉斯斯坦采取了主动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发展经贸往来,特别是主动与俄罗斯发展经贸往来的政策。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三个国家在独立三年后就努力建立起一个联合体。先是1994年1月,在吉尔吉斯斯坦退出卢布区以后,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经过频繁的接触、协商,终于在塔什干签署了建立“统一经济空间条约”。1994年4月,吉尔吉斯斯坦也加入该条约,正式结成三国经济联盟”统一经济空间条约”。

1995年2月,哈、吉、乌三国不仅建立了中亚合作发展银行,还建立了由三国总统和总理组成的跨国委员会(注:常庆:《从三国“统一空间”到四国“一体化”》,《国际观察》1996年第3期。)。该委员会监督法律方面的标准化,负责信贷、预算物价、投资、许可证等政策并协调改革措施。三国建立联盟的目的在于防范经济危机,逐渐摆脱俄罗斯的控制,因为三国都已经认识到经济上的独立比政治上的独立要困难得多。特别是如果不摆脱对俄罗斯的经济依附,中亚各国就永远没有发展自己民族工业的机会,经济改革与市场化建设就难以进行。因此,哈萨克斯坦外交部长卡·托卡耶夫强调:“哈萨克斯坦在本地区推行加强中亚三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一体化和保持中亚和平与稳定的政策。”(注:赵常庆译:《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外交部长卡·托卡耶夫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的谈话》,《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3期。)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尽管矛盾重重,在经济交往中的联系却是相当紧密的,比如,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分别在向吉尔吉斯斯坦提供天然气的协议中表明,既可以用现金支付,也可以用商品交换(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向吉尔吉斯斯坦提供天然气》,《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0年第1期。)。

1998年3月26日,塔吉克斯坦也正式加入该条约。不久,该条约更名为“中亚经济共同体”。该共同体建立了一系列的跨国机构(注:赵常庆:《中亚国家关系现状探析》,《国际观察》2002年第4期。)。2002年2月28日,“中亚经济共同体”更名为“中亚合作组织”。

对“中亚合作组织”的评价,也可以通过一些材料来说明。2002年1月10日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载:“目前统一经济空间条约中规定的目标远未实现。例如,不能完全解决在关税和税收政策、货币兑换、反倾销政策、保护本国商品生产者方面存在的问题。水资源利用、能源、天然气、运输综合体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部门一体化纲要也没有完全实现。目前,耗费不大的文化、科学和其他联系也在减少。经济改革的方针和进程、经济结构的改造不能协调,签署的一系列协议不具备完成的条件。在关税制度、商品进出口、过境运输、有价证券市场方面存在大量的问题。”(注:赵常庆:《中亚国家关系现状探析》,《国际观察》2002年第4期。)

二、独联体之间的合作

中亚各国一方面竭力想摆脱对俄罗斯的依附,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加强合作与联系,原因在于刚刚获得独立的中亚各国只是在政治上获得独立,而经济上则不得不依靠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

独立后的中亚各国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经济结构仍然属于苏联时期形成的单一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落后,经济上的对外依赖程度较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中亚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只有与独联体国家进行合作,才是惟一的出路。特别是目前中亚各国与俄罗斯的联系千丝万缕,经济部门之间的联系十分广泛。

1993年9月,独联体绝大多数国家都签署了“经济联盟”条约。1994年10月,独联体国家首脑第16次会晤时,签署了独联体支付同盟和关税同盟协定,以及独联体跨国经委会发展方针备忘录。俄罗斯仍然在中亚国家对外经济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如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曾说:“哈70%的工业部门与俄罗斯拴在一起”,“80%的出口是对俄出口”,“60%的进口来自俄罗斯”。他特别强调说:“经济联系中断要比政治联系中断痛苦得多。”(注:刘清鉴:《中亚国家的对外经济战略和围绕中亚市场的国际竞争》,《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3期。)俄罗斯依然是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注:于洪君:《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1期。)。所以,中亚各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联系剪不断、理也乱。

鉴于这个原因,尽管存在着中亚三国的“统一空间条约”,然而,1996年3月29日,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又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签署了“关于加深经济和人文领域一体化条约”。从条约的经济内容看,除主要有使共同的商品、劳务、资本和劳动力市场有效地发挥职能外,还要发展统一的交通、能源和信息系统(注:常庆:《从三国“统一空间”到四国“一体化”》,《国际观察》1996年第3期。)。赵常庆先生分析,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之所以在已经有了“统一空间条约”之后,还要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组建新的“一体化”经济联盟,原因在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对俄罗斯的依附较严重;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俄罗斯人较多,结成新的联盟,有助于缓和族际关系当中出现的矛盾;四国联盟符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提出的建立欧亚联盟的构想和主张(注:常庆:《从三国“统一空间”到四国“一体化”》,《国际观察》1996年第3期。)。

吉尔吉斯斯坦在独立初期就制定了对外经济战略的原则,即在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认真履行合同的基础上,开展同外国的经贸活动。当然吉尔吉斯斯坦最重视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它把俄罗斯视为极重要的贸易伙伴(注:刘庚岑:《独立后的吉尔吉斯斯坦》,《东欧中亚研究》1995年第2期。)。其次是哈萨克斯坦(1999年,从哈萨克斯坦进口总额12.9亿美元,出口总额10.3亿美元)和乌兹别克斯坦(1999年,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总额9.6亿美元,出口总额10.9亿美元)(注:李春来编译:《1999年吉尔吉斯斯坦社会经济状况统计数字》,《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0年第1期。)。

不可否认,俄罗斯在独联体中的地位已不如独立初期,特别是其中心位置和主导地位已经逐渐弱化。主要表现在:“独联体国家对俄经济方面的依赖正在减弱,为了摆脱危机,它们纷纷自寻出路。”(注:石泽:《当前独联体发展的若干特点及前景》,《国际观察》1998年第1期。)然而历史上的联系、单一的经济结构都使中亚国家在近期无法摆脱俄罗斯经济的影响。1998年,受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影响,中亚多数国家的对外贸易出现下降,到了1999年,中亚国家仍然未能摆脱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外贸易额仍然下降(注:刘清鉴:《中亚五国独立以来的经济起势》,《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0年第2期。)。中亚五国当中,只有土库曼斯坦受俄罗斯经济危机影响最小,原因是土库曼斯坦对俄罗斯的贸易额只占土库曼斯坦对外贸易总额的5%(注:施玉宇:《一九九八年土库曼斯坦的形势、特点及走势》,《东欧中亚研究》1999年第4期。)。

从独立10年来的情况看,中亚国家对外贸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进出口的地区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即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贸易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明显下降,而与独联体以外国家的贸易占的比重显著提高(注:刘清鉴:《中亚五国独立以来的经济走势》,《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0年第2期。)。以土库曼斯坦为例说明,1998年前10个月,土库曼斯坦与73个国家开展了贸易活动,外贸总额12.4亿美元。在这些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独联体国家占44%,世界其他国家占56%(注:施玉宇:《土库曼斯坦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现状、特点和前景》,《东欧中亚市场研究》1999年第4期。)。再看吉尔吉斯斯坦,1999年,吉尔吉斯斯坦对外贸易总额9.3亿美元,其中与独联体国家贸易总额(占吉尔吉斯斯坦贸易总额的43%)减少32.8%,与独联体外国家贸易总额(占吉尔吉斯斯坦全部贸易总额的57%)减少15.5%(注:李春来编译:《1999年吉尔吉斯斯坦社会经济状况统计数字》,《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0年第1期。)。

三、发展与西方国家的经济联系

中亚各国积极发展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联系,目的只有一个:依赖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市场经济,摆脱经济上的困境并以此带动经济的腾飞。仅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就可以看出,从1993年到1998年的外国投资的排名看,美国给哈萨克斯坦投资19.61亿美元,占所有对哈萨克斯坦投资国家的第一位。其次依次是英国、韩国、土耳其、法国、德国等国(注:常庆:《哈萨克斯坦招商引资工作10年》,《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1年第2期。)。可见,西方国家对中亚国家的投资占较大的比重。

(1)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国家独立以后,对西方表示出极大热情的一个国家。1992年5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最先访问了美国,与美国签订了经贸合作协定,同时在经济合作、贸易和金融等领域获得了美国最惠国待遇。1994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再次出访美国,并与美国签署了《民主伙伴关系宪章》,美国答应哈萨克斯坦在经济合作、贸易、金融银行等方面享有最惠国待遇,并允诺组织成立1亿美元的基金会,以扶植哈萨克斯坦的企业经营活动(注:陈明山,何希泉:《中亚地区目前形势特点及发展前景》,《现代国际关系》1995年第2期。)。

吉尔吉斯斯坦也积极开展与西方国家的经济联系。据有关资料,从1992年2月至1994年11月,吉尔吉斯斯坦从瑞士得到了1亿美元的投资、商业和无偿贷款。1993年5月,吉尔吉斯斯坦发行本国货币之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向它提供6200万美元的援助。世界银行及日本、瑞士和荷兰也向吉尔吉斯斯坦提供了贷款(注:刘庚岑:《独立后的吉尔吉斯斯坦》,《东欧中亚研究》1995年第2期。)。

据有关资料,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在三年的时间里先后访问了德国、英国、法国、瑞士、比利时、奥地利、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注:刘清鉴:《中亚国家的对外经济战略和围绕中亚市场的国际竞争》,《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3期)。尽管哈、吉两国力图与西方国家建立经济上的联系,然而,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中亚各国发现西方国家并不像他们当初想象的那样慷慨,而西方国家也发现中亚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投资环境不理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特别是中亚各国不遵守国际法,令西方国家相当头痛。而且贸易逆差对中亚国家也是一个打击。如吉尔吉斯斯坦对俄罗斯、美国、韩国、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加拿大、意大利、中国等国为贸易逆差,对德国、瑞典、瑞士、捷克、立陶宛、印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国为贸易顺差(注:李春来:《1999年吉尔吉斯斯坦社会经济状况统计数字》,《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0年第1期。)。从哈萨克斯坦对外经济贸易的进口对象来看,俄罗斯占第一位,而第二位是德国,其次是英国、美国、韩国等(注:赵常庆:《哈萨克斯坦的对外经济关系》,《东欧中亚市场研究》1998年第8期。)。

(2)乌兹别克斯坦是继哈、吉之后的又一个亲西方的国家。乌兹别克斯坦与西方国家的几年交往之后,也发现西方国家在许多方面并不守信誉,除了对美国的热情依然不减外,对其他西方国家的热情也开始变得冷淡起来。乌兹别克斯坦在经济上最好的合作伙伴是美国和韩国。“9·11”事件以后,俄罗斯与美国关系的变化,也使中亚各国与美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与美国的关系都有所接近,而乌兹别克斯坦则进一步投靠美国(注:赵常庆:《中亚国家关系现状探析》,《国际观察》2002年第4期。)。

(3)土库曼斯坦与塔吉克斯坦。这两个国家都是中亚具有特殊性的国家。一个是中立国,一个是1998年签署了结束内战和平条约的国家。近年土库曼斯坦与欧盟和美国的关系取得了重要的进展。1998年5月,土库曼斯坦外长与欧盟在布鲁塞尔正式签订了《伙伴与合作协定》,该协定旨在促进双方的政治、经济和贸易关系(注:转引自施玉宇:《一九九八年土库曼斯坦的形势、特点及走势》,《东欧中亚研究》1999年第4期。)。目前与美国的关系也取得了重大进展。1998年4月,美国进出口银行宣布,决定向土库曼斯坦提供9600万美元贷款用于该国管道现代化建设(注:施玉宇:《一九九八年土库曼斯坦的形势、特点及走势》,《东欧中亚研究》1999年第4期。)。1999年,塔吉克斯坦最大的进口国是瑞土,占其全部贸易额的52.9%(注:《塔吉克斯坦1999年上半年经济有所增长》,《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0年第1期。)。

(4)目前中亚各国与美国、韩国、新加坡、日本、中国及阿拉伯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特别是在能源、交通运输业及轻工业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广泛,比如在乌兹别克斯坦,韩国的汽车已经占领那里的市场,韩国大宇公司的电器业占有乌兹别克斯坦整个国家的市场。另外,土耳其的皮货占有中亚各国的市场,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中亚国家尽管对西方国家有诱惑力,可由于中亚国家“投资环境差,市场观念淡薄,涉外法规不健全,对外经贸合作尚不规范,在很多方面不按国际惯例办事”(注:刘清鉴:《中亚国家的对外经济战略和围绕中亚市场的国际竞争》,《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3期。)。因此,在独立初期,西方国家对中亚市场的进入并不是太积极。在整个中亚国家对外经济战略当中,西方世界只能排在俄罗斯、土耳其、韩国及伊斯兰国家之后。后期情况有所改变。

四、同伊斯兰国家的经济联系

中亚各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经贸领域的交往相当频繁,影响较大的是中亚各国于1992年11月加入了由伊朗、巴基斯坦和土耳其三国在1985年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结果由于中亚五国和阿塞拜疆、阿富汗等7个国家的加入,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由原先的3个变成了10个。“这个组织成立后,就积极开展活动。1993年2月,经济合作组织部长级会议在巴基斯坦西部城市奎达举行,会议制订了《奎达行动纲领》,计划到2000年在交通、邮电、贸易、能源、工业、农业和旅游等方面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同年7月,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举行了经济合作组织第二次首脑会议,会议就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政策、共同开发利用本地区的资源达成一致意见,会议通过了由部长理事会提交的《经济合作组织远景规划》,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与会各国首脑认为,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潜力很大,可形成仅次于欧共体的第二大经济组织。他们同时指出,发展中国家要想求得经济发展,不能寄希望于西方;要实现本地区的重建、稳定和经济发展,只能依靠经济合作组织各成员国自己的努力和相互间的合作。会议还决定采取若干具体措施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经济合作组织是以欧共体为样板的经济同盟性的组织,其最终目标是形成从中亚帕米尔高原延伸到地中海,拥有3亿人口的穆斯林共同市场”(注:张玉霞:《中亚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及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影响》,《西北史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穆斯林共同市场的建立是中亚与伊斯兰国家长期的民族宗教联系的结果,中亚各国与土耳其的联系是最密切的。通过观察研究,我们发现中亚各国都十分重视与土耳其的关系,当然这种联系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主要包括两点:第一,共同的宗教信仰;第二,同一语系的语言。根据这两点背景,土耳其被中亚国家称为“最亲密的兄弟”。土耳其的经济改革模式颇受中亚国家的认可。1994年10月,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4国总统出席了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突厥语国家首脑会议”,发表了《伊斯坦布尔宣言》(注:陈明山,何希泉:《中亚地区目前形势特点及发展前景》,《现代国际关系》1995年第2期。)。中亚国家积极参加由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发起的经济合作组织,并最终提出建立穆斯林共同市场的计划(注:刘清鉴:《中亚国家的对外经济战略和围绕中亚市场的国际竞争》,《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3期。)。然而随着中亚国家对欧美国家的逐步了解, “土耳其模式”随之在领导人的讲话中逐渐消失(注:常庆:《中亚五国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探讨》,《新疆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乌兹别克斯坦以前就曾表示过可以考虑走“土耳其式的道路”。土库曼斯坦与土耳其关系相当密切。土耳其在土库曼斯坦的投资项目约80个,允诺的投资金额14亿美元。特别是2000年,土库曼斯坦对土耳其的贸易总额4.1亿美元,其中,进口额1.66亿美元,出口额2.44亿美元,在土库曼斯坦对外贸易主要伙伴中居第4位(注:土库曼斯坦主要贸易伙伴排名先后分别是:俄罗斯、意大利、伊朗、土耳其、乌克兰、瑞士、英国、阿联酋等。参见韩维:《土库曼斯坦2000年经济发展状况及问题》,《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1年第10期。)。

五、与中国的经济往来

中亚会不会成为中国的能源基地和商品市场之一,关键在于中国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中亚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独立以来,已有不少国家围绕中亚市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按照苏联时期已形成的影响和目前的实力,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俄罗斯;第二层次是独联体其他国家;第三层次是西方国家;第四层次是中国;第五层次是伊斯兰国家;第六层次是非洲和拉美—些国家。

国际社会对中亚的竞争十分激烈,经济市场的占领与政治上的渗透同步进行。在经济市场上,西方国家主要投资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其目的在于从经济上对中亚进行掠夺;在政治上,西方国家主要目的是为北约的东扩奠定物质基础。从伊斯兰国家的角度来说,则是各有自己的打算,伊朗想利用与中亚各国的边境关系,发展新的波斯帝国的梦想,而土耳其则觊觎建立一个新的奥斯曼帝国,把21世纪变成一个统一的“突厥人的世纪”,中亚各国领导人也鼓吹“突厥斯坦——我们共同的家园”的精神。尽管西方国家和伊斯兰世界加紧对中亚各国的渗透,中国在对中亚市场的影响中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亚国家在独立后,都把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作为其对外经济战略的重心。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在谈到与中国的经济往来时,都称中国是重要的经济伙伴。如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谈到,俄罗斯和中国都是哈萨克斯坦“通往世界的大门”,并称发展同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在哈萨克斯坦的对外政策中占有“头等重要地位”(注:刘清鉴:《中亚国家的对外经济战略和围绕中亚市场的国际竞争》,《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3期。)。目前,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外贸额在哈萨克斯坦同整个亚洲国家贸易中居第一位,中国是哈萨克斯坦最有前途的贸易伙伴之一。1998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总额为9.556亿美元;1999年增加到13.315亿美元(注:中国《海关统计》,1998年12月、1999年12月。参见孙壮志:《新形势下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济合作》,《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0年第2期。此处数字的记载很多,如崔颖的文章中称:“1999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额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11.39亿美元,2000年,中哈两国的贸易额增长到15.57亿美元,占当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的80%以上(当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总额为18.198亿美元)。崔颖:《加强经济合作巩固上海合作组织》,《东南亚研究》2001年第6期。看来,崔颖文章所称数据有误。刘清鉴先生文章中也引用官方数据指出,1999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总额13.32亿美元。参见刘清鉴:《历史性的机遇——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关系》,《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1年第1期。)。

中国对中亚的出口贸易主要是粮食、食品、肉类、茶叶、电器、医药等,而中亚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主要是出口石油、电力、化肥、棉花等。除此之外,一些大型项目也在建设当中,如中国参与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斯克和乌津油田的开采和中哈合建长达3000公里的输油管道项目。据有关报道,中国仅在这两个项目上即拟投资95亿美元。被哈萨克斯坦有关报纸称是“天文数字”的投资(注:刘清鉴:《历史性的机遇——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关系》,《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1年第1期。)。土库曼斯坦也把中国作为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1998年中土双方签署了《建立中土政府间经贸合作委员会协定》、《中国向土提供优惠贷款的框架协议》以及《两国科技合作协定》等多项协定。有文章称:“土中经济合作堪称平等互利伙伴关系的典范。”(注:《人民日报》1998年8月31日。)

然而,中亚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主要还是易货贸易,合作的领域过窄,交通运输条件落后。这三大问题仍然是主要制约因素,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亚国家的涉外贸易法规有待完善。

六、小结

中亚国家在对外经济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已经相继出现了许多共同体和联盟。诸如独联体国家一体化、中亚四国一体化、中亚西亚十国经济合作组织(ECO)、“突厥语国家”一体化(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土耳其六国)、“古阿姆”(GUUAM)联盟(由格鲁吉亚、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摩尔多瓦五国组成)以及欧亚经济共同体(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组成)(注:潘志平:《“中亚”: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的思考》,《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3期。)。中亚国家在实施对外经济战略发展目标中,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1994年~1995年间,独联体国家的对外经济联系进一步扩大,商品进出口总额也随之大增。土库曼斯坦依靠天然气出口,创造了140亿美元的巨大贸易顺差,吉尔吉斯斯坦也创造了5000万美元的贸易顺差。1996年,哈萨克斯坦贸易总额104.9亿美元,顺差近20亿美元;土库曼斯坦外贸总额近30亿美元,顺差为4.36亿美元;塔吉克斯坦外贸总额为14亿美元,顺差为1.13亿美元(注:于洪君:《独联体国家独立以来的经济状况》,《世界经济》1998年第5期。)。土库曼斯坦是中亚国家中经济较好的一个国家,自1996年以来连续六年增长(注:施玉宇:《土库曼斯坦经济发展现状、外经合作与土中经贸关系》,《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2年第4期。)。1992年底,尼亚佐夫总统制定的“十年稳定”的纲领初见成效。该“十年稳定”建国纲领的经济部分提出:“要改变土库曼斯坦在世界市场分工体系中的作用,把土从原料供应国变为成品生产国。”(注:施玉宇:《土库曼斯坦总统——萨·阿·尼亚佐夫》,《东欧中亚研究》1999年第3期。)从近六年土库曼斯坦经济增长的发展势头可以看出,尼亚佐夫总统的经济发展规划已有良好结果。2000年土库曼斯坦经济增长率排名居世界第一位(注:韩维:《土库曼斯坦2000年经济发展状况及问题》,《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1年第10期。)。2001年,土库曼斯坦外贸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全年外贸比2000年同期增长16%,外贸额为49.69亿美元。其中进口和出口额分别为23.49亿和26.20亿美元,顺差2.71亿美元(注:施玉宇:《土库曼斯坦经济发展现状、外经合作与土中经贸关系》,《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第4期。)。

独联体国家在推进一体化进程的态度和立场上出现了明显的三大类型:一体化推进国、一体化反对国和一体化慎重国。尽管俄罗斯仍然充当“大哥”的角色,然而其能力和作用已大不如从前。特别是俄罗斯没有能力将三个类型的国家捏合在一起,实现整体(12国)、全面(政治、经济、军事)的一体化(注:石泽:《当前独联体发展的若干特点及前景》,《国际观察》1998年第1期。)。

近年来,中亚各国也在探索对外经济战略的政策。乌兹别克斯坦为了增强向国际市场出口产品的能力,通过出口换取资金来保证混合型市场经济的建立(注:具体做法包括:全面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部门;利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减少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发展合资企业;加快发展机械制造业;优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参见王国英、孙壮志:《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体制改革》《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2年第2期。)。而哈萨克斯坦的学者经常批评哈萨克斯坦是外国经济的附庸。对此,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严厉抨击了这种说法。他还列举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出口为例,来说明哈萨克斯坦的做法是正确的(注:赵常庆:《简说哈萨克斯坦经济“三新”》,《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1年第4期。)。

中亚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受到周围国家的影响,特别是俄罗斯、独联体国家以及伊斯兰世界、中国和西方世界等,中亚国家的对外经济发展应该与这些国家需要的情况相适应,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能排除非经济因素对其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和制约,需要从政治、外交、民族、宗教、历史等各方面进行研究来探讨中亚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标签:;  ;  ;  ;  ;  ;  ;  

中亚国家对外经济关系浅析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