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酒文化初探论文_李睿

中国茶酒文化初探论文_李睿

俗话说的好:“陆羽茶经元亮酒,韦家食谱步兵厨”,概括了中国的饮食文化:茶酒与烹调。

茶,古称荼,也称槚。相传是神农发现的,据《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个“荼”就是古“茶”字。唐代以后,由于茶的种植和利用日渐增多,才省去一笔,改“荼”为“茶”。茶的发现和利用是中国人对人类文化史的一大贡献,至今仍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世界饮茶发源于中国;中国饮茶发源于四川。据文献记载,茶最初被当做一种药材,后来在医药实践中,人们才认识到茶不但可以治病,而且可以清热解毒,未到也清香扑鼻,是一种很好的饮料。据说,在秦代以前,只有巴蜀人在种茶和饮茶。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这一习惯才有四川传播出来,到西汉时已由药用完全转变为饮用。三国时期,饮茶在长江流域已成为习惯。魏晋南北朝,南北饮茶已成风气,茶已被用作招待客人、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媒介,并且出现了咏茶的文学作品,如晋杜育的《茆赋》,唐宋以后,饮茶的风气已相当普遍,并且传到西北和西藏地区。在当时的一些城市里已开设了茶馆,茶叶运输的舟车相继不断,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出图的唐代宫廷茶具表明,贵族饮茶还举行一定的仪式,即中国的“茶道”,公元805年,在天台山国清寺研习的日本最澄和尚回国时把茶籽带回日本,由此开始了日本的饮茶史。17世纪以后,中国的茶叶陆续传入印度尼西亚、印度和欧美大陆,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饮料。

中国人的饮茶方式,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唐宋时代通行煮茶,方法是先把茶叶碾成碎末,制成茶团,饮用时把茶捣碎,加入葱、姜、桔子皮、薄荷、枣和盐等调料一起煎煮。还有把茶叶碾碎,罗细,然后冲水将茶末调成糊状喝下,因而叫做“吃茶”。煮茶的方法,不但用起来麻烦,喝起来也没有茶叶的本味。宋元以后,改煮茶为泡茶,而且不加调料,人们尝到了茶的清香。明清以后,盛行泡茶,而且喜欢饮盖碗茶。

中国饮茶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唐代出现的陆羽《茶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它总结了唐代以前种茶饮茶的经验,也记述了聚集着的切身体验。它的出现标志着饮茶的进步与转变。陆羽(公元733年-804年)字鸿渐,唐代复州(今湖北省天门市人)。据说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婴儿,得智尚和尚抚养,用《易经》占卜得“渐”卦,卦辞“鸿渐于陆”,遂以陆为姓,以鸿渐为字。智积和尚嗜好饮茶,陆羽从小为他煮茶,积累了很多经验,加上他钻研好学,又来又游历各地,颇多见识,终于写成《茶经》一部,从茶之源、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等十个方面,论述了饮茶的历史发展。陆羽在《茶经》之旨在于“品”,即注重茶的意趣而不注重它的功用。这也是中国茶文化的灵魂所在。由于这一贡献,陆羽被尊为“茶圣”、“茶仙”。现在在他的故乡还保留着陆羽亭、文学泉等纪念他的古迹。陆羽之后是宋代的书法家宋襄,他是一位很有水平的品茶专家,著有《茶录》一书,技术了宋代流行的多种名茶。据说附件建安能仁寺的和尚曾把寺内自产的珍品“石岩白”送给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后来他回到开封,朋友用上好的茶招待他,他端着闻了一下就问主人:“你从哪儿弄到的能仁寺石岩白”,这使得他的朋友佩服不已,居然入口便知。因为这茶正好是“石岩白”。

由于茶的利用,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两种风气:一是品评泉水,二是品鸣赋诗。二者体现了中国认定饮茶特色。品评泉水的活动,始于陆羽。他从多年

实践经验中懂得,水质的好坏对茶味的影响极大。因此,他煮茶时非常注意水的选用。据说它后来在云游各地时,把他品尝过的泉水按水质好坏分为二十等,其中:庐山康王谷谷帘泉第一,无锡惠山泉第二,蕲水县兰溪泉第三,宜昌石鼻山下蛤蟆泉第四....

从陆羽以后,文人士大夫们都喜欢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对适宜煮茶、泡茶的泉水评定等级,以显示自己在这方面的素养和水平。与陆羽差不多同时的刘伯州的这一主张。气候,到了清代,这种品泉风气影响到帝王,爱好风雅的乾隆皇帝也加入品泉的行列。他的品泉标准超出煮茶、泡茶的范围,主要看泉水是不是可以养人,即长期饮用是不是有益于身体健康,因此乾隆认为,水质越轻,含杂质越少,则泉水越好。

至于品茗赋诗的风气,我们还说不上始于何时。如果从晋代杜育的《茆赋》算起,应当早于品评泉水的风气。但大抵来说,它是文人士大夫们的一种雅趣,是综合品味、赏景、清谈、修性、抒情等多种审美功能的文化活动,唐宋以来极为盛行。一般情况是文人聚集于名泉胜地,坐饮于亭台楼阁之中,见四周湖光山色,荡人心胸,于是按韵吟诗,以助雅兴。

此外,由于茶的利用,在我国古代还产生了茶礼,作为男女结婚时的媒介,即男女定亲后,男方用茶给女方送聘礼,叫做“下茶”女方接收聘礼,叫做“受茶”。古人认为“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即茶树的栽培,只能下种,不能移植,因此取其含义而以茶为聘礼。过去是“男不下茶,女不出门”。茶礼以外,还有茶话,就是一边饮茶,一边清谈,后来演变为“茶话会”,成为一种饮茶的聚会形式。而旧时城市中广泛开设的茶馆,则成为市民文化集中体现的一个场所。今日的茶座不过是茶馆的现代化发展罢了。

酒,它的历史比茶早。酒在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功能,主要用于祭祀和饮酒为乐两种。两者的实质都是享乐,只不过祭祀用于神,饮酒用于人。已知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酒已是祭祀、庆祝胜利和接待来宾必不可少的用品,以共乐为目的联络感情。这一风尚延续数千年不衰。至于日常饮酒早已成风。酒在中国文化中的最大特色,是它与文学结缘。酒既是文学描写的对象,又是文学创作的助力。古代文人诗必饮酒,就必赋诗,诗酒一家,诗酒不分,以此产生了无数的诗赋作品。这方面的代表一是陶渊明,二是李白。陶渊明又字元亮,是中国酒文化特色的最突出代表人之一,故有“陆羽茶经元亮酒”的说法。李白“斗酒诗百篇”更是家喻户晓之事。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发展壮大的。也就是说文化的发展,需要多元因子的相互碰撞和借鉴。单因子的文化发展,在人类文明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中国文化从发生的那一刻起,发展到今天,更是多元融合交汇的结果,直到现在也还在不断包容不断吸收各种文化的优秀成果。所以,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得以扬清弃浊,取长补短,以达到发展进程中的良性状态。

论文作者:李睿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  ;  ;  ;  ;  ;  ;  ;  

中国茶酒文化初探论文_李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