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的两个品牌梦_李宁论文

李宁的两个品牌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个论文,品牌论文,李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9年3月19日,李宁公司分别在北京和香港发布了两份报告,一份是《2008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份是2008年度财务报告。两份报告同时发布,正好体现了李宁公司的战略目标:实现财务稳定、品牌壮大的同时,继续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运动品牌强国梦

1990年,李宁公司开始了体育经营业务,成为当届亚运会的赞助商,从而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1992年,“李宁”被选为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领奖装备,从而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奥运会上穿着国外体育品牌服装的历史。自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至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李宁”一直是中国运动员指定领奖装备。同时,李宁公司还常年赞助中国体操队、乒乓球队、射击队、跳水队等国家级运动队。

2005年,一份权威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拥有全球65%以上的体育用品生产份额,中国的运动鞋生产已经达到世界年产量的80%,而且国内企业占据本土市场的八成以上。

然而,品牌专家指出,中国是世界体育用品制造大国,却不是品牌强国,居然没有拿得出手的世界级运动品牌。例如,阿迪达斯、耐克等世界著名品牌,每年有几十亿的销售额,动辄几千万美元的全球性体育赞助费用。与之相比,中国企业相形见绌。李宁敏锐地认识到,中国体育用品产业面临着如何把品牌做大做强的挑战,他当时放言: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李宁”。

目标一经明确,办法随之而来。李宁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不断提升产品的专业属性,从容地向阿迪达斯、耐克等盘踞多年的高端市场发越冲击。李宁公司最炫目的成果体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早在当年年初,李宁公司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推广活动,比如“大篷车”,走过全国几十个城市,一是推广奥运精神,二是推广李宁品牌;北京奥运会上,赞助了4支国家队,“李宁”被它们指定为体育装备合作伙伴,李宁赞助的奥运代表队共获得27块金牌,特别是穿着“李宁”服装的西班牙、阿根廷男子篮球队的表现非常出色。携手国际奥运代表团征战奥运会,为李宁品牌与中国国家形象在海外的传播拓展了空间,有关北京奥运的宣传亦随着李宁的步伐撒播全球。

《财富》杂志曾这样评价李宁的战略成果:虽然“李宁”不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官方赞助商,但毫无疑问,李宁公司是本次奥运营销最为成功的体育用品公司;凭借对CCTV记者服装的赞助,李宁品牌的曝光率甚至超过了官方赞助商,而李宁本人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精彩演出更是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推向了一个高潮——不可否认他已经创建了一个中国最为成功的体育用品品牌。

据悉,李宁公司有一个“李宁国际化步伐”计划,从2009年到2013年,在坚持以中国市场为重点的同时,增加对国外市场的研究和探索,加快市场通路国际化的步伐,比如在西班牙、丹麦、法国等国家设立经销商;而在阿联酋、越南等国的销售渠道已经打开。

作为中国领先的体育品牌,“李宁”致力走在运动产品研发的最前沿。2008年11月,李宁运动科学研究中心揭牌,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运动科学研究场所,致力于运动科学研究、产品测试、核心科技研发以及提高产品功能等。李宁公司旗下拥有品牌包括李宁(LI-NING)、艾高(AIGLE)、新动(Z-DO)、红双喜(DHS)以及乐途(LOTTO)。李宁正一步步实现着他的品牌强国梦。

“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

“推动中国体育事业,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是李宁创办体育用品公司的初衷。为此,李宁公司从未放弃过努力。

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民营企业创造了GDP的65%,出口额的68%,容纳就业人口80%以上。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树信心、保增长、保稳定、保就业则成了民营企业担当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李宁公司对此的回答是:“首先是我们不裁员、不降薪,现有员工的工资还有一定的增长。其次,今年计划招收新员工1250名。”李宁公司一直认为“人才是根本,创新是魂魄”。李宁公司总部不仅能使员工释放工作压力、放松精神、提升工作快乐指数,没有遮挡的蓝天更是激发了员工的创新与探索精神。

对于合作伙伴,李宁秉持“合作共赢”的态度。2008年,李宁公司与荆门市政府共同建立了“李宁(荆门)工业园”。这是一个典型的“三赢”案例。工业园由李宁公司主领,湖北福力德鞋业有限公司、湖北动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李宁公司7家核心供应商将分别组建服装集团和鞋业集团,入园从事服装和鞋类生产,李宁公司在工业园内投资建设物流产业园。李宁(荆门)工业园建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体育用品生产基地和物流集散地,年产值50亿元左右,可解决4万~5万人就业。预计到2011年会有不少于50%的鞋订单、30%的服装订单在此制造。此举不仅保证了供应商的订单,支持了当地的发展,更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降低公司成本。

李宁国内最大的供应商——裕元工业集团的吴惠冲向媒体讲述了这样一件事:生产运动鞋要使用胶水,胶水分有苯胶、无苯胶和水性胶。有苯胶对环境和人体伤害较大,但价格较低。无苯胶对人体无害,对环境影响较小,但价格较高。目前许多知名大企业都选择无苯胶。而水性胶则是目前最环保的,无刺激性气味,可降解,但价格高昂。“李宁公司合作之初就要求我们只能使用无苯胶。有苯胶是连考虑都不考虑。因为那是以损害消费者的健康为代价的。”

强势公益品牌梦

如何实现体育产业与社会责任的完美融合,形成长效机制,对于中国体育产业而言尚待探索。李宁公司主张:“企业社会责任应该融入到企业的生命和品牌的血液中,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履行自身责任的时候要兼顾内外部关联方,达到和谐统一;企业在参与慈善公益活动时更要建立在爱心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施舍。”

2008年,作为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慈善大使”,李宁代表中国政府受联合国粮食计划署邀请赴非洲莱索托送去价值100万美元的粮食。该组织中国办公室主任韦安夏解释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全球遴选名人的标准非常高,选择李宁先生,是因为我们充分了解到,李宁是从平凡的家庭成长为万众瞩目的体育明星和企业家的,他在公益方面也是非常好的倡导者。李宁的宣传和支持有助于弘扬我们的宗旨。”

李宁公司从事公益事业,可以概括为“三度”——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

有广度,从赈灾到卫生,从环保到教育、体育,从中国到莱索托,都能看到李宁公司的影子。李宁公司对健康、体育和教育持续增加投入,“健康快车”、“李宁希望小学”和“中华体育基金会”已成为公司公益活动的平台。

有深度,从物质支援到通过体育精神的传播来体现人文关怀。李宁本人应邀出任中华骨髓库“爱心大使”、中华健康快车的“形象大使”、护鲨行动“爱心大使”,与众多奥运冠军共同发起成立“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致力于运动员职业技能的培训及设立“中国运动员希望小学”等。

有力度,每次捐赠的款物都是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2003年向内蒙古、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和东北灾区捐赠价值1048万元人民币的物资;2008年汶川大地震,捐赠款项1260万元人民币。

2006年6月,一个名为“一起运动——全国贫困地区体育教师培训”的项目正式在山西省灵丘县启动,项目持续三年,免费为四川、山西、广西、云南、黑龙江、陕西等省的贫困县农村中小学培训了体育教师千余人,并为他们配备体育服装和运动用品,受惠农村中小学生50万人。四川省仪陇县风仪小学的吴开翼因为参加了“一起运动”培训,2007年获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颁发的“希望工程园丁奖”。

标签:;  ;  ;  ;  

李宁的两个品牌梦_李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