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论文_项晨旭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论文_项晨旭

(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 合肥市 23000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及问题,提出了生态保护对策与建议。要确保设计施工运行期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实行动态跟踪,做到因地制宜。以有效防止和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现状概述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十分丰富,可开发的蕴含量居世界首位。然而由于受到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的影响,实际的降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因此需要在全国各地兴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来进行调节并充分利用水能转换成电能,推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提高了我国的水电技术水平,不少水电开放、利用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也迎刃而解。然而,当前我国水电发展仍存在不足,其原因是在开发利用水电的过程中,环保、地震、移民等问题日益制约着我国水利水电的发展。因此,必须全面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措施,解决问题,造福人类。

二、水利水电建设的意义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积极作用,能为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以除害兴利为本质的水利水电工程除了能够提供基础的灌溉和发电功能之外,还可以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实现调水、防洪等综合运用,进而产生极大的便利,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提供丰富的绿色可再生能源是水利水电工程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水利水电工程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水电资源,能够解决能源和气候危机中能源短缺的现状。作为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将水库最初防洪的功能逐渐发展到水能开发这一领域,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肩负了防洪和调水等众多功能。但是目前为止,我国水电资源的利用率仅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水能开发程度远远落后,因此,我国还具有繁重的水电建设任务。

三、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水利水电工程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运行将对库区土地形成淹没影响,水库规模较大的对库周局地气候影响,会对区域的气温、降水量等气候因子产生影响,主要是库周蒸发量增加,年内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幅略有减少。工程建设及水库将会淹没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特别是对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3.2水利水电工程对气候的影响

水库形成了大面积蓄水,在阳光辐射下,蒸发量增加。一般库区蒸发量加大,空气变得湿润。资料表明,库区和邻近地区的降雨量有所减少,而一定距离的外围区降雨则有所增加,一般来说,地势高的迎风面降雨增加,而背风面降雨则减少。降雨时间的分布发生改变,对于南方大型水库,夏季水面温度低于气温,气层稳定,大气对流减弱,降雨量减少;但冬季水面较暖,大气对流作用增强,降雨量增加。

3.3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水文过程与物种的分布、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水流是影响栖息地的决定性因素,水生生物的生命史与天然水流动态有着直接的响应关系;干流与支流、河流与湖泊的关联特性是影响生物种群数量的重要因子,水流是维持河流的纵向和横向连续性格局的重要因素;水流特性对与土著水生物种的繁殖与存活至关重要,水流特征的改变对导致外来生物入侵。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将对河流的水量、水位产生明显变化,进而影响到泥沙、营养盐、水温等的时空变化,造成流域生境的变迁,从而进一步对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敏感生物的生存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水利水电工程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电站对鱼类最主要的影响是库区流水生境丧失和对鱼类的阻隔影响,其次是饵料生物改变、水库运行导致的水文、水温、水质等变化的影响。受此影响,一些受保护或产漂流性卵的鱼类将逐渐从库区江段减少或消失;大部分在流水中产粘沉性卵的鱼类在库区的数量将减少,甚至可能会因为种群数量太小或遗传多样性丧失而难以长期维持种群;适应静水生活的鱼类,在库区的数量将会增加并逐渐成为库区的优势种。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较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影响了下游鱼类的饵料,影响鱼类的产量;高坝溢流泄洪时,高速水流造成水中氮氧含量过于饱和,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

四、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的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改变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将导致一定的环境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深入研究自然界各生态要素的平衡机制,掌握人类改变自然时对生态的近期和长远的影响规律。为了建设生态友好型的水利水电工程,还需要重点做以下工作。

1.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的要求,在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一定要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的执行力和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同时,进一步确保提高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

2.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评价

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水路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必然的如何趋利避害才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因此,从工程建设的情况出发,以环境科学的经济价值理论对工程建设的价值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对工程的自然生态、环境价值、社会生态等变化情况,包括有形、无形变化两种,立足现状,但也应注重长远的利益。

3.根据生态环境评价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针对风险评价和经济评价的结果,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工程建设立体评价体系,对工程建设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如在葛洲坝水利工程建设中,以扶助放养的措施,使原处于濒危状态的中华鲟能够顺利繁衍,从而摆脱了物种灭绝危机。再以青铜峡水库为例,在工程建设中,充分利用淤积形成了大范围的湿地和农田,大大改善了该区生态环境。长江三峡建设过程中,修建了一个大型的污水处理系统,改善了长江沿岸的污水处理能力,保证了长江的水质。

4.健全移民政策

保证移民的利益移民政策的完善,不仅对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也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注重以人为本,健全移民政策,保证移民的利益。虽然高额的移民安置费会增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成本,降低水利水电工程等的实际意义,但也应认识到,人才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保证人民的利益,才能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实施。从目前来看,可以将房屋、土地等有偿设施作为股本,参与到水电开发建设中。

5.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要严格按照“谁开发、谁补偿,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来进行生态补偿。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补偿措施,通过设置过鱼设施、增殖放流、生境补偿等办法,协调工程建设与水生生物保护的关系。如针对河流上建设水电工程对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采取过鱼设施、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同时,采用人工增殖放流等补偿措施,以遏制相关生物物种的衰退。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利民利国的伟大工程,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生态环境、改变自然生态。这就需要我们应科学的发展观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进而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谌巧红,周进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J].科研,2016(8):00239-00239.

[2]丁永庆.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2)

论文作者:项晨旭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论文_项晨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