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研究论文_万金甫,黄慧敏

(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ICU 江苏 苏州 210029)

【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不同声门下吸引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住ICU的时间顺序编号,按单双号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的方法,B组采用间断吸引、冲洗的方法,对两组患者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两组1周内发生VAP的例数发生、隐血试验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VAP总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不仅可以提高吸引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持续吸引;间断吸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088-0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重症监护室(ICU)最常见的疾病,与建立人工气道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生理及防御功能有关[1]。据报道,国外VAP的发生率为12.2%,病死率29.3%;国内VAP的发生率为43.1%,病死率51.6%[2]。近年来,声门下持续或间断吸引均可避免气管导管与气囊间分泌物或误吸物流入下呼吸道,从而减少VAP的发生,与大多数学者观点是一致的,并且国内外指南推荐使用声门下吸引预防VAP的发生[3]。选取我院ICU 2014年10月—2016年10月10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两种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方法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入住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0例。排除标准:机械通气时间<48h。根据患者入住ICU的时间顺序编号,按单双号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呼吸机使用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所有入选患者均采用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导管,该导管背侧壁内有一条声门下吸引管,直通气囊的上缘,该腔道末端可连接吸引管进行分泌物引流或冲洗。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力均保持在20~25cmH2O(1cmH2O=0.098kPa),每2h检查气囊压力,保证气囊充盈。吸引导管与墙式负压管之间连接痰液一次性接收器,恒定负压为15~20mmHg(1mmHg=0.133kPa),A组将吸引导管与插管引流管连接,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患者如出现呕吐或声门下吸引管堵塞时行声门下冲洗。B组采用间歇声门下吸引,每2h用10ml注射器进行1次声门下吸引,并用5~10ml生理盐水冲洗,点断式将注入液吸出。

1.2.2观察指标包括以下各项。(1)统计每日声门下总吸引量。(2)根据《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每日上午判断有无VAP的发生。VAP发生的时间以开始使用呼吸机的时间为原点进行统计。(3)观察吸引物的颜色,观察有无肉眼可见的血性液体,同时每日留取2ml吸引物送检,进行隐血试验。

1.2.3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 19.0软件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及隐血试验阳性率比较。见表1。

3.讨论

采用持续声门下负压吸引,可防止声门下滞留物在气囊上滞留,一旦口鼻腔分泌物下滑到声门下,持续负压可立即吸除,可避免或减少滞留物下行发生感染的危险,从而使VAP发生率降低。而采用间断的负压吸引,声门下滞留物在间歇时间内可以在气囊上方做短暂的滞留,随着时间的延长,仍有可能顺着气囊与气道壁之间的空隙进入下呼吸道导致感染。由表1、2可见,两组生命体征、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VAP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1周内发生VAP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些学者认为[4],负压吸引会造成气道黏膜部分区域纤毛破坏,当气道黏膜损伤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气道出血。A组隐性出血试验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由于A组负压较为恒定,其出血情况明显低于B组。

综上所述,对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声门下吸引时,采取持续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不仅可以提高吸引效果,预防VAP的发生,而且可以减少气道出血等并发症。而对于持续吸引时冲洗的频率和负压的最佳大小,尚需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Albertos R,Caralt B,Rello J.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management in critical illness.Curr Opin Gastroenterol.2011.27(2):160-6.

[2]纪翠红,翟惠敏,王惠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0.(09).

[3] Williams TA.Is the evidence for the use of subglottic drainage to prevent ventilated-associated pneumonia sufficient to change practice.Aust Crit Care.2012.25(3): 200-4.

[4]赵秀云,史秀宁,于振萍,邹淑娥,徐岩.减轻气道吸痰对动物呼吸道黏膜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01).

论文作者:万金甫,黄慧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5

标签:;  ;  ;  ;  ;  ;  ;  ;  

不同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研究论文_万金甫,黄慧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