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建筑设计创作发展路径分析论文_马跃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建筑设计创作发展路径分析论文_马跃堂

海南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海口 570100

摘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建筑设计创作也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建筑设计创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就是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建筑设计创作发展路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且对于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设计路径从6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筑设计创作;发展路径

引言

“世界城市日”第一次的倡议设立实在2010的《上海宣言》上,联合国大会批准的第一个“世界城市日”是在2014年。我国城市区域的人口第一次超过50%是在2012年,城市化将现代文明成果和人口膨胀、交通拥堵和文化冲突等一同带来。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重点的讨论实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论坛60周年”上。

1.新型城镇化下建筑业界发展的背景

1.1 2013年在南京召开中国建筑设计发展战略高端会议

在2013年在南京中国建筑设计发展战略高端会议期间,对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建筑设计创作发展有十几位国内外这方面的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1]。会议上提出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主要的发展瓶颈就是失衡的价值判断、失语的文化对话和失范的体制建设的等。

1.2 2014年政府对关于中国新型城镇化路径的构想进行了报告

“三个一亿人”设想首次被提出是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由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在城镇中移入一亿人,从而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战略不断加强;改造一亿人的棚区,使国民居住环境的质量得到提高;转移一亿人到西部,使西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使东西方的经济差距尽可能的平衡,从而使统一调度的区域之间得以实现,这是“三个一亿人”的主要内容。根据当时代的特点提出了这项政策,对目前中国城镇化的意义和发展策略进行了明确。

2.建筑创作中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最大建设工程量、最明显的城市新、大、高的发展的国家就是中国,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造成的。

313m2是建筑业中的竣工房屋建筑,其占据我国房屋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70%左右。GDP的增长、就业岗位的增加和群众居住条件的改善也是通过建筑业的发展实现的[2]。另一方面,由于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环境是“利好”的,因此高考分数线和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就是建筑学专业。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新阶段,即对建筑的美观和个性化进行追求。

我国有一批特殊的建筑师群体,他们有着社会理想、对专业水准能够恪守、对建筑创新在不断的追求,对于提升时代变迁的建筑内涵的挑战能够勇于接受。他们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设计创作理念、激发特定场地环境的构思以及传承和创新空间形态的概念等。

高楼林立和通衢大道等是我国在过去的30年间“大手笔”建立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城乡聚落环境历史发展轨迹被切断,历史空间肌理多层次性和宜人尺度被肢解。另外长期纯在的城乡格局的“二元化”和经济发展至上的发展观,从而使全新的和代表着所谓现代化的城市物质空间结构在很多城市中被武断的重新组建,从而使许多地区和谐共生的成型环境场景和人文积淀的历史发展逐渐消失。

从以上的表明中可以看出当前中国的建筑场景是错综复杂的。

3.新型城镇化下建筑创作的发展路径

3.1对本土地域和文化集体意识的关注要加强的设计路径

建筑师要坚守的基本职业操守和良知就是服务社会,对于设计的伦理要不断的追求,对营造社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文和场所的内涵要充分考虑;对挖掘特定区域的建筑文化、营造环境的特点和技术要关注;兼具合理的时空梯度和文化脉络的城乡建筑环境让建筑师进行营造,这样才将多样虎和差异性的建筑世界在中华文明的环境下创造出来,将千篇一律的城乡风貌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

当前夏侯文化艺术馆、阙里宾舍和浙江美术馆等都是建筑设计创造成功的探索,但是由于中国具有多样化的文化差异和不同的地域气候,其发展的还不够,还要不断发展壮大这个群体。

3.2将“平凡建筑”的价值观要合理的拾起来的设计路径

为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保障和城市整体特征基本载体的形成就是普通的建筑,如写字楼和住宅等[4]。草根阶层和社会弱势群体的诉求是建筑师的实践对象,将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高水平的“平凡建筑”创作出来,如南京大华锦绣安置房等,从而为城乡环境的基本人居生活品质提供保障。持续利好是当前建筑市场的状况,但是仍然忽视了量产建筑和其品质的提升,开发商本身对品质的诉求会导致相应的案例产生,从而使建筑师处于被动的局面。

3.3对城乡地域发展的均衡和创新要关注的设计路径

新型城镇化下建筑的发展创作不仅要关注城市,对中小城镇和乡村的建设、发展也要重视,在重视经济发达地区的同时更要对经济落后和广大乡村的建设发展更加重视。通过深入研究类型学,对特定城乡环境中的人、社会和环境与可持续性的相适应性进行了探讨,从而对地域行人居问题的建筑解决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西河粮油博物馆和村民活动的中心等,对于“三个一亿人”为新型城镇化做出的贡献建筑师对其回应可以将城乡二元分立的差距进行缩小。

3.4将建筑与城乡环境共生的自明性和融合性凸显出来的设计路径

建筑本体技术层面的设计问题、城市设计思维的拓展都是建筑师要关注的问题,要将设计设计视野和空间尺度不断放大,环境是整体,建筑是局部。建筑师的工作不能唯我独尊,有的时候也要有甘当配角的环境友好的意识,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等。

3.5对于建筑技术、材料、设备和施工的进步要关注的设计路径

建筑业的发展是由建筑技术的发展而推动的,同时将建筑师的设计潜力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开发。如人们对城市空间的理解能力和判断科技的水平就是通过数字技术来提高的,从而使研究空间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也在不断的深入,当前许多难以想象的建筑的空间和形式都是人们利用数字技术创造出来的[5]。“四节一环保”的设计要求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也要求建筑师对其积极的响应,其主要就是在进行创新设计时要低碳绿色,从而使建筑的低碳环保和节能减排的目标得以实现。另一方面,设计要将科技进步的基本内涵反映出来,将我国建筑设计的基本方针要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对于不合理的以及代价高昂的建筑设计一定要杜绝,对于这样的“世界第一”是不能要的,也是建筑结构专业的沈组炎院士所主张的。

3.6思想创新和将前卫观念概念为主导的设计路径

中国建筑未来探索发展的更具有价值的就是对建筑设计特定领域先锋性和前卫性的探索,这是从世界范围来看的。北京的凤凰中心就是建筑在设计繁荣发展的过程中推进了主流的整体性,同时拓展和创新了差异性和边缘性的领域和理念。

对于其它城市建设相关的专业群体来说,建筑师具有更深的洞察剖析力和更强的批判性意识,从而使是社会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建筑师的专业智慧和原创能力也受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的挑战,因此可以看出思想创新和将前卫观念概念为主导的建筑设计并不是那些贪大求奢的建筑。

4.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及国家对建筑文化价值的重视的背景下,机遇和挑战和建筑行业发展所共同面临的,对于这一机遇任何行业的人都要牢牢把握住,从而对我国建筑设计创作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推动的作用,从而使我国建筑行业在当前时代的特征下,掀开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建筑设计创作发展路径刍议[J].建筑学报,2015(01),02:9-12.

[2]王明洁.当代中国文化建筑公共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10).

[3]孙中华.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校长专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11)

论文作者:马跃堂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  ;  ;  ;  ;  ;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建筑设计创作发展路径分析论文_马跃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