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产业结构调整之我见_重庆发展论文

新重庆产业结构调整之我见_重庆发展论文

新重庆的产业结构调整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庆论文,我见论文,产业结构调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重庆成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由于重庆国有企业比例较大,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笔者认为应“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着力加强第一产业,并应广泛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各个产业部门,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值得一读。

一、加大三项产业调整力度,进一步优化内部结构

经过“八五”时期的努力,重庆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二、三产业已由“七五”初期的27∶56∶17调整到1996年的24∶42∶34,结构序列由“二一三”调整为“二三一”,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了第一产业。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仍很脆弱;工业以重工为主,轻重工业关联度低,支柱产业并未真正形成,基础产业的“瓶颈”约束依然存在;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且科技含量低,素质不高,严重地制约着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

重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根据世界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规律,结合重庆老工业基地和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现实情况来进行抉择。我认为:应实行“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着力加强第一产业,并应广泛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各个产业部门,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体现着经济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是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轴心。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缓解资金、资源供给矛盾和就业压力,是适应扩大对外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需要,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战略选择。重庆第三产业的比重一直低于国内许多大城市,以沿江城市为例,1994年原重庆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2.3 %,低于武汉(41%)8.7个百分点,也低于上海(37.9%)5.6个百分点。加快重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在于其比重偏低急待赶上,更重要的在于,这是理顺产业内部关系的必然要求。在重庆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劳动力较以往稍多地转入第三产业的同时,直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却大量进入第二产业,这不是因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适合进入工业或建筑业,也不在于服务业的资本密集高于工业或建筑业,而是由于重庆第三产业相对落后,没有就业岗位可安排而造成的。这不仅加剧了劳动就业部门的困难,也加重了工业(建筑)部门的就业压力和资金压力。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工商业重镇,必须遵循江泽民总书记“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的要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聚散和服务功能。

重庆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颇具东方文化特色和中国西部特色,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近年来,三峡旅游人数陡增,成为国际旅游的一大热线。我们应依照大旅游、产业化的思路,构筑大三峡旅游圈,把重庆建设成为东亚大陆重要的国际旅游观光中心,把重庆旅游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金融业是重庆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三峡库区开发极为重要的支撑条件,要大力吸引国内一批商业银行和国际知名大银行来渝设立分支机构,扩大筹资融资渠道,并借鉴国际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切实转变国有银行的经营机制和作风。

重庆历来是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发展商贸业前景广阔,我们要进一步规范完善现有的市场体系,培育一批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大型综合商业集团,除重庆商社集团不久前已挂牌营业外,近期还应扶持和发展3—5个大商业集团,以增强重庆商业的经营活力和发展后劲。同时,要大力提倡发展城市的社区服务业,使之成为重庆市第三产业就业的新的增长点。社区服务业点多面广,收费低廉,方便居民生活,可填补商业服务业的空白。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以超前发展的较强优势,弥补内陆区位较差的劣势。市委、市府把今年定为“交通建设年”这是一个英明的决策。

此外,还应积极发展科技教育、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和房地产业等。逐步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二)重庆作为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要发挥重庆在长江上游及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就必须大力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全面振兴工业经济,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不仅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矛盾的关键环节,而且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过程,特别是工业化中期以后的经济发展过程,是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升级的过程。重庆工业经济的调整转变,必须立足现有工业基础,坚持市场导向,努力盘活庞大的存量资产,适应城市性质、功能要求,坚定不移而又循序渐进地逐步加大调整力度,促进重庆工业从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过渡到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为主的发展阶段。

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我们不应试图在所有产业或大部分产业领域里建立起竞争优势,而应运用专业化分工理论为指导,寻求有限的产业目标予以重点培育和扶植,设法使目前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逐渐取得在西部地区以及在全国的支配地位。支柱产业的选择要从经济规模大、市场前景好、技术进步快、波及效果广、出口创汇多以及就业容量大等标准来取舍。据此,重庆应以汽车摩托车为主的机械工业、冶金和化工(包括医药)三大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强和培育具有现实和潜在优势的机电、电子、建材、玻陶、食品、日化等六大行业。

(三)对新重庆来说,在农村人口占81%和贫困县(区)占半数的特殊条件下。更应把发展农业摆在重要位置上,要把粮食生产作为战略商品予以重点发展。不可想象重庆要依靠市外或海外调进粮食来解决3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只有把粮食抓上去了,才能保证全市城乡的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同时,还应把发展“高产、高质、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提上议事日程。重庆地区雨量充沛、光热丰富、无霜期长,发展农业的条件优于西部多数地区,且生物资源丰富,在全国享有盛誉的就有:荣昌猪、綦江牛、黔江中药材以及柑桔、茶叶、生漆、桐油、桑蚕等,应培育发展成为各具规模的专业生产基地。这些产业的发展都具有较高的比较利益,可推动农村地区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向高度化转变。这样,就可从根本上解决360 万人的脱贫致富问题。

二、充分发挥金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金融是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工具之一,通过金融对资源配置上的先导作用,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有效抑制和解决重复建设问题,从而实现国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意图。为了充分发挥金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需要从各个方面采取举措。

首先,中央银行从宏观上要把握好货币供应量的闸门。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条件。同时,银行应切实解决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投向问题,产业结构是否得到有效调整,在很大程度上与资金投向与资金实际投入有直接关系,资金投放过于分散或资金投入政策的重点放在支持扩大生产能力而不是技术改造上,势必导致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经营。为推动重庆市整个工业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体经营转变,在今后的资金投入政策上应重点向技术改造倾斜,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倾斜,在当前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要更好地把有限资金投到刀刃上,投到关键项目上去。

其次,鼓励发展长期开发银行,将居民储蓄存款转化为长期投资。在我国,由于金融中介机构发育迟缓,长期以来主要依靠银行系统来实现间接融资。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建议:通过养老金、邮政储蓄、信托基金、互惠投资基金等方式大量吸收社会资金作为长期建设资金的稳定来源。这样用起来可靠,筹资成本比银行储蓄要低一些。鉴于目前我国金融手段和金融体系尚不发达也不够健全,应特别鼓励发展长期开发银行一类的专门信用机构,如建立三峡开发银行或西部开发银行等,通过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的形式来促使储蓄存款转化为长期投资。中央银行有必要在利率、准备金等工具方面给予支持,实行从宽的优惠政策。

再次,积极发展共同基金。共同基金又称投资基金,是以“集体投资、专家经营、分散风险、共同受益”为特点的。在国外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中长期投资工具。共同基金架起了众多中小投资者参加大型项目投资的桥梁,能很好地解决长期以来资金来源分散与企业技改资金不足的矛盾。通过基金运作,一方面能将无数零星资金迅速集合起来形成规模;另一方面,经专家管理的共同基金一般采取组合投资形式,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可使投资者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得到兼顾。同时,共同基金还具有引导外资投向长期稳定性项目(如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操作难度也比股票筹资低等多方面优点。鉴于共同基金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基金的规模很小(约相当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1 ‰)比起发达国家来差距甚远,如美国以基金形式存在的金融资产就高达4万亿美元。 因此,在我国积极发展共同基金为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融资发展前途广阔,其潜力应是不可限量的。国家应制定发展共同资金的有关法规、政策,为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为重点产业进入市场直接融资创造条件。

标签:;  ;  ;  ;  ;  

新重庆产业结构调整之我见_重庆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