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发展走向大统一_旅游产业论文

中国旅游业发展走向大统一_旅游产业论文

中国旅游发展趋势走向大联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中国旅游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1996年实现旅游外汇收入超10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逾1600亿元人民币。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行业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各省市、各旅游区、各旅游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都使出浑身解数,采取各种策略。在此形势下,我国旅游界的“大联合”竞相出现,成为中国旅游一道新的风景线。

从联合主体来看,有单纯旅行社之间的联合,如今年初广州市成立的“粤顺旅游大联盟”、“广州旅游新联盟”和去年5月份南京成立的“旅游联合体”;有各种旅游企业之间的联合,如1996年上半年上海市成立的“上海市特色旅游共同体”,包括近50家国际、国内旅行社、宾馆、车队、航空公司及景区单位等旅游企业;还有政府、景区、企业之间的联合。

从联合地域来看,有一个城市内部的联合,如上述的广州、南京、上海;也有跨地市的联合,如福建的“绿三角”,武夷山市属南平市,泰宁、将乐属三明地区;还有跨省的联合,如在’96国内旅游交易会期间推出的中国丝绸之路旅游联谊会,就是由甘肃敦煌、兰州、新疆、上海、浙江、杭州等地11家旅游企业联合的,而北方十省市之间的联合更是跨省联合的典范。

从联合范围来看,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集中在国内旅游方面,目前我国的旅游大联合大都是这种,另一种是主要针对国际市场,如一些国际旅行社、航空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但这种大联合在我国还比较少。

中国旅游之所以走向“大联合”,是与“大联合”本身具有的独特作用分不开的。对旅游业而言,“大联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旅游资源优势互补。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其分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样就造成了各地方的旅游资源的差异。通过联合,辽宁、天津、山东海的优势,山西、河北、北京山的优势,内蒙古、山西、河南黄河的优势,得到互相补充,共同形成一个多姿多彩的旅游圈。

避免恶性竞争,提高服务质量。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旅游市场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一些旅行社为抢占市场份额,不惜血本倾销,再加上一些旅行社超范围经营和无证经营,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

“大联合”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更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大联合”机制的运行,离不开一个有效的协调机构。因此,在联合的同时,应成立一个协调委员会,避免“联”而不“合”,并保证合法经营,公平竞争,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大联合”的根本目的在于优势互补。但优势互补的前提是各个个体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实行“大联合”的同时,千万要保持并不断创造个体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协作;达到共谋发展的目的。

(摘自《旅游导报》 刘胜明 文)

标签:;  

中国旅游业发展走向大统一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