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疗效观察论文_马春亚

(武进中医医院心内科 江苏 常州 213001)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334-01

胸痹是指以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临床以“气虚血瘀”型居多,常见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是引起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本文对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武进中医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平均年龄为(42.2±5.8)岁。对照组21例,平均年龄为(43.8±7.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1],气虚血瘀型症见[2]:心悸、心痛时作,甚至胸痛彻背、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黯淡无华、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无力。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如血小板集聚、硝酸酯类、调脂药、β受体阻滞剂等。

1.3.2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具体处方为: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6g、地龙3g、桃仁3g、红花3g、川芎3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1个月为1疗程。

1.3.3疗效评价标准[3]:(1)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2)有效:症状明显减轻,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发作次数明显减少50%以上,心电图ST段明显降低,较治疗前回升0.05mV以上;(3)无效:症状和心电图与治疗前相比基本相同;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绞痛疗效比较

2.3安全性评价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事件,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改变。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其特点为胸骨后部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每次发作3~5分钟,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祖国医学在《脏气法时论》、《厥病篇》等中都有记载,如“心脏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临床以气虚血瘀型多见,主要病机属本虚标实,气虚为本,真心痛为标。治疗原则为益气固本,活血化瘀。

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是治疗气虚血瘀的代表方,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赤芍、桃仁、川芎、红花可助当归尾祛瘀活血,地龙可通经活络,祛瘀,是善于钻透之药品,大量补气药和少量活血药配合应用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具有益气培元、活血化瘀之功效[4]。据现代药理证实,补阳还五汤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改变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抗动脉硬化,改善血液黏滞度,抗血栓形成及预防血栓再发等作用[5]。动物实验表明可以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及血液浓、黏、凝、聚状态,具有提高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5]。

补阳还五汤在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于对照组相比,在其症状及心电图指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补阳还五汤可与西药联用提高治疗效果,为中医经方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姬尚义,沈宗林.缺血性心脏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8-189.

[2]杨培君,张效科,梁君昭等.实用中医心血管病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56-5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4]田时雨.补阳还五汤佐治脑卒中浅谈[J].新医学,2007,8.

[5]赵贵起,周爱民等.补阳还五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流变及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9,31(6):911-913

论文作者:马春亚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5

标签:;  ;  ;  ;  ;  ;  ;  ;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疗效观察论文_马春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