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混凝土路面耐久性问题研究论文_任晓鹏1,杨军利2

市政混凝土路面耐久性问题研究论文_任晓鹏1,杨军利2

1.身份证号 41052119910226x;2.身份证号 41052119860527156X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市政建设在我国不断兴起,混凝土路面施工是市政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影响市政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降低混凝土路面耐久性,现主要分析影响混凝土路面耐久性的相关因素,同时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耐久性

1.市政混凝土路面存在的耐久性问题分析

1.1路面常见病害问题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指标,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需要在抗裂、抗腐、抗冻、抗碳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如果路面在这一方面缺乏一定的“造诣”,将会出现以下的病害问题:

①路面开裂: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因此有不同表现形式,一是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泌水、水分蒸发、颗粒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引起的收缩,二是荷载超过了水泥石强度以及其集料颗粒构成的抗折能力,产生疲劳性破坏,因此产生裂缝。

②路面腐蚀:在酸雨等的腐蚀作用下,混凝土的成分发生化学变化,致使混凝土的表面粉化和脱落,当化学反应发生到一定程度,混凝土将产生猛烈的体积膨胀,致使混凝土的崩裂。③路面冻融: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的寒冷季节,混凝土缝隙中的水凝固之后体积瞬间膨胀,形成静水压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无法承受静水压力产生的内应力,就会出现路面冻融裂缝。④路面碳化:空气中CO?浓度过高,而混凝土水灰比较大,混凝土内的水泥石中含有的Ca(OH)2就会与CO?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的碱度不足,减弱了钢筋的保护作用。⑤路面耐磨性减弱:当路表面的水灰比过大,某些部位会呈现强度降低状态,这些部位在行车的摩擦下,容易出现磨损问题,并导致路面逐渐被磨损出坑洞。

1.2影响耐久性的因素

制约和影响市政混凝土路面耐久性的因素很多,笔者根据施工实践,总结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下:

①原材料因素:当水泥的质量不过关,或者用普通水泥代替道路水泥,将会削弱混凝土的抗折强度;砂石集料的含泥、含粉量以及级配超标,相悖于道路施工需求;混凝土材料的含碱度太高,再加上混凝土稠度的需水量控制不当,混凝土的耐磨性和抗缩性等不达标。

②配合比因素:水泥和粉煤灰用量超标,混凝土的水化温度居高不降,使得混凝土收缩和变形,路面耐久性自然得不到进一步提高;水灰比过高,致使混凝土出现大小不一的孔隙,密实度较小的混凝土容易出现收缩现象,路面的耐磨性能无法得到提高;水泥和胶凝质料体积太大,无法满足抗折需求。③施工工艺问题关系到路面投入使用后的行车舒适和安全性,如果施工工艺不当,路面质量得不到保证,其密实性、平整度和稳定性将大打折扣,耐久性能也就无法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提高市政混凝土路面耐久性的方案

综合上文提到的市政混凝土路面病害,以及影响路面耐久性的各种因素,笔者结合不同地区道路的耐久性要求,总结以下提高市政混凝土路面耐久性的具体方法:

2.1提高混凝土自身抗渗能力

混凝土渗透性主要与水灰比、水泥细度、水泥品种、集料品种、成型质量、养护条件和周围介质有关。其中水灰比对混凝土的孔结构影响最大。水灰比越大,包围水泥颗粒的水层越厚。在相同条件下,水灰比越大,毛细孔的半径也越大。混凝土的强度与水灰比成反比。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一般情况下,水泥用量不宜低于320Kg/cm3。水灰比要按不同的工程对象,不同要求来严格控制。一般水灰比不宜大于0.6。为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密实性,可适当提高砂率,严格按要求控制原材料质量,采用机械搅拌和机械振捣绝对不允许漏震;加强养护,应尽量采用潮湿养护。在必要时,掺用适量符合标准的各种外加剂。

2.2严格控制施工工艺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①选择合适的搅拌地点,既要方便运输,还要有足够的面积进行材料堆放、设备安置和搭建库房等。②原材料的选用和配合比设计,上文已经详尽阐述。③摊铺混凝土之前,整修基层的宽度、标高、强度、压实度和平整度等,并适当以水湿润表面。

2)路面施工:①将临时水准点布置于路线两边,然后根据图纸放出路线中心线和路面边线并复核标高,在摊铺混凝土的同时,还要定时对测量放样的中心线和边线进行校正。②基层处理好之后进行模板支立,除了要保证模板与路面齐高,还要严格控制平面的位置。因此,模板要紧挨基层,并填充底部与基层的空隙,避免被振动梁振动走样。③根据已经确定的配合比,将砂石和水泥等过秤搅拌,搅拌的过程中,要根据气候掌控用水量,进料后边搅拌边加水和控水。④混凝土的运输常用工具为推车、翻斗车和自卸车,如果运输路程较远,为缩短搅拌时间,可采用搅拌运输车,但运输车应该做好防止漏浆措施,同时加盖帆布防止水分蒸发。⑤搅拌后的混凝土运到浇筑现场后,要先倒到路槽里,人工均匀搅拌,处理离析问题。在摊铺的时候利用铁耙、铲子、刮子耙散和铺平。

3)路面养护和维修:①用树脂类、氨脂类、橡胶类等灌封材料填补裂缝,笔者认为树脂类的灌封材料耐热性、粘合性比较强,比较适用于裂缝填补。②路面板块的错台,用压浆机进行调整和平顺,然后凿除多余部位。如果错位大于10毫米,低侧用沥青碎石衬平,或者用水泥砂浆修补薄层。③其他路面病害的处置要在不影响其他路面部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材料进行修整。

2.3加强管理

对路面而言,超载、重载不仅会引发疲劳问题,而且会使路面疲劳应力幅度加大、操作加剧,甚至会出现结构破坏事故,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加强管理。一方面路面养护部门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路面进行检测和维护,将所出现的质量通病予以及时处理,以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另一方面交通管理部门要提高管理水平,严格控制车辆的超载、重载,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相关单位还要加强超载带来后果的研究、分析,以更好地解决路面超载对耐久性影响问题。

2.4配合比的优化

水灰比、水泥用量、砂率、外加剂等的配合比,对市政混凝土路面耐久性具有较大的影响,根据上文提到的配合比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的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①选择合适的原材料,这一点在上文原材料选择方面已经详尽阐述;②准备工作,一是根据图纸方案,全盘了解路面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确定选用的水泥和砂石标准;二是确定浇筑、输送等施工工艺,并根据施工工艺需求选配施工设备;三是选用材料品质,控制材料质量。③设计的基本步骤,设计内容包括水灰比(水与水泥的比例关系)、砂率(砂石的比例关系)。一方面要根据配合比要求选用品质合适的材料,并检验材料的质量,计算初步配合比,另一方面通过试验,进行材料的搅拌和调整,得出基本的配合比,最后则是在配合比在施工现场进行复检,确定最终的施工配合比。④配合比的试配调整,首先要通过混凝土试拌,检查工作性能以及坍落程度,确定用水需求量;其次是对混凝土的凝结等工作性能进行观测,确定外加剂最佳用量和砂率,譬如通过减少外加剂和提高砂率,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其保水性;再次是通过强度检验确定最佳水灰比,同步得出胶凝质料的需求量;最后是根据砂率计算出粗集料和细集料的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响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要从路面常见的病害问题入手进行探讨。总之,我国目前的国情是大力发展经济,大量建设道路桥梁,甚至高铁、地铁等重要基础设施。路面耐久性问题应该引起所有建设者的重视,否则它将会给我们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损失的不仅是金钱,还有生命。

参考文献

[1]战高峰,阮炯正,董伟智.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设计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7年17期:10-12.

[2]关磊,李建才,李文轩.路面用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研究[J].混凝土,2017年6期:42-59.

论文作者:任晓鹏1,杨军利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4

标签:;  ;  ;  ;  ;  ;  ;  ;  

市政混凝土路面耐久性问题研究论文_任晓鹏1,杨军利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