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保
广西建通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南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经济技术也正在快速发展,特别是建筑行业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正在接受着巨大的技术考验,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建筑施工技术只有不断的发展更新,才能够不断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建筑业的需求,才能够跟上世界发展潮流,本文在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其解决之道进行了自己经验上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解决措施
引言
作为高度危险的施工行业,建筑行业是我国事故发生问题的最高的部门。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业突飞猛进,高楼大厦日益林立,建筑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推进与发展,但是仍有不足之处。建筑业要得到健康的发展,施工建筑技术的应用要不断更新发展,同时加强施工管理,确保项目工程施工质量达到合格标准,满足人们的各种功能需要,促进房屋建筑业的良性发展。
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问题也此的到了重视和关注。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分析
1.1模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模板工程大多采用木模板。模板工程必须保证构件各部位的尺寸、轴线、标高的准确,要求板面平整、拼缝严密,各种支架、支撑必须保证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其中关于梁木模的施工问题,许多设计部门很少有模板设计图,也没有对木模的施工作出有关的规定说明。只能凭有关经验进行计算,计算出的结果也仅为经验值。
梁的特点是跨度大、宽度小,下面是用支柱(琵琶撑)支梁的。但当梁的跨度在4m或4m以上时,必须使梁的底模起拱。以防止和解决在浇混凝土时,梁的跨中下垂问题。但是,有些施工单位还是疏忽了梁底模起拱的有关规定。正确的做法是:先支好梁的底模和梁一边的侧模,然后进行钢筋安放绑扎,最后才安装上梁的另一侧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保证钢筋骨架不会变形,不会影响混凝土构件的质量。但往往在施工中,由于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或者由于使用的工具不标准,起拱、角度、垂直度、模板厚度、模板固定不牢靠等,使得模板工程尺寸局部偏差,有的还偏差蛮大的。
1.2屋面防水问题
根据经验,屋面防水工程要做好,必须在混凝土结构层浇筑满足规范要求,达到结构防水的要求。否则仅靠防水层的防水,无法满足防水的要求。故要严格控制细石混凝土的技术要求,水灰比大于0.55,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425#,每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330kg,粗骨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5mm,含泥量小于1%,含砂率为35~40%,采用中砂或粗砂,同时,宜掺入减水剂或防水剂,膨胀剂之类的外加剂。浇筑时,振捣必须要到位,振动棒振捣间距不宜过大,平板振动器不宜拖动过快,防止振捣不密实情况出现。防水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并配置的双向钢筋网片,细石混凝土浇筑12小时后要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14天。上述做法,防水效果好。有的施工单位未严格按规范施工,尤其是现在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民工,使细石混凝土屋面防水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
由于施工中经常出现混凝土保养不足或不及时保养,夜间施工昼夜温差较大没有相关技术措施,刚浇筑的混凝土未达到规范要求的技术间歇时间即上重物堆载,造成楼板开裂,使得屋面出现漏水情况。
屋面防水层施工时,搭接部位长度未达到规范的要求,搭接长度不足,也是造成漏水的原因之一。有的因为屋面面层未干即进行下一步的防水施工,造成防水层粘贴不牢靠;有的因屋面防水层施工时粘贴不紧,造成防水层与结构层间留有气泡,日后泡沫加大,造成屋面漏水情况出现。
解决以上问题,原因在于施工单位没有跟踪管理,没有加强必要的管理措施,该检查的没有进行检查,该量的没有量,该测的没有测,该度的没有度,放任施工作业人员随意进行施工。有的作业人员没有进过技术教育培训,尤其是对外来民工进行有关的岗前培训,让其掌握有关技术技能,或持证上岗。
1.3 工程造价问题
工程造价同样也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建设单位刻意压低工程造价,这样会造成施工单位的资金成本压力,技术及安全成本投入不足,安全及质量管理达不到规范要求标准,采购的材料质量偏差问题。比如窗框的铝合金质量不合格,铝合金的厚度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其材质分布不均匀,表面的防腐涂层质量差,密封绒条过小,窗锁和走轮质量较差,这些都是由于购买了劣质的材料引起的。在防水方面选用质量较差的材料,达不到防水的效果。而在室内装修方面选用一些质量较差的面层材料,很快就会出现老化、脱皮、褪色等现象。
1.4 混凝土质量问题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主要结构,其质量与建筑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性及使用功能,所以,混凝土技术质量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能出现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在很多的工程采用绿色环保的施工材料,一般都是采用商品混凝土,长期使用商品混凝土难免会出现问题,在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过程难免会因为运输方式不当或者运输的时间过长出现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混凝土常见的质量缺陷有混凝土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混凝土常见质量通病的成因主要有:浇筑时混凝土坍落度太小,甚至已经初凝;用已离析的混凝土浇筑,或浇筑方法不当,如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太大,或用串筒浇灌的出料处串筒倾斜严重或串筒总高度太大等造成混凝土离析;错用外加剂,如夏季浇筑的混凝土中掺加早强剂,造成成型振实太难。对钢筋密集处、或预留洞、预埋件附近,可能出现混凝土不能顺利通过现象,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不按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操作,造成漏振;大体积钢筋混凝土采用斜向分层浇筑,很可能造成底部附近混凝土孔洞,此外,混凝土浇灌口间距太大,或一次下料过多,同时又存在平仓和振捣力量不足等。处理这类质量问题,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分析处理。一般均应经有关部门共同分析事故的影响或危害,确定处理措施,并办理必要的书面文件后,方可处理。同时注意后续工程施工和事故处理中的安全。
1.5 设计问题
一些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未了解工程的现场实际情况就进行有关的技术设计,或者设计偷工减料,比如在该防水的地方不设计防水,该用钢筋的地方未设置钢筋,使用失真的勘察资料进行设计,照搬有关的图集但与施工现场实际存在出入无法进行施工等等问题,有些单位还聘请一些技术不够成熟的人员进行设计,出现很多的设计不合理现象。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工程的进度
建筑工程实施前的关键就是编制合理实际的施工技术方案,其次就是根据施工方案合理的安排工程进度,科学的安排施工工序,组织流水施工,在规定的时间内要高效、高质量的完成工程。同时,建筑工程的进度需要预见性,根据签订的有关合同,在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2.2 控制造价成本
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中都应该始终贯穿工程造价控制,但应该以项目设计阶段和决策阶段作为造价管理的重点,尤其是设计阶段极为重要。
由于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人财物消耗大、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建设规模大,一旦不能正确决策,那么必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能够将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充分体现出来,不同阶段的工程造价精度应该基于建设程序来合理确定,即多次计价方式。
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只要严格遵守实行造价控制和工程监理,都能够取得较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目前我国很多建筑工程建设项目都没有严格遵守实行,再加上设计思想保守、施工技术落后,会造成工程造价持续攀高,完全不利于建筑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2.3 安全控制
施工单位要建立严格的安全交底和日常检查工作。在施工进行前要和每个人做好交底工作。安全员要加强工程巡视,严格监督工程安全,及时发现工程中的安全隐患。还要对工程中施工人员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安全必须常抓不屑,严把安全责任关,有效的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要求。
2.4 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
建设单位要设定相应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这个标准可以设定比国家的标准稍微高一点。建设工程采用的材料都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标准,达到质量合格要求。工程结构的主体质量是关乎于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因此必须要做好工程主体质量关。
2.5 做好混凝土的降温和保养工作
若建筑工程项目中所采用的混凝土为厚大体积,那么应该对水泥水化热问题予以充分考虑。为了有效地防止出现水化热问题,可以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用通水排热、埋设散热孔等降温措施。
若混凝土已经被浇捣成型,为了避免出现温度裂缝,也可以采用湿麻袋、表面覆盖薄膜、蓄水保温措施来对混凝土进行有效地养护处理。务必要在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搅拌速度和动作状态,要对振捣时间进行合理地把握。
2.6 完善建筑施工技术
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施工技术员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按照技术规范和制度严格施工,把关好工程中的每一道工序。施工前应做好各种技术分析及应急准备,把设计图纸的要求摸透吃透,不至于在遇到难解问题时手忙脚乱,无从下手。
在工程中即使建立了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如果只采取单一的人工施工方案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工程的质量达不到要求。如果采用机械在辅以人工像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工程的成本。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向前推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这也增加了工程事故的发生率。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钢筋质量问题、设计问题、工程造价问题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工程设计与施工单位务必要予以重视,并且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我国工程建筑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鹏.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施工技术[J].混凝土.2011(07)
[2] 王凤亮.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1(02)
[3] 于刚.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及控制措施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6)
[4] 李辉.如何进行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与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15(28)
论文作者:郭文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混凝土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