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比较_教育论文

中美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比较_教育论文

中美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之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公民论文,青少年论文,责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1)03-0091-05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趋势渐强,加强责任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向人类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责任教育已成为中美两国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成为两国对青少年进行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对青少年公民实行责任教育,不仅要继承和发扬我国责任教育的优秀文化和传统,而且要吸收和借鉴西方公民责任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本文将通过对中美两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核心理念、目标定位、基本内容、管理体制、实施途径的分析比较,为我们开展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提供参考与建议。

(一)中美责任教育价值理念差异分析

美国是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建国至今不过二百多年,社会中多元文化并存,但是自由主义的社会思潮和个体主义的哲学理念,却成为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的价值基础。自由主义和个体主义强调人的自由、独立和自我发展,尊重公民个人的价值与追求。与美国自由市场经济基础相适应,美国建立了相当完备的法律制度,用以保护个人和社会经济的自由,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则通过向青少年传输权利、责任、义务的统一性,引领学生以“个人本位”价值观,选择个人的自由发展,从而实现个人欲望和责任目标。美国在以自由主义和个体主义为价值基础的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并使责任教育的目标要求同主流社会价值以及社会规则的要求相一致,使美国青少年公民的责任教育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当然同时也不可置疑地在价值观责任内容选择上容易出现偏差。

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责任意识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青少年的责任教育也由来已久。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意识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中国古代哲学强调“天人合一”,追求“内圣外王”,在对个人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教育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更强调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即为社会、为民族尽责的思想。诗经中“肃肃宵征,夙夜在公”的执着坚守;治安策中“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无私大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信念等等,把责任意识传递到千家万户,成为青少年责任教育的重要理念。古今无数文人志士,禀承这一文化传统,把外在的社会责任感、集体的使命感转化成内心的自觉要求,形成一种坚定的责任意识,表现为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进取精神,形成特有的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基础的责任教育文化形态。

(二)中美责任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差异分析

上述,中美两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在价值观和核心理念上有很大差异,这必然导致两国对青少年公民进行责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的不同。美国从建国之初就十分重视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公民责任教育承载着培养美国民众国家精神、民主价值观念和公民责任意识的历史使命,是支撑美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石。90年代初,美国国会通过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明确把公民教育的课程目标定位于培养负有责任的公民。[1]“学校公民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公民,这种合格的公民需要具备负责任地和有效地参与民主社会中政治和公民生活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具体来说,合格的和负责任的公民是:充分了解和关注民主的原则和实践。通过加入非官方的公民社团参与到社区中,在政治方面能采取行动促进公共目的的达成,拥有道德上和公民意义上的美德,比如具有促进公共善的责任感”。[2]

在美国责任教育价值观和核心理念的影响下,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更强调一种从个人出发,积极参与的以及具有影响力的公民角色,公民个人责任教育成为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正如2009年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弗吉尼亚州韦克菲尔德高中向全美青少年学生发表的演讲中所强调的青少年责任:“今天你们在学校中学习的内容,将会决定我们整个国家在未来迎接重大挑战时的表现”,“对于自己的教育,你们中每一个人的责任”[3],他在讲话中要求青少年应对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承担应尽的责任,认为一个人的责任是照顾好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然后把青少年对个人的责任同对国家责任连结在一起,上升到对国家未来发展负责的高度。

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提出的“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要求,把责任教育的目标主要定位在培养青少年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在不同程度上代表了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归根结底也符合个人利益。在我国责任教育核心理念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下,把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更明显地表现为将国家的需要和社会的责任作为公民教育的根本着眼点,从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出发,引导人们把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强调对自己负责的基础上,引导人们把个人目标同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前途命运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自己的岗位上忠实履行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通过培养青少年公民的责任思想、意识和行为,使个人服从国家,服从集体并积极参加社会民主生活,从而为履行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目标服务。

(三)中美责任教育核心内容差异分析

在美国,青少年有较强的法治意识,这是他们维护自己公民权利、积极承担公民义务的思想武器和依据,也是美国实施以法律契约责任教育为核心的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的必然结果。美国是一种典型的外松内紧的社会,在这个国家中自由不是漫无边际的抽象许诺,而是意味着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美国社会始终处于法律的严格控制之中,法律成为平衡社会的主要杠杆。美国有很多法律,除了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各州、县、市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订出很多地方性法律。上个世纪的70年代以后,美国社会提出了“责任公民”的概念,其主要内涵是承认他人享有法律上规定的各种权利的责任,遵守各种规则,信守诺言的责任。[4]在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立足于法律法规,传授如何能够建立有限制的政府,如何防止无限制政府对民主政治的破坏,培养青少年如何具备宪政条件下公民的基本价值、理念和能力,遵守法律并且承担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事实上,美国青少年公民的法律教育,尤其是宪法教育,几乎伴随着美国宪法的制定而产生,并做为美国公民责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贯穿于青少年责任教育课程的始终。目前美国大部分州的法律都要求学校必须进行美国宪法教学,政府明确要求青少年要学习独立宣言、联邦宪法、人权宣言等内容,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强化青少年遵纪守法的法律责任意识。

我国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责任教育,由于长期以来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儒家思想具有“泛道德主义”的文化特点,因此,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是以道德伦理责任教育为核心的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我国青少年的责任教育强调道德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乃至民族兴亡的重要性,把道德作为立国的根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同时结合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教育思想,对青少年学生提出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道德责任要求。近些年的“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荣辱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以及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道德模范践行责任的先进事例,都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重要教材,突出强调了东方道德伦理责任教育价值观的培养。

(四)中美责任教育管理体制差异分析

自美国建国以来,教育就被赋予一种培育公民的使命,公民责任教育一直是美国青少年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其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宪政民主所需的合格公民的重任。美国作为一个联邦国家,其教育行政体制为分权制,各州在公民教育中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因此,美国政府没有统一、直接的公民教育管理机构,公民责任教育主要是在政府的指导调控与间接干预下运行的。为切实提高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美国政府除颁布《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条例,并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的方式,依靠全美公民教育中心(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全国教育进步评估组织(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 Progress)等非政府组织,制定《公民与政府课程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s for Civics and Government)等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理论教材、组织师资培训并进行进步评估,它们从根本上给予了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发展最强有力的保证。

我国青少年公民教育起步较晚,事实上,中国的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主要蕴含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为中心涵盖青少年公民的责任教育。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国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体制和评价机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政治过硬、素质全面的人才,这是值得肯定的。从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始,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有力地保证了责任教育的效果,现正逐步建立起以高校为基础的公民教育研究中心。但目前,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并没有统一的、独立的公民教育管理机构,建设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综合性课程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内容结构。审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青少年公民的责任教育,还明显存在着不足。

(五)中美责任教育方式方法差异分析

受美国道德教育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价格澄清理论和社会行动模式理论、政治社会化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思想的影响,美国在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方面探索了一套适合责任教育的具体方式、方法,其中隐性教育、全面教育和实践教学是责任教育的主要形式。

美国的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虽然没有设置公民教育的统一独立课程,但美国在对青少年进行公民责任教育的过程中,运用隐形教育的方法,间接地把责任教育渗透到社会课程、历史课程、法律课程等各科理论学习和各种实践活动中。同时,美国建立起由学校、家庭、社区等组成的相互配合的全面青少年公民教育网,并通过“公民养成方案”等一系列实践教学方案及实践活动,组织青少年参与社区相关的社会活动,把美国政府、普通家庭和各种社会机构普遍结合起来,在传授公民责任知识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让青少年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责任关系,从而进一步获得相关的公民技能,并培养出青少年的公民责任品性,达到对青少年公民进行责任教育的目的。

一直以来,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的显性、隐性教育方式方法均有使用,并主要以显性教育为主。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注重对青少年的正面教育,通过周密的计划、组织和安排,在实践中调整着责任教育的内容,运用传统的灌输方法,向青少年灌输社会主导责任意识和规范青少年的责任行为。这种正面的、直接的、显性的责任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优势,但同时,过多的灌输也比较容易受到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思想上的排斥和抵制。此外,受我国教育制度模式的影响,我国青少年公民的责任教育基本上是以学校理论教育为主体,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活动相对较少。由于缺乏实践,教育内容往往不能有效地内化为青少年公民的责任品格,责任知识也不能外化,及时支持和指导青少年公民的责任行为。

通过上述的比较,我们发现中美两国的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在价值理念、目标定位、核心内容、管理体制、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异,也各有短长。今天,在坚持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借鉴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工作,增强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以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为基础,坚持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文化传统。责任教育在我国青少年公民教育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也一直备受党和政府的重视。首先,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应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责任教育全过程。其次,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应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任何社会的教育体制都是该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中美责任教育的差异是同各自的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联系的。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必须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的重点,要保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第三,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应该弘扬突出我国责任教育的文化传统。古往今来,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感为民族的繁衍和国家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对青少年进行责任教育的优秀文化资源,所体现的积极向上的责任意识和精神原则带有普世价值和永恒特性,在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2.以美国责任教育基本内涵为参照、丰富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基础理论。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公民教育的国家之一,公民责任教育理论发展已相当完备,因此我们要大胆吸取美国责任教育理论中的有益成分来完善我国的责任教育基础理论。首先,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要大力加强理论研究力度。美国公民教育的主要指导理论包括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拉斯等人的价值澄清理论、纽曼的社会行动模式理论、伊斯顿等人的政治社会化理论等。这些理论内容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直接指导了公民教育实践向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选择性地吸收这些基础理论,另一方面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加强公民教育的跨学科综合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公民责任教育理论。其次,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要不断提高公民责任意识。培养公民责任意识是青少年责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决定公民责任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条件。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虽然有着先进的人民民主制度,但公民责任意识却相对落后。在这样的环境中,对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的思路和做法应当同这种社会现实相适应,进一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公民责任意识教育,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第三,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要凸显强化民主法治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但大多数公民的法治意识还相对薄弱。在本质上,“公民”意味着一个人与他人、国家以及社会在宪法上和政治上形成的良性互动关系。[5]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应该使青少年能够认识到这种关系并意识到个人在宪法上的主体价值与尊严,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习惯,依法履行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必须下大工夫,普及法律知识,加强宪法和法律教育,为我国的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以美国责任教育实践模式为对照、优化我国青少年责任教育方式方法。美国经过数次教育改革,形成了隐性教育、全面教育、以及强调实践的美国式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美国的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模式,考察其实践方法,借鉴其实践经验,将有助于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实践方法的优化和提高。首先,我国青少年公民的责任教育要走全面发展的道路。要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建立相适应的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管理机构、培训机构,进一步强调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在以学校为中心进行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社会、学校、家庭、传媒一体的教育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我国青少年公民的责任教育既要抓显性教育,又要抓隐性教育。一方面要意识到显性教育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方法,重视它的主渠道作用,借助启发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说教转变为知识的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更需要重视隐性教育,引导青少年按照导向做出自主判断。第三,我国青少年公民的责任教育要强调社会实践。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有效性教育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社会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6]。我国的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应该创造条件,鼓励青少年以公民的身份角色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使青少年在活动中激发责任意识,锻炼责任行为,形成责任品格。

标签:;  ;  ;  ;  ;  ;  ;  

中美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比较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