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素受体阻滞剂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熊振寰

内皮素受体阻滞剂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熊振寰

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华生医院内科 561400

【摘 要】内皮素是一种生物活性肽,具有极强的缩血管活性,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将内皮素与内皮素受体相结合,能够促进其生物学活性被广泛发挥出来。内皮素自身存在的异常表达,与肾病、心力衰竭等疾病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ET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研究结果表明内皮素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内皮素受体阻滞剂将有可能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新型有效的药物。本文笔者通过论述内皮素受体阻滞剂在应用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效果,旨在探讨内皮素受体阻滞剂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

【关键词】内皮素受体阻滞剂;糖尿病;并发症

内皮素(ET)是一种生物活性肽,至今为止,内皮素被认为是对血管收缩作用最强、作用时间最长的一种生物活性肽。内皮素以自身特异的内皮素受体为作用媒介,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中,而每个组织存在的受体类型均不同,因此内皮素介导的生物学效应也有所不同。内皮素广泛参与机体调节的各种生理、病理过程,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代谢性疾病,病程延长易导致肾病、视网膜病变以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应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1]。而内皮素受体阻滞剂的出现,为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以下对内皮素受体阻滞剂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进行探讨。

1 内皮素受体阻滞剂应用于糖尿病肾病

在糖尿病中,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率高达20%~40%,可以引起终末期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无特异性治疗[2]。内皮素的主要合成器官是肾脏,肾小球内的肾小球膜细胞对前内皮素原mRNA产生作用,从而将ET-1释放出来,内皮素通过自体分泌或旁分泌的方法,以ETA膜受体和ETB膜受体为传导媒介,对肾小球内的血管以及肾小球中系膜细胞的张力进行调节,使细胞增生,同时形成基质层,对肾脏内水、钠的重吸收具有抑制作用,进而对DN的进展产生影响。有研究结果表明,DN的病程逐渐发展,细胞内各种生长因子和增殖因子自身特异性的表达水平就会随之升高。肾小球内的某些细胞因子能够刺激促使内皮素产生,如转化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其促进内皮素分泌,而内皮素可以促使转化生长因子生长,从而使膜细胞增生。有研究结果显示,内皮素受体阻滞剂对增殖和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具有降低作用,从而可以治疗DN。内皮素受体阻滞剂通过将ET-1的表达水平降低,使ET与其受体无法结合,从而促进肾脏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内皮素受体阻滞剂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表现,容易导致失明[3]。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异常,则视网膜的内皮细胞会受到损害,视网膜血管出现循环障碍或血管阻塞,发生肿胀、分离,严重者可出现视网膜脱落。内皮素作为收缩血管作用最强的活性肽,是目前唯一能够对管径为50nm的毛细血管产生作用的活性肽,能够显著调节周围血管的微循环,促进血流灌注。内皮素与其转氨酶呈平行分布的关系,且其自身反馈系统极为精密,因此内皮素对机体局部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血糖过高引起细胞外的细胞基质蛋白异常增加,由此引发视网膜内微血管病变,此类病变可能与内皮素产物介导增加有密切关系,内源性内皮素与ETR受体相互调节可以明显改善视网膜的血流动力学。研究人员以糖尿病鼠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运用内皮素、内皮素受体阻滞剂的疗效进行观察,发现在进行治疗30天后其视网膜的血管活性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半年后视网膜血管病变基本得到完全改善。可见,内皮素受体阻滞剂能够明显改善DR的症状。

3.内皮素受体阻滞剂应用于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中

在糖尿病并发症中,以周围神经血管病变发生率最高,占60%以上,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4]。有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研究结果表明,血管内皮功能发生紊乱,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影响作用。据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血糖过高容易使ET-1基因受到刺激,而当内皮素的表达水平有所上升,则血管内皮功能将会出现紊乱,同时内皮素转化酶的表达水平也所有上升。研究人员用糖尿病小鼠进行研究,将内皮素受体阻滞剂用于其体内,观察疗效。治疗45天后发现,应用内皮素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小鼠的一氧化氮活性。内皮素对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具有抑制作用。

4.内皮素受体阻滞剂应用于糖尿病心肌病

糖尿病心肌病,是指由糖尿病引起心肌代谢出现紊乱以及心脏微血管出现病理改变,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等[5]。出现心力衰竭、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严重时可发生猝死。近年来,有研究结果表明,ET受体阻滞剂能够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受损情况,保护心脏。毛细血管、微血管的紧张度取决于局部活性物质对其产生过的调节作用。而内皮素作为缩血管的最强物质,NO作为舒张血管的重要存在物质,两组共同调节能促进心脏以及血管收缩恢复正常。在糖尿病患者中,之所以并发心肌病,其重要原因是内源性内皮素的介导使血管出现强烈收缩,NO系统的舒张作用则随之减弱。有研究人员将链脲霉素注射在小鼠体内,使其形成1型糖尿病小鼠,研究内皮素受体阻滞剂对NO表达水平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皮素受体阻滞剂对小鼠心脏中NO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能够对糖尿病心脏进行保护。

5讨论

2010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患糖尿病的患者总数排在全球首位[6]。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病死率[7]。目前,内皮素受体阻滞剂的主要应用领域为治疗心血管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类型的内皮素受体阻滞剂被逐渐应用。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应用方面,大部分研究运用动物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皮素受体阻滞剂对糖尿病并发症具有治疗作用,但在临床上,该结果仍然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阳平.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治疗研究进程[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1):153-155.

[2]吴伟,朱章志,李红,等.葛根素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Meta分析[J].中成药,2013,35(7):1399-1406.

[3]杨丕坚,李舒敏,吕以培,等.复方丹参滴丸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8):340-343.

[4]付阿丹,鲁桂鸣,杨静,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8):3268-3269.

[5]潘大彬,汪旻晖,曹蘅.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3,18(7):831-836.

[6]相萍萍,王旭,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3):813-815.

[7]何永静.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1):53-55.

论文作者:熊振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8

标签:;  ;  ;  ;  ;  ;  ;  ;  

内皮素受体阻滞剂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熊振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