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通向世界的桥梁--评“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的对策”_贸易自由化论文

构筑通向世界的桥梁--评“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的对策”_贸易自由化论文

搭起通往世界的桥——评《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化与论文,对策论文,搭起论文,自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感觉上,女性多喜欢用形象思维来表述问题,而男性则多以抽象思维来进行思考。李欣欣,一位虽谋面不多,但给人留有深刻印象的才女,正是在中国崛起的大问题上,进行着令人钦佩的理性思考。她对中国在贸易自由化领域的探索行动,没有进行一般性的就事论事的论述,而是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来寻求和证明产生贸易自由化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站在全球经济的高度,来回答为什么贸易自由化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从中国如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大视角,来阐述和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以使中国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对策能更加具体和可操作。中国在世界地位的与日俱增,中国强盛繁荣的奥秘在哪儿?中国在面对贸易自由化这一全球性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的压力下,如何减小冲击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国家利益?李欣欣正是在开放后的中国经济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专门系统地研究和论述这方面问题的文章和著作犹如凤毛麟角的当儿,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研究价值,撰写了《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对策》这本书,为中国面对实行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政策选择,提供了可供人们参考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框架。

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可谓纷繁复杂。但这并不说明它无规律可循。规律在哪?李欣欣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理论为指导,在回顾了西方古典贸易理论之后,又对西方现代贸易学说及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书中汲取了西方古典贸易理论及西方现代贸易学说的合理成分,在众多的规律中,充分而雄辩地论证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的价值规律。

李欣欣之所以由远及近地考察贸易自由化理论的发展,其原因是她认为,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贸易理论的研究程度。在书中,读者会看到她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最能代表他自由贸易学说的观点——绝对利益论;40年后,英国的大卫·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学说,提出了比较利益学说,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瑞典经济学家伊莱·赫歇尔和伯蒂尔·俄林提出的生产要素禀赋论;出生于俄国的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发现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于进口,而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大于出口,这于俄林定理结论恰恰相反,人们的直觉与实证结果相矛盾的里昂惕夫稀可生产要素论之谜;1867年堪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大百科全书,马克思《资本论》的诞生,对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运用国际经济发展规律,产生了重大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际价值与国际生产价格的理论,以及列宁、斯大林关于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的观点,都说明了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因而,发展中国家决不能仅仅沉醉于自身的所谓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之中,不能满足于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占主力的优势。全书高屋建瓴,立论科学,论述由古至今,既有力量,又有深度,使人信服。

作者在选准研究中国加入WTO这一角度上,详细分析了中国的举动面临的问题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她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书中指出,长期以来原苏联和东欧国家游离于国际经济制度和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外,如世界银行、国际经济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等,使世界市场人为地割裂成相互对立的两块: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从而阻碍了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因为早期贸易保护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由于一国内工业的成长,使所要付出的社会成本日趋高昂。所以只有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对外开放才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国民经济,在世界经济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最佳选择。因此,贸易自由化就目前而言,无论对中国有利还是无利,中国都要朝着这个方向走,这一点决不能怀疑。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为中国加入WTO提供了良好的机遇。1993-1995年,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的接受国,中国列于世界银行1995年度的十大借贷国之首,从1986-1993年中国自始至终参加了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全过程,中国虽然复关谈判未果,但中国在事实上全面参加了国际多边经贸体制,基本摸清了美、欧、日等主要缔约方对中国复关的态度和要价底牌,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也缓解了中国同美国等西方大国的贸易摩擦。李欣欣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入WTO的过程也是实行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从表面上看,它仅是一个进口体制问题,但实际上加入WTO是对中国整个国民经济的体制提出了挑战。从长远看,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从近期看,作为刚刚确立市场经济体系的中国,一旦把国内市场实际保护的篱笆撤除,使中国经济完全裸露在世界经济贸易的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之中,这不能不说是对中国经济的一场极为严重的考验。中国出口贸易将受到严重损害,在参与国际事务中,少数缔约国将加大对中国政治上施压的筹码,在贸易自由化趋势日益强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贸易保护势头也日益强化,他们采用非关税措施保护本国市场。文章还指出了WTO体制碰到的难点及自身缺陷,中国外贸体制存在的弊端,这都给中国走向世界设下了障碍。但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中国在改革开放,尤其是在漫长的八年复关谈判中,中国按国际惯例要求做出的承诺以及出口的改革,都说明中国正在加速同国际贸易自由化这一国际经济运行规则接轨。如中国大幅度地削减关税,逐步取消非关,扩大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放宽对引进外资的限制,增强贸易透明度,增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即使是这样,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复关坚持要高价,个别缔约方缺乏诚意,GATT现行的组织制度的缺陷以及中国不愿为复关而牺牲国家的根本利益使中国复关未果。这些看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反映了作者视野开阔,把握全局,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作者在书中,不仅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分析,同时,又注重实际操作,力陈改革建议,注重研究实际经济运行层次上的方针的确定及政策的改革。这不仅给读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材料,也为中国加速贸易自由化进程并与世界经济接轨提供了捷径。

发达国家推行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也是GATT条款的设计和修订过程,因为GATT诞生于美国,所以最初的GATT主要是美国意志的体现,进而,发达国家成为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的世界潮流中,尽管搏击十分艰难,但他们仍然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地行进着。GATT123个缔约国成员国中,有三分之二是发展中国家,尽管GATT体制有着诸多的弊端有待完善,但加入GATT仍然是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愿望。如果不能进入发达国家的巨大市场,若想扩大出口是不可能的,前南斯拉夫、委内瑞拉等国,尤其是墨西哥为入关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书中对韩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对GATT有关条款的利用实例,以及很多发展中国家利用补贴守则对补贴与反补贴的调节实例,对于中国来说,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欣欣书中提出的改革和完善国家宏观管理体制,构建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运行机制,按国际规范确立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加速与国际对接的外贸改革,继续扩大市场准入范围等措施,以及中国应调整其对外的战略方针,如坚持确立中国在WTO中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充分利用GATT关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非贸易政策;重视使用法律手段保护国内产业;加强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在策略手段上应采取沉稳的谈判策略,充分运用非贸易政策和保护措施,巧妙运用补贴方式,灵活运用意识形态和政治手段,调整外交方式,分化阻挠中国加入WTO的那部分势力等建议,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标签:;  ;  

构筑通向世界的桥梁--评“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的对策”_贸易自由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